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未
精美的新會葵藝制品,不僅是一件手工藝器具,更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新會葵藝作為一項獨特而優(yōu)秀的民間工藝,在藝術長卷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新會葵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四大傳統(tǒng)工藝之一。
葵藝即葵編工藝,以植物蒲葵為原材料。蒲葵喜歡溫暖濕潤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尤其是位于珠三角地帶有著“葵鄉(xiāng)”美譽的新會地區(qū)。新會地區(qū)發(fā)展葵藝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東晉時期。經(jīng)過加工,新會人將蒲葵制成了工藝優(yōu)良、美觀實用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莫不對其喜愛有加。
新會葵藝的制品種類繁多,根據(jù)使用功能的不同,主要被分為三大類:葵扇類、葵席類、葵編容器類。
葵扇又被稱為蒲扇、芭蕉扇,是我國普及最廣泛的一種扇子,堪稱夏季驅蚊納涼的不二選擇。作為葵藝最重要、產品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大類,葵扇根據(jù)制作工藝的不同,分為烙畫葵藝扇和葵織扇兩種。烙畫葵藝扇名氣極大,位列中國四大名扇之一,制作烙畫扇需要整張蒲葵葉,扇型完成之后,工匠會使用一種加熱過的特制“鐵筆”在扇面上作畫,故又名“火畫扇”。與烙畫扇不同,葵織扇采用條狀的零碎蒲葵葉編織而成,因上畫方式的不同,分為貼畫和繡畫兩種???、葵編容器與葵織扇類似,都是采用蒲葵葉編織而成??愒诳嚠a品中數(shù)量較少,大多設計成方形和圓形。而葵編容器主要涉及到體積較小、實用性較高的生活器具,包括葵子、葵盤、葵瓶等,無不精巧別致、引人喜愛。
新會葵藝的原材料簡單質樸,但制作過程卻細致繁瑣。以葵扇為例,制作一柄精品葵扇需要多位工匠參與,其過程融合造型、繪畫、上花等多種藝術,經(jīng)歷多達20余道工序,成品自然珍貴無比。也因此成為從前的達官貴人互相饋贈的貴禮。
明清時期是新會葵藝的頂峰。明代時,新會葵藝發(fā)展成規(guī)模龐大的產業(yè),當?shù)爻^半數(shù)的人口從事蒲葵種植或葵藝制作。到了清代,新會葵藝一.年要生產上億件產品,遠銷歐美,儼然成為當?shù)氐慕?jīng)濟支柱。歲月荏苒,隨著時代變遷,新會葵藝的命運也起伏坎坷。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fā)展,從20世紀末開始,新會葵藝與許多傳統(tǒng)工藝一樣走向了衰落,非遺傳承人正帶領新會葵藝走向精品化、禮品化的轉型發(fā)展道路。
2019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來自新會葵藝的展覽作品《粵韻葵風》艷驚四座。歷經(jīng)千年時光的陶冶與精煉,新會葵藝在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中散發(fā)出了別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