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黃星球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產科是臨床重要科室之一,主要圍繞孕產婦及新生兒實施治療及看護工作,通過為其提供優(yōu)質休息環(huán)境及治療措施來對其健康提供保障[1]。B超是臨床常用診斷措施,具有顯像清晰、操作便捷等特點,應用于產科則能夠對產婦實施產前檢查,觀察胎兒生長情況,如存在畸形或臟器異常者則能夠盡快針對其實施有效治療,從而對其健康提供保障[2]。本院就860例孕婦采用B超診斷開展研究,旨在為明確B超在產科臨床胎兒異常狀況診斷中的影響,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86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明確并自愿參與本研究;(2)均為單胎;(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抵觸或抗拒研究開展者;(2)研究過程中轉院者;(3)合并嚴重臟器受損者;(4)參與其他研究者。其中初產婦453例,經產婦407例,年齡21歲-36歲,平均(28.6±1.3)歲;孕周16周-41周,平均(27.6±1.2)周。
1.2 方法 均采用B超檢測后進行記錄,具體檢測方法如下:指導孕產婦取仰臥位,由專業(yè)醫(yī)師圍繞產婦實施檢測,充分暴露臍部并做好保暖及保密工作,使用探頭對產婦腹部進行橫斷、縱斷等掃描,詳細記錄胎兒肢體各個部分,包括心率、羊水、胎盤等信息,發(fā)現(xiàn)異常部位后應反復檢測,對于部分經腹部B超檢查后結果不明確者,應進一步開展經陰道B超檢查。
1.3 研究指標 分娩后觀察B超檢測的準確性。
1.4 數據處理 本研究數據處理采取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計數數據呈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呈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當P<0.05時,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檢測,860例孕婦中檢查出胎兒異常11例,檢出率為1.28%,經分娩后證實860例孕婦中有12例胎兒異常,漏診1例,符合率為91.67%,漏診率為8.33%。
臍帶繞頸、羊水過多是胎兒常見的異常情況,可導致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壓迫,甚至出現(xiàn)窒息等情況,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3]。B超診斷是目前應用于臨床最多的檢測手段,通過利用超聲束對機體進行探查,觀察其體內是否存在病灶及其他異常情況,并及時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措施,從而對其健康提供保障[4]。據臨床資料[5]記載,B超檢測能夠全面檢查機體的動脈和靜脈,可清晰、直觀、準確地對病變位置進行展現(xiàn),具有準確率高、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應用于臨床產婦產前檢查中,則能夠對胎兒情況進行診斷,明確其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在檢查時,臍帶回聲在胎兒頸前或頸后,且胎兒頸部出現(xiàn)壓跡的現(xiàn)象,則證明可能存在臍帶繞頸;如醫(yī)療機構擁有足夠條件,則通過B超聯(lián)合多普勒進行綜合檢查,從而提高檢出率。而且,臍帶繞頸可導致臨床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同時在檢查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羊水量,羊水過多或少均會導致臨床漏診情況發(fā)生。如羊水過少,則會使臍帶繞頸表現(xiàn)無法清晰顯像;而羊水過多則會使臍帶在頸肩等部位周邊游走而形成假陽性[6]。本研究結果,860例孕婦經B超診斷指出11例胎兒存在異常,且經分娩證實其中12例胎兒存在異常,臨床符合率為91.67%,誤診率為8.33%,臨床診斷準確率處于較高水平,證實采用B超診斷可取得較好效果。
綜上,在產科臨床胎兒異常狀況診斷中采用B超診斷價值較高,能夠準確對胎兒異常情況進行診斷,并協(xié)助臨床針對胎兒情況實施有效治療,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