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
得,就是得到、擁有。奮斗目標(biāo)的實現(xiàn),攜手并肩的幸福,擺脫苦痛的糾纏……不一而足;失,就是失去、遠(yuǎn)離。陷入失敗的泥潭,承受精神的打擊,直面財物的耗失,情感世界的破損……比比皆是。人生伴隨得失交錯的循環(huán),時時得到,也每每失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時刻面對得到與失去:多了努力與奮斗,就會缺乏幽靜閑適的時光,少了親人的陪伴;一味向前趕路,就會疏于欣賞身旁的風(fēng)景,錯過很多美景;不斷攀升生命的高度,就會無法挽留時光的流逝,驚覺已白發(fā)蒼蒼……擁有時,并不代表如意;失去后,亦不意味結(jié)束。有得必有失,有失亦有得,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二者互為因果,相互轉(zhuǎn)化。司馬遷曾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荀子則說:“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處理好得失關(guān)系,就能快樂每一天,否則將無一日之樂。
對待得與失,常見兩種境況令人回味:一者遇得則喜乃至忘形,遇失則悲難以釋懷;另者笑對人生,淡薄得失,笑看成敗,進(jìn)而失中尋得,完善自我?,F(xiàn)實中,重失多,寬失少,當(dāng)擺正關(guān)系,理解內(nèi)蘊(yùn),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計較,以輕松快樂的心情和狀態(tài)在人生路上走得更久、更遠(yuǎn)。
人生路上要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腳踏實地,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順其自然地享受人生、發(fā)展事業(yè)。有的人得的容易,費盡心機(jī),失的也快,轉(zhuǎn)瞬即逝。有的人過分貪求,物欲過甚,結(jié)果因得而失,最終兩手空空。得與失本就是人生常態(tài),你看那高樓起,你看那宴賓客,你看那高樓塌,循環(huán)往復(fù)。要正確認(rèn)識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得到的終會失去,擁有總是短暫,沒誰能夠強(qiáng)留什么。得到時快樂滋長,失去后痛苦叢生,總數(shù)幾乎相當(dāng),不必為失去而糾結(jié),因為世間之物本來就是去住無常。人生真的不必計較得失,不必刻意算計,只要體驗過、經(jīng)歷過就好。要有“不以一時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不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墮其志”的境界,把得失看得淡些、想得透些,不為名所累、為利所縛、為失所挫、為欲所惑,真正做到“笑看風(fēng)云淡,坐看云起時”。
淡定是一種好心境,只有那些心態(tài)平和、成熟沉穩(wěn)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一種大智慧,只有那些理性從容、不驕不躁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我們獲得幸福、快樂、成功的關(guān)鍵。只有淡定,才會使你泰然處之,不會太過興奮而忘乎所以,也不會太過悲傷而痛不欲生。在許多情況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種得到,得到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失去;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可能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可能越多。所以既不要因得到而滿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
看得開的人,懂得超脫;真性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放棄;智慧的人,懂得取舍?;嫉没际У娜?,一生總是苦惱的。對取舍疑慮不決,本來擁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東西,卻又費盡腦汁想使這些東西不減反增。為了這些終日煩惱,久之必有損身心健康。我們要銘記,勿不勞而獲,莫貪得無厭,否則生活就會失去和諧,人生就會少了韻律。斷舍離,當(dāng)斷,當(dāng)舍,當(dāng)離,方能摒棄物欲桎梏,擺脫外界縛束,獲得心靈輕松。
要懂得感恩,要倍加珍惜,這樣你的得到才會完整,失去的時候才不會無所適從。不必為失去而難過,我們所能做、所應(yīng)做的只是在得到時珍惜它。不能舍棄別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別人沒有的。人生隨意、心如止水,感恩珍惜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只顧眼前利益,最終會導(dǎo)致人生和事業(yè)的失敗。很多人直到最后失敗了,才回過頭來找原因,而且通常是把原因找到別人身上,卻很難能夠從自己身上反思。人生如白駒過隙,倍加珍惜才能使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絢麗與輝煌。
正確對待得失,就要保持一顆樂觀之心。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薄皶簳r沒有得到的,意味著你將得到更好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做任何事情都會不自覺地考慮其最終的結(jié)果,計較當(dāng)中的得失,讓自己陷在煩惱的情緒中。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級動物,有的人總是想實現(xiàn)更多的滿足而不愿為此付出必要的代價,其實這只能是一廂情愿,是不可能的。面對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種“不計得失”的心態(tài),了解所有困境都是暫時的。同時也要明白,“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難”,把握好逆境帶來的機(jī)會,在堅持中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