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口腔微生物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性研究進展

      2019-02-13 04:19:38尹晶菊葛頌
      山東醫(yī)藥 2019年2期
      關鍵詞:螺旋體牙周腦組織

      尹晶菊,葛頌

      (1 遵義醫(yī)學院,貴州遵義563000;2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

      人類口腔中已經定植超過700種不同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等??谇皇侨梭w五大菌庫之一??谇晃⑸镉斜姸鄺⒌兀缟?、頰、牙齦、齦溝、腭及唾液等,這些棲息地在年齡、口腔衛(wèi)生狀況、氧化還原電位及宿主的免疫反應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也造就了口腔微生物組成的多樣性。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癡呆最常見的形式,其臨床表現(xiàn)在于記憶減退、行為改變和不能進行正常的日?;顒印T摷膊∈滓牟±硖卣魇羌毎獾矸蹣拥鞍爪?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p-Tau)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NFTs)以及大面積神經元的丟失或損傷[1]。研究發(fā)現(xiàn),口腔微生物在AD的發(fā)病機制中可能充當啟動器或輔助因子的作用,一方面可激活神經膠質細胞,引發(fā)大腦內炎癥;另一方面可與機體相互作用誘發(fā)Aβ、p-Tau的形成和(或)積聚,由此導致AD的發(fā)生、發(fā)展?,F(xiàn)將口腔微生物與AD的相關性綜述如下。

      1 細菌

      1.1 牙周致病菌 研究發(fā)現(xiàn),與AD相關的一些重要的牙周病原體有牙齦卟啉單胞菌(Pg)、福賽坦菌(Tf)、具核梭桿菌(Fn)、中間普菌(Pi)和齒垢密螺旋體(Td),其中Pg、Td、Tf具有免疫力庫,可以規(guī)避宿主的免疫監(jiān)視得以存活和生長,并創(chuàng)建和維持炎癥毒性環(huán)境[2]。研究認為,牙周致病菌可能通過以下3種機制影響AD[3,4]:①牙周病原體以及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脂多糖(LPS)、肽聚糖、鞭毛蛋白等]與宿主反應提高促炎細胞因子水平,大量炎性細胞因子進入全身循環(huán),增加全身炎癥負擔,這可能使神經膠質細胞激活導致神經元破壞、損傷。Stein等[5]檢查AD患者中牙周細菌的血清抗體水平,發(fā)現(xiàn)在認知障礙之前,患者體內牙周細菌的抗體水平升高數(shù)年。Ishida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APP-Tg小鼠比較,接種Pg的APP-Tg小鼠海馬和皮質內Aβ40和Aβ42水平更高,腦組織中IL-1β和TNF-α表達升高,并且認知功能顯著受損,表明牙周致病菌所誘發(fā)的宿主反應可能促進AD發(fā)生或進展。②存在于牙菌斑生物膜中的細菌和(或)毒力因子可直接通過血流、周圍神經等侵襲大腦。Poole等[7,8]在一次人體死后12 h研究中顯示,Pg連同Td、Tf及其組分在10例AD腦組織中被鑒定,并證實在4例AD病例腦組織中存在Pg的LPS。隨后,該課題組進行動物實驗,使12只Apo E-/-小鼠口服感染Pg、Td、Tf和Fn作為單一和多種微生物感染,在慢性感染12、24周后處死;結果發(fā)現(xiàn),除了Fn單一感染小鼠外,所有小鼠腦組織中均分離出細菌基因組DNA,通過測序擴增產物證實了感染期間細菌侵入大腦,并證實了小鼠大腦中存在Pg細菌基因組DNA并激活補體級聯(lián)。③牙周病原體LPS可能誘導炎癥細胞浸潤到腦血管內,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血小板積聚及血栓形成等,間接造成神經元損傷。另外,Canobbio等[9]也提出,血小板的積聚可能促進淀粉樣前體蛋白(APP)、Tau蛋白形成,使APP衍生出的Aβ也增加,從而促進AD的發(fā)生、發(fā)展,反過來增多的Aβ也可能加劇血小板的活化,使活性氧簇生成增多,促凝血表型增加等。由此可見,牙周病原體和(或)毒力因子可能到達AD患者大腦,它所引發(fā)的腦血管病變也可能促進AD進展。

      1.2 螺旋體 螺旋體是具有內鞭毛的螺旋形革蘭陰性細菌,具有強親神經性,可引起慢性持續(xù)性感染。Miklossy等[10~12]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發(fā)現(xiàn)螺旋體存在于14例AD患者的血液、腦脊液(CSF)和腦組織中,但在13例對照樣本中均未發(fā)現(xiàn);并在AD腦組織中螺旋體(口腔和非口腔)檢測出率比非AD對照組高約8倍。另外,Riviere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AD腦樣本中分離出Td的頻率高于非AD腦樣本約4倍,并在三叉神經節(jié)、腦橋、海馬中發(fā)現(xiàn)了2種類型的密螺旋體抗原。這些說明螺旋體可能通過三叉神經進入腦部,從而誘發(fā)或加重AD。

      1.3 幽門螺旋桿菌(Hp) 作為一種彎曲的螺旋形革蘭陰性菌,Hp在口腔中普遍存在。Hp可能通過口-鼻-嗅神經途徑或破壞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從而引發(fā)神經變性[14]。Roubaud Baudron等[15]評估受試者血清樣本中Hp感染率,發(fā)現(xiàn)391位(64.8%)受試者血清Hp陽性,并且感染者癡呆患病率較高;經過20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癡呆病例148例,在控制混雜因素后,確定Hp感染是發(fā)生癡呆的危險因素。Kountouras等[16]從AD患者和非AD受試者的胃黏膜取樣,前者Hp感染的組織學檢出率明顯高于年齡匹配的非AD受試者。動物研究同樣也支持AD和Hp感染之間的關聯(lián)。Wang等[17,18]研究表明,腹腔注射Hp濾液可導致大鼠的空間學習和記憶缺陷、海馬樹突棘成熟異常以及大鼠海馬和皮質中早老素2和Aβ42增加以及p-Tau的形成。盡管上述研究均支持的是胃部Hp感染與AD相關,但有學者提出口腔是Hp除胃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儲蓄池,且口腔內Hp感染率顯著高于胃部[19]。另外,也有大量研究證實在行牙周基礎治療后,患者Hp復發(fā)率降低及根除率升高,這從側面反映出口腔Hp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胃部Hp感染和再感染。再考慮到口與胃距離腦部的距離,因此口腔Hp感染相對于胃部Hp感染來說可能更能促進AD的發(fā)展。

      2 病毒

      2.1 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 HSV-1是一種嗜神經病毒,可經過口腔、呼吸道、生殖器以及皮膚破損處侵入體內,潛居于人體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和三叉神經節(jié)等部位中。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可通過周圍神經系統(tǒng)或嗅覺束重新激活并進入大腦,HSV-1在大腦中潛伏,但可能會隨著壓力、免疫抑制、應激、外周感染或腦中的炎癥等因素周期性地重新激活,再活化的病毒通過直接侵襲或氧化應激作用導致Aβ的沉積和p-Tau蛋白形成,其最終形成SP和NFTs;并且,APO Eε4等位基因也可能影響腦內病毒,加重其再激活程度[20,21]。IgM的存在,是病毒原發(fā)性感染活化或復活的標志[3]。Lovheim等[22]的一項縱向研究包括3 432位受試者,平均隨訪時間為11.3年,表明血清樣品抗HSV IgM抗體陽性使發(fā)展為AD的風險加倍。Mancuso等[23]研究輕度AD患者的血清抗HSV-1 IgG滴度和通過MRI測量皮層灰質容量顯示,與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相比,升高的抗HSV-1 IgG滴度(>75%)在AD中更為常見,這與皮層雙側顳側和眶額葉灰質體積呈正相關,從而為HSV-1感染作為AD 的病因提供支持。Martin等[24]檢測HSV-1感染期間小鼠的三叉神經節(jié)和大腦皮層中神經炎癥和神經變性標志物,目的是找到HSV-1再激活的證據;最后,他們不僅在感染的急性癥狀階段,而且感染后60 d,在無癥狀潛伏期開始之后檢測到病毒性ICP4蛋白;表明病毒發(fā)生了再激活,重新激活伴隨著Toll樣受體4(TLR-4)、IFN-α/β、p-IRF、p-Tau等標志物的上調。這些證據支持HSV-1在大腦中反復激活的假設,通過觸發(fā)TLRs途徑,干擾APP新陳代謝來促進神經炎癥,因此可能帶來神經變性風險。

      2.2 巨細胞病毒(CMV) CMV是一種β皰疹病毒,在免疫活性正常的宿主中可引起持續(xù)性終身無癥狀感染;與HSV-1一樣,CMV可能在免疫缺陷或其他條件下重新激活[20,25]。Carbone等[26]研究了一組老年患者,發(fā)現(xiàn)在5年隨訪期內發(fā)生臨床AD者的基線CMV IgG抗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Lurain等[25]分析AD患者的血清、CSF及冷凍保存的淋巴細胞,發(fā)現(xiàn)CMV抗體水平與NFTs相關;超過80%CMV血清陽性受試者的CSF中存在IFN-γ,但對照人群中未檢測到,且CSF 中IFN-γ水平與NFTs顯著相關;此外,在CMV血清陽性的外周循環(huán)中,衰老T細胞(CD4+或CD8+CD28-CD57+)的百分比與陰性細胞相比顯著升高。很遺憾,這項研究沒有證實CMV存在于AD患者的大腦中。然而,這些研究結果支持 CMV感染可誘發(fā)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使促炎細胞因子增多,從而使Aβ、NFTs沉積,可能是AD的一個潛在風險因素。

      2.3 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和EB病毒(EBV) HHV-6也具有嗜神經性,可在腦中潛伏感染。Lin等[27]研究了50例AD患者的大腦樣本,發(fā)現(xiàn)約70%的額顳區(qū)皮質樣本中含有 HHV-6,與年齡匹配的35例正常腦樣本中僅40%含有 HHV-6。Carbone等[26]發(fā)現(xiàn),AD患者外周血白細胞(PBL)樣本中HHV-6陽性率23%,對照人群僅4%;對一組老年人進行5年隨訪,發(fā)現(xiàn)基線水平上PBL HHV-6 DNA陽性與認知能力下降和AD發(fā)展相關。

      EBV也是皰疹病毒家族中的一類,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并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當機體免疫抵抗力下降時,EBV病毒可再激活引發(fā)感染。Carbone等[26]檢測來自AD組和非AD對照組的PBL和大腦樣本中EBV DNA的存在,結果發(fā)現(xiàn)AD患者PBL中EBV DNA陽性率(45%)顯著高于對照組(31%),受試者均發(fā)現(xiàn)APO Eε4陽性;5年隨訪期內,發(fā)生AD的一組老年人中基線PBL EBV DNA陽性和血清EBV IgG抗體水平顯著增加。雖然,目前關于EBV、HHV-6與AD關系的研究有限,但以上研究均表明該病毒可能是老年人認知功能惡化和AD進展的危險因素之一。

      3 真菌

      研究發(fā)現(xiàn),與AD相關的口腔真菌有白假絲酵母菌(Cal)、熱帶假絲酵母菌 (Ctr)、光滑假絲酵母菌等,均是條件致病菌,通常在病弱個體中具有致病性,或者局部因素有利于其生長。Pisa等[28]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分析AD患者額葉皮層的組織表明,腦組織內存在包含Cal在內的多種真菌;同一研究組,提取AD腦樣本利用真菌DNA序列鑒定真菌物種,發(fā)現(xiàn)包括Cal、Ctr在內的多種真菌在脈絡叢、內嗅皮層/海馬、外部額葉皮質等區(qū)域存在感染;并且,兩項研究也均發(fā)現(xiàn)在腦毛細血管中也有此現(xiàn)象。因為大多數(shù)AD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表現(xiàn)出血管損傷,并有高達90%的AD患者出現(xiàn)各種腦血管病變,Aβ在腦毛細血管、中小動脈壁的沉積是明顯的。因此推測,血管中存在的真菌感染,可能會誘發(fā)Aβ沉積和血管病變,從而引發(fā)AD。

      綜上所述,口腔微生物可能通過全身循環(huán)、神經通路及其他途徑間接或直接加重腦組織炎癥,引發(fā)神經變性,因此在AD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大量證據表明,牙周致病菌、螺旋體、HSV-1與AD密切相關,但仍未明確兩者間的因果關系。雖然,如CMV、HHV-6、EBV為非口腔常駐微生物,但從口腔微生物組學觀念來看,三者雖以低豐度的形式展現(xiàn),但也可對疾病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再者,鑒于AD腦中存在微生物的多樣性,是否有其他口腔細菌、真菌或病毒也附著在AD患者腦中以螺旋體為主的生物膜上,或者AD患者腦中存在由不同口腔微生物形成的多種生物膜,仍有待深入研究。而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口腔微生物感染可能導致對AD治療的更高抗性和造成更嚴重的癡呆,因此充分認識口腔微生物與AD之間的聯(lián)系,可為AD發(fā)病機制、風險預警及療效預測相關研究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螺旋體牙周腦組織
      探討牙周聯(lián)合正畸用于侵襲性牙周炎患者治療的療效及對牙周臨床指數(shù)和牙周功能的影響
      肉牛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與免疫預防
      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控
      小腦組織壓片快速制作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芒果苷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腦組織炎癥損傷的保護作用
      中成藥(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家畜鉤端螺旋體病的診斷及預防
      牙髓牙周聯(lián)合治療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維護治療對于保持牙周長期療效的價值探析
      牙周維護治療在保持牙周治療長期療效中的臨床價值
      DNA雙加氧酶TET2在老年癡呆動物模型腦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對氧化應激中神經元的保護作用
      井冈山市| 宣化县| 石狮市| 江源县| 恭城| 绥化市| 阳春市| 烟台市| 营口市| 东光县| 集贤县| 客服| 炉霍县| 怀化市| 临高县| 安义县| 图片| 洪湖市| 正宁县| 明光市| 大邑县| 花莲县| 开鲁县| 福建省| 丹棱县| 民勤县| 陕西省| 北流市| 岳阳县| 陕西省| 晋宁县| 英吉沙县| 鸡西市| 闵行区| 进贤县| 富民县| 江山市| 上林县| 虹口区| 邛崃市|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