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彬,李旭升,胡 蘇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工業(yè)裝配式結構設計遵循“安全、實用、經(jīng)濟、快捷、環(huán)?!钡脑瓌t,在安全實用的前提下,經(jīng)濟合理,且施工快捷方便,可降低施工過程對交通的影響時間,減小現(xiàn)場澆筑等高強度現(xiàn)場作業(yè),綠色環(huán)保,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目前,地鐵盾構結構和橋梁結構的工業(yè)化預制拼裝技術比較成熟,但是對于市政隧道工程來說,國內(nèi)僅有廈門臨港路隧道按照預制拼裝工藝進行設計。本文以成都市一環(huán)磨子橋隧道工程預制拼裝段為例,介紹了城市下穿隧道的預制拼裝結構的設計和施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為類似工程的預制拼裝設計施工提供經(jīng)驗。
成都市一環(huán)磨子橋隧道工程起于科華北路西側,終于紅瓦寺街東側,全長約1 280 m,框架段長920 m??拐鹪O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設計特征周期為0.45 s。場地的地微動卓越周期T=0.119 s。該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
隧道選取其中一段進行建筑工業(yè)化預制裝配式設計。全段位于直線上,縱坡0.6%,斷面形式均為雙向5車道??蚣芙Y構最大覆土厚度為4.18 m,最小覆土厚度為3.02 m,為單向坡。截面尺寸見圖1。
圖1 裝配式結構斷面(單位:cm)
構件拆分需要綜合考慮結構吊裝、運輸、安裝和受力的要求,減少分塊和接縫,增強結構防水和受力的可靠性。1987年日本在仙臺地鐵工程中,采用了雙跨預制箱形結構,整個結構分頂板、底板、側壁、中柱共5個預制構件,節(jié)段長1 m,單個預制件最重約23.2 t;廈門疏港路下穿隧道[1]采用“M型頂板+W型底板”2塊式對接分法,縱向分塊長度為2 m。
綜合考慮施工快捷程度和機械的吊裝能力,本工程將結構上下一分為二,將單箱雙室框架結構從中間切開,頂?shù)装褰Y構尺寸完全相同,便于預制標準化,見圖2。圖3比較了每環(huán)寬度為1 m、1.2 m、1.5 m、1.8 m和2 m時的結構吊裝重量,考慮施工現(xiàn)場龍門吊的噸位,拼裝后整環(huán)重量宜控制在250 t以內(nèi)。本工程將環(huán)向尺寸設置為1.5 m,單個預制件最重約113.76 t,整環(huán)重力227.52 t。此方案接頭少,漏水概率最??;拼裝最快,工期短;拼裝對位容易,預制精度及安裝誤差可控。
圖2 構件拆分方案示意(單位:cm)
圖3 不同拆分方案環(huán)向尺度吊重
預制拼裝結構的接頭設計至關重要,對結構受力和防水等影響很大。日本仙臺地鐵縱橫向采用鋼板、螺栓、銷釘?shù)嚷?lián)結方式。廈門疏港路縱向臨時采用臨時預應力(精軋螺紋鋼),用環(huán)氧樹脂粘接,并施加永久預應力,水平縫采用環(huán)氧樹脂粘接以及預埋鋼板焊接。借鑒日本和廈門的經(jīng)驗,本工程水平接頭(見圖4)采用精軋螺紋鋼和抗剪鋼箱,環(huán)向縫采用永久預應力結合環(huán)氧樹脂膠粘接??蚣軓澗胤植家?guī)律見圖5。
圖4 水平接頭位置
圖5 框架彎矩分布規(guī)律
水平接頭是整環(huán)受力的薄弱點,影響結構受力的整體性,本項目水平接頭同時設置精軋螺紋鋼和抗剪鋼箱。張拉螺紋鋼后,預埋A3鋼板,用對穿M30普通螺桿帶膠緊固,并在拼接截面設置抗剪鋼箱(見圖6、圖7)。
圖6 抗剪鋼箱
圖7 抗剪鋼箱平面圖(單位:cm)
設計通過栓接夾板抗拉、鋼箱抗剪,滿足同現(xiàn)澆結構等強設計的理念,滿足結構受力和抗震的要求。取縱向節(jié)段長度1.5 m,側墻厚75 cm,C50混凝土。全混凝土截面抗剪承載能力[2]:
截面豎向配置直徑20的HPB400鋼筋,間距10 cm,截面受壓區(qū)高度[2]:
截面抗彎承載能力[2]:
每1.5 m設置兩個抗剪鋼箱,抗剪承載能力[3]:
夾板厚度16 mm,間距600 mm,抗彎承載能力[3]:
由以上計算可知,即使水平處環(huán)氧樹脂失效,截面處僅有小鋼箱提供截面抗剪,鋼夾板承受彎矩,接頭仍然滿足受力要求。
環(huán)向縫設置陰陽榫齒,沉降縫端頭塊分為陽頭塊和陰頭塊。環(huán)向縫采用環(huán)氧樹脂膠,節(jié)段拼接采用臨時張拉精軋螺紋鋼,待全部固定后,張拉永久預應力鋼絞線。張拉預應力后截面壓應力為0.55 MPa,給環(huán)氧樹脂膠提供凝結壓力,同時還能很好滿足縱向整體性要求[4]。
預制結構與現(xiàn)澆結構防水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不小于P10,全框架外包防水卷材。兩者防水的主要差別在于接縫的防水,包括水平縫、環(huán)向縫和沉降縫。
水平縫全部帶膠作業(yè);迎水面上下鋼板縫隙間設置三角坡口,并粘貼遇水膨脹止水條;在螺栓孔和螺帽之間設置遇水膨脹橡膠墊圈;在夾板與既有預埋鋼板的邊緣刻槽設置遇水膨脹止水條。最后內(nèi)外側鋼板上用微膨脹環(huán)氧混凝土找平預留槽,起到防水及鋼板防腐蝕的作用,見圖8。
圖8 水平縫防水示意(單位:cm)
環(huán)向縫結構內(nèi)外側均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條,涂刷環(huán)氧樹脂,并施加縱向預應力,使截面保持0.5 MPa的永存壓力,確保環(huán)向縫不漏水,見圖9。
圖9 環(huán)向縫防水示意
沉降縫采用設置雙層止水帶的做法(見圖10)。迎水面設置紫銅片止水帶,一端預埋在預制構件中,一端伸入另一側底板預留楔形槽內(nèi)。側墻和頂板采用預留槽后澆法施工。在結構背水面設置背貼式可注漿式橡膠止水帶,通過設置預留槽,并預埋鋼板及螺栓,將橡膠止水帶固定。最后立模澆筑濕接縫混凝土,新舊混凝土之間設置遇水膨脹止水條,縫隙之間設置嵌縫材料,底板底預留槽內(nèi)灌注瀝青或防水材料。
圖10 沉降縫防水示意
本工程設計基準期為100 a,設計使用年限100 a。工廠化預制的混凝土密實性和可靠性有足夠的保證,結構表面全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并且外包防水板,增加混凝土抗侵蝕能力,降低碳化速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接縫采用環(huán)氧樹脂膠帶膠作業(yè),增強接縫處抗?jié)B能力,同時隔絕大部分對橡膠有害的影響因素,提高了止水條的耐久性,保證了接縫防水的耐久性。
為了滿足本次下穿隧道預制構件的安裝質量要求、提高模板利用率、保證工效最優(yōu),擬定采用“M”型長線預制的工藝方式。即在預制場設置通長底模臺座,節(jié)段通過模板前移的方式在預制臺座上澆筑。澆筑時,每段節(jié)段預制起始段采用一端固定端模,一端活動端模進行澆筑外,其余節(jié)段則采用一端為活動端模,另一端為已澆的前一梁段做匹配節(jié)段進行澆筑,確保了相鄰節(jié)段匹配接縫的拼接精度,當新澆節(jié)段混凝土澆筑、養(yǎng)護、拆模后,模板前移把新澆筑塊作為匹配塊,完成下一節(jié)段的預制,并依此完成所有節(jié)段的預制,為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和加快預制速度,在長線法預制的基礎上采用周轉側模和端模的方式進行匹配預制。具體施工過程見圖11。
工業(yè)化預制裝配式結構設計質量可控、施工快捷便利、綠色環(huán)保,在市政隧道設計中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成都一環(huán)磨子橋下穿隧道工程采用工業(yè)化預制裝配式結構設計,節(jié)段劃分合理、結構受力可靠、防水性能和耐久性滿足要求、施工方案可行,可為預制拼裝結構在市政下穿隧道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圖11 隧道施工過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