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旖華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全球范圍內為民主、自由、平等而戰(zhàn)的民權運動不斷炸開,不僅各國人民的階級意識開始蘇醒,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意識也逐漸自我覺醒。在中國,延續(xù)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家庭模式是怎樣動搖的?女性思想的開化、地位的變遷又是怎么樣展開的?自辛亥革命呼吁民主自由、捍衛(wèi)人權的思想啟蒙和推翻帝制、反對專制、解放民族的社會運動后,不僅僅對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產生巨大影響,在婦女解放史上也留下了光輝一頁。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對于女性解放運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除了革命中法令頒布的影響,在革命醞釀過程中,各種先進報刊的創(chuàng)辦也為中國女性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新女性形象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良友》畫報中的女性形象深入剖析中國近代女性地位的變遷,真實再現(xiàn)了中國近代人們向往自由、爭取平等、女性追求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情境,對當今的女性應該如何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并求得自己的價值具有指向意義。
新女性主義思想是發(fā)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在繼承傳統(tǒng)女性主義、吸納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提出實現(xiàn)男女差異性平等、建構女性意識、產出世界上所有不平等現(xiàn)象與制度的理論主張。這些新的理論主張不僅僅促進了女性主義發(fā)展的自我超越,而且對于推動人類思維方式的轉換、灌注人類新的精神立場與價值觀念具有深遠意義。
“男尊女卑”原本出于《易經》,說的是天乾地坤、天尊地卑,天行萬千氣象、地生萬千生命,男陽女陰和諧一體傳承人類社會的概念。其主要表達的是在社會活動和生命傳承中,男人和女人都要恪守自己的位置,承擔自己的天職:男人要“尊”,就是剛強、勇猛、有擔當、可以依靠;女人要“卑”,就是包容、內斂、有愛心、可以親近。
1.社會地位。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發(fā)展剩余產品也隨之誕生,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剩余產品的掠奪,出現(xiàn)了戰(zhàn)爭。男性的先天優(yōu)勢就逐漸顯現(xiàn),成為了主要力量,擁有了大量的財力,婦女的地位也逐漸下滑、被替代,從而進入了父權社會。為了鞏固和強化男性的支配地位,制定出了一系列宗法倫理信條,不僅規(guī)范社會,還約束女性,從而導致了女性地位的全面低落,淪為男性附庸?!对娊洝分性鴮懙溃骸澳松凶?,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蹦信渤錾鷷r便被定義為“璋”“瓦”之別,從中就可以看出男女社會地位的不同。
2.婚姻地位。女子家庭地位的下降是在周朝或是儒家思想的出現(xiàn)時而形成的。周朝時期,已婚婦女地位卑下,婚姻關系的維系全部取決于丈夫的好惡?!凹拚?,家也,婦女外成,以出適為家?!敝艹呀浲耆珜嵭袕姆蚍骄拥木犹幵瓌t,成婚后女子脫離父宗,加入夫族,已婚婦女稱謂改變,即是隸屬于夫的象征。盡管之后秦漢時期女子婚姻地位有所提升,唐朝時期女子地位相對較高,但在之后宋朝時中國封建禮教形成發(fā)展,禁錮婦女思想、殘害婦女身心的纏足惡習及禁止再婚改嫁等都可以看出對婦女的不尊重甚至是蔑視。明清時期,統(tǒng)治者基于維護腐朽制度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jié)的提倡,民間守節(jié)一生、殉夫從死的婦女大量涌現(xiàn)。
3.經濟地位。衡量一個人的經濟地位,一般是將其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在家庭中的財產所有權、支配權、繼承權作為判斷尺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如果沒有獨立,一個人就會處于被壓制的地位。女性經濟地位的不獨立導致“男尊女卑”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是其社會地位低下的根源。在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中,女性幾乎只禁錮于家庭這個小小的范圍中,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因此必須依附于男性生存。
4.獨立人格缺失。在這種男尊女卑傳統(tǒng)人倫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女性逐漸形成了一種病態(tài)人格。她們習慣于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不敢越雷池半步,她們一味順從、容忍,甘于向命運低頭;她們膽小、怯懦,缺乏獨立自主精神;她們目光短淺,封閉無知,將自己的終身完全依附在男子身上,她們喪失的是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與命運抗爭的勇氣。
鑒于社會生產效率的低下和由來已久的男權社會等級制度慣性延續(xù),試圖掙脫家庭束縛、沖破世俗偏見而追求和男人同權的中國女性,自然遠望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了。《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成文于商周時期前后一千年左右,以《關雎》《蒹霞》《子衿》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大量描述年輕女子對愛情的癡迷與向往,反映出遠古時期真摯樸實的民間生活場景;《周禮》是對貴族行為方式的規(guī)范約束,自然是不會有意貶低女性地位的,但是根據客觀事實生存環(huán)境的性別分工卻是越來越具體了。即便是秦漢以后新型地主豪族取代了古典貴族,開始把社會真正帶入男性時代,成功男人的標志就是“封妻蔭子,光耀門楣”,盛唐時期這種文化傳到日本至今,尤其是隋唐以后,科考取士使大量寒門學子登堂入室,更是把報效國家蔭庇子孫作為人生終極目標,女人因為不能直接振興家族抵抗外侮,所以漸漸在家族內部地位旁落,尤其是衰敗的家族男人漸漸變得不耐煩,把在社會競爭中的委屈和怨恨都發(fā)泄在了女人身上,開始曲解經典壓制女性,甚至物化女性并當作家族出人頭地的工具?!懊夏笓襦彙薄霸滥复套帧边@樣歌頌女性的美好故事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澳懈棥笔侵袊降男詣e和諧,“男外女內”是中國式的性別分工,“夫妻雙雙把家還”是中國式的幸福圓滿,男人屬于社會、女人屬于家庭,這是性別天職。“三綱五?!笔且?guī)定社會人倫關系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分別描述了“廟堂”“江湖”和“家庭”三種社會環(huán)境下的行為規(guī)范;“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被稱為五常,更是家族內部人倫關系以及指導思想的精彩呈現(xiàn)?!叭龔乃牡隆薄凹{妾休妻”等古代社會廣為詬病的社會現(xiàn)實。
中國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也使得民智開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封建禮教的迂腐,開始了批判和否定。關于男女平等觀念的提出始于明朝李贄的思想,李贄批判程朱理學和孔孟之道,主張自由解放并肯定了女性的地位,他主張婦女婚姻自由、反對婦女守節(jié)的吃人禮教、反對一夫多妻制。盡管他的思想在當時驚世駭俗,但現(xiàn)在看來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在思想文化上的映照,為以后的婦女解放運動起到了促進作用。
1.中西方文化碰撞初期
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的侵入以一種強硬的手段使中國人開始夢醒,中西文化觀念的碰撞也促使人們對中國古代“男尊女卑”觀念進行反思,人們開始關注女性的地位問題。
2.太平天國時期的女性地位
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天賦人權”、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引入了中國。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主張男女平等,不僅制定了一套女官制度,允許婦女參政,還組建女軍,將男女將士并列一視同仁。太平天國組織婦女學習生產技能參加生產勞動以保障其經濟地位,并主張一夫一妻制、禁止纏足。
3.戊戌變法時期的女性地位
康有為、梁啟超在發(fā)動戊戌變法時男女平等的思想已逐漸為人所接受,維新派主張賦予女性應有的權利并提出“天賦人權”、男女平等,并倡導男女“共治”即共同管理國家。這股開化之風撼動了封建禮教,女性地位也得到了相對提升。
4.辛亥革命時期的女性地位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民國頒布《王子癸丑學制》,提升了女子受教育的層次、擴大女子學校的規(guī)模,對女子教育十分重視。
近代一百年間,上海的形象變化很大,從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上海給人們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貨充斥、洋房櫛比、洋人滿街;二是奇,水能自來、鐘能自鳴、燈賽月亮;三是妙,煤氣燈、德律風、跑馬,種種西物西事,洋、奇、妙混合在一起,使得上海放射出與中國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色彩。回顧老上海,自1843年正式開口通商,伴隨著商業(yè)的日益發(fā)展,中外商賈流動、人口聚集,人們的生活方式日趨商業(yè)化、城市化,婦女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其中《良友》畫報雖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婦女雜志,但在這份畫報中卻處處都有女性的身影。
《良友》是廣東商人伍聯(lián)德先生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一份大型綜合性畫報?!读加选樊媹?926年2月創(chuàng)刊,創(chuàng)刊號初版3000冊,兩三天內售空,再版2000冊不足應付,又再版,總共7000冊,在當年,是個可觀的數目了。第一期封面是日后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读加选樊媹笾兴鶊蟮赖娜宋锵啾犬敃r各類報刊是獨樹一幟的,其中包含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遷、世界局勢的動蕩不安、中國軍政學商各界之風云人物、社會風貌、文化藝術、戲劇電影、古跡名勝等無不詳盡記錄,可稱為百科式大畫報。當年就有評論說:“《良友》一冊在手,學者專家不覺得淺薄,村夫婦孺也不嫌其高深?!薄读加选吩谑澜缥宕笾薅加袖N路,贏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譽。世界各國大圖書館也都競相收藏《良友》,作為了解和認識中國的渠道。
當時的《良友》畫報,主要有這四部分的內容:一是介紹具有新聞價值的名人,如當時廣東政府的風云人物。之后這個欄目經過完善和發(fā)展,成為《良友》畫報很重要的時事部分;二是國內外電影介紹,電影一直是《良友》畫報報道的重點。在此之后,良友公司新創(chuàng)辦了一份專門報道電影方面情況的《銀星》;三是體育類新聞,最早是報道全國足球錦標賽,以后遠東運動會、奧運會都是《良友》畫報重點報道內容;四是時尚類新聞,關注時下人們生活方式方面的新變化,包括女子新潮飾品、時裝發(fā)布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良友》具有現(xiàn)代性、藝術性和娛樂性。就在這樣一份具有現(xiàn)代都市文化特點的雜志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為了爭取女性受眾。每期中除了優(yōu)雅的摩登封面女郎外還包含一些女性化妝品廣告的刊登、時裝發(fā)布等內容,都從各個方面勾勒出了當時語境下對新女性的角色定位。女性不僅為《良友畫報》的封面錦上添花,她們的照片或插圖與文字交織呈現(xiàn),引領著讀者進入編者營造的時尚之都氛圍。
1.封面時尚女郎
現(xiàn)代時尚生活類雜志封面也會刊登當下名人,其中大都以著名或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為主。而《良友》畫報具有先見性地按照這種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延續(xù)了晚清名妓小報所建立的傳統(tǒng)。但與晚清名妓小報不同的是,《良友》畫報所刊登的是當時社會的新女性。除了電影明星胡蝶還陸續(xù)出場大家閨秀或著名電影明星、女運動員或是抗戰(zhàn)時的婦女形象。
最初,《良友》的封面上,封面女郎還沒有占據全部版面,從第25期開始,封面女郎的照片突破邊框,充滿整個封面。當時的上海還具有租界文化,由于上海市維新派報刊活動的中心,清政府頑固派意欲扼殺,但也無法直接插手,在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社會環(huán)境下,租界對報刊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庇護作用,租界內的新聞自由度比中國政府寬松,西方資本主義的新聞自由、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使得報刊辦報更加自由,從而人們耳濡目染也具備了自由思想?!读加选樊媹笾兴故镜默F(xiàn)代女性形象以及現(xiàn)代生活為讀者提供的是一種超現(xiàn)實的想象空間,以滿足大眾對于都市生活的想象。時下女性受眾也會爭相模仿《良友》封面女郎的穿著打扮或是其所表達的女性自立自強形象。而對于男性受眾而言,封面女郎則成為其心中的完美女性。
2.報道內容中的女性
時尚女郎不但占據了《良友》畫報的封面,還占有其報道的女性專題內容。第50期,在《最新式住宅陳式》的文章中,刊登了幾幅當時最為流行的家居裝飾照片,其中有西式的現(xiàn)代家私,有壁爐、沙發(fā)、地毯和最新潮的擺設,幾乎每個照片都可以找到女性的身影,她們或與幾個閨蜜促膝交談,或獨自享受愜意的家居生活。第107期中,我們可以看到,雜志向我們所展示的是六位著西式服裝的女士,并有了日裝和晚裝的區(qū)別。畫報中的婦女盡管穿著洋服,住花園洋房,吃咖啡奶酪,但是我們看到,盡管女士們擺著十分新潮的姿態(tài),而背景卻是傳統(tǒng)的中式風格,摻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具有中國畫的意境。
3.廣告中的女性
《良友》畫報中的廣告主要有香煙廣告、日用品廣告(如牙刷、牙膏、牙粉、肥皂、洗衣粉等)、化妝品廣告、電器廣告、藥物廣告、食品廣告等,其中也有很多女性身影,比如曾刊登“威廉士大醫(yī)生紅色補丸”這則廣告,其畫面基本都是一夫一妻,有時會出現(xiàn)孩子和老人,這其中都是家庭元素,所暗示的是“健康是幸福家庭的第一要素”。我們可以注意到,妻子的形象一貫被塑造成健康的、照顧全家幸福生活的角色。再看白金龍香煙的廣告,一個窗明幾凈的家中,精致的妻子為愜意地坐在沙發(fā)上看報紙的丈夫送來香煙,而旁邊的4行字“美人可愛,香煙亦可愛,香煙而為國貨,則尤可愛”,在這幅廣告中,女性又被塑造成溫柔賢良的形象。這些廣告具有的共性就是其中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都是來自于較高階層的。這些女性不僅是摩登的也是高雅的。
《良友畫報》中還會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最為背道而馳的形象,即愈加暴露的女性身體照片。從1926年創(chuàng)刊開始就出現(xiàn)不少身著泳裝的女子照片。到1929年(第40期)出現(xiàn)第一張女子裸體畫像背對著觀眾,側立于一面鏡子之前,旁注贊嘆了她身體的自然之美“健康的身體是美的首要原則”。第二幅裸體女子背面的油畫出現(xiàn)在第47期上(1929年5月)。到51期出現(xiàn)了兩幅女子正面裸體的照片。一幅題為“蓮沼之女”,坐于船舷的女子表情自然且顯出積極;另一幅題為“蒲柳之姿”,這一組攝影的主題為“健而美的體格”。我們可以想見,當時在畫報上刊登這樣的油畫與照片,并非是可以完全不加顧慮的。但或許也正是這些稍顯出位的照片才能顯示編者的這樣一種姿態(tài):西化的觀念、現(xiàn)代性的意識、與以往纏足小腳完全不同的審美意識,即是健康與自然。
所謂新女性,當然與過去那種舊式的婦女有所不同,她們所扮演的角色絕不僅僅是相夫教子、在三妻四妾中爭風吃醋。她們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也應該如西方國家的女子那樣,要健康,要積極,要講科學,還要和男子一樣投身到這個世界的事務當中去。
從經濟角度上,女性為了獲得更多的獨立自由而拼命工作,并通過財產積累或者社會地位擺脫了對男人的依靠,但是這顯然不能算是女人的成功。
全社會對女人養(yǎng)兒育女這一社會分工價值的不認同,導致了女人不得不和男人競爭自古以來都是男人承擔的社會工作,能夠幸運勝出的只是極個別女性,而且她們的付出是同齡女性的無數倍,也是同齡男性的數倍,而其中最大的付出往往就是耽誤了“養(yǎng)兒育女”的母親天職的履行。女人最偉大的價值就是母親,全社會的男人都必須承認母親的價值超越一切,而無條件尊重女性、保護女性、贊美女性,給予他們溫暖和諧的家庭和安全美麗的社會環(huán)境,是男人的天職。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就是“關愛生命傳承”,所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女性贊美,社會發(fā)展中會有一段迷失了的彎路,男人為了所謂的社會地位和豐功偉績忽略甚至是傷害了女人,這是男人的錯。只有全社會大力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恢復中華民族優(yōu)良生活傳統(tǒng),恢復中華好男兒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氣概,矯正他們功利的價值觀,才有可能重新進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和諧社會階段,讓女人活出光彩奪目的幸福模樣。
《良友》反映了中國近代女性尋求獨立自我的心路歷程。其中所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不僅詮釋了當時女性解放運動的影響,也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國人民內心萌芽成長的心路歷程。至今,《良友》也是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份雜志,我們可以看到它所呈現(xiàn)的或是致力于宣傳的新女性形象是豐富生動的。女性要實現(xiàn)自我必須要依賴于女性自身獨立和女性修養(yǎng)的提高。女性作為家庭核心成員之一,家庭和諧也依賴于女性,無論是時尚、嫵媚還是自然健康,傾心于事業(yè)或是專注于家庭,《良友》所呈現(xiàn)的女性都是與中國傳統(tǒng)三從四德下的女性完全不同的形象。主張個體完善,家庭和諧,那么社會則會更和諧。面對現(xiàn)實,應進一步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女性的發(fā)展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