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比薩詩章》中“白色”的視覺分析
      ——文化鏡像中的龐德“誤認”策略

      2019-02-16 12:27:53王年軍
      長春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詩章龐德比薩

      王年軍

      (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871)

      埃茲拉·龐德(1885—1972)是早期現代主義運動中的一個代表人物。他對詩歌的貢獻始于他所倡導的“意象主義”(Imagism),這是他部分地受到中國和日本古典詩歌的啟發(fā)而發(fā)起的一個運動,強調語言的準確、經濟和清晰。他的遺作《詩章》(TheCantos)是一部包含了120個片段的史詩,傾注了他畢生精力,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在意大利被監(jiān)禁時,龐德開始創(chuàng)作題為《比薩詩章》(ThePisanCantos)的詩。1949年,此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博林根獎。盡管其中顯露的政治傾向備受爭議,然而《比薩詩章》在文學史中日漸被確認為龐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至今已有很多關于《比薩詩章》的論著,如趙毅衡的《儒者龐德:后期〈詩章〉中的中國》,休·肯納的《〈比薩詩章〉論述》,杰夫·特威切爾的《“靈魂的美妙夜晚來自帳篷中,泰山下”:〈比薩詩章〉導讀》等?!侗人_詩章》中的漢字意象、法西斯主義、龐德與儒家文化的關系早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但是其光和顏色(尤其是白色)的視覺意象的特殊表達,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認知偏差和“象形文字偏見”[1],盡管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其專門的討論還有待深化。龐德通過拆字法把日光、白色等意象與至純、至誠和新柏拉圖主義關于光的理念聯系在一起,從而賦予其全新的審美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該意象在中文語境里的含義。顯然,對龐德而言,最重要的不在于是否繼承漢字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原意,而是漢字和中國古典詩歌能否為其提供一種新的詩學刺激。

      在西方歷史上,萊布尼茨、索緒爾、費諾羅薩等哲學家、語言學家、東方學者,從對古埃及文字和漢字間接而有限的接觸里形成一系列錯位的認識,這被雅克·德里達稱為“象形文字偏見”。比如,萊布尼茨認為,漢字是一種純粹理性的、數學化的符號文字,其意義不依靠發(fā)音就能使不同地區(qū)的人以其為媒介進行交流。費諾羅薩則指出,漢字是一種天然的詩歌媒介,每個使用漢字的人都是天生的詩人[2]229-256。費氏的論文《作為一種詩歌手段的中國文字》(TheChinesewrittencharacterasamediumforpoetry)1919年經過龐德注釋后發(fā)表,文中關于漢字無人稱、無時態(tài)、語法簡潔、避免抽象等特征的論述,顯然影響了龐德的詩歌寫作。關于漢字空間性、積淀性、比喻的可見性的闡釋,雖然較大偏離了中文母語者的感知,卻也成為《詩章》的重要靈感。

      1 《比薩詩章》對“白色”或光的處理

      趙毅衡在《儒者龐德:后期〈詩章〉中的中國》中統(tǒng)計過龐德嵌入《詩章》中的漢字的使用情況,出現頻率5次以上的漢字有14個,而其中4個字與“日”或光有關,如“日日新”出現了7次,“旦”出現了8次,“顯”(繁體的“顯”)出現了6次,“明”出現了10次。

      龐德通過對中文“顯”字的拆分把“創(chuàng)造”與“光明”聯系起來:“顯”字有“日、絲、頁”三部分,一個字就具有太陽、勞動與書寫三意,而“絲”指涉編織,這和印歐語系text、fabric的詞源是一致的。龐德還通過以詩釋字的方式來解釋“顯”字:“黎明在神圣的土地上耕耘,讓春蠶吐絲”[2]11。

      在《比薩詩章》第一章(即《詩章》第七十四章),則有這樣一節(jié)詩:

      “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橄欖樹在風中吹白

      在長江和漢水里洗滌

      這樣的白色里你們還能添加什么白色?

      多么率直?

      “偉大的航行把群星帶到我們的海岸?!?/p>

      當太白金星墜落在北卡羅萊納時,

      你,已越過石柱,駛離赫拉克勒斯懸崖。[2]2

      頗為引人注意的是,這8行詩中出現了3次“白”色,其中最關鍵的典故“這樣的白色里你們還能添加什么白色?”在第八十章又出現了1次。原文引自《孟子·滕文公上》:“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3]

      也是在第七十四章,龐德還嵌入了“莫”字,也與“日”有關,龐德把它釋為“無人”“日落西山的人”[2]13?!叭章湮魃降娜恕币彩驱嫷卤救说淖詻r,當時他正被控叛國罪,關在比薩勞改中心的死囚室。這一章有一個著名的誤譯,也與光的意象有關:

      To study with the white wings of time passing

      Is not that delight[4]

      直譯回中文就成了這樣:

      學習著,看見時光的白色羽毛飄過

      這不是我們的快樂嗎[注]筆者對譯文進行了適當調整。[2]28

      這句詩出自《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5]1,原文中沒有任何與光的意象有關的詞匯,龐德在譯文中卻增添了“白色”(the white wings of time)。這來自龐德對漢字“習”(習)的拆解。

      《論語》中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5]527,被龐德引用進《比薩詩章》時也增添了光的意象:

      三個月不知道飯菜的味道,

      在齊國聽到韶樂

      這是同太陽一道在其光輝下音階偏高的歌

      清越而嘹亮[2]31-32

      龐德認為“韶”字左邊的“日”在音樂和光之間建立了聯系。之后不久他又寫道:

      受命于舜,舜向著

      金秋的九天《韶》

      和太陽一道在其旋律下

      向著感應的九天[2]33

      龐德通過拆字法給譯文增添光、白色意象的例子還有很多,幾乎達到偏執(zhí)的程度。比如《詩章》第七十七章,他在詩中嵌入了中文“旦”字,這個字出現在“閃耀的黎明在茅屋中間”[2]79這行詩中間。他在對費諾羅薩筆記的注釋中解釋“旦”字為“Sun above line of horizon=dawn”,是比較貼合其原意的,但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6]。類似的誤打誤撞還有“明”字,龐德將其解釋為日月相加,或雙重的光。而緊接著“旦”一例的后一頁,他把“口”字釋為“是太陽——神之口”[2]80,顯然又陷入了過度闡釋。

      可以推論,龐德詩中經常出現“白色”的視覺意象,有一個原因是“白”這種顏色容易引發(fā)“至誠”、純潔等聯想。所以他的詩中關于“清潔”的暗示也非常多,如《比薩詩章》第八十章有一個很美的段落:

      月寧芙說,潔白無瑕

      還我斗篷,羽衣。

      若我有九天之云

      如貝殼生于海灘

      在它們的劫難中

      如紫藤漂往海岸

      隨著海潮的消退,青銅和

      翡翠的色彩遠在漆黑的水面[2]144

      短短8行詩中出現了白、紫、青、翠、黑5種顏色,每種顏色都給人一種精確感和素凈感。龐德十分注重東方事物中具有洛可可風格的意象,比如這節(jié)詩中出現的貝殼、紫藤、翡翠。也許是因為這些微小的事物更加具有他所需要的精確感。

      在《詩章》第八十章的后文中,龐德寫道:

      潔白無瑕地,我將(從羅馬天主教的彌撒準備之中)走進

      不同時代

      讓其安息

      不已之為 純潔之女皇[2]168-169

      這一節(jié)的最后一行分別是兩句引文,前半句是《中庸》里的“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后半句是天主教彌撒用語。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包含了龐德研究專家特雷爾(Carroll F. Terrell)所稱的“押韻”(Rhyme)策略[7]:龐德會在迥異的語言路徑之間進行并置,造成一種短路或串聯的陌生化效果,這種并置存在于自然現象、不同背景的文化、宗教和神話之間。

      2 中西文化鏡像里的“白色”和太陽

      龐德對太陽、白色和光的推崇是和其對中國文化中“誠”的鏡像式理解相關的?!吨杏埂分杏小拔ㄌ煜轮琳\,方能盡其性”。在龐德看來,“誠”字的偏旁“言”表示詞語或言說,右部“成”字左下部分像“日”,右半部分則像“戈”,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太陽之戈”的意象,與“言”一起,就可釋為“太陽之戈停在準確的詞匯上”。另外,孔子學說中的“正名”,他也理解為以精確的詞匯進行表達,從而使儒家倫理學回到了正字法,但龐德又把這種正字法推廣到詞與物的極端對應。

      在龐德譯著《孔子》中的一篇《〈大學〉:偉大的摘要》(TaHsio:TheGreatDigest)的“術語解釋”(Terminology)部分,龐德列出了幾個漢字關鍵詞的英文釋義,其中除了前文提及的“誠、明”,還有“示、慎、德、得”等字,這些字都取得與“光”或“注視”的神秘聯系[8]。龐德解釋“示”為:“光線下射(從太陽、月亮和星星)。從表意文字的字貌上看,它也表意為精神、儀式、慶典等?!倍吧?、德”都與“目光專注地直視內心”有關。龐德還指出“德”的構字法可以類比為希臘名言“認識你自己”(又一個Rhyme)。“得”則被闡釋為“在恰當的時候實現成功。之前的行動在太陽運轉中發(fā)生效用。”[注]關于龐德譯著《孔子》的引文見“Confucius: the Great digest, the Unwobbling pivot, and the Analects”,本文所引部分由筆者從原文翻譯。龐德把自身對注視、光和心靈之間關系的認識,投射在中國的古典文本上,這似乎使他隱約抓到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根本性的特征——“內省”。他對《大學》開首“大學之道……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翻譯是:“The great learning……it is rooted in watching with affection the way people grow; it is rooted in coming to rest, being at ease in perfcet equity.”除了“至善”被譯為“perfcet equity”(“完美的平等”、“至高的公正”等)引起很多學者爭議外,我們經常忽略龐德為英文添加了一個注視:“watching with affection”(動情地看)。龐德在太陽的光芒、人的眼睛、心靈和“誠、至善”之間建立了隱秘的聯結。心靈和“誠、至善”的聯結是中國文化中固有的,但是把它們和光、人類的視覺聯系起來,還是龐德的“發(fā)明”。太陽(中文的“日”)顯然以它的普照世界這一特征引發(fā)了龐德的興趣,從而使他把其上升為“公正”或“善”。自然世界與人倫世界,政治與個人,外與內之間的隱喻關聯更加緊密地被嵌在同一個文本網絡之中。

      龐德的“視覺專制”對漢語中零星的意象進行了聚斂,從而發(fā)酵為詩歌靈感?!跋笮巍敝皇橇鶗鴺嬜址ㄖ?,其他還有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五種。在漢字起始的甲骨文階段,象形字多一些,且如今形聲字已占據更大比重,但龐德的拆字法仍建立在漢字是對自然的摹仿這一論斷的基礎上。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具空間感,龐德的嘗試也使作為時間藝術的詩歌朝著空間藝術的方向位移。漢字在《比薩詩章》中發(fā)揮了圖畫的功能,對非中文讀者而言,這一點尤其明顯。龐德在《詩章》中所用漢字都是用毛筆手寫的楷體字,通過版式的變化,如空格、空行、分行、拆分、豎排、字體加粗、放大等,這些字更增強了視覺性和立體感,其圖畫性和表意性更加突出,也暗指“自然”在詩歌中的直接在場。由于聚焦單個漢字、突出儒家思想中的個別碎片,加上龐德本人的曲解,這些引文充滿了異質性,也脫離了中文語境中的固有含義和闡釋軌道。關于日、光和白色的意象,在儒家傳統(tǒng)里,并未形成一個強大的譜系,經過龐德的“焊接”,它們與但丁、普羅提諾發(fā)生了親和性,加入了神秘的、宗教的和寓意上的元素,其語境對話的功能更加凸顯出來。

      已有論者指出,龐德把儒家哲學中的“明、旦、誠、顯”等與太陽有關的意象突顯出來,與新柏拉圖主義哲學中對“光”的崇拜相結合,從而賦予了這些意象形而上的新意[注]見胡平著《龐德〈比薩詩章〉研究》第二章第三節(jié)“《比薩詩章》中的儒家思想與新柏拉圖主義”。文中對“光”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來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比薩詩章》是龐德致力于在當下的混亂與無序里建立一種理想秩序然而卻受到現實挫敗的結果,也許正因為他在詩中塞入了太多對時代進行綜合的野心,《詩章》雖然致力于秩序,卻始終處于敞開、未完成的狀態(tài)。詩中的“旦”——黎明的意象,也是其烏托邦沖動的一個寄托。

      3 結論

      龐德在《比薩詩章》中拼貼了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時期關于“白色”的意識樣品,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學上高效能的凝聚體,其抹平褶皺、鑲嵌異質物的方式,對當代詩人處理總體性的世界圖景提供了鏡鑒。和1980年代后期裝置藝術家徐冰創(chuàng)制的“天書”一樣,這些另類的嘗試促使我們以更為陌異的、更有拓展性的思路關注我們古老的語言。

      美國著名語言派詩人查爾斯·伯恩斯坦在《痛擊法西斯主義》中評論說:“若無其公然的歐洲中心主義與蠻橫的權威口吻,龐德詩歌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只會增加它被邊緣化的可能性。這從所謂的‘龐德時代’很多形式創(chuàng)新的詩作被相對邊緣化上可見一斑?!盵2]268另一位美國意象主義詩人艾米·洛威爾(Amy Lowell)就是一個例子,她也出版過《浮世繪》《松花箋》等“東方主義”作品,但相對而言,引起的討論已經不如龐德那么多。龐德的現代主義雖然是在求新(Make it new),但他的“新”也是對傳統(tǒng)的更新。我們應該注意到,龐德對東方文化的誤認,以及整個西方對東方的漫長的“觀看”,都具有西方文化內部的成因。甚至是整個西方現代詩,關鍵不在于它發(fā)現了唐詩、日本俳句和波斯的酒歌、魯拜集,而在于它的這種發(fā)現的動力是完全內在的。

      猜你喜歡
      詩章龐德比薩
      比薩
      Erasable/Inerasable L1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 of /a?n/and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曹辛之的篆刻和聶紺弩的詩章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走過同一塊地毯”:龐德與詹姆斯美學思想比較研究
      請你吃比薩
      童話世界(2019年32期)2019-11-26 01:02:58
      那些光輝歲月里的詩章
      ——向建國70周年獻禮全國首屆《散文詩》作品音視頻作品再創(chuàng)作征集啟事
      散文詩(2019年16期)2019-01-23 03:29:48
      中立
      鹿鳴(2018年12期)2018-02-14 02:37:34
      比薩,比薩
      “我”與“你”的相遇——龐德、斯奈德所譯漢詩的主體間性管窺
      不朽的詩章
      祁东县| 麦盖提县| 剑川县| 莎车县| 湖州市| 南丰县| 新建县| 衡阳市| 黔东| 信宜市| 张家口市| 尼木县| 绥中县| 渝北区| 鸡泽县| 胶南市| 唐山市| 上饶县| 尚义县| 收藏| 尚志市| 龙南县| 丰顺县| 尖扎县| 昂仁县| 保山市| 桑植县| 金堂县| 常德市| 靖西县| 温泉县| 蓬安县| 自贡市| 论坛| 青岛市| 南投市| 天峨县| 孝昌县| 郯城县| 山阴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