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詩選本視野下《山南詩選》的文學文獻價值論析

      2019-02-21 07:07:35
      關鍵詞:山南詩選文獻

      劉 昌 安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山南詩選》是清代漢中知府嚴如熤編輯的一部山南地區(qū)的詩歌選集。嚴如熤在道光五年(1825年)編竣,尚未付梓,次年即逝世。城固縣進士高萬鵬在光緒八年(1882年)任湖南常德府知府,后調(diào)任長沙知府,專程前往距長沙一千余里的嚴如熤家鄉(xiāng)湖南溆浦縣,訪嚴氏遺孀,并囑咐溆浦縣令對嚴氏遺孀加以存恤。嚴如熤妾、長媳任氏,俱已八十多歲,泣囑其親戚將《山南詩選》手輯稿本寄給高萬鵬。該稿嚴如熤生前尚未最后選定,由其長子嚴正基(字仙舫)在鄭州知州時親自刪削,編輯未定。因母去世,回家奔喪,懷揣未定稿歸家。詩稿存在嚴家六十年了,始由嚴正基之妻任氏轉交高萬鵬。高萬鵬后擢升順天府(今北京市)知府,在任內(nèi)將《山南詩選》稿本詳加校訂,光緒十三年(1887年)在北京付梓刊印[1]。這部詩選歷經(jīng)嚴如熤、嚴正基、高萬鵬等諸名家之辛勞,終于面世?,F(xiàn)代研究者認為,高萬鵬卸任后,將此書刻板捐贈漢南書院(今陜西漢中中學),是書部分刻板仍存今漢中中學圖書館[2]。

      作為一部地域性的詩歌選集,《山南詩選》的地域和文化價值如何,在地域文化史和文學史上有何意義,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山南詩選》的版本內(nèi)容與研究概述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詩作不計其數(shù),留下的總集、別集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以總集的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的詩歌選集,歷代也屢見不鮮。清初以來,通過對前代詩歌發(fā)展的經(jīng)驗總結和受文人詩風的熏染,編輯詩集、詩選成為普遍的文學現(xiàn)象。如陸次云輯《皇清詩選》、魏憲輯《皇朝百名家詩選》、汪觀輯《清詩大雅》、沈德潛輯《國朝詩別裁集》、王相輯《國初十大家詩鈔》等一批全國性的詩集,也有如王鳴盛采錄《江浙十二家詩選》、畢沅輯《吳會英才集》、梅成棟輯《津門詩鈔》、楊淮輯《國朝中州詩鈔》、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等一批地方性的詩歌選集。乾嘉時期的嚴如熤所輯的《山南詩選》就是山南地區(qū)(清代漢中、興安二府)詩歌的選集。

      所謂山南者,指的是秦嶺以南的地區(qū)。唐初以秦嶺為界,置山南道,玄宗時析為東、西二道。宋代以降,文人雅士常講的山南即專指今陜西的漢中、安康二市。

      《山南詩選》共四卷,該書輯錄了唐、宋、元、明、清時期山南地區(qū)(今漢中、安康地區(qū))129位詩人之作,凡728首,是古代山南地區(qū)第一部詩歌選集。其體例、內(nèi)容,編選的目的、標準以及該書的流傳等相關的問題,在編輯者嚴如熤的“例言”和刊行者高萬鵬的“序言”中都有說明。

      通過查詢國家圖書館和相關省圖書館以及著名高校的圖書館館藏古籍,檢索日本學者松村昂著《清詩總集敘錄》中有關《山南詩選》的版本[3]391-393,可知嚴如熤于道光五年(1825)編訂例言,高萬鵬于光緒十三年(1887)補注序刊的《山南詩選》是目前唯一版本,沒有翻刻本。該版本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和漢中市博物館均有收藏。對于這樣一部地方文學作品集,生活于山南地區(qū)、漢水上游的人們,除了極少數(shù)研究漢水流域文化的學者關注過、閱讀過外,一般的人并不能見到,就更談不上閱讀這部詩歌作品了,由此使這部作品長期束之高閣,難睹其真面目。2017年,郭鵬整理的《山南詩選》,作為“漢中文庫”系列叢書,由西安出版社出版。據(jù)該書“整理說明”言:“本次整理,主要是對原著斷句、標點、勘誤、糾錯”[4]7,整理本雖然有將原著面世之功,但在字句上還存在錯訛,且沒有校注,對一般讀者而言,閱讀欣賞仍然存在障礙。

      對《山南詩選》的研究,學界的關注很不夠,研究也很少。據(jù)筆者檢索可知,原漢中市博物館馮歲平館長在《陜西省博物館館刊》上曾發(fā)表《<山南詩選>:山南歷史上重要的詩歌選集》[2]一文,是較早、較系統(tǒng)地對《山南詩選》進行介紹研究的專文。該文對《山南詩選》的收輯整理過程、體例、內(nèi)容以及版本作出考證和研究。認為收輯《山南詩選》是當時嚴如熤在陜南后期百廢待興之際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關懷,是倡導太平盛世之風的一種嘗試與努力,并提出將文獻記載與所存實物結合起來、換個角度審視考察山南詩歌史很有必要。后來,馮歲平又有《乾嘉時期的山南學風》[5]一文,探討了清代乾嘉時期山南地區(qū)安康、漢中學者的概況,分析了山南的學風特點,肯定了他們的學風深受地域的影響。

      除此之外,唐景玨《嚴如熤其人及其作品研究綜述》[6]、《嚴如熤與清代湘陜書院關系考略》[7]分別對嚴如熤的生平事跡、著作及其與湖南、陜西二地重要書院的關系加以考證并作出評價,梳理了嚴如熤經(jīng)世致用思想的淵源關系。其中提及《山南詩選》對研究清代文學、民族民俗、社會狀況以及陜南詩歌創(chuàng)作和風土人情具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夏勇《論地方類清詩總集的成就與特點》[8],認為清代是中國地方類詩歌總集編纂的鼎盛時期,地方類清詩總集在行政級別分布這一方面取得很大進展,而《山南詩選》就是未按照四大行政層級分布的典型詩集之一,其所收詩作不限于某一個省、府、縣、鎮(zhèn)。

      我們注意到,在對嚴如熤的研究中,學者們更多的是介紹嚴如熤的《洋防輯要》《苗防備覽》《三省邊防備覽》《三省山內(nèi)風土雜識》《屯防書》《樂園文鈔》《樂園詩鈔》及其主持撰修的《漢南續(xù)修郡志》(即《漢中府志》)等,并沒有提到《山南詩選》這部詩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9]。

      目前學界關于《山南詩選》的研究成果非常稀少,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更是罕見,有關《山南詩選》的版本流傳、內(nèi)容、思想、歷史影響等很多重要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另外,國內(nèi)外學界對嚴如熤的研究多偏重于其經(jīng)世思想、文獻方面,對山南地區(qū)則主要集中在其經(jīng)濟、政治、軍事的發(fā)展與地位等方面,系統(tǒng)地注釋《山南詩選》將為學界提供很有價值的基本文獻史料,為進一步研究清代詩歌發(fā)展,山南地區(qū)詩歌史、文化史,山南地區(q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地位以及嚴如熤本人等問題有極大的幫助。

      二、《山南詩選》所體現(xiàn)的地域文學文獻價值

      地方文獻是某一地域內(nèi)各個時期的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以及人的群體活動方式的記錄之和,是地方文化的積淀,是人們認識某一地域的工具。它本身具有歷史資料性,反映一地各時期的歷史文化、科技、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具有一般文獻的特性之外,還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征。

      中國很早就有了地方文獻??鬃釉笆棺酉牡仁娜饲笾苁酚?,得百二十國寶書?!?《春秋公羊傳注疏·隱公》卷一)《周禮》上說:“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周禮·春官》)可見春秋時期各地都有自己的史志,號稱“百國春秋”??鬃游饔^周室藏書,問禮老子,周游列國。晚年回到魯國后,“刪《詩》述《書》,定《禮》理《樂》”(《孔子家語·本姓》)。據(jù)《魯史》而著《春秋》,所得郡國地方文獻肯定不少,但仍感到地方史料的缺乏?!跋亩Y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論語·八佾》)。這是我國史籍中最早提到“文獻”一詞,并且指的是地方文獻。

      地方文獻作為人類社會珍貴的文化和知識遺產(chǎn),在整個文獻資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個地區(qū)長期以來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創(chuàng)造的結晶,是一個地區(qū)寶貴的文化財富和文明的體現(xiàn)。地方文獻資源是反映特定區(qū)域政治、經(jīng)濟、科教文史的知識寶庫和信息源,是某一特定地域內(nèi)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以及人類群體活動方式的記錄,是地方文化的沉淀,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域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科教文化、歷史和現(xiàn)狀,預測未來的主要資料來源。我們知道,漢水流域地方文獻非常豐富,涉及該地區(qū)的地方政治、經(jīng)濟、歷史、天文、地理、社會、文化、科學、教育、軍事、邊防、民族、宗教、風土人情、自然資源等等,它的承載形式多種多樣,有圖書、報刊、古籍、畫冊、地圖、拓片、手稿、圖片、照片、影片、音像資料、數(shù)據(jù)光盤等等。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對地方文獻的看法,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一,地方史料。主要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方志類著作、家譜、族譜、地方公私檔案、各類文物古跡資料、地方叢書、墓志、碑刻和拓片等,反映了一個區(qū)域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在漢水上游地區(qū),歷代的府州郡志書就有10余種,縣志60余種,還有大量的地方史志類書籍[10],如《華陽國志》《漢中府志》《漢南續(xù)修郡志》《十三州志》《漢中紀聞》《郡國志》《鄖臺志》《漢中地區(qū)志》《漢中地區(qū)地理志》及各縣縣志等等。除府州廳縣志以外還有專志,如《忠武侯祠墓志》《陜西南山谷口考》《褒谷古跡輯略》等,還有《石門頌》《鄐君碑》《楊淮表記》等摩崖石刻,保存了極為珍貴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料。

      第二,人物著述。包括文集、專著、論文、詩歌、信札、日記、奏折、照片以及紀念文字、訃告、哀思錄、傳記等。漢水流域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就是人類理想的棲息之地,文化內(nèi)涵豐富,《詩經(jīng)》《楚辭》《尚書》《國語》《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水經(jīng)注》《山海經(jīng)》等典籍記載了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進程和社會發(fā)展等情況,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先哲在此奮斗跋涉的足跡。眾多的歷史人物與漢水流域各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歷史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詩經(jīng)》“二南”體現(xiàn)的是漢水流域的社會歷史風貌,《詩·周南·漢廣》有“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詩·小雅·大東》有“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詩·小雅·四月》有“滔滔江漢,南國之紀”,《詩·小雅·沔水》有“沔彼流水,朝宗于?!?,展現(xiàn)了漢水流域文化悠久的歷史淵源。屈原放逐漢北,《楚辭》“望嶓冢之西極”,是早期漢水流域文化追蹤溯源思想的體現(xiàn)。漢水流域更是兩漢、三國文化的發(fā)祥地,劉邦開漢業(yè),張騫通西域,蔡倫造紙術,諸葛亮北伐、曹操征漢中,不朽功業(yè)載史冊,詩文辭章傳后世。唐宋明清的文人墨客入蜀宦游,在蜀道留下了諸多佳話,也留下了許多他們的著述經(jīng)典。

      第三,地方出版物。除正規(guī)出版社的出版物外,還有地方編印的資料,如年鑒、地方志、內(nèi)刊、雜志、報紙、文件匯編、研究文集等等。漢水流域包括甘、陜、川、豫、鄂5省79個縣市,歷史上各地區(qū)都曾出版過大量的地方性出版物,但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大多僅限于在本地區(qū)流傳,對于這些地方性的出版物只能通過各地區(qū)圖書館進行收藏。對本地方刻的古書更應注意收藏,收集應從文獻的地方性和史料性出發(fā),兼收并藏,給后人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山南詩選》是漢水上游地區(qū)最重要的一部詩歌選集,也是漢水流域上游重要的地方文獻,更應該是漢水上游地區(qū)的精神文化產(chǎn)品,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山南詩選》中,輯錄了興安(安康)、漢中兩府129位詩人的作品728首,時間跨度千余年,這是山南地區(qū)唯一的一部文學選集。在這些詩作里,既有這個地域文人集體情感的表達,又有對山南地區(qū)的山水、城鎮(zhèn)、鄉(xiāng)野、歷史遺跡、名人遺址等的描寫;不僅是展示了文人們的仕宦道路、朋友別離、親人團聚等友情親情,也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災異瑞祥、烈女貞婦、匪患賊盜等方面的記述,是漢水上游地區(qū)社會文化生活的生動體現(xiàn),極具文獻價值。

      從文本的角度來看,《山南詩選》保存了山南地區(qū)100多位詩人的作品,除個別詩人,如岳震川、劉應秋等人有詩文集傳世,很多詩人的作品沒有專集,賴以《山南詩選》而流傳于世,這對于保存山南地區(qū)的文學資料有著重要的價值。通過對這些詩人作品的閱讀,可以很好地挖掘山南地區(qū)的詩歌傳統(tǒng)和文獻價值,結合清乾嘉時期文學的時代風貌,探討山南詩人的文學成就和山南詩歌演變的歷史。尤其是對書中所收的重要詩人的研究,包括安康的董詔、劉應秋,南鄭的王德馨、余漢翔、余士鵬、余道隆,城固的高綏宇、高建翎,洋縣的岳震川,勉縣的嚴公均、嚴慶云、嚴景云等,他們詩歌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色,展示了山南地區(qū)詩歌演變的歷史。

      從文學與地域的關系角度來看,《山南詩選》作家群體基本上是出生于漢水上游地域,因此作品更多地展現(xiàn)山南的地域風貌和民俗風情,其中有許多抒寫山南士子的人文情懷,反映他們仕宦、流放、戰(zhàn)亂以及人生追求的諸多方面,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域文化精神的集中再現(xiàn),對研究地域文學有極好的借鑒作用。

      從詩輯與編輯者的作品對比角度來看,詩輯《山南詩選》與編輯者嚴如熤所著《樂園詩稿》有密切的關系?!稑穲@詩稿》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漢南集》一卷,《漢南感舊集》一卷,《漢臺詠史》一卷,《蘇亭集樂府》一卷,《蘇亭集》二卷,其詩歌或抒情或?qū)懢盎蚣o事或抒懷,都如實地反映出嚴氏真實的情感與思想。民國徐世昌編選的《晚晴簃詩匯》,評價《樂園詩稿》中的詩時稱“《華陽吟》及《木廠》《鐵廠》《紙廠》諸詠,《塞堡行》《團練行》《前后鄉(xiāng)兵行》,皆關于南山風土、形勢、軍事,亦采風者所必取”[11]5232。這些豐富的內(nèi)容與《山南詩選》的內(nèi)容正好相互呼應,相映生輝,是漢水上游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

      三、乾嘉學術與地域文學傳統(tǒng)的建構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中國學術史的輝煌。這不僅表現(xiàn)為乾隆組織天下文人編纂的巨型叢書《四庫全書》,總結了古代文化,而且還因為受政治的影響,學人們大多潛心于學術研究,形成了眾多的學術流派,尤其是以戴震為首的皖派和以惠棟為首的吳派(浙派)影響深遠。雖然后人對乾嘉時期的考證之學還有微詞,但平心而論,乾嘉樸學(或稱小學、考據(jù)學)在學術方法、學術理念、學術成就方面,是空前絕后的。值得稱道的是嚴謹扎實的治學精神和客觀務實的學理追求,直至今天,都應該是學人追求真理、探尋本真的科學態(tài)度。但是,乾嘉考據(jù)之學,也確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方面,學術成為純粹的學術,與社會生活有很大的距離,甚至對學術研究的實踐功能鄙視,認為不是學術之正道。這種傾向在道光咸豐以后因社會的變革而有所改觀。

      王國維在《沈乙庵(曾植)先生七十壽序》一文中曾論及清代學術的發(fā)展,說:

      我朝三百年間,學術三變:國初一變也,乾嘉一變也,道咸以降一變也。順康之世,天造草昧,學者多勝國遺老,離喪亂之后,志在經(jīng)世,故多為致用之學。求之經(jīng)史,得其本原,一掃明代茍且破碎之習,而實學以興。雍乾以后,紀綱既張,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復視為經(jīng)世之具,而經(jīng)史小學專門之業(yè)興焉。道咸以降,涂轍稍變,言經(jīng)者及今文,考史者兼遼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務為前人所不為,雖承乾嘉專門之學,然亦逆睹世變,有國初諸老經(jīng)世之志。故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道咸以降之學新[12]574。

      王國維所謂“學術三變”,是將清代學術分為三個變化的歷史時期,第一時期為順治、康熙之世,第二時期為雍正、乾隆、嘉慶之世,第三期為道光、咸豐以后。若以學術之氣質(zhì)言,順、康、道、咸之學皆可謂之“經(jīng)世之實學”,雍、乾、嘉之學可謂之“純學術之實學”。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亦將清代學術之發(fā)展分為三期:啟蒙期、全盛期與蛻分期(衰落期),分別相當于王國維所說之國(清)初、乾嘉與道(光)咸(豐)以后[13]。兩位大家所論,皆立言較大,厘清了清代學術發(fā)展之大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道咸之時的經(jīng)世派多因緣際會,或為封疆大吏,如林則徐、賀長齡、陶澍、包世臣等,得展其經(jīng)世致用之能;或為思想巨孽,如魏源、龔自珍等,以其社會思想、學問主張而留名青史。而乾嘉之間的經(jīng)世派學者或長年持籌幕府、甘居幕后,或局處一州一縣,以學問緣飾吏事,聲名不顯;其所著述也往往限于一地一事,議論則溫柔敦厚,精華內(nèi)斂,不露鋒芒。正因為如此,他們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與作用長期以來均受到忽視,迄今未能引起學術界的充分重視。然從思想與學術發(fā)展史的角度觀之,他們實可視為道咸經(jīng)世派的先驅(qū)[14]。

      嚴如熤正是在這樣一個文化思潮中,被忽視的經(jīng)世派的重要人物?!皩W術界對嚴如熤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一方面受到階級史觀局限性的影響,因其參加鎮(zhèn)壓川楚白蓮教和苗民起義,對其評價頗傾向于消極。另一方面,鑒于史料整理、注釋、校對等工作尚不完善,所以尚未對其人作出較為客觀公允的評價”[15]。因此,客觀評價嚴如熤及其作品,是對乾嘉時期漢水上游歷史文化的很好記憶。

      《山南詩選》的編輯,正處于嘉道時期,是嚴如熤由經(jīng)世致用的學理向事功轉化的階段,主張學術要為社會政治服務,要與現(xiàn)實社會相結合,要研究明體達用之學。編選地方詩集,是唐宋以來出現(xiàn)的文化現(xiàn)象,而清代在詩集編輯的類型、數(shù)量等比前代更多、更豐富。“這種編纂態(tài)勢的形成,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清代處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末期,其文獻積累、文化積淀自然遠較前朝豐富,加之清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氣空前興盛,數(shù)量異常龐大,從而為通代、本朝兩類地方清詩總集都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頭活水。另一方面,也和清代編者的思想觀念有關。清人普遍有著保存文獻的自覺意識,而搜集整理鄉(xiāng)邦文獻、表彰鄉(xiāng)賢詩學成就,在他們看來,更是責無旁貸。”[8]清代人重視地域文學選本的編輯和整理,從清初至清末一直未有中斷,有家族宗親編輯本族先輩賢人的詩文集,也有地方官員編輯本府、本縣優(yōu)秀學人的詩文集,立足點就是同一區(qū)域,基本上屬于同一地理范圍。這一點明顯區(qū)別于宋、元、明等歷史時期。

      葉德輝對清代為同里鄉(xiāng)邦編輯、刊刻圖書的文化現(xiàn)象,有過一段總結:

      薈萃鄉(xiāng)邦郡邑之書,都為叢刊。自明人梓吳一書始,樊維城鹽邑志林繼之。國朝嘉慶間,有趙紹祖刻涇川叢書,宋世塋刻臺州叢書,祝昌泰刻浦城遺書,邵廷烈刻婁東雜著。道光朝有伍元薇刻嶺南遺書,同治朝有胡鳳丹刻金華叢書,孫衣言刻永嘉叢書。光緒朝此風尤甚,如孫福清刻檇李遺書,丁丙刻武林掌故叢編,又刻武林先哲遺書,陸心源刻湖州先哲遺書,趙尚輔刻湖北叢書,王文灝刻畿輔叢書,盛宣懷刻常州先哲遺書。力大者舉一省,力小者舉一郡一邑。然必其鄉(xiāng)先輩富于著述,而后可增文獻之光。[16]175-176

      從上可知,清代中后期的地方文獻圖書種類較多,《涇川叢書》,今甘肅涇川縣;《臺州叢書》,今浙江臺州市;《浦城遺書》,今福建浦城縣;《婁東雜著》,今上海市松江地區(qū);《嶺南遺書》,今廣東、廣西和海南地區(qū);《金華叢書》,今浙江金華市;《永嘉叢書》,今浙江永嘉縣;《檇李遺書》,今浙江嘉興市;《武林掌故叢書》《武林先哲遺書》,今浙江杭州市;《湖州先哲遺書》,今浙江湖州;《湖北叢書》,今湖北地區(qū);《畿輔叢書》,今河北地區(qū);《常州先哲遺書》,今江蘇常州。計14種,所涉地域,遍及全國,尤以江南地區(qū)為盛。張舜徽先生在《清人文集別錄》一書中也收錄22部為同里鄉(xiāng)邦編刊的文集[17],并對此作了精辟的論述??梢姡宄讼矚g編輯、刊刻鄉(xiāng)邦文獻圖書等文化活動,是清代近三百年時間里,區(qū)別于其他歷史時期最顯著的特征。

      嚴如熤仕宦于漢十余年,對山南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山南詩選》的“例言”中說:“興、漢兩郡,俗尚醇樸,儒者多無刻本”;“山間向?qū)W之士,蒸蒸蔚起,不獨科第聯(lián)翩,窮經(jīng)汲古,后學迭出。搜巖采干,司土者與有責焉”。因此,編輯詩選,“表彰前賢,所以風厲后進”[18],成為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編選山南詩歌選集,有感于鄉(xiāng)邦先賢文獻散佚、事跡無考的缺憾,認識到如果鄉(xiāng)邦先賢的事跡不遇表揚,文獻不被保存的話,則將湮沒無聞,故要通過編選選本來闡揚先輩,“俾諸前輩著作不致湮沒,吾鄉(xiāng)文人學士亦可以見先正典型”。[19]清人吳元炳《國朝洛學文征序》指出,李翰華編選《國朝洛學文征》“洵足以嘉惠來許。吾知鄉(xiāng)人士必有亹然念先民勵實學以期無愧乎邦之人者”[20]以接續(xù)地域文學傳統(tǒng)。

      由于地域選本編選宗旨與選詩內(nèi)容的獨特性,其文化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獻。選集特別注意選本區(qū)域作家的作品,使大量名聲不著的作者的作品得以保存。二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其所選內(nèi)容多關乎地方沿革、物產(chǎn)、風俗、人物傳記等,從而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在《山南詩選》中,有事關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如兵事、武功、軍器、城防等;有事關社會生產(chǎn)方面的,如水利、農(nóng)田、樹藝、蠶桑、紡織、商賈等;有關災害方面的,霖雨、旱災、蝗蟲、祈禱等,涉及了政治社會和民生多方面的問題。詩集里體現(xiàn)了歷代山南文人寄情山水、托物吊古的靈性和感悟,在朋友、同僚的酬唱贈答、宴游送別中表達了友情的珍貴與祝愿,還有那些關注民生、感嘆世事的詩篇,具有強烈的批判軍事和現(xiàn)實意義,還有親情無間、敦勵慰勉的詩作,更是彰顯了詩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際遇,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成為漢水流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蔣寅在《清代詩學與地域文學傳統(tǒng)的建構》一文中認為,明清以來區(qū)域經(jīng)濟的普遍開發(fā),促進了地域文化的多元發(fā)展。人們對地域文化差異和地域傳統(tǒng)的認識,隨著交通和傳播的發(fā)達而加深。與地方志編纂相伴的地方性文學總集、選集和詩話不斷涌現(xiàn),使文學的地域傳統(tǒng)日益浮現(xiàn)出來,并在人們的風土和文化比較中得到深化,由此形成與經(jīng)典文本所代表的“大傳統(tǒng)”相對的地域性的“小傳統(tǒng)”。這種小傳統(tǒng)以方志、總集和領袖人物的影響等多種力量左右著地方的文學風氣,同時成為文學批評中重要的參照系。當小傳統(tǒng)與大傳統(tǒng)在審美趣味和創(chuàng)作觀念上出現(xiàn)差異,趨向不一致時,小傳統(tǒng)往往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透過清代詩學,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傳統(tǒng)與大傳統(tǒng)的互動,以及從中不斷建構起來的地域文學傳統(tǒng)[21]。

      地域文化傳統(tǒng),依賴于長久的特定的地域生活,人與地方易于形成有機的互動關系,并逐漸養(yǎng)成特有的地方趣味與地方感覺,這種趣味與感覺構成了地方文化傳統(tǒng)的深層內(nèi)涵。尤其是像詩歌這樣的精神文化的載體,是一個地域的形象標志,富于時代氣息和獨特個性,是一個地域的靈魂。《山南詩選》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底蘊正是在這里。

      猜你喜歡
      山南詩選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讀·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譚俊詩選登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6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東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
      文苑(2017年4期)2017-04-07 20:54:50
      我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
      文苑·感悟(2017年4期)2017-04-07 16:44:22
      我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
      文苑(2017年7期)2017-04-07 11:44:51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略談西藏山南市圖書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
      涂光雍詩選
      中國詩歌(2015年3期)2015-06-27 00:27:05
      丹阳市| 南阳市| 信宜市| 扎赉特旗| 长治县| 偃师市| 新和县| 玛沁县| 汝阳县| 齐河县| 天柱县| 安平县| 石狮市| 阿瓦提县| 土默特右旗| 施秉县| 西和县| 安新县| 义乌市| 武宁县| 宝坻区| 澎湖县| 油尖旺区| 玉田县| 西安市| 区。| 旬阳县| 琼结县| 米林县| 隆安县| 大埔县| 泉州市| 陇南市| 宁都县| 满洲里市| 奇台县| 綦江县| 赣州市| 志丹县| 五常市|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