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佳怡
老家的房子是典型的閩南古厝,我那快樂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那兒度過的。推開那扇沉重厚實的大門,伴隨著古老的“吱呀”聲,記憶的閘門也應聲而開,一件件往事如潮水般撲面而來。
晴天的古厝總是那么歡樂。前廳里,一大家人正圍著大方桌開心地吃飯。大人坐在長凳上吃,小孩子個子矮,只能站在長凳上吃。傍晚時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端著碗筷,來到門前的大場地上,或蹲或站,高興地吃起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在耳邊響起,那么清脆,那么動聽!
就連下雨天,古厝里的生活也是十分有趣的。下雨時,我們最喜歡在前廳、天井、后廳之間來來回回地跑,晶瑩的雨滴沾在我的發(fā)絲上、我的耳畔、我的心田……雨大時,大人是絕對不允許我們跑來跑去的。于是,我們便拿來桶、瓢之類的容器,盛裝那一條條白鏈子;或是直接用手擎住那豆大般的珍珠,那滴答聲響在耳畔,就像一首歌。
最有趣的是過大節(jié)時的古厝。我們會把各種好吃的美食擺放好,金黃的炸棗、碧綠的韭菜、五彩的水果、噴香的燒雞……大人們眼中莊嚴神圣的祭拜儀式,在我們小孩子看來,卻是樂趣無窮的美食節(jié)。許多平日里不常見的零食,只有在過年時我們才能嘗嘗鮮。凌晨12點,煙花四起,鞭炮聲不絕于耳,五光十色的煙花把老房子映得格外好看。
如今,我隨著父母入城已五年有余,古厝的石板也布滿了青苔。然而,我是多么想念兒時推著大門、捧著雨滴的舊時光呀!
(指導老師 葉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