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他們喜歡投身游戲,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游戲,成為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幼兒是特殊的受教群體,教育方式上要考慮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合理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幼師需要具備的能力,要以提高幼兒學習質量、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利于幼兒智力開發(fā)和心理成長為目標。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4-0015-02
引言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幼兒園的教學也備受重視,每位學前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學習,為的是找出一套有效的教學體系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教學活動既可以作為學習內容,也可以是獲得快樂的源泉,并以此作為學習的動機。將教學方法與幼兒的成長發(fā)展特點相結合,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游戲作為幼兒時期的主要活動,是幼兒教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創(chuàng)意想象,拓展空間
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根據幼兒成長特征設定的教學目標。而且,幼兒的想象力十分豐富,他們的思維處于探索外界的過程。幼兒好奇心強,喜歡觸摸東西,會對自己的所聞所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從而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幼兒喜歡五彩斑斕的世界,喜歡神話故事,喜歡閃閃發(fā)亮的東西。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遵循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將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置于平時的教學中去。例如,教師可以在班上組織“調顏色”的活動,通過提問環(huán)節(jié)導入游戲,出示紅、黃、藍三原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通過提問讓幼兒了解色彩的變化,如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是好朋友,會變成可以畫西瓜的什么顏色?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是好朋友,會變成可以畫葡萄的什么顏色?什么顏色和什么顏色是好朋友,會變成可以畫橘子的什么顏色?最后,讓幼兒嘗試“顏色變變變”的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用混合后的顏色涂畫,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進行游戲時,教師可把幼兒分組,兩兩合作。在這一活動中,幼兒體驗到了涂色的快樂,知道了紅色、黃色混合后會變成橙色,紅色、藍色混合后會變成紫色,黃色、藍色混合后會變成綠色,讓幼兒體會到顏色的變幻莫測及其帶來的神奇視覺感,同時讓幼兒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神,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讓幼兒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只發(fā)揮引導的作用,一切都要靠幼兒的操作和想象開展游戲活動。
二、默契配合,初步社交
幼兒活潑好動,愛表現(xiàn),喜歡交朋友,但也會有自己的脾氣。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不進行合理干預,可能會導致幼兒不善于交流,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幼兒社交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設置一些團隊合作游戲,讓幼兒體會到集體合作帶來的快樂,在合作中找到社交技巧。例如,關于運球的熱身游戲,讓幼兒在手不碰到球的情況下將球運送到終點,考驗幼兒之間初次合作的配合度和默契;然后增加游戲難度,如兩人三足,將幼兒分為兩兩一組,并將一個幼兒的右腿和另一個幼兒的左腿綁起來,讓每組成員進行比賽,看哪一組配合得最好。這個游戲的難度要比運球游戲的難度稍大一些,既考驗幼兒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又考驗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有的幼兒肢體協(xié)調能力較強,但是他的搭檔可能稍微差一些,這時就充分考驗幼兒間的默契程度,只有彼此遷就和合作才能快速到達終點;也有部分幼兒的肢體平衡力都很好,但是他們都僅憑自己的意愿進行比賽,沒有團隊意識,導致他們仍然落在其他成員的后面。配合默契的幼兒能夠為自己的搭檔出謀劃策,他們很快就到達了終點。在整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幼兒都表現(xiàn)得非?;钴S,既體會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分子,又體驗到集體合作的快樂,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三、競技游戲,增強體質
競技游戲能夠強健幼兒的體魄,鍛煉幼兒的意志力,培養(yǎng)幼兒的優(yōu)良品質。幼兒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黃金時期,競技游戲是鍛煉幼兒身體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幼兒思維的開發(fā),也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發(fā)揮聰明才智、激發(fā)最大潛能。幼兒在丟手絹、老鷹捉小雞、集體跳繩等游戲中做出跳、跑、投等動作,幫助幼兒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讓幼兒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得到鍛煉和改善,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也可將體育競技游戲引入平時教學,讓幼兒比一比誰跑得快、跳得遠,也可以是踢毽子、跳繩比賽。這些游戲要本著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理念,遵循幼兒的天性,但又不打破游戲規(guī)則,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fā)展[1]。比如,“做冰塊”的游戲中,大家一起念兒歌,“做冰塊,做冰塊,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圓”,念到最后一個字的時候,每個小朋友必須停止自己的任何動作,盡量擺出不同的身體姿勢,就像被冰“凍”住一樣。如果有幼兒動了,就必須受到懲罰,可讓這個小朋友伸出一只手,周圍的小伙伴嘴里念著“你是一個小調皮,伸出手來打三下,一二三”。輕輕打一下,游戲繼續(xù)。如果幼兒沒有動,教師可以說“太陽出來,冰塊化掉了”,幼兒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四、妙用數字,拓展思維
將數字運用到游戲中,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開發(fā)幼兒的智力,還能夠強化幼兒對數字的敏感度,加強幼兒的數學運算能力,對幼兒以后學習數學有好處,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里組織“小貓釣魚”的游戲,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在1的基礎上加1是2,在2的基礎上加1是3,在3的基礎上加1是4,在4的基礎上加1是5……這不僅鍛煉了幼兒數數的能力,還鍛煉了幼兒的專注力、記憶力及準確判斷的能力。首先,教師讓一個幼兒扮演小貓,給他一個類似魚竿的道具。當幼兒釣到一條魚的時候,教師就問“釣到了幾條?”幼兒回答“1條”。當幼兒又釣到1條魚的時候,教師問“一條再添一條,是幾條魚?”幼兒回答“2條”。當幼兒又釣到1條魚時,教師問“釣到了幾條?”幼兒回答“3條”。當幼兒釣到第4條魚的時候,教師提問:“一共釣了幾條魚?”讓幼兒細數釣到魚的總數。在這個游戲中,部分對數字比較敏感的幼兒能夠很積極地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一些對數字比較遲鈍的幼兒可能需要教師提醒才能回答上來;還有少數幼兒沒能回答上來,但在教師的鼓勵下也能順利完成這個游戲。
結語
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增強了幼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2]。游戲不僅讓幼兒的身體得到鍛煉,還開發(fā)了幼兒的智力。從幼兒成長角度出發(fā),游戲有助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為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整個班級而言,游戲讓整個班級更有凝聚力。幼兒既有競爭意識,又有團隊意識,有利于建立一個良性發(fā)展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林錦妮.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學周刊,2018(26):181-182.
言彩云.淺談幼兒教育中開展游戲教學的具體措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223.
作者簡介:蒯璐(1991.6—),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