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羅縣泰美中心小學
感恩教育是指通過對情緒方面的感化以及理性層面的教化,使學生產生知恩、感恩的認同感與責任感的一種教育。如今,部分孩子在溺愛中長大,知恩與感恩的意識非常匱乏。因此,從小學教育出發(fā),推行感恩教育顯得極為迫切。
1.責任感的培養(yǎng)
懂得感恩才是回報和付出的前提條件,心懷感恩才會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才會去回饋社會、為他人奉獻。感恩教育是對孩子進行責任感培養(yǎng)的重要路徑。感恩教育的開展可使學生更能體會父母老師的艱辛,領悟到自己肩負著的期望以及收獲到的關愛,進而更加具有責任感。責任感的形成以及增強需要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和感恩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2.人格的塑造
感恩代表著健全的人格以及積極的心態(tài)。如今,許多父母在教育方面過多干涉孩子且對孩子過分呵護,導致其缺乏獨立的一面,缺乏應對負面信息的能力,無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無法應對人際交往。而感恩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孩子們正視負面的情境,更加珍視自己擁有的一切,懂得心存感激和尊敬,進而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性格。
3.生命教育
對生命教育的忽視,致使學生缺乏對生命的認識與思考?,F實的經驗告誡大家,德育工作應當讓學生懂得善待人生、敬畏生命,讓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生命教育的開展應當與感恩教育相結合,通過感知認識父母給予生命的恩情,感激社會給予生命的呵護,使得學生更加容易領悟生命的意義,感知生命的可貴。同時,開展感恩教育使學生之間懂得互敬互愛、和諧共處。所以,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開展的必要前提,同時生命教育最終也會轉化成為對生命的感恩和生活的感恩,最終起到深化感恩教育的作用。
1.營造氛圍,認識感恩
通常學校將工作重心致力于應試教育上,而缺少對德育的重視。為了掃除應試教育的阻礙,實施感恩教育,首先應當營造關于感恩的情感氛圍,將感恩教育滲透進學校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拒絕將感恩教育碎片化和模式化。學??梢詮膶嶋H出發(fā),在教學中巧妙穿插多種類型的教育素材,通過制作名人軼事的畫報及包含感恩典故的課外讀本等途徑,使得學生們對感恩有一定的初步認識,奠定感恩教育的理論基礎。
2.深入理解,懂得感恩
在營造感恩氛圍的前提下,學??梢灾稚钊胪七M感恩教育活動,活動要避免功利性、強制性。以班級開展各類課外主題項目為主,如閱讀會、朗誦和寫作比賽、感恩節(jié)活動、電影展播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
3.結合實踐,適當引導
如果強制灌輸相關的德育知識,通常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選擇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才會有效提升道德教育的質量。例如老師可以給同學們布置相關任務,盡量鼓勵他們使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完成;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提升了學生的動腦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選擇教育方法時,應當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里體會、感悟德育知識,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
4.升華價值,回饋恩情
在學生己具備基本的感恩意識和一定的情感認知的基礎上,以活動促進認識,以行為促成習慣。學校及班級可組織同學們參加多種社會公益活動,如去養(yǎng)老院探望老人、向山區(qū)捐贈衣物等,或者是小范圍的感恩活動,如給父母洗腳、向老師道謝等,表達感恩之情即可。為此,校方可制定相關標準,建立對應的激勵機制,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及贊許,從而使同學們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德。也可以將相應的評定結果納入到學生的成績或檔案中,以此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
德育工作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任重而道遠。老師和學校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將感恩教育與豐富的德育活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將大大增強德育教學效果,最終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