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中國成立70年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發(fā)展歷程與啟示

      2019-02-12 07:36李英
      克拉瑪依學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獨立自主新中國現代化

      摘 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帶領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探索,這個過程雖歷經曲折,但始終推動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文章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與反思,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以期對新時代堅持和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有所啟示。

      關鍵詞: 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簡單模仿;獨立自主

      中圖分類號:D619;G1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6.01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李英.新中國成立70年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發(fā)展歷程與啟示[J].克拉瑪依學刊,2019(6)3-8.

      文化現代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現代文化的形成、發(fā)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復合過程,文化要素的創(chuàng)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交互進行的復合過程[1]11。文化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發(fā)展如果缺少了文化現代化的發(fā)展,就是不完整、不成功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進步和發(fā)展是國家繁榮興盛、民族富強的必要條件。文化自信是黨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及理論自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诖耍瑘远ㄎ幕孕?、大力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于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初探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標志著中華民族徹底實現了解放,從此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獨立的政治地位。新中國開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由革命為主逐漸轉入以建設為主,穩(wěn)定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給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條件,由此中國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步探索階段,其中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從革命轉向建設

      毛澤東同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曾說過:“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盵3]345在這之前,中國共產黨的任務主要是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以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整個國家的工作重心就由革命轉向了建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領導集體,判斷出當時的中國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過渡時期,此時期文化的現代化建設任務主要以恢復和改造為主。具體表現為: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以文化建設為根本,著手恢復在戰(zhàn)爭時期被破壞的文教事業(yè)。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關于文化建設的相關規(guī)定,做好教育、文藝、新聞出版、社會科學、體育衛(wèi)生、自然科學、思想道德等事業(yè)的基礎性工作,為后期文化轉型做好準備。第二,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改造和利用舊文化事業(yè),以批判的科學態(tài)度對待舊文化,凡是封建腐朽的文化內容就要批判,清除其不良的社會影響,而積極正面的文化內容則要傳承和改進,使其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為新中國的文化現代化建設培育專業(yè)人才,一方面對社會中保留的大量舊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通過政治教育、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等方式使他們自覺加入新中國的建設;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教育,大力發(fā)展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事業(yè),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培育大量為人民服務的知識型、技術型人才。

      (二)從簡單模仿到獨立自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整個國家方興未艾,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國家各方面的建設、尤其是社會改造都在積極進行探索,當時的社會主義大國——蘇聯自然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以蘇聯文化為范例來發(fā)展我國的社會文化事業(yè)。在此期間,中蘇兩國多次互派代表團進行交流學習。我國邀請?zhí)K聯文化諸方面的代表團和專家到中國訪問,宣傳和介紹蘇聯文化及文化建設經驗;同時,蘇聯專家?guī)椭覈囵B(yǎng)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直至1956年蘇共二十大之后,毛澤東等領導人意識到蘇聯模式并非萬能,要立足于中國國情、獨立自主地探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fā)展道路,因此,首先是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簡稱“雙百”)的文藝方針,并將“雙百”方針寫進了黨的八大報告,使其成為我國繁榮文化事業(yè)的基本方針。在“雙百”方針指導下,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yè)取得了較大發(fā)展。其次,在國家各項政策上不再跟風式地過度強調向蘇聯全面學習,而是明確提出要以蘇聯為鑒,指明向他國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但也強調在借鑒過程中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模仿。

      二、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

      基于各方面的原因,1966-1976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出現了短暫停滯。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重新確立了思想路線和工作重心,將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拉回正軌,由此進入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高速發(fā)展期。

      (一)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

      1978年,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上肯定了教育與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主張盡快恢復并發(fā)展教科文衛(wèi)事業(yè);同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發(fā)表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指出:“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4]143。他鼓勵人們解放思想、敢想敢做,強調不論是干革命還是搞建設都最需要有勇氣的先行者,這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同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和國家的政策也隨著國內外形勢發(fā)生轉變,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此后通過大力發(fā)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民能夠在滿足較低層次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文化現代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重視,并開始了長足發(fā)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道路的開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性地發(fā)展了文化現代化道路探索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開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道路。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盵5]3這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歷過挫折與失誤之后總結出來的一條基本經驗。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獨特的國情,任何照搬照抄他國經驗與發(fā)展模式的行為都是不明智的?,F代化是任何國家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而文化現代化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各國需要交流互鑒,但最重要的還是結合本國實際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立足于中國文化現代化建設的現實要求,在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方針、目標、步驟等方面都作了重要指示,并提出重視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科教興國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道路,標志著我國的文化現代化建設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三)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繼續(xù)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為文化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1987年,黨的十三大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fā),指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并首次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6]362。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江澤民同志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作出明確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7]18。此次會議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綱領作了進一步闡釋,明確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的論斷。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黨的十六大明確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聯結在一起,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大目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針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當時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8]35-38。黨的十七大,黨和國家領導人把文化建設列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再一次提升了文化建設的地位。可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屆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文化現代化建設,都在結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發(fā)展。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路徑

      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于社會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系統(tǒng)回答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應該怎么建設的問題。

      (一)文化自信是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條件

      當今世界,國家間交往頻繁,推動了全球各地文化的繁榮發(fā)展,面對其他國家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不斷輸入,如何才能使本土文化在各種文化碰撞中不受負面影響而更好地獨立發(fā)展,是一個關鍵問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關系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鍵。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9]349。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國民都無法做到文化自信,這個國家自然難以強大。

      堅定文化自信,關鍵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10]23。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久彌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中華文明培育了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多彩的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豐富,新時代要想推動文化的現代化、實現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就要整合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深挖優(yōu)秀文化的價值內涵和思想觀念,結合時代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進行再次創(chuàng)新,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在新時代獲得新的生命力。當然,文化自信也不是閉門造車或是驕傲自大,不僅要將視線放在自身文化上,而且還要將目光放在外來文化上,以客觀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博采眾長,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現代化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談到:“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9]314文藝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歸根結底還是為人民服務,因而文化現代化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

      第一,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人民,致力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極大滿足了人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同時人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大力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增加社會的文化財富,能夠使人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第二,文化建設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還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文化工作只有真正立足于人民群眾,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才能創(chuàng)造出人民真心喜愛的作品。事實上,那些經久不衰的經典著作往往源于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真切地表達了對現實的寫照。第三,文化現代化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人的現代化,使人的生活能夠達到自由幸福的狀態(tài),因此,新時代的文化建設無論是哪一方面都必須關注人民真實的精神需求,以服務人民為中心。

      (三)文化現代化建設要以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目標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等媒介的發(fā)展,國際交流日益密切,文化逐漸成為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卻因發(fā)展不均,只能稱為文化大國而非文化強國,難以在國際競爭中形成文化優(yōu)勢。要想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的建設,把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戰(zhàn)略目標。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黨的十八大再次論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任務,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11]194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進步的動力之源,如何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我國現代主流社會文化當中,是當代人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之一,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全面實現現代化。

      四、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對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進行探索,其中雖然遭遇過挫折,但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與豐富的經驗。文化現代化需要長時間的磨礪、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我們不斷克服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這一目標。

      (一)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需要在一個穩(wěn)定、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我國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肩負起這個重要任務。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盵4]267-26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黨的歷屆領導集體堅持不懈地探索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規(guī)律。直到今天,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最堅定、最積極的建設者和引領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不斷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提高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本領,從而領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事業(yè)不斷前進。

      (二)尊重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發(fā)展規(guī)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的發(fā)展歷程揭示了一個事實,即文化現代化發(fā)展有其固有規(guī)律,如果不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規(guī)律辦事,就會出現錯誤,從而阻礙文化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首先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即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最大的現實情況?,F代化本來就是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工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現代化都要協調發(fā)展,缺一不可。因此,在進行文化現代化建設時要考慮我國各方面的情況,不能急躁冒進,也不能滯后于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同時也要注重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等方面協調發(fā)展。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實現文化現代化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特征。較之于世界上的文化強國,我國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相對落后,我們需要把握好文化現代化發(fā)展的速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消極懈怠,而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現代化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正確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有步驟、分階段、有目標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

      (三)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文化蘊涵的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記憶,是十分寶貴的思想文化資源,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正確處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取舍問題。正如李澤厚所說:“現代化與傳統(tǒng)在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尖銳的沖突和不斷的交鋒,真是千頭萬緒?!盵12]388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形成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我們需要將其合理地融入我國現代社會當中,通過辯證的眼光看待傳統(tǒng)文化,科學分析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以客觀的態(tài)度有選擇地進行揚棄,對于傳統(tǒng)文化中腐朽、落后的部分要進行否定和摒棄,對于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先進的部分要繼承和發(fā)揚。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要堅持有鑒別地對待和有揚棄地繼承,利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同時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今的現實文化相結合,為其注入時代內涵、更新文化的表現形式,增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和向心力,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活”起來。

      (四)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

      文化現代化并不是一個封閉、單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處理好本國文化的發(fā)展與建設的問題,還要處理好與外國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問題。在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中汲取外國文化的優(yōu)秀內容和先進理念,從而豐富自身文化內涵。在各國文化交流與互動越來越頻繁的今天,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文化與思潮不斷涌入,對此,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客觀、平等地對待他國文化,大膽吸收他國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如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文化產業(yè)方面先進的經營和管理方式,結合實際情況融入我國文化現代化建設中。同時,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不僅歡迎外國文化走進來,還要致力于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比如通過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年等平臺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我國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歷經初步探索、曲折發(fā)展和全面推進的歷史階段,如今正大步邁入建設文化強國的新時代發(fā)展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風雨滄桑70年的經驗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尊重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發(fā)展規(guī)律、以正確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進程,確保本世紀中葉順利實現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化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文化現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3]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新時期黨的建設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黃秋生,毛志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建設:發(fā)展、成就與啟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4).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張江.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1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12]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M].北京:三聯書店,2008.

      猜你喜歡
      獨立自主新中國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紅軍長征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初步確立
      還原真實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怎樣做到“少教多學”
      淺論農村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美媒:“新中國”的贏家與輸家
      倡導獨立自主原則,提高初中英語學習成績
      新中國民族教育發(fā)展道路的探索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武义县| 南岸区| 永清县| 盘锦市| 思茅市| 微山县| 通道| 密山市| 楚雄市| 乡宁县| 恩平市| 牙克石市| 广东省| 绿春县| 嘉峪关市| 朔州市| 古田县| 云浮市| 宁南县| 大洼县| 教育| 高碑店市| 兴国县| 肥城市| 临颍县| 郴州市| 清新县| 红安县| 娄底市| 徐汇区| 江华| 炎陵县| 张家港市| 清远市| 邛崃市| 武胜县| 皮山县| 仙桃市| 广平县| 绥德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