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集縣懷城鎮(zhèn)第三小學
一堂成功有效的課堂教學與有效的導入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在課堂教學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下面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導入新課”中存在的問題、方法和原則進行了探索。
對于導入新課的重要性,我想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認識,在平時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大家也都在努力地探索不同的導入新課方式。但有時候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方法單調(diào),枯燥無味。有的教師在導入新課時,不能靈活地運用各種導入方法,總是用固定的、單一的方法行事,使學生感到枯燥而乏味,激發(fā)不起學習的興趣。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對導入新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在備課時沒有下足功夫,或是由于手頭資料缺乏,找不到恰如其分的方法和材料。
2.洋洋萬言,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引入時信口開河,夸夸其談,占用大量的時間,特別是在他們認為自己課前找到的材料是十分精彩的情況下,更巴不得把所有與之有關的方面都告知學生,而忘記了導課在教學過程中是個“引子”,導入的時間如果占用太長,就會喧賓奪主了。
3.離題萬里,弄巧成拙。有些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片面地為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而找些圖片、視頻或者講述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而造成牽強附會的結(jié)果,有的甚至是離題萬里,不著邊際。他們只是為了抓住學生的興趣,而忘記了主題。實際上,引入新課時所選用的材料必須緊密配合所要講述的課題,不能脫離主題、借題發(fā)揮,更不能與主題有矛盾或沖突。
1.故事導入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名人趣事都與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對學生極富吸引力,是語文課教學的巨大資源寶庫。
如在講授《將相和》一課時,我先問學生:你們有誰看過或聽過“完璧歸趙”的故事嗎?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故事?接著讓一位同學給大家講故事。然后問:大家聽了這個故事,覺得藺相如怎么樣?厲害嗎?在學生七嘴八舌討論后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藺相如的另一個故事——《將相和》,看看這篇文章藺相如又有著怎樣的精彩表現(xiàn)。這樣,就調(diào)起了學生的胃口,從而積極投入新課的學習。
2.歌曲導入法?!耙骑L易俗,莫過于樂”。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會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能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恰當、適時的播放一些格調(diào)高雅、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歌曲,寓教于樂,寓教于美,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
如五年級下冊《冬不拉》,可以在學生看到插圖冬不拉樣子的基礎上播放一段由冬不拉樂器彈奏的音樂。讓學生體會到這種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圖片導入法。一般適用于寫景類的文章,因為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因為很多同學都沒去過草原,對那里的環(huán)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草原風光圖,在課堂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問問他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草原有哪些特點?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順勢導入“今天我們正好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nèi)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筆下的大草原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認識草原的積極性,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物,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美好印象。
筆者認為應該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作為設計導入方法的根本宗旨,不應該一味地標新立異,舍本求末,應注意如下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在課堂導入上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那些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直接面臨的生活問題或?qū)W生明白的重大社會問題等作為中介,并在情境設置、語言組織等方面予以精雕細琢,才能使導入有效。
2.直觀性原則。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為導入的直觀性提供了條件。但是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師在屏幕上向聽課者展示的東西要具有直觀性,要使媒體內(nèi)容一目了然。
3.簡潔性原則。導入新課的教學語言不僅要切中要害、還要簡潔明快,要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否則學生就不清楚我們究竟想表達什么,不明白我們口若懸河背后的那番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