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宇 王南
摘 要:以機器學習方法聚類現場問卷、網絡問卷、網絡評論等方式向沖浪游客、觀光客與俱樂部教練等收集的信息,分析沖浪勝地游客畫像,有助于精準定位沖浪地旅行者的特征與需求,為沖浪地旅游規(guī)劃提供輔助決策。以日月灣浪區(qū)為例,主要包括:1)收集現場問卷300份、網絡問卷199份及網評384751條,從運動行為偏好、游賞行為偏好、旅宿行為偏好三個維度分析游客特征;2)比對三類數據收集方式在構建游客畫像方面的優(yōu)劣勢;3)結合三類調研中游客偏好與游客相關要素,構建游客畫像數據庫。
關鍵詞:沖浪勝地;體育旅游;網評數據挖掘;游客畫像;
基金項目:本項目由高密度人居環(huán)境與節(jié)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開放課題20180303《基于游客體驗反饋網評大數據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決策模型》(起止時間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資助。
1 沖浪運動的發(fā)展
沖浪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在每個時期的發(fā)展狀況與特點無不反映當時社會的特征文化,并對當時的社會有著獨特的影響。沖浪運動在我國開展較晚,但發(fā)展前景良好。目前三亞、日月灣、秦皇島、深圳、珠海、杭州、青島都開展沖浪運動。其中海南日月灣、三亞、深圳西涌是國內優(yōu)質浪點。
2 沖浪勝地游客畫像及旅游規(guī)劃策略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1 游客畫像概念
國際上對于用戶畫像的定義通常為:用于勾畫目標用戶、聯系用戶訴求與設計方向的有效工具。
2.2 研究沖浪勝地游客畫像及提出輔助旅游規(guī)劃的背景與意義
1)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前瞻性,預期結果對推動旅游業(yè)發(fā)展、提升景區(qū)規(guī)劃科學性、促進技術應用等都將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2)研究突破了傳統規(guī)劃設計的范式,采用游客畫像推導輔助旅游規(guī)劃的方式進行景區(qū)初步規(guī)劃,具有推動范式革新的意義。
3 沖浪勝地游客畫像構建與規(guī)劃策略引導方法
3.1 游客畫像構建
結合沖浪游客特點,游客基礎數據包括運動行為偏好、游賞行為偏好、旅宿行為偏好等動態(tài)數據,以及游客性別、年齡、職業(yè)、學歷等靜態(tài)數據。
構建游客畫像的關鍵在于為游客制定標簽,剔除重合度高、所占權重較小的特征標簽,整合、分類、建立相關模型,生成游客畫像標簽體系。
建模主要步驟為:獲取原始數據、加工事實標簽(29個)、建模集成模型標簽(8個)、推演預測標簽(4個)。
3.2 以日月灣為例的沖浪勝地游客行為偏好調查
1)現場沖浪游客調查。淡季按照人數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共回收問卷141份,,有效問卷140份?;厥章?4%,有效率98%,另對30名游客進行了訪談。
2)游客運動行為偏好。85%的游客來日月灣是為沖浪,這當中70%的游客傾向于在上午8:00-11:00參與沖浪活動,其余的30%傾向于在14:00-17:00參與沖浪。100%的游客選擇租用俱樂部的沖浪板進行沖浪。
3)游客游賞行為偏好。游客旅游動機與旅游目的地旅游產品密切相關,綜合現場調研數據,在出游動機上,沖浪運動(35%)、感受休閑(15%)、當地風土人情(12%)是游客前往日月灣的主要原因。在出游前信息查詢方面,景點介紹居首位,交通、天氣、當地風俗文化和住宿信息狀況為第二梯隊,娛樂活動、治安狀況、購物、其他信息占比均較低。
4)游客旅宿行為偏好。景區(qū)游客停留時間集中在1d,占比42%;預計停留2-3d的游客占比30%,即選擇停留1-3d 的游客數量占總數量的28%。
4 網絡游客問卷調查結果統計
4.1 游客運動行為偏好
綜合考慮浪涌高度、氣候因素、假期長度等社會因素,夏季6-8月為游客偏好的最佳沖浪時間。80%的游客選擇在8:00-11:00進行沖浪活動。80%的游客選擇租用俱樂部沖浪板,20%的游客選擇自帶沖浪板。
4.2 游客游賞行為偏好
第一程上外省游客入境交通工具多為飛機。在第二程的交通工具選擇上較為靈活,海南省地域面積大,自駕游的游客較多,占比為38.9%。在這兩大類交通工具的選擇上潛在游客占比大,廣告宣傳可輔助挖掘游客。40%的游客選擇在日月灣進行沖浪活動,35%的游客選擇觀光攝影。
4.3 游客游賞行為偏好
住宿、餐飲方面,78%的游客傾向在沖浪區(qū)步行可及范圍內進行,53%沖浪游客在沖浪區(qū)的停留時間為三天以上,這類游客愿意就近住宿飲食以方便沖浪活動,日月灣沖浪區(qū)周邊有森林客棧度假酒店(180-400元)、普通民宿(0-100元)、精品民宿(200-500元),缺少高品質星級酒店,而在網上游客的問卷中33%的游客選擇高品質星級度假酒店。
5 以日月灣為例的沖浪勝地游客畫像
5.1 游客畫像分類
沖浪游客一般男性居多,熟練沖浪的男性游客多喜大浪,出行方式一般以自駕游為主。女性游客喜穩(wěn)浪者居多,出行方式以自駕游為主。
沖浪游客多為中高收入人群,月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職業(yè)分布依數量排列依次為私營業(yè)、金融業(yè)、建筑師、運動員。其中以星級酒店作為住宿標準并選取自駕游者居多。
5.2 目標游客
根據現場調研、網上問卷與網評法收集到的游客數據,在偏好沖浪的人群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年齡在20-30歲的青年居多,沖浪勝地應將主要目標游客定位在這類人群中挖掘潛在游客。20-30歲的年輕沖浪游客偏好1.5-2m左右浪,多選夏威夷、日月灣、普吉島等著名優(yōu)質浪點。在1-20歲之間的青年與40歲以上沖浪游客多選1m附近穩(wěn)浪進行娛樂,目的地依次為日月灣、西涌、夏威夷。
參考文獻
[1]許峰,李靜,弗朗索瓦·貝達德,呂秋琳.全球視野下優(yōu)秀旅游目的地評價系統的發(fā)展與檢驗[J].旅游學刊,2013(6).
[2]張瀚方,劉雨婷,謝植升,李翠紅,陳雅芝,顏麗虹.基于游客微觀畫像的精準營銷應用研究[J].商業(yè)經濟,2018(05).
[3]曲穎,李天元.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品牌化:概念辨析和關系闡釋[J].旅游科學,2011(04).
[4]萬津津,劉澤華,沙潤,呂秋琳.島嶼旅游目的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研究——以海南國際旅游島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1(10).
作者簡介
施宇(1995-),男,江蘇鎮(zhèn)江人,南京工業(yè)大學風景園林系碩士研究生,園林與景觀設計。
通訊作者
王南(1984-),女,江蘇南京人,博士后,碩士生導師,園林與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