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者對圖書館的使用從以圖書資源獲取為主要目標轉向具有多重文化功能的空間體驗。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空間的構建,就是從讀者更加多層次地使用圖書館的需求和圖書館服務內涵發(fā)展的需求出發(fā),對物理空間實施改造,對文化服務內容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構建。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化空間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年度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高校圖書館文化空間構建研究”(項目編號:GDTK1703)成果之一。
1 引言
在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yǎng)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希望國圖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绷暯娇倳泴D書館重要意義的肯定,使每一位圖書館人都受到鼓舞。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圖提出的希望,也為各個圖書館的發(fā)展建設指明了方向。
隨著時代發(fā)展和技術進步,圖書館的功能在不斷發(fā)展升級,適應讀者對圖書館場所空間的多元需求,構建多元文化空間,成為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是師生讀者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搭建文化交流平臺,構建文化活動空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不斷探索構建符合讀者需求的多元文化空間,提升空間服務的內涵,也是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中心任務之一。
2 技術發(fā)展對圖書館功能的消解與構建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促使數字化資源獲取、電子化閱讀產生和發(fā)展。在初期階段,紙質資源使用向數字資源使用的轉變,引發(fā)了關于未來圖書館形式變化的探討,數字化文獻資源是否會取代實體圖書館,虛擬閱讀空間是否會取代實體圖書館的閱覽座位,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文獻資源獲取、閱讀,是否會被消解。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度普及,在線獲取、網絡瀏覽和閱讀由新興變?yōu)槠匠!L摂M空間的無限使用和發(fā)展,不僅未能消解現實空間的作用,反而使得現實空間的場所意義更加突出,需求更顯迫切。盡管通過網絡可以獲取、閱覽海量的信息、文獻,但讀者在使用網絡虛擬空間的同時,也認識到真實閱讀場所和文化環(huán)境的不可替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讀者自然地回到了實體的圖書館中,以獲得不同的場所體驗和文化感受。因此,圖書館的功能不是被技術發(fā)展所消解,而是需要進一步建構符合讀者多樣化需求的文化空間。
閱讀依然是圖書館的首要主題,但讀者的閱讀方式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圖書館在閱讀中的作用也需隨之轉變。圖書館由提供書籍轉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組織主題閱讀、閱讀交流活動。讓閱讀不僅是一部分閱讀愛好者默默享受的個體行為,還是人人參與、人人喜愛的集體活動。除了單純的閱讀,圖書館對于讀者的意義更加廣泛,功能延伸到各項文化活動,建構多元文化空間,滿足讀者新的需求,并且進一步引領讀者的文化生活,是圖書館空間構建探索的新內容。
3 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功能空間的構建
3.1 轉變觀念
隨著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轉型發(fā)展,圖書館的物理空間本身成為一種優(yōu)質的潛在文化服務,圖書館由一個“服務空間”轉變成為提供“空間服務”的場所,這一轉變也促使圖書館要更加主動積極的構建多元文化空間。
3.2 布局功能多元的物理空間
開放性空間布局。物理空間的大小、位置是固定的、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間實現多元文化功能,布局的開放性尤為重要。在某些區(qū)域內保持靈活可變,是實現多重功能的可行方式。要實現一定的功能,空間構建需要相應內部設施設備的支持,而在布局開放空間的時候,則更要關注空間的“空”,如繪畫的留白,留下轉換的余地。通過區(qū)域預留空白賦予空間可變的基礎條件,讓圖書館成為一個開放的、形態(tài)可轉換的容器,可以根據需要盛裝不同的文化內容。讓同一個物理空間,承載多元的文化功能。
深圳信息學院圖書館建筑整體為現代科技風格,內部布局垂直空間相通,水平空間開闊,突出整體性、開放性。圖書館一樓大廳為整體大開間,在使用時保留了原始大開間的基本結構,閱覽位、展示架等家具的擺放均可移動、重組。平時,閱覽座位區(qū)域用于閱覽、自習,展覽區(qū)用于開展專題展覽、圖片展覽、實物展覽等。同時,根據需要可以靈活劃分區(qū)域開展朗讀比賽、書法比賽、共讀活動等現場展示類比賽活動,也可以統(tǒng)一布局開展近千人的招生、招聘活動等。
3.3 組織多元的文化活動
圖書館物理空間的布局是基礎,文化活動則是凝聚讀者的載體,隨著圖書館服務內涵的發(fā)展,文化活動越來越成為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在高校圖書館,面向的讀者大多數是熱情活躍的青年學生,他們樂于參與體驗豐富的團體活動,更多讀者因為文化活動而走進圖書館,通過參與活動而開啟了認識和使用圖書館的過程。
近年來,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每年度舉辦“書香校園 悅讀深信”文化系列活動,結合“4.23世界讀書日”以及11月的“深圳讀書月”主題,圖書館與學校的悅讀協會、映山文學社團、學習社等社團合作,整體規(guī)劃,分批次舉辦各類讀書活動、講座、比賽、書畫展覽等。比如“我筆我心·微創(chuàng)深信”征文比賽、“悅讀傳聲 經典美文”朗讀大賽、“世界讀書日圖書共讀活動”、“印象˙圖書館”攝影大賽、“長河溯源·鴻古回響:世界古文明圖片展”、“嶺南往事·圖片展”等,通過這些活動,營造書香校園氛圍,使讀者得到文化滋養(yǎng),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展示出師生的熱情與風采。同時,與學校其他部門合作舉辦多種文化活動,比如,與公共課教學部共同組織“經典詩文”硬筆書法比賽,推廣和規(guī)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校園美育文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與校工會合作,舉辦“六一讀書會”活動,迎來教職工家庭近距離接觸、體驗圖書館,使圖書館成為全校師生的文化家園。
4 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內容的構建
正如“大學之大在于大師”,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建筑空間和功能空間是其文化空間的場所基礎,舒適的物理空間使人身心愉悅,而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思想和內容則是其靈魂,它使人得到精神上享受和提升, 物理空間感受與文化內涵提升相輔相成。因此,構建具有文化引領作用的多元文化內容是高校圖書館文化空間構建的核心,這需要長期積淀,也需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進取。
4.1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文化傳承是圖書館自建立以來的根本使命。人類文明的進步通過歷史的累積而得到延續(xù)發(fā)展,圖書館作為文明成果進行保存、傳承的專門機構,擔負著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高校圖書館面向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青年學生,他們正值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同時面對博大的傳統(tǒng)文化寶藏,專門的指導及環(huán)境的影響熏陶能夠起到引領方向的作用和積極的促進作用。圖書館要通過建設傳統(tǒng)文化內容和傳播平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進行探索和交流。
在深圳信息學院圖書館的“書香校園 悅讀深信”文化系列活動中,也通過開展經典圖書推介以及“國學經典”吟誦比賽、經典閱讀人文知識競賽、中國故事歇后語競猜、“中國讀書諺語薈萃”展覽、“畫說端午”圖片展覽等多種閱讀推廣活動,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俗文化知識,讓讀者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4.2 構建區(qū)域文化傳播與交流平臺,服務區(qū)域建設
在中央《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意見》中,對全面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明確指示,要“進一步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qū)精神,大力弘揚粵港澳大灣區(qū)人文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加快建設區(qū)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xù)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备咝D書館作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為切入點,積極構建區(qū)域文化傳播與交流平臺,服務區(qū)域建設發(fā)展,符合圖書館內在發(fā)展和外部區(qū)域發(fā)展的雙重需求。
4.3 緊跟時代發(fā)展,構建智慧空間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圖書館的新技術應用日新月異,智慧圖書館建設不斷推進。緊跟時代發(fā)展,構建智慧空間,也是圖書館文化空間構建的重要部分。
從圖書館及館員業(yè)務工作的角度來說,將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設中,形成的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管理的智慧圖書館,以達到改善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比如利用RFID技術,實現圖書的自助借還、盤點等功能。實現批量圖書的高效整理,確保圖書上架及時、排架準確。
從讀者服務的角度來說,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各種具有獨立性的文獻信息與讀者、管理人員等進行互聯,將所有的信息進行串聯實現讀者與管理、前后臺的相互智能連接,實現知識共享、數據分析,并向讀者提供便捷、開放、智慧化的服務。通過對讀者數據的精準分析,提供個性化和跟蹤式服務,通過深入分析讀者特點,開展定制服務等。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從根本上改變讀者服務的形式,提升讀者服務的內涵。
同時,構建智慧空間,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和展示,還能夠為讀者提供接觸、了解新技術,體驗、應用新成果的平臺。這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在培養(yǎng)師生讀者對現在科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方面是一個非常直接有效的途徑,能夠激發(fā)他們開展科學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的熱情。
5 總結
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空間的構建,一方面是物理空間的功能布局和文化呈現,關鍵是要貼近讀者特征,要努力接近讀者對圖書館的場景期待,滿足讀者便捷、舒適地使用圖書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多元文化內容的構建,既要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增加文化積淀的厚度,又要創(chuàng)建展示現代科技文明的平臺,探究時代前進的無限延展。
參考文獻
[1]錢媛媛.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和發(fā)展策略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2):111-111.
[2]江玉梅,陳君.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探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9,32(03):58-61.
[3]廖小梅.在知識基礎上建構活力多元文化空間——以城市圖書館文學公共空間建構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01):9-12.
[4]陶源.先鋒書店空間功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向冬梅(1983-),女,漢族,四川廣元人,碩士,館員,主要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