王 雯
(鎮(zhèn)江市第四人名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淺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使用部位較廣的方法??蓪⒍啻未┐痰耐纯嘤枰詼p少,將輸液的效率予以提升,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因小兒具有較高的特殊性,如依從性差、血管細、好動等[1]。在對患兒使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時,需重視針頭滑落、針頭堵塞、藥物外滲等,如發(fā)生會對患兒造成嚴重的痛苦。
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輸液患兒中選取5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29例。實驗組:男性患兒有18例,女性患兒有11例,年齡選取區(qū)間為5個月至5歲,年齡均值為(2.12±0.34)歲。參照組:男性患兒有16例,女性患兒有13例,年齡選取區(qū)間為6個月至5歲,年齡均值為(2.21±0.28)歲。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
將常規(guī)護理干預應用在參照組中,需重視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對實驗組行精細化護理管理,主要內容為:(1)輸液前評估:在輸液之前對患兒和家屬進行綜合性評估,主要包含:對患兒的輸液目的、使用藥物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重視輸液時滴速,藥物治療的先后順序,將用藥合理性予以調節(jié)。對患兒的基礎資料進行詳細記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臨時分床,留置觀察。了解患兒家屬的配合度和認知度,將疾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向患兒家屬講述,將其心理壓力降低,將配合度提升。穿刺血管需選擇粗直、活動少、方便固定的血管,如需要可將毛發(fā)剔除,有利于治療順利進行[2]。(2)保養(yǎng)導管:在實施淺靜脈留置針之前,護理人員需定位維護導管,在輸液前后均需使用脈沖式沖洗方式進行沖管,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的敷貼情況,明確是否出現(xiàn)導管脫落、滲液、潮濕等情況,如發(fā)生異常,需盡快更換,防止發(fā)生感染事件。(3)合理拔管:如出現(xiàn)導管污染、并發(fā)癥、導管堵塞等情況,需及時拔管。拔管時需嚴格按要求進行,將失誤情況予以降低。(4)不良事件:護理人員需有效的預估在留置針輸液時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實施相應護理干預,可增加巡視事件、次數等[3]。(5)培訓、考核:將護理人員按照自身工齡、職稱等進行分級,針對不同級別實施不同的培訓和開合。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主要包含護理技能、專業(yè)知識、護理質量等,明確各層級護士的水平和年限,將護理人員的臨床專業(yè)技能和知識水平予以提升。
分析2組患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時間。
分析以上本組數據,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檢驗,根據t檢驗方法對以上以( )形式表示的計量資料進行檢驗,根據卡方檢驗方法對以上以(%)率形式表示的計數資料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性,證實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
實驗組患兒中,發(fā)生導管脫落的患兒有1例,導管堵塞的患兒有1例,穿刺口滲血患兒有0例,其發(fā)生率為6.90%(2/29);參照組患兒中,發(fā)生導管脫落的患兒有3例,導管堵塞的患兒有2例,穿刺口滲血患兒有3例,其發(fā)生率為27.59%(8/29);經對比,卡方值=4.3500,P值<0.05。
實驗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3.10%(27/29),參照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62.07%(18/29),經對比,卡方值=8.0308,P值<0.05。
實驗組患兒的置管時間為(3.2±1.4)d,參照組患兒的置管時間為(4.2±1.9)d,經對比,t值=2.2817,P值=0.0263<0.05。
使用靜脈留置針可將穿刺次數減少、將對患兒血管的創(chuàng)傷性予以減小、操作方便等特點,因此在兒科治療中淺靜脈留置針的使用率明顯較高,將反復穿刺的痛苦予以減輕,同時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淺靜脈留置針如護理不當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4]。
精細化管理主要完善和優(yōu)化護理流程,規(guī)范護理服務操作,制定量化考核制度,護理管理質量明顯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工作態(tài)度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輸液前全面的評估患兒和家屬情況,將家長的心理壓力予以減輕,將家長的配合度予以提升,根據具體狀況實施精細化護理措施,將安全性提高。定期更換、維護導管,及時指出危險因素和改善措施,有效的控制并發(fā)癥發(fā)生。并實施分級培訓制度,使不同工作水平的護理人員得到相應的培訓,使其對專業(yè)知識的了解度和護理工作的重視度予以提高。
以上數據對比得出,實驗組患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于參照組較低,一次穿刺成功率相比于參照組較高,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2組患兒的置管時間經對比無明顯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在小兒淺靜脈留置針護理中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控制并發(fā)癥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