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儒家法律思想中的“親親相隱”制度

      2019-02-22 02:05:08常瑞珊
      祖國 2019年1期
      關鍵詞:親親相隱禮治

      常瑞珊

      摘要:“親親相隱”是具有中華法系特色的法律原則,為我國封建歷史中歷代統(tǒng)治者所推崇,它是指親屬之間相互隱瞞罪行不論罪或者減免其刑的法律制度,新中國成立初期,“親親相隱”和我國其他的傳統(tǒng)文化一同被認定為封建社會的糟粕而被遺棄,其在封建社會中的適用確實存在著需要摒棄的一面,但這種以人倫親情為紐帶的法律制度同時也有著合理的價值,對我國法律現(xiàn)狀有著一定參考意義。因此本文對“親親相隱”制度進行簡要介紹,闡述其起源與作用,剖析其價值意義并探討現(xiàn)代我國法律制度中該制度缺失成因以及重構之可能性。

      關鍵詞:親親相隱 儒家法律思想 禮治

      “親親相隱”是我國封建社會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或法律制度。自漢以來,直至明清, 終封建之世, “親親相隱”制度一直伴隨著封建社會, 歷經(jīng)榮辱興衰, 走過滄桑的兩千年, 終成歷史遺跡?!坝H親相隱”制度是中華法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代意義,值得我們深入討論并將其價值意義應用于現(xiàn)代法律體系之中。

      一、“親親相隱”的淵源

      “親親相隱”制度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禮治”,儒家認為社會和家庭需要貴賤、尊卑、長幼、親疏的等級分異,一個人的地位和行為準則,社會上由貴賤決定,家庭中由尊卑長幼親疏決定。荀子有言:“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鄙鐣图彝ブ兄挥械燃壏置鳎嗣癫拍芨餍衅涫?,天下才會安定,不然天下則會混亂一片。然而如何使等級制度真正地成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是最關鍵的問題,故出現(xiàn)了禮。禮作為維護這一等級制度的工具而出現(xiàn),它規(guī)定了不同等級的行為準則,低等級不能逾越,要求君行君禮,臣行臣禮,父行父禮,子行子禮,婦行婦禮,不容混淆,不然就會被視為非禮。在作用上,除了維護等級制度外,禮也有利于社會秩序的安定,當禮制根深蒂固時,人們心理上會自然接受這種等級制度,只做符合禮的規(guī)定的事,社會則必然安定。同時,儒家思想主張為政以禮為基礎,故禮的推行也有益于國家的治理。

      而“親親相隱”制度就是從這樣的禮治思想之中誕生而來,在儒家用“禮”所構建的社會中,存在著兩個用以支撐儒家心目中尊卑有序這種理想社會的支柱:一是以社會中地位、財富、身份為分野的“君臣”關系,二是以家庭中性別、年齡、輩分為分野的“父子”關系。而“親親相隱”制度就是為了維持這兩大支柱中的“父子”關系而生。

      二、“親親相隱”的含義和歷朝演變

      何為“親親相隱”呢?概括來說就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奔锤赣H犯了罪,兒子為父親隱瞞,兒子犯了罪,父親替兒子隱瞞,這也就是孔子認為的正直。同時謀反、謀逆、危害國家統(tǒng)治等罪行不適用于這個制度?!坝H親相隱”制度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隨著朝代的更替不斷得到完善。

      漢朝時期,儒家思想開始逐步滲透到法律體系中。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使以儒家思想為依托的“親親相隱”法制化進程大大加快。漢朝正式確立了“親親相隱”的司法制度,并把該制度正式寫入法律。同時,對相隱的細節(jié)也作出規(guī)定,如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相隱就有所不同。西漢規(guī)定“親親相隱”是單向容隱,就是卑為尊隱,如果晚輩隱瞞了長輩的罪行,無論長輩犯了什么罪,晚輩都是無罪的,可以不負刑事責任,但如果長輩隱瞞了晚輩的罪行,那就可能會受到處罰。

      到了唐代,“親親相隱”發(fā)展到一個頂峰。唐律對“親親相隱”做出了一般規(guī)定,不僅相隱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直系親屬、配偶等都可沿用這個法律,而且肯定了雙向容隱。雙向容隱就是既允許晚輩隱瞞長輩的罪行,也允許長輩隱瞞晚輩的罪行,人與人之間容隱的條件相較于漢朝來說更加寬松。此時“親親相隱”制度基本完善,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沿用此制度。[1]

      清朝末期社會矛盾尖銳,民不聊生,加之列強對清政府的肆意搜刮,人民強烈要求變法,在多重壓力之下,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清末新政,雖然新政只是一個幌子,但是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被扣上了“糟粕”的帽子,“親親相隱”制度也未能幸免,自此,它基本在歷史長河中黯然退場,在之后的民國法律、現(xiàn)代刑法等近現(xiàn)代法律體系中也只是有其痕跡,不再作為法定的義務,而是轉變?yōu)橐环N權利。

      三、“親親相隱”制度的價值意義

      (一)維護家庭的等級

      “親親相隱”制度其產(chǎn)生的意義就在于維護家庭之中的等級秩序,即長輩犯了罪,如果晚輩舉報長輩,首先會被視為不孝,同時也會被視為不適于等級制度的要求。父為上,子為下,連為下的子都可以去揭發(fā)為上的父,上下等級混亂,那么等級制度的存在就會受到?jīng)_擊。所以“親親相隱”要求晚輩不去舉報長輩的罪行,也就是不允許逾越等級尊卑,使人們更加明晰,晚輩的家庭地位始終是低于長輩的,就連長輩犯了罪,晚輩也要對其行為隱瞞。這樣的一種制度設計更加牢靠地鞏固了封建社會中家庭等級制度的差異。

      (二)符合人性的要求

      艾迪指出:“愛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睙o論親人犯了多么嚴重的罪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親人被制裁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不想親人因為自己的舉報而被處罰?!坝H親相隱”充分體現(xiàn)了對人性的呵護,它的確立讓刑罰與人情不至于直面沖突,體現(xiàn)了“法律不強人所難”,有效地促進了情和法的辯證統(tǒng)一。法律具有強制性,人民應當遵守,但法律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所以“親親相隱”就成為了溝通兩者的橋梁。遵從人性的法律更有利于人民遵紀守法。這也與我國實行民主決策同理,科學民主的民主決策加強了人民對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同時更有利于法律的實施。

      (三)加強社會的教化[2]

      在罪犯改造期間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有利于他們積極地接受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后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若家人對其進行舉報,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為很難說不會使罪犯的心理更加極端,甚至思想出現(xiàn)偏頗。德萊塞提出:“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yǎng)得堅強、正直。”當法律給予“親親相隱”更多一點的寬泛,讓親情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其實可以更好的貫徹法律真正施行的目的。嚴苛的刑罰并不是萬能的,“親親相隱”則可被視為解決情與法問題的有效途徑。

      孟德斯鳩說過:“為保存風紀,反而破壞人性;須知人性卻是風紀之源泉?!敝挥蟹煞狭巳嗣裥闹械睦鏈蕜t,才能維護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只有個人和社會得到好的發(fā)展,國家才能國富民安。文革時期,人民之間是親親相揭,一些人只是為了維護自己不惜出賣家人,以至整個社會親情淪喪,信任危機,國家也處于了發(fā)展低谷時期。當人們到了連親情都可以罔顧的地步,冰冷的法條又怎能遏制犯罪的步伐。

      四、“親親相隱”制度缺失的原因

      (一)受困于現(xiàn)代法律特點

      我國法律在制定時吸收了大量其他國家的法律內涵,這一特點雖有利于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但畢竟各個國家的國情有所不同,過度吸收別國的法律,使我國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社會現(xiàn)狀脫節(jié)。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注重家庭內部關系的和諧,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社會的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為現(xiàn)代法律意義上的法律主體,而“親親相隱”制度也正是由此而產(chǎn)生,以保護整個家庭內部的團結。但我國現(xiàn)代所適用的法律則非如此,而是以個人為單位,為法律主體,并不過分強調家庭的整體性。因此,“親親相隱”制度在這種“個人本位”法律制度面前也就沒有了適用的空間。

      (二)遭棄于擺脫歷史因素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仍受到閉關鎖國,小農經(jīng)濟等封建落后制度的影響,社會發(fā)展緩慢。國家急于擺脫這一影響,外交上“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經(jīng)濟上開展國民經(jīng)濟恢復工作,思想上摒棄了許多封建文化,“親親相隱”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當做糟粕徹底摒棄。但這種過于絕對的否定,令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消逝,也是現(xiàn)代傳統(tǒng)文化缺少的原因。

      五、“親親相隱”制度重構的可能性

      法律制定的基礎是以人為本,那么法律條文制定時,關于人們的需求,人性的弱點,就需要被考慮?!坝H親相隱”制度可以滿足人們關于親情的需求,從它的價值意義就可以看出,讓法律體現(xiàn)“親親相隱”制度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若現(xiàn)代法律想要體現(xiàn)“親親相隱”制度,自然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值得將其融入是它的價值意義。我們應提倡該制度的價值意義,而不是這個制度本身。同時,在利用該制度價值意義時,要把握好適用其的平衡點,以免過猶不及,罔顧了其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翟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7-73.

      [2]陳士果.論親親相隱與刑事法治[J].管子學刊,2007,(01):81-89.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中學)

      猜你喜歡
      親親相隱禮治
      賀號:鄉(xiāng)村儀式實踐與國家禮治精神
      民俗研究(2024年6期)2024-12-05 00:00:00
      第33期參考答案
      重法治,融禮治,構建和諧社會
      學習活動一 基礎分析2
      論親親相隱原則中的忠孝之爭
      法制與社會(2017年1期)2017-01-20 20:25:16
      析中國古代“親親相隱”制度及其現(xiàn)代啟示
      情與法的碰撞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3:35:54
      “親親相隱”立法起源及相關問題探究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8:17:18
      鄉(xiāng)村治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轉型:由禮治“嵌入”法治
      論法制建設中關于親親相隱的倫理關照
      商(2016年19期)2016-06-27 09:13:32
      公主岭市| 正阳县| 拜城县| 陈巴尔虎旗| 杂多县| 广水市| 木兰县| 蒲城县| 正宁县| 九江县| 崇礼县| 桂阳县| 文化| 新干县| 吴堡县| 无锡市| 罗甸县| 石景山区| 明光市| 神木县| 建昌县| 益阳市| 吉木萨尔县| 文成县| 中宁县| 阜平县| 海门市| 福清市| 东乡族自治县| 蛟河市| 双鸭山市| 沂源县| 随州市| 泾阳县| 定西市| 普兰店市| 建始县| 珠海市| 奉新县| 陈巴尔虎旗|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