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欣
(江西省信豐中學 341600)
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觀校園綠地,順便講解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各種無機物和光照的內容,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實際參觀既能使得學生對新的授課方式產生新鮮感,進而主動了解掌握該節(jié)內容,又能趁此機會講解完成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模擬學習,進行試驗,通過學生的自學,外加教師指導引領,從而得出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內容,之后令學生分組討論,之后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討論,得出最終結論,以此為跳板,從而增強學生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并且教師還可以穿插講解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提升學生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的環(huán)保意識,由此,這種授課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自然保護觀念,兼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責任.采取直觀形象的實地體驗方法,外加實驗室模擬試驗,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生物學習,不但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深度,以此啟發(fā)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生物學習成績.
如:在進行“減數分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抽象性的知識,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對該部分知識有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此時就需要教師打破教材中的順序,抓住核心內容,分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套系統(tǒng)、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和染色單數數目變化情況與每個時期減數分裂的關系結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可以使學生清晰明白的關系變化曲線圖,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由于大多數高中實驗屬于驗證性實驗,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時教師可以在驗證性實驗過程中添加探究成分,在驗證性實驗過程中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和感受生物理論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實驗教學中的互動不僅僅是師生教學活動上的互動,也包括了教學內容中理論與實踐的互動.課堂活動中教學實驗互動應該深入教學內在本質,合理運用靈活的互動實驗手段促進課堂實驗教學的進行,不能出現形式化課堂.歸根結底,進行實驗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互動,結合學生自身的人生經歷以及學習水平還有知識結構,發(fā)揮其智慧對實驗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拓展,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課本理論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啟發(fā)學生通過聯系實際,自主學習,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形成理論與實驗教學的互動.采取理論結合實踐的實驗化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從課本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從客觀存在出發(fā),加深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積極創(chuàng)造性,增進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的自信心.
如:在學習遺傳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允許學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合照,對比自己和父輩以及父輩和祖輩面貌的區(qū)別,以此增加對于遺傳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再比如民間諺語“外甥隨舅”,“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等等,進而講解為什么會遺傳、遺傳物質是由什么攜帶的問題,進而教師回顧以往有關DNA和RNA的知識點,講解兩者不同,以螺旋式的滑梯結構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加深學生記憶.在進行實驗化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自主探尋生物知識的積極性.由此,可以讓學生將生物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也就實現了理論與實驗的互動,也不失為實驗教學的另一種佳徑.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往往占據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的進度進行教學而不顧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往往造成學生的被動學習,從而喪失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在新課改要求下,雖然部分學校對生物課堂進行了實驗教學的試點,但是由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影響,本質上依舊是教師占據主動地位,教師強行給學生灌輸知識,要求學生對于理解不了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課堂互動教學應該注意互動層次的深化,如果只是簡單的形式互動,那么跟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還會造成時間浪費.實驗教學的精髓在于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起到指導作用,這樣可以優(yōu)化拓展學生的生物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對于未知內容的推斷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生物素養(yǎng).
在觀察人體細胞這一節(jié)內容中,教師提出人體血液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而其中紅細胞時橘黃色的,這時就有學生提出質疑,紅細胞應該是紅色的,所以才叫紅細胞.這時候教師不應該拿出教師的威嚴來橫壓學生,而可以引導全班同學去實驗室,采取人體血液細胞之后,制成細胞樣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教師全程在邊上指導,一切由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動手操作,最后得出結論紅細胞是橘黃色的,這樣既可以使得學生增加對課本知識的了解,也使得教師樹立起親切和藹的形象,使得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這樣不但促進學生培養(yǎng)質疑精神,還可以形成知識串聯,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加強高中生對于生物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學習生物的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不僅應該具有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也應該注重對自身教學模式的思考和轉變,從而有效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規(guī)范性,幫助學生培育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