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男
曹軍慶的《影子大廈》通過講述幸??h龍貴集團由興到衰、由衰到滅的過程,揭示了現(xiàn)實社會的絕望、陰暗與人性的灰暗、復雜。與一般現(xiàn)實主義作品相比,《影子大廈》看似以批判現(xiàn)實主義為落腳點,實則是一種夸大了的現(xiàn)實主義,是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為介質(zhì),揭示“軟體社會”與灰色人性中的典型問題,并試圖在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小說張力中,開出一劑“濟世救人”的“藥方”。表面看來,“影子大廈”指的是龍貴大廈這一“經(jīng)濟怪物”,“影子”是指與龍貴大廈相關(guān)的“影子經(jīng)濟”(高利貸)、“影子員工”(小混混、麻將館的老頭老太太們),甚至“影子縣城”(幸??h)。實際上,在這些“影子”深處,還有更縹緲的“影中影”,它們直逼現(xiàn)實社會的陰暗面與人性的灰色地帶,其中蘊含著作者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憂慮。
一
有研究者將曹軍慶的小說稱為“世情小說”,認為“如果要對當下中國的人間世象進行關(guān)照,曹軍慶的作品是可以參照的文本”。①然而反映“當下中國的人間世象”的作品何其多,曹軍慶的獨特之處又在哪里呢?就《影子大廈》而言,曹軍慶小說中反映的并非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現(xiàn)實,也非機械復制的原版現(xiàn)實,而是一種被集中扭曲、夸大后的怪誕、陰暗的“軟體”現(xiàn)實,此為“影中影”的第一層指向。在《影子大廈》中,曹軍慶借王月白對“軟體音樂”的痛斥指出“軟體社會”的真實面目:“軟體是什么?比如蚯蚓那一類的軟體蟲子就是,還有鱔魚泥鰍或蛇一類的東西??傊褪悄欠N東西,陰暗、潮濕。”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皆置身于這種陰暗、潮濕的“軟體社會”環(huán)境里,他們或走向生命的終點,或顯出道德的污點。曹軍慶并非在譜寫一曲引人積極向善的華麗贊歌,而是在抽絲剝繭中揭露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陰暗面。這種陰暗,是繁華背后的虛空,是奉迎背后的算計,是看似光明的背后所隱藏的陰冷、黑暗的“影子”。
“軟體社會”陰暗面之一表現(xiàn)為底層人物奮斗之無效?!队白哟髲B》揭示了底層人物的悲苦命運,但這種悲苦并非止步于一般作家所描寫的生活苦難,而是以奮斗之無效的敘事套路,揭示或預示著底層人物在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后依舊難以善終的悲劇命運。李貴書、王永年、徐小麗、王月白、蔡梟龍等人,都曾是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的普通人。然而,底層人物如何掙扎求生?他們的求生方式能否帶來善果?底層與高層之間如何嫁接?在這嫁接之中隱含了哪些社會痼疾與人性弱點?諸如此類的問題,《影子大廈》皆有所涉及。在“死鬼”向徐小麗講述蔡梟龍的故事時,曹軍慶借敘事者之口講出了“鄉(xiāng)下孩子”的三條出路:求學、打工、混入黑道。③這三條道路,代表著社會底層人奮斗的三大方向。然而,這三條道路是否都能走通呢?被鄉(xiāng)下人寄予莫大希望的“孩子”,果真能通過這三條道路改變自己、家人乃至家庭的命運嗎?腦力、苦力、暴力,真是獨立發(fā)展、截然不同的三條道路嗎?它們是否會交叉?若交叉,又會有怎樣的故事?這些故事是經(jīng)久不衰的傳奇,還是引人自省的悲???諸如此類,曹軍慶通過《影子大廈》表達了自己的嚴肅思考。小王、徐小麗、王月白是走第一條路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是高校研究生。小王將訓詁方法用于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潛心摸索中,以窺探和掌握他人秘密為自己鋪路、謀利,變得愈發(fā)工于心計、自私冷酷。龍貴大廈的沉沒,實則也為小王的平林新城敲響了喪鐘。小王成長為另一個李貴書,也終將走向“李貴書式”的傾覆和沉沒。徐小麗則在一次工作面試中失了貞潔,也失了愛情,最后嫁給一名死者,落得個與兒子在鄉(xiāng)下相依為命、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日子的凄涼結(jié)局。王月白在銷售工作中備嘗艱辛,在女友失身后愈發(fā)自卑,最終走上以行騙換取金錢的道路。假使不發(fā)生任何變故,徐小麗和王月白依舊恩愛如初,這兩名研究生在北京大概也只能成為工作、為住房發(fā)愁的“鼠族”。可見,求學之路并不意味著一定能修得圓滿。那么,打工之路呢?如小說中所述:“老老實實去南方打工,也是窮途末路,掙到的錢和存下的積蓄,或許還不夠治療得的職業(yè)病,更別說買房?!雹懿虠n龍的打工之路,還未開始就悄然結(jié)束,更諷刺的是,那張去廣州打工的火車票,本是蔡梟龍決心重新生活的開始,最后卻成了坐實他殺人罪名的強有力物證。而如小王父親般老實敦厚的農(nóng)村普通勞動者,也要面臨自己病痛纏身、妻子出軌、兒子變得陌生的家庭變故??梢?,打工之路亦可能得不償失。而李貴書則是走第三條道路的典型,但顯然這條道路也鋪滿鮮血,失敗者如徐飛虎般死于非命,活下來的李貴書也并不能真正將“黑”洗“白”。在自身的虛榮、膨脹、失察和小王的精心算計下,李貴書只能絕望地與龍貴大廈一起沉至地下。由此看來,曹軍慶在《影子大廈》中似乎堵死了底層人掙扎求生的三條道路,走這三條道路的人,皆未得到真正圓滿的結(jié)局。
相反,怎樣的人才能活得更舒適、更安全、更持久呢?是胡家軒那樣擅作表面文章、諂媚唯上,且對危險有著高度敏銳性的官場“候鳥”。他們歷經(jīng)磨煉,懂得趨利避害,在位之時用盡手段為自己謀取最大化的利益,一旦“氣候”有變,他們又洞若觀火,提前規(guī)避風險。龍貴大廈瀕臨拆毀之時,胡家軒已全身遠害;李貴書憂心忡忡之時,胡家軒卻在公園悠閑地遛狗?!跋磁啤憋L波之后,胡家軒除龍貴集團的工作外幾乎無所失,反倒有所得——雖然歷經(jīng)波折,他的侄女終究還是被調(diào)入了團縣委工作。兩相對照,“胡家軒們”在談笑間便活得游刃有余,這不僅是對底層人物奮斗意義的諷刺和消解,也是對錯綜復雜的生存之道的追問和反思:底層人物如何真正走出底層?正氣為何就被歪風壓過?諸如此類,都是小說留給讀者的思想空白。
除了奮斗之無效,現(xiàn)實之苦悲也是“軟體社會”較為突出的一面。《影子大廈》既揭示出“這世界的表里互為倒影”⑤,又將這“倒影”的性質(zhì)提煉出來回歸現(xiàn)實,進一步強化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種種苦悲。在《影子大廈》中,苦悲現(xiàn)實多是通過直接描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即“以苦寫苦”。對小王來說,現(xiàn)實“只是古代的影子,或者只是墻壁的影子”⑥,他不甘心復制老師曾崇德的人生道路,在母親出軌燒烤王老朱后才“猛地回到現(xiàn)實”,而他“回到現(xiàn)實”的第一件事,便是責怪父親為何不去殺了老朱。對徐小麗來說,進入龍貴集團之前,現(xiàn)實是不再有愛情的頹廢之地;進入龍貴集團(成為蔡梟龍的妻子)后,現(xiàn)實又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金絲籠、一張隱形的網(wǎng)。衣食無憂、收入頗豐的現(xiàn)實如同“地獄”,從前吃苦、罵人、吵架的日子反倒成為“人間”的日子?!叭碎g在哪里?”⑦這不僅是徐小麗對現(xiàn)實的痛苦詰問,更飽含著作者對尚存一絲正氣的“徐小麗們”的無限同情。對王月白而言,現(xiàn)實則是他童年時就認定的一種嚴重的不公,是被無數(shù)“軟體”充斥的陰暗社會,是依靠正當途徑只能“穴居”和依靠詐騙卻能獲取財富的生存謬論。在這些人物的境遇中,現(xiàn)實并非指向完滿、幸福的一面。與徐小麗、王月白等人遭遇的苦難現(xiàn)實略有不同,對李貴書來說,現(xiàn)實看似是以龍貴大廈、香格里拉公寓為代表的物質(zhì)成就,是來自幸??h、龍貴集團內(nèi)外的阿諛頌歌,是活成了“大人物”的虛榮與驕傲。然而龍貴集團內(nèi)部和氣友愛的煙霧之下,掩藏著各自的利益算計;順從與夸耀背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諂媚套路。李貴書的“當局者迷”,一方面是身居高位后的“被迷”,另一方面也是當局者潛意識里“愿迷”——活在龍貴集團上上下下營造的龍貴神話中,多么“幸?!焙牵〉S著徐小麗的“告密”、陳燈山的失蹤、歐陽老師造城運動的失敗,李貴書逐漸看清了這些“影子”背后的真相,卻再也無法阻止“影子大廈”覆滅的趨勢。在這“實”的苦難與“虛”的繁華之間,現(xiàn)實世界變得縹緲閃爍,真假難辨。不僅如此,《影子大廈》突破了當代底層寫作中較為普遍的苦難敘事模式,它不是單純描寫底層人物生活的困頓,而是將奮斗之無效與現(xiàn)實之苦悲進行深度雜糅,以二者的惡性循環(huán)強化了這種令人絕望和窒息的壓抑感,使讀者不僅對“軟體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對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產(chǎn)生自然而然的嚴肅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龍貴集團瀕臨倒塌之時,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骨頭”這一意象。一定意義上講,“軟體社會”之所以“軟”,與缺少“骨頭”的支撐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李貴書肋骨斷裂后便開始懷疑自己的“骨頭”,實際上也是懷疑小王——小王對李貴書而言,正如身體的骨頭那般重要。然而,這些“骨頭”卻在不知不覺中“脆化”,一旦受到撞擊,便被輕而易舉地折斷?!肮穷^”之斷裂不僅預示著小王的背叛、龍貴集團的覆滅、“軟體社會”的持續(xù)“軟化”,而且昭示著人性的“軟化”——灰色人性的力量正在逐漸擴大。
二
如前所述,對“軟體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物而言,奮斗無效、現(xiàn)實苦悲似是難以擺脫的宿命,也正是這一“宿命”,迫使人性的弱點集中爆發(fā)。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曹軍慶寫“軟體社會”,并非止步于社會表層,而是深挖至構(gòu)成社會的“人”。換言之,“影中影”的第二層,亦是最深層,指向人性。與許多頌歌式的作品截然不同,《影子大廈》更多展現(xiàn)的是人性的灰色地帶。
具體而言,灰色人性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人物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防御機制的強化:人們?yōu)殪柟套约旱某删?、擴大自己的利益或?qū)崿F(xiàn)自己的目標,不惜損人利己,常以雙面孔或多面孔的方式立世。首先,在虛實相交的現(xiàn)實世界輾轉(zhuǎn)求生的李貴書是具有雙面孔的典型。一方面,李貴書表現(xiàn)出仁、義、智的正面形象:對向秀琴,他百般縱容討好;對公司下屬,他總是報以寬厚的微笑。但另一方面,在成功者的寬厚笑容背后,掩藏著陰冷和決絕、兇殘和霸道、冷酷和自私。相比李貴書的雙面孔,小王的面孔更為復雜一些。在小說敘述之初,小王的多面孔便已顯出端倪,“別看他只是李貴書的司機,在工人面前他卻跟個老板似的大呼小叫”。⑧面對李貴書時的沉默內(nèi)斂和面對他人時的冷漠戾氣,已然暗示小王決非泛泛之輩。隨著故事高潮的到來,小王的多面孔亦逐漸顯露。他一面視李貴書為“先生”,努力為其奔走,另一面卻暗中布局將龍貴集團的財政一步步掏空。此外,他還以網(wǎng)友“死鬼”的身份接近徐小麗,為她出謀劃策取其信任的同時,又悄無聲息地為自己套取關(guān)于李貴書的消息。不僅如此,他還不事聲張地求娶了歐陽老師的私生女?!队白哟髲B》看似只重點表現(xiàn)了小王在龍貴集團的“司機”面孔,實則已將他的“死鬼”面孔、“丈夫”面孔隱藏在字里行間,人心之復雜、面具之多樣,已非小說文字本身所能盡述。
同時,在雙面孔與多面孔的背后,隱藏著人性中更復雜的“受虐—施虐”傾向?!队白哟髲B》并非簡單地以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準則——如“善惡到頭終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為敘事邏輯,嚴格說來,小說的主要人物沒有一個是真正“善”的“正面人物”或真正“惡”的“反面人物”,他們大多由于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生存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影響而養(yǎng)成多元性格,各自徘徊在受虐與施虐之間。這種“受虐—施虐”傾向,顯示出人性的復雜與貧弱。以看似為受害人的徐小麗為例:在征集“龍貴之歌”的工作中,徐小麗最初是在“死鬼”的指導下被動地置辦購物卡以此作為辦理公事的“潤滑劑”,隨后她卻能細心地為辦公室主任也準備一張。這種由被動接受到主動迎合的行為,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表明徐小麗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龍貴集團的工作氛圍,至少在實際行動中遵循了這一“潛規(guī)則”。而在面對生活的孤寂、壓抑時,徐小麗不惜以自慰來解決生理需求,她一方面難以自抑,一方面又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不潔、可恥,最終患上抑郁癥,進而自我嫌棄。僅從這個角度來說,徐小麗的心理亦是“非健康的”(至少也是“亞健康”的)。顯然,徐小麗在李貴書的監(jiān)控范圍內(nèi)是受虐者。自從“選擇”嫁給蔡梟龍后,她便只能生活在李貴書的安排中,反抗無效,求情無效。然而,在對賣鴿子的男主人“打情罵俏”和對何總的“告密”行為中,徐小麗又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了施虐者。結(jié)果是賣鴿子的男子被剁掉三根手指頭,何總在家上吊自殺。此二人的悲劇雖非徐小麗直接造成,卻與徐小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除徐小麗外,其他人物的“受虐—施虐”傾向一樣存在。李貴書雖是殺人犯,是禁錮者、施虐者,但他同時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仁義者、受虐者。無論是出于內(nèi)疚、虛榮還是其他,至少在行為上,李貴書始終對向秀琴表現(xiàn)得寬厚孝順,的確履行了自己對蔡梟龍的承諾。但即便如此,李貴書也在自身的失察、膨脹以及小王的精心算計下走向傾覆,在施虐的同時亦擺脫不了受虐的命運。同樣,面對母親出軌的事實,作為兒子的小王亦是心理上的受虐者,但在擊垮李貴書的行動中他又是難辭其咎的施虐者。在這種“受虐—施虐”的命運怪圈里,人性的灰色地帶逐漸擴大。
除“受虐—施虐”傾向外,作者還揭示了人對權(quán)威的有意識反抗和無意識依附的矛盾心理。如果說李貴書在龍貴集團所享受的權(quán)威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話,那么他對徐小麗的束縛、強迫則是一種抑制性權(quán)威。如弗洛姆所言,在抑制性權(quán)威關(guān)系里,關(guān)系雙方如同奴隸主與奴隸,“充滿了對剝削者的憎恨和敵視,臣服的是與自己利益相左的人。但就奴隸而言,這種仇恨常常只能導致沖突,只能使其受苦受難,根本沒有贏的機會。因此,奴隸常常壓抑這種仇恨,甚至有時用一種盲目的崇拜之情取代它”。⑨在《影子大廈》中,與其說李貴書與徐小麗之間是哥哥與弟媳的關(guān)系,不如說是更為隱秘的、牢固的契約關(guān)系。在這契約關(guān)系中,李貴書是新的“奴隸主”,徐小麗則是履行契約義務的“奴隸”(或工具)。站在人性的角度,所謂恪守婦道、孝順母親、傳宗接代,皆是以徐小麗的犧牲來滿足李貴書的狹隘要求。在性苦悶與恐懼感齊頭并進時,徐小麗甚至主動要求與溫柔、親切的李貴書“偷雞摸狗”。⑩此后,當徐小麗察覺到龍貴集團無處不在的“造神”運動時,便毫不猶豫地直言“進諫”,也是真心為李貴書和龍貴集團著想。徐小麗一方面埋怨李貴書,另一方面卻認可他、維護他,甚至對他衍生了一種不自覺的崇拜、關(guān)愛和依賴之情。受虐者愛上施虐者,這與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頗有相似之處。徐小麗由有意識反抗到無意識依附地悄然轉(zhuǎn)變,將人性面對權(quán)威時的“進退兩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可見,在“軟體社會”中,人物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防御機制不斷強化,雙面孔或多面孔的立世哲學、“受虐—施虐”傾向、反抗權(quán)威和依附權(quán)威的矛盾心理等,皆表現(xiàn)著人性的灰色地帶。社會變“軟”,人性趨“灰”,這既是通過《影子大廈》折射出的社會現(xiàn)實與人性偵查報告,亦體現(xiàn)著曹軍慶“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大夫情懷。然而必須強調(diào)的是,曹軍慶雖然通過《影子大廈》揭示了人性中的灰色地帶,但他并非一味貶斥這種灰色人性,相反,對于這種灰色人性他給予了較大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如前所述,“軟體社會”陰暗、潮濕。在錯綜復雜、充滿自卑與苦難的“軟體社會”中,人物往往變得謹慎而敏感,人性的灰色地帶也愈發(fā)彰顯。對于經(jīng)歷了“初入城市→逃回鄉(xiāng)下→再次被接入城→被迫重回鄉(xiāng)下”波折的向秀琴來說,現(xiàn)實生活變故導致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暴露出的人性特征可能更具代表性。大體說來,向秀琴的性格特點具有兩個不甚相同的時期特征:前期的向秀琴心理上頗有一些張愛玲筆下曹七巧式的心理扭曲印記,后期則逐漸回歸到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婦的樸素心理。向秀琴初入香格里拉公寓時的偷竊行為和她對徐小麗“莫名其妙的敵意”?,并不是簡單的患得患失或年齡代溝造成的。徐小麗的晝夜顛倒、冷淡寡言、香艷美麗,不僅招惹向秀琴懷疑,更令其畏懼。況且徐小麗年紀輕輕,在“沒有作任何犧牲”的情況下搬到香格里拉公寓來,享受著向秀琴犧牲了唯一的親生兒子才換來的舒適生活,這種“不公”更加引發(fā)了向秀琴內(nèi)心強烈的自卑、不平和恨意。但在得到李貴書和城里老頭老太太們的充分“尊重”后,自卑與恨意逐漸淡化,她逐漸從被人嘲笑的“鄉(xiāng)下人”轉(zhuǎn)變?yōu)槿巳俗放醯摹俺抢锶恕保▽嶋H上只是“半城半鄉(xiāng)”的中間人物),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徐小麗懷孕后,樸素的“傳宗接代”思想使向秀琴更清醒地認識到徐小麗的價值:“因為有了后代,她向秀琴也跟著有指望。蔡家的根在她這兒沒有斷掉,向秀琴因此對徐小麗懷著感激。”?由憎惡到認可,由認可到感激,向秀琴對徐小麗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豐富、細膩的思想變化過程。同樣,李貴書、徐小麗、王月白等人物大抵如此。命懸一線的李貴書殺掉徐飛虎和蔡梟龍,何嘗不是人性中求生本能的反應?徐小麗選擇嫁一亡人,除了高額薪資的誘惑,與其自身失去愛情想要“遁世”的心理又何嘗沒有關(guān)系?王月白通過詐騙成為“谷飛”的道路,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逆襲”?正因如此,《影子大廈》中的人物才顯得多面立體、更加鮮活。
基于此,曹軍慶嘗試性地開出了自己的“藥方”。小說中,違章建設既是龍貴大廈被炸毀的直接原因,亦是具有釜底抽薪式意義的最有力的反擊。顯然,若無違章事件,龍貴大廈也如強弩之末,終將腐朽。然而曹軍慶并不甘心放任這一“經(jīng)濟怪物”茍延殘喘,他意在將其逼入窮途,以摧枯拉朽之勢使其瞬間崩塌、徹底沒落?!斑`章”二字,直接從源頭、法規(guī)上否定了龍貴大廈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能從源頭上斷絕“軟體社會”與灰色人性的“致命點”又在哪兒呢?曹軍慶似在告訴我們:善惡自有因,善惡終有果。參透人性,克服人性中的弱點,重視人自身的心理問題,或許才是摧毀“影子大廈”真正有效的途徑。
三
綜上所述,《影子大廈》雖有對灰色人性的理解和同情,但曹軍慶著重表現(xiàn)的依舊是“軟體社會”與灰色人性的窒息地帶。之所以“窒息”,是因為幾乎看不到“希望”。徐小麗等人雖暫時逃脫了小王的懷疑,但她與虎子真能相依為命度過余生?長大后的虎子又將如何走出白龍村?哪里才是底層百姓真正的出路?算計者、背叛者活成了新一代的“大人物”,軟弱者、良善者退居鄉(xiāng)村還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種不公究竟是誰造成的?又該如何擺脫?這般灰色結(jié)局,遺留給讀者的自是無盡的思索和嘆息。一方面,“軟體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陰暗加劇了人性弱點的集中爆發(fā),李貴書、小王、王月白等人皆選擇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取更直接的經(jīng)濟利益;另一方面,這類人物的選擇又進一步強化了現(xiàn)實的苦悲,道德逐漸滑坡,悲劇持續(xù)上演,陷入社會非正當競爭與人性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huán)。就此而言,《影子大廈》所反映的問題不僅具有時代性,而且具有較強代表性。
這種揭露社會陰暗與灰色人性的強度與魯迅有一定相似之處。學者林賢治曾言:“魯迅的存在,對于活著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這不僅僅因為他揭露了為人們所不樂于接受的世界的真實,而且還在于他總是以一種與人們相悖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待這真實。”?可以說,在揭露那“為人們所不樂于接受的世界的真實”方面,曹軍慶的《影子大廈》是頗為成功的。但如何對待這種“軟體社會”與灰色人性的長期惡性交融與循環(huán),改變“軟體社會”的現(xiàn)狀,摧毀社會與人性層面的“影子大廈”,恐亦需要更加強有力的體制機制。至于機制究竟如何建成、運作,則非一部小說本身所能完全承載的了。同時,《影子大廈》表現(xiàn)的是一種被集中扭曲和夸大了的“軟體社會”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趨近“真實”卻又并非完全真實,極易落入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格局。整個小說敘述文本是一種新銳的先鋒敘事套路,還是處于萌芽階段的寓言革命?《影子大廈》看似已入尾聲,實則故事未了,余音猶在。而在“影子大廈”的傾覆中,我們已然看到,曹軍慶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其獨特的思想底蘊與潛在能力,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新的突破!
注釋:
①汪政:《道不盡的現(xiàn)實與講不完的故事——略論曹軍慶的小說創(chuàng)作》,《文藝報》2017年6月30日。
②③④⑥⑦⑧⑩?? 曹軍慶:《影子大廈》,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 83—84、149、149、63、153、8、127、110、207 頁。
⑤ 楊曉帆:《“影子大廈”:這世界的表里互為倒影——讀曹軍慶長篇小說新作〈影子大廈〉》,《湖北日報》2015年10月11日。
⑨ 弗洛姆:《逃避自由》,劉林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109—110頁。
? 林賢治:《魯迅的最后十年》,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