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敏
朗讀,指清清楚楚地高聲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古往今來,朗讀都被國人所重視和推崇。朗讀對文字語言的呈現(xiàn)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幾年,相伴于朗讀,延伸出了各種各樣朗讀節(jié)目,從公眾號《為你讀詩》到《讀首詩再睡覺》,從浙江之聲《星空朗讀》到融媒體出版平臺出版的《全民經典朗讀范本》,還有像“周腔揚調”“孫博士朗誦課堂”等收聽率很高的個人公眾號。筆者作為高校教師,教授播音創(chuàng)作基礎課程,對朗讀藝術有很深的興趣,也對置身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的朗讀藝術形式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北宋有位儒生非常喜歡寫詩,某天,他拿著幾首近作前去請教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見面后,他并沒有先呈上詩稿,而是聲情并茂地朗讀了一遍,讀畢問道:“我的詩寫得怎么樣?能得幾分?”蘇軾點頭回答:“十分?!比迳姷玫教K軾的贊許,心花怒放,正想謙遜幾句時,卻聽蘇軾又說道:“三分詩,七分讀耳?!蔽淖肿髌方涍^朗讀者優(yōu)秀的二度創(chuàng)作可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梢?,朗讀對于我們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朗讀的文字稿件一般都是名家經典,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社會生活畫面,匯集了古今中外不同階層的人物典型朗讀,聲情并茂的朗讀使靜態(tài)無聲的語言文字化為動態(tài)有聲的具體情景,能夠激發(fā)朗讀者和受眾的內在情感共鳴,激發(fā)讀者與聽者的情感美。例如木心的作品《從前慢》,朗讀者娓娓道:“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種平靜溫和踏實的情感直擊人心,把作者的情感傳遞到受眾心里,引起共情,從而感受作者文字底下深深的人生哲理與感悟。
朗讀的過程也是審美的過程,打開書本用眼睛讀與親自放聲朗讀獲得的審美體驗不一樣,這種轉換的過程是美好的。朗讀會提高朗讀者的審美能力,徜徉在經典美文中,感受到關切與溫暖。APP“全民K 歌”中也增加了配樂朗讀的功能,眾多喜愛朗讀的用戶選擇在此應用程序上發(fā)表自己的作品與好友或者陌生人一起分享并且互相評價,不知不覺中起到了審美與陶冶性情的作用。
打開手機微信搜索朗讀,系統(tǒng)會自動推送各式各樣的關于朗讀的公眾號,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不單單是欣賞美文朗讀,而是向教育功能延伸。例如公眾號“播音僧”,每天都會推送易錯字辨別、朗讀小技巧等,不定時會推送付費朗讀課程供廣大朗讀愛好者線上學習互動。公眾號“周腔揚調”更是將這種學習由線下至線上再回歸到線下。朗讀是一個人心聲的吐露、信念的宣示、情感的表達、美好的召喚。沐浴在經典文學作品中,通過動態(tài)的可聽的精神力量,給焦慮的現(xiàn)代人一種安慰,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朗讀有著不可估量的社會教育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笨萍歼M步為我們帶來了數(shù)字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這樣的背景下,既有數(shù)字化的傳統(tǒng)媒體、數(shù)字電視、數(shù)字報刊雜志,又有網(wǎng)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朗讀節(jié)目不再僅僅局限于廣播電視,而是向更加多元、更加廣泛的方向發(fā)展。融媒體給朗讀節(jié)目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移動手機客戶端為線上朗讀打開了一扇大門,基于用戶體驗的公眾號層出不窮。較早的“為你讀詩”自2013年開辦至今已有6年時間,是一個以詩歌為起點和紐帶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平臺和詩意生活品牌,致力于推動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進入大眾日常生活場景,將文學、音樂、美術、哲學、美學、戲劇、心理學等文化內容開發(fā)為多樣態(tài)的內容、產品與服務。
由朗誦藝術家曹燦、殷之光、陳鐸、方明、虹云、瞿弦和、濮存昕共同創(chuàng)辦,并與50 余位朗誦、表演、主持、播音、文化界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共同發(fā)起的中國朗誦藝術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平臺——“朗誦會”,為朗誦愛好者和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高水準的朗誦經典作品。定格朗誦經典、挖掘朗誦新星,為朗誦藝術的代際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還有“讀首詩再睡覺”“側耳SH”“為你寫詩”等,都很好地利用手機客戶端,從用戶角度出發(fā),為更為廣泛的用戶帶去兼有“知識、審美和情感”的詩意生活,實現(xiàn)內容與資源的共融。
融媒體給朗讀愛好者提供了一塊展示自己的平臺,央視新聞在2019年9月推出了“嗨!要不要和總臺主播一起讀課本?”,識別微信小程序卡片就能在線上和央視主持人一起讀課本。“播音僧”推出“愛祖國就要大聲說出來”語音征集活動,通過線上互動收集,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生日祝福。同時,很多媒體機構推出了線上的朗讀比賽,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公眾號推出“聲入我心”的線上美文朗讀比賽,廣泛征集朗讀愛好者的朗讀音頻,進行線上互動投票,廣受用戶喜愛。由教育部、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組織舉辦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在2019年9月底完成了線上的比賽,是一次很好的線上朗讀互動典范。線上互動溝通有助于整合用戶資源,了解用戶的喜好,有效收集反饋,滿足用戶的朗讀需求。
融媒體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很多線上朗讀節(jié)目都做了線下的活動。例如浙江之聲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星空朗讀》不僅做線上節(jié)目,線下也組織了多場不同主題的朗讀活動,將朗讀帶到每一個愛好者身邊,拉近朗讀者、作品、受眾之間的關系。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新聞主播創(chuàng)辦的“側耳SH”,舉辦了小型詩會,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的11 位新聞主播與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用一場詩歌和音樂的完美交響,留住了一個別樣的秋天。
線上線下的朗讀活動都是顯現(xiàn)在表面的成果,還有很多附加的產業(yè)也在悄悄興起。融媒體打通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媒體環(huán)境下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再是以“點”的方式存在,而是發(fā)散性存在,由朗讀可以帶動廣播、有聲書、出版等方方面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一定的收益。大多朗讀公眾號在擁有了一定用戶后都會開發(fā)線上購物,包括出版物、周邊文創(chuàng)等。例如“為你寫詩”中,有定制版日歷,每天一首小詩陪著你;“為你讀詩”還推出定制鋼筆套盒等與朗讀相關的物品?!度窠浀淅首x范本》是學習出版社投身融媒體出版的一次探索,朗讀可以通過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較傳統(tǒng)出版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經典,幫助受眾更好地體會文字內容。它的內容精選了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請國內著名的朗讀藝術家進行朗讀,每一篇文章都會附上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即可聽音頻或者制作精美的視頻。2017年《范本》首印6 萬冊全部售罄,在媒體融合下實現(xiàn)了審美與效益的雙豐收。
融媒體給朗讀藝術、朗讀節(jié)目、朗讀活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豐富多彩的呈現(xiàn)形式,朗讀不再囿于自我欣賞或者小范圍交流,而是有了龐大的受眾群體和多條傳播途徑。無論是家喻戶曉的《朗讀者》《見字如面》,還是廣播電臺自媒體中不勝枚舉的朗讀節(jié)目,再到大大小小的朗讀周邊文化,都是可以深入探索的嶄新世界。筆者認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朗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
無論什么形式的朗讀,聲音是吸引受眾的首要因素。朗讀的語言美來自有聲語言的美感,聲音直接關聯(lián)著人,心靈與聲音之間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好的聲音讓人享受,勝過于單調直白的念字出聲?,F(xiàn)在,很多線上的朗讀節(jié)目并沒有起到審美教育功能,只是單純地念文章,并沒有讀出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歸根到底是沒有搞清楚什么是“好聲音”。什么是好聽的聲音呢?好聽的聲音要具備規(guī)范的語言、良好的語音面貌,有停有連、強弱得當,充滿感情和韻律,還有對稿件的深入理解。這些對于廣大朗讀愛好者來說可能顯得陌生,但這些要求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現(xiàn)在,很多城市的圖書館或朗誦團會定期舉辦朗讀課堂,教授朗讀技巧。網(wǎng)絡平臺也會有關于聲音訓練的課程,朗讀愛好者可以主動學習,美化自己的聲音,展示更好的作品。
融媒體使傳播渠道變得更為快捷,但是受眾的核心需求依舊是內容,“內容為王”要求朗讀要把作品內容放在首位。朗讀大熱的情境下,不乏一些人跟風、“湊熱鬧”,這就會出現(xiàn)良莠不齊的情況,導致很多作品內容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達的情感也過于淺浮消極,不利于朗讀的發(fā)展。朗讀屬于精神文化產品,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社會引導功能。而經典的作品富含審美、哲理,能夠給人美的享受和教育,優(yōu)秀的內容具備高尚的思想內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優(yōu)美的文字語言、精湛的演播技巧。在這樣的內容引導下,朗讀才會更加有魅力。
朗讀不能僅僅局限于朗讀,也不僅僅是線上線下的朗讀節(jié)目、朗讀活動。當下的朗讀現(xiàn)狀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顯示出日益趨同的情況。國家臺、地市臺紛紛做起了朗讀節(jié)目,各種讀信節(jié)目層出不窮,但形式與內容卻大同小異,只有模仿,不見創(chuàng)新。如何在互相模仿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可以試著拓寬朗讀的外延。比如,朗讀與文創(chuàng)相結合,針對用戶做定制版產品,可添加二維碼掃描進行朗讀的收聽收看;同時,也可以利用好手機直播軟件,如抖音、一直播、荔枝FM、蜻蜓FM 等,進行線上朗讀直播,擴大影響范圍,邀請受眾參與進來一起朗讀;“有聲讀物”也給朗讀提供一條新途徑,朗讀愛好者可以做線上的有聲書朗讀,還可以與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教師、學生合作,形成產學研合作項目,利用高校的師資與基礎設施的力量,加上媒體或民間團體的資源在朗讀方面開發(fā)新的道路。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師生與山西太原工人俱樂部一起舉辦了“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朗讀快閃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
融媒體時代的朗讀藝術憑借著開放的環(huán)境和新的機遇,實現(xiàn)了傳播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讀中華經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眾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朗讀對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而言不可或缺,在融媒體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朗讀藝術的創(chuàng)新探索之路還需繼續(xù)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