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鹿鼎記》的主角,是不識幾個字的韋小寶,可第一章出現(xiàn)的都是大知識分子,最開始是呂留良,給兒子解釋鹿鼎兩個字的含義,然后黃宗羲、顧炎武來訪,三個知識分子吟詩賞畫,感嘆大明滅亡,如此江山落入夷狄之手。
他們還談?wù)摿恕懊魇钒浮?。金庸在這個章節(jié)中講述的明史案,是真實存在的。說的是清朝順治年間,南潯鎮(zhèn)上有一大戶人家,公子莊廷龍患有眼疾,想效仿左丘明那樣,眼睛瞎了還能寫出史書,他購得一部書稿,又花重金請許多知識分子來增刪潤色,據(jù)說每千字稿費30兩白銀,寫成了一部《明史輯略》。莊廷龍死后,他爹刊印此書,后來被吳之榮告發(fā)。說這本書里涉及年代的地方,都是按照明朝皇帝的年號記載,而不是按照大清皇帝的年號記載。吳之榮告狀告到鰲拜那里,莊家就遭了殃。
涉及莊廷龍明史案的共計千人,有70余人被處死,其中14人被凌遲。莊家父子兩人當(dāng)時都死了,可還是被從棺材里挖出來,尸骨掛到杭州城外示眾。被處死的人當(dāng)中有刻字工湯達甫、印刷工李祥甫,書店老板王云蛟、陸德儒。刻字工、印刷工、書店老板,這都是出版業(yè)的人士。
南潯鎮(zhèn)上有一座殺莊橋,據(jù)說是紀(jì)念莊家的。鎮(zhèn)上的名勝小蓮莊,有一部分土地就是原來莊家的。改朝換代,對富裕人家肯定會有極大的影響,我看一本書上說,松江這個地方,原本有67個望族,明清之際,三分之一的家族敗落了。這個比例其實還不算太高,沒有趕盡殺絕就不錯了。
文明改造野蠻,細(xì)水長流,千回百折,磨磨蹭蹭,時進時退……
江南這地方,有錢有文化,皇上應(yīng)該喜歡這樣的地方。其實不然,清朝皇上對這塊地方是一種矛盾心理。我們看乾隆皇上怎么說的:滿洲風(fēng)俗素以忠君親上、樸實誠實忠敬為根本。自騎射之外,一切玩物喪志之事,皆無所沾染??梢恍M人,近來多效仿漢人習(xí)氣,往往稍解章句,即妄為詩歌,動以浮夸相尚。乾隆皇上所說的“往往稍解章句,就妄為詩歌”,就是剛認(rèn)識幾個漢字,懂得平仄,就開始寫詩了。其實,乾隆皇上自己沒少寫詩。據(jù)說他一輩子寫了3萬多首詩,但他不愿意官員沒事飲酒作詩,他說縱情詩酒,最為當(dāng)官惡習(xí)。有一個官員,在盛京工作,寫了首詩,說半輪秋月西沉夜,應(yīng)照長安你我家?;噬峡戳撕懿粷M意,說你在沈陽工作,那是我們清朝的龍興之地,月亮為啥不應(yīng)該照在沈陽?要照在漢人居住的長安城呢?
康熙乾隆都曾做過批示,要當(dāng)心江南的奢靡之風(fēng),提倡勤儉質(zhì)樸的生活。清代的文人袁枚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一品大員,在街上看見一婦人,穿紅戴綠,一打聽是個泥瓦匠的老婆,抓起來。泥瓦匠就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去打探消息。好不容易見到大官,說您為什么把我媳婦抓起來啊。大官就給他講了一通勤儉質(zhì)樸的生活美德,然后把自己的老婆叫出來,一品夫人出來,破衣爛衫蓬頭垢面,大官說,你看我媳婦,一品夫人,還穿得這么樸素,你一個泥瓦匠,憑什么把媳婦打扮得那么好看。袁枚說,勤儉是美德,但要求所有人都過苦日子,那就是壞的德行。
人們想過富足的日子,那么富人都干了些什么,就會起到榜樣的作用。南潯的富翁們都干了什么?辦義莊,這是一種家族內(nèi)的慈善事業(yè)。辦學(xué)校,這是搞教育。
如今我們在南潯鎮(zhèn)上走上不遠(yuǎn),就能從殺莊橋走到小蓮莊,走到嘉業(yè)藏書樓。我記得有一位上海作家說過,野蠻戰(zhàn)勝文明,通常非常簡單,一把大火,一個深坑,指日竟功。文明改造野蠻,細(xì)水長流,千回百折,磨磨蹭蹭,時進時退,誰也說不準(zhǔn)哪一天文明之樹才能真正深植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