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麗
(朔州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山西 朔州 036002)
桑干河發(fā)源于左云縣馬道頭鄉(xiāng)潘家窯村,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全長338 km,控制流域面積17 744 km2,其中山西境內(nèi)部分17 166 km2。桑干河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位于朔州市山陰縣臨安榮村南的桑干河干流上,距山陰縣約5 km,距朔州市約30 km。
流域地處內(nèi)陸高原,屬北溫帶較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強烈,并具有山區(qū)氣候特征??h城氣象站資料多年平均降水量362.4 mm,主要集中在7-8 月份,多年平均氣溫7.6℃,年內(nèi)1 月份平均氣溫最低,7 月份平均氣溫最高,多年平均風速為2.6 m/s,汛期最大風速達20.0 m/s,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 967 mm。
本區(qū)屬大同盆地洪積沖積平原區(qū),盆地內(nèi)地形較平緩,且西南高、東北低,走向呈西南~東北向,長達100 余km,寬30~60 km。根據(jù)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區(qū)內(nèi)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變質(zhì)巖及碎屑巖類裂隙水、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蓄水區(qū)左岸與洪濤山洪積傾斜平原區(qū)相鄰,沿桑干河帶狀展布,地面高程一般為1 000~1 030 m。
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作為桑干河河道綜合治理的一部分,可以發(fā)揮涵養(yǎng)水源,補充地下水,凈化水質(zhì)的重要作用,工程建設十分必要。
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蓄水面積22.48 萬m2,水面附加蒸發(fā)量計算水域年蒸發(fā)量為26.7 萬m3。工程設計蓄水量33.7 萬m3。
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包括主槽蓄水閘、灘地蓄水閘、觀景平臺及閘室上下游護岸。蓄水閘蓄水位為1 018.0 m,蓄水量33.7 萬m3。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本工程等別為Ⅴ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 級。
考慮本工程為生態(tài)蓄水工程,不承擔防洪任務,確定蓄水閘工程等別為Ⅴ等,主要建筑物鋼壩閘門、啟閉機房為5 級;閘門上下游生態(tài)護岸級別為5 級。
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蓄水閘位于山陰縣臨安榮村南的桑干河古干流上,距離民生渠取水渠道進口下游約0.7 km 處。本工程蓄水水位1 018.0 m,總蓄水面積22.48 萬m2,蓄水量33.7 萬m3。
根據(jù)河床底高程情況,蓄水閘垂直水流方向左側主槽段(寬86 m)和右側灘地段(寬44 m)兩部分。蓄水閘上游設護底、鋪蓋,下游設消力池和海漫,蓄水閘上、下游主槽和灘地過渡區(qū)布置格賓石籠護岸。蓄水閘左右兩端分別布置1 座半圓形景觀平臺,用于超標準洪水時保護閘室兩岸擋墻免受沖刷破壞,觀景平臺上布置木質(zhì)廊道和涼亭。蓄水閘近閘段上、下游兩岸分別布置生態(tài)護岸,上、下游左右岸各100 m,總長度約400 m,生態(tài)護岸結構型式蓄水位以下采用格賓石籠,水位變動區(qū)采用土石籠袋。
在蓄水閘閘室上布置啟閉設備室,總建筑面積約200 m2,采用磚混結構,內(nèi)設油泵控制室和值班室,底高程確定為1 020.5 m。
3.3.1 蓄水閘
根據(jù)河床底高程情況,蓄水閘垂直水流方向左側主槽段(寬86 m)和右側灘地段(寬44 m)兩部分,蓄水閘順水流方向均由上游連接段、蓄水閘室段、下游連接段三部分組成。
上游連接段設計。上游連接段由護底、鋪蓋和主槽護岸組成,用以引導水流平順進入閘室,保護兩岸和河床免受沖刷,并與閘室、防滲墻共同構成防滲地下輪廓,確保閘室在上下游水頭作用下兩岸和閘基的抗?jié)B穩(wěn)定性。護底樁號0-015—0-008 段,主槽段上游護底頂高程為1 015.0 m,灘地段上游護底頂高程為1 016.0 m,長度均為7 m,采用格賓石籠護底,厚0.5 m。格賓石籠單塊尺寸為2.0×1.0×0.5 m,長邊垂直水流方向布置。鋪蓋樁號0-008—0-003 段,主槽段鋪蓋頂高程為1 015.0 m,灘地段鋪蓋頂高程為1 016.0 m,均與相應上游護底頂高程一致,長為5.0 m,采用0.5 m 厚C30 鋼筋混凝土結構,上下游設齒墻,其下設0.1 m 厚C15 素混凝土墊層和0.3 m 厚碎石墊層。河道兩岸擋墻采用C30 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結構,頂寬0.5 m,底寬4.0 m,臨水側為直立面,背水側邊坡1∶0.1,邊墻高4.5 m。鋪蓋與擋墻趾板接縫設止水,止水采用橡膠止水帶。
蓄水閘室段。主槽段蓄水閘總寬86 m,閘長8 m(樁號0-003—0+005),閘軸線上游底板厚2.5 m,閘軸線下游底板厚1.4 m,擋水高度3.0 m,閘頂高程1 018.0 m。閘門軸線上游底板頂面與鋪蓋齊平為1 015.0 m,考慮閘門支撐布置,閘門軸線下游底板高程降低1.1 m,高程為1 013.9 m。根據(jù)閘門開啟寬度和上下游施工檢修要求,在順水流方向,底板長度取8 m,閘墩頂高程1 020.5 m。閘室底板采用C30 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鋼閘門,共設兩孔閘門,單孔寬40 m,左側及中間設一閘室,寬度分別為3.5 m 和6.0 m。
下游連接段設計。下游連接段包括消力池、海漫。消力池緊鄰蓄水閘室下游布置。主槽段消力池與閘室底板水平連接,底板高程為1 013.9 m,池長為8 m(樁號0+005—0+013),池后設0.5 m 高消力墩;灘地段消力池高程1 015.28 m,與其后海漫齊平,消力池池長為8 m,池后亦設0.5 m 高消力墩。消力池均采用C30 鋼筋混凝土結構,厚500 mm,上下游設齒墻。為減小滲透壓力,消力池底板均設有3 排排水孔,預埋φ100PVC管,排距為1 m,孔距為1.5 m,梅花型布置。河道兩岸邊墻采用C30 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結構,頂寬0.5 m,底寬4.0 m,臨水側為直立面,背水側邊坡1∶0.1,邊墻高4.5 m。消力池底板與邊墻接縫、與閘室底板接縫以及邊墻與閘室邊墩接縫均設止水,止水采用橡膠止水帶。消力池底板和邊墻基礎下均設0.1 m厚C15 混凝土墊層,其下部為0.5 m 厚級配碎石墊層,碎石底部設1 層土工反濾布。海漫為樁號0+0+013—0+0+023 段,消力池下游海漫長度均為10 m,采用格賓石籠結構,厚0.5 m,格賓石籠底部鋪設1 層反濾布。主槽和灘地邊墻采用格賓石籠扭面與生態(tài)護岸銜接。
3.3.2 生態(tài)護岸
生態(tài)護岸設計主要考慮河道蓄水區(qū)岸坡受風浪掏刷和泄洪水流的沖刷破壞,影響岸坡穩(wěn)定安全。生態(tài)護岸為蓄水閘上下游近壩段護岸,左右岸上下游各0.1 km,總長度約0.40 km。護岸坡度設計為1∶2.0。結構形式:蓄水位1 018.0 m 以下0.5 m 采用格賓石籠,防止護岸沖刷破壞;蓄水位1 018.0 m 以下0.5 m至頂護岸高程為土石籠袋,防止護岸沖刷破壞,同時可種植水生植物、美化環(huán)境;岸坡護腳為格賓石籠,深入河床地面以下2.0 m,底部鋪設1 層土工反濾布。
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總體布置本著有利于生產(chǎn)、方便生活、快速安全、經(jīng)濟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則進行,選擇技術先進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機械設備選擇能耗低、符合國家節(jié)能要求的產(chǎn)品。施工點集中布置,以減少臨建設施數(shù)量,降低能耗。交通運輸條件便利,對外交通道路與永久道路相結合,施工期間尚需修建場內(nèi)施工道路,與場外道路相連接。
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等別為Ⅴ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 級。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04)的規(guī)定,確定導流建筑物級別為5 級,根據(jù)工程樞紐布置及地形條件,蓄水閘的施工,采用分期導流方式。施工時,先左岸后右岸,即先圍護左岸,在閘壩左側修筑一期圍堰,圍堰擋水,右岸束窄河床泄流,進行左岸蓄水閘壩段施工,汛前完成左岸蓄水閘壩段施工。
該工程按所轄范圍劃片管理,管理權隸屬山陰縣水利局,山陰縣水利局下設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管理站,具體負責泥河村生態(tài)蓄水工程樞紐建筑物管理和調(diào)度運行,調(diào)度運行整體服從桑干河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