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江,歐陽秀敏
(福建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需要什么樣的青年,如何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時代人才,怎樣引領廣大青年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選擇正確的成長發(fā)展道路,是新時代黨做好青年工作所必須深思熟慮的一個問題。習近平在繼承黨的四代領導集體關于青年工作論述的基礎上,結(jié)合當代青年特點及成長規(guī)律,提出了具有新的時代內(nèi)涵的“三有青年”觀?!叭星嗄辍钡囊笞罴械卣宫F(xiàn)了新時代青年應有的面貌和素質(zhì),深刻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根本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新特征和新使命下的青年教育工作起到了舉旗定向的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已經(jīng)邁上一個更高的歷史層級,也意味著當代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對于廣大青年能力和素養(yǎng)的要求也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習近平“三有青年”觀正是基于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對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對當前青年成長成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作出全盤考量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青年成長發(fā)展的新指南。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當前中國社會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習近平指出:“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zhì)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xiàn)?!盵2]在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征程中,青年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引領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fā)有為,早日成為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我們教育引導青年,最重要任務就是引領廣大青年奮發(fā)有為,激勵廣大青年勁往一處使,心往一塊攏。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青年人才的身影活躍在社會舞臺的各個角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用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中國夢匯聚起強大的青春力量。
在全球化不斷深入、互聯(lián)網(wǎng)風起云涌的時代,不同文化和社會思潮在世界范圍內(nèi)交匯碰撞。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氣蓬勃、思維活躍、樂于展現(xiàn)自我的特點決定了他們能夠輕松地接納新鮮事物、適應多元文化思潮。與此同時,敵對勢力更傾向于把思想意志尚不夠成熟的青年群體作為突破口,某些消極負面的價值觀念和錯誤思潮也悄無聲息地滲透到青年群體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果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缺乏足夠辨別能力和抵制能力的青年很容易被誤導,進而表現(xiàn)出思想意識變質(zhì)、崇洋媚外的錯誤傾向,我們?yōu)榕囵B(yǎng)青年所付出的心血也可能隨之毀于一旦。青年工作千頭萬緒、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國內(nèi)外形勢發(fā)展變化所帶來的眾多不利因素使得青年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但這也提醒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牢牢把住意識形態(tài)這個前沿陣地,始終按照黨的要求引領廣大青年的成長發(fā)展道路。
人身之所重者元氣,國家之所重者人才。青年人才是關乎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關乎國家宏偉的戰(zhàn)略目標能否最終實現(xiàn)的重要力量。人才資源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我們國家必須把人才強國戰(zhàn)略作為實現(xiàn)國家強盛的第一戰(zhàn)略。習近平指出:“要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立人才引領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教育引導一批又一批青年健康成長成才是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最牢固的依靠、最有力的支撐。在新時期做好人才工作、推進實施以人才強國為核心的國家青年戰(zhàn)略要站在黨和國家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以長遠發(fā)展的眼光,建立培養(yǎng)人才、凝聚人才、發(fā)揮人才作用的合理機制;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的成才之路,不斷加大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把青年的力量轉(zhuǎn)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有力支撐,讓青年自身的能力和才華能夠得到有效的施展。
黨的青年工作思想中關于青年成長發(fā)展的基本內(nèi)涵是理想信念、責任擔當、知識本領和健康體魄等諸多因素的統(tǒng)一。習近平新時代“三有青年”觀的科學內(nèi)涵沿襲了黨對于青年成長發(fā)展的基本要求,與黨重視青年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脈相承。同時,它也具有習近平對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青年工作所作出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實現(xiàn)黨的青年工作思想與時俱進的最大彰顯。
理想與追求反映的是個體對于美好未來的希冀,是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高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歷史上一再強調(diào)樹立遠大理想對于青年成長成才、對于國家和民族未來發(fā)展都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980年,鄧小平在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首次提出了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他還特別指出:“‘四有’中,我們最強調(diào)的是有理想?!背绺叩睦硐肽軌虍a(chǎn)生強大的精神力量,能為處在迷茫中的青年提供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支撐和道路指引。能否從青年時代起就樹立遠大的理想,從根本上決定了青年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走多遠。
習近平立足于新時代凝聚青年力量的現(xiàn)實需要,進一步發(fā)展了中國共產(chǎn)黨注重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的工作理念。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3]在邁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一個精神上“缺鈣”的青年,是不可能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歷史重任的。立人先立志,青年時期正是處于生理、心理都逐漸趨于成熟穩(wěn)定的階段,也是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人生路長,難免會走錯幾步,在青年時期引導廣大青年認識自我價值養(yǎng)成的不足,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及時給自我精神“補補鈣”,對于廣大青年治愈精神上出現(xiàn)的“缺鈣”現(xiàn)象,及時校正人生航向,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們黨一直以來都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重視練就過硬本領,從而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毛澤東在1938年延安學習運動中首次提出“本領恐慌”的概念,他說:“我們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jīng)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盵4](P178)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將“能力不足危險”列為黨在新時代面臨的四大危險之一。之所以會產(chǎn)生本領恐慌,會將能力不足定義為危險,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知識不足、本領不強,進而引起不自信的慌亂。掌握一技之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而在當今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沒有一技傍身,本領恐慌只會更深。
習近平秉承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關注青年素質(zhì)本領的理論品質(zhì),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過硬本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必須依靠有真才實學的社會主義有為青年。”[5](P278)掌握一定的本領和技能,為實現(xiàn)社會融入和自我發(fā)展奠定基礎,既符合時代發(fā)展對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廣大青年自身成長的實際狀況。但是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得會的。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練就過硬本領需要一個持續(xù)不斷的積累過程,需要敢于直面自我能力的短板,需要時刻保持本領不足的危機感,需要持之以恒的知識更新和默默耕耘的積累。為此,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做好黨的青年工作,要引領廣大青年積極練就過硬本領,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始終相信青年群體的力量,始終把發(fā)揮青年作用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有力支撐。毛澤東曾盛贊青年是最積極和最有生氣的社會力量,江澤民多次強調(diào)國家的偉大復興需要各個領域有擔當、有責任的青年。不管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青年兒女都是胸懷一腔報國熱血,勇于責任擔當,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奉獻出無私的青春力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正是依靠眾多真正敢作敢為、頂天立地的青年人,我們的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興旺發(fā)達。
習近平繼承并豐富了黨關于青年責任擔當?shù)臍v史定位,他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盵6]新時代需要有擔當?shù)那嗄昕钙鹬袊鴫舻拇笃?,需要懷揣赤子之心、胸涌報國熱血的青年來完成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但是,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責任,有的人能夠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歷史重任,而有的人則拈輕怕重、避世離俗。所以,我們所講的敢于擔當不能光憑喊口號。力行而后知之真,檢驗是否敢于真真切切地承擔責任、履行使命需要體現(xiàn)在具體的工作生活中。對于廣大青年而言,擔當不能好高騖遠,而是要立足實際,從做好本職工作、盡好分內(nèi)責任做起。只有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理想抱負才有實現(xiàn)的基礎,家國情懷才有寄托的所在。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構(gòu)成了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最根本的評判標準,是培養(yǎng)合乎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棟梁之才的最新原則。我們在未來開展青年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青年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理想信念屬于精神層面范疇,是精神自律最直接的體現(xiàn),擁有什么樣的理想,決定著青年能有多高的思想道德境界,關系到青年所追求的人生目標能否最終實現(xiàn)。所以,我們要把引領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放在立德樹人的首位,讓廣大青年自覺地認同理想、筑牢理想、實現(xiàn)理想。
1.在深化理解的基礎上認同理想
“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盵7](P296)堅定的理想信念也必須建立在對理想的深刻理解之上,認識到自己所要堅持的理想是什么,才能進而以自覺的行動去實現(xiàn)這個理想。很多青年對于理想信念的理解是抽象模糊的,至于怎樣樹立理想,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更是一無所知。事實上,理想信念并不是抽象難懂的。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盵8](P278)廣大青年要不斷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同,始終秉持有夢想終將會實現(xiàn)的堅定信仰,牢固樹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遠大理想。
2.在提升理論涵養(yǎng)的過程中筑牢理想
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離不開青年個人的天賦和努力,更需要理論知識的浸潤與滋養(yǎng)。習近平指出:“崇高信仰、堅定信念不會自發(fā)產(chǎn)生。要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育我們的精神家園?!盵9](P108)樹立堅定的理想關鍵在于不斷深化對科學理論的學習領悟,在理論學習中提升認知的過程就是理想具體化的過程,對理論的學習越深入,對理想的理解就越深刻。對于廣大青年而言,提升理論涵養(yǎng)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轉(zhuǎn)變固化的認知觀念,敢于正視自己存在的薄弱之處,減少對理論學習的抗拒和懈怠,感受理論學習對于成長的巨大推動作用,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論認知水平,為塑造堅定的理想信念打牢扎實的理論基礎。
3.在實踐磨礪的過程中實現(xiàn)理想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抱負,遠比“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難得多。人生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偶爾遭遇些許坎坷和挫折才是成長的常態(tài),“中國人一以貫之的‘行動哲學’,便是經(jīng)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10]。只有經(jīng)歷過艱難險阻的磨煉,才能更好地體會理想對于人生巨大的指引和支撐力量。任何人的成功成才,無不是來源于一點一滴的積累、鍥而不舍的奮斗。對于廣大青年而言,僅僅把理想建立在對于理論的吸收上是不夠的,在扎實勤奮地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時刻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把經(jīng)歷的坎坷和挫折化為實現(xiàn)理想的動力,在不斷磨煉中走出更加穩(wěn)健、更加出彩的人生道路。
在這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代,安常守舊的人是沒有出路的,不努力就會被時代所淘汰?!皶r代機遇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擊水中流,當好新時代弄潮兒?!盵11]青年人想要追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不僅不能固步自封、滿足于現(xiàn)狀,而且要通過刻苦勤奮學習練就本領,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夯實本領、練就真才實學,方能從容不迫地在實踐的風浪中檢驗本領。
1.在勤奮學習中練就本領
能否在青年時期打牢厚實的學識基礎、練就過硬的工作技能,關系到如何走好未來的成長道路。立身百行,以學為基,唯有時刻保有本領不足的危機感,不斷學習新知識、磨煉新技能才是練就過硬本領的必經(jīng)之路。習近平強調(diào):“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盵12]只有切實學到真經(jīng),掌握真本領,才能在時代競爭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廣大青年要善于抓住年輕時期記憶力好、接受力強的黃金時期,牢固樹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的人生信念,廣泛學習知識文化,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在孜孜求索中完善自我,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2.在工作生活中應用本領
正確的實踐促進認識的發(fā)展,只有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當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價值。對于廣大青年而言,練就過硬的本領不能僅靠課堂上的知識灌輸,還要善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所掌握本領技能切實地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習近平多次勉勵當代青年在工作學習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毛澤東強調(diào):“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盵13](P181)學習的過程是為了落實,廣大青年要學會將書本知識與基層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將扎實的學問和厚實的見識結(jié)合起來,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結(jié)合起來,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3.在實踐的風浪中檢驗本領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所有美好事物都要從現(xiàn)實中創(chuàng)造,一切真理都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指出:“為了要理解,必須從經(jīng)驗上開始理解、研究,從經(jīng)驗上升到一般,為了學會游泳,必須鉆到水中?!盵14](P221)練就本領的過程就如同學習游泳,是否真正學會游泳要鉆到水下去檢驗。真金不怕火煉,只有在實踐中反復淬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發(fā)揮出最大效用的本領,才是真正經(jīng)得起檢驗的過硬本領。所有知識要轉(zhuǎn)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廣大青年既要堅持腳踏實地地把知識學深、持之以恒地把技能練透,也要培養(yǎng)敢于在實踐的風浪中接受檢驗的無畏勇氣,在“千磨萬擊”中檢驗自己的本領。
使命與任務是人與生俱來的屬性,不同時代的青年有著不同的歷史境遇,面臨著不同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就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使命與任務。廣大青年既要提升擔當責任的能力,也要強化主動擔當?shù)囊庾R,培養(yǎng)敢于擔當?shù)挠職猓瑸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1.鍛煉善于擔當?shù)哪芰?/p>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富于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從不會因為本領是否被人知曉而煩惱,他們擔心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支撐起自己的德行修養(yǎng)。恩格斯曾指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應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同樣,對于廣大青年而言,談起責任擔當,能力遠比口號重要得多,有能力才會有底氣,有底氣才會有勇于擔起時代重任的自信。我們培育有擔當?shù)那嗄?,關鍵在于要引領廣大青年牢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鍛煉善于擔當?shù)哪芰Α:穹e才能薄發(fā),廣大青年只有不斷積蓄知識和本領,從現(xiàn)有的工作、現(xiàn)有的崗位做起,沉心靜氣地做好每一件細微小事,才能在實踐鍛煉和社會磨礪中逐漸培養(yǎng)出敢于擔當?shù)哪芰Α?/p>
2.強化主動擔當?shù)囊庾R
敢于擔當是一種魄力,主動擔當則是一種精神境界,這種境界來自于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觀念,來自于矢志不渝、舍我其誰的奉獻精神。個人的擔當是成就時代偉業(yè)的基石,廣大青年敢于責任擔當不僅是對人對己負責的體現(xiàn),而且也能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貢獻一份力量。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理當少一份計較,多做一些奉獻,出現(xiàn)問題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大事難事敢于將責任扛在肩上。想擔當才會有擔當,如果沒有擔當意識,談使命、講責任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育有擔當?shù)那嗄昃褪且粩鄰娀嗄曛鲃訐數(shù)囊庾R,鼓勵廣大青年做一個敢作敢當?shù)娜?。廣大青年要樹牢“鐵肩擔道義”的擔當意識,用切實的行動苦干實干,干出事業(yè)、創(chuàng)出成就才能顯現(xiàn)出自己最大的擔當。
3.培養(yǎng)敢于擔當?shù)挠職?/p>
敢于責任擔當不僅需要能力和智慧,更需要無私無畏的勇氣?!按笫码y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睋斠馕吨鲃痈冻龊头瞰I,意味著應對困難不推諉,承擔責任不逃避。有勇氣才會有行動,在面臨大是大非和人生選擇的關鍵關頭,如果缺乏責任意識,缺乏敢于迎難而上的勇氣,通常就會采取逃避責任、僻重就輕的方式來應對。面對困難與挫折選擇逃避是人的本能,但同時也是人性怯弱的表現(xiàn)。我們培育有擔當?shù)那嗄?,要引領廣大青年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摒棄畏葸不前的弱者心態(tài),鼓勵廣大青年勇于邁出責任擔當?shù)牡谝徊?,提升自己敢于擔當?shù)挠職?。勇氣足了,腰桿硬了,擔起責任才能更加自信穩(wěn)健。
總之,面對當前青年工作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有契合時代要求的青年工作思想來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習近平在把握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的“三有青年”觀,是習近平在長期處理青年問題的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的思想和理論總結(jié),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做好黨的青年工作必不可少的思想指南。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三有青年”觀的深刻內(nèi)涵,始終堅持以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作為培養(yǎng)新時代青年的核心要求,對于在新形勢下拓展黨的青年工作理念的外延,正確引領廣大青年健康成長成才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