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于洛 曾艷
眾所周知,胰島素是治療1型糖尿病及部分2型糖尿病的主要藥物,會導致低血糖、水腫、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發(fā)生胰島素過敏反應的幾率很低,尤其在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逐漸被動物胰島素制劑替代后,發(fā)生率可下降到1%以下。但如果發(fā)生過敏反應,可能會導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的身體傷害。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胰島素過敏的前因后果及發(fā)生胰島素過敏的處理方法。
1.由于動物胰島素氨基酸序列與人胰島素有差異,其致敏性較高。
2.胰島素制劑中的某些輔料導致過敏,如魚精蛋白,間甲酚等。
3.胰島素制劑中雜質導致過敏。
4.對人胰島素分子或胰島素類似物成分過敏,但這種情況僅發(fā)生于極少數患者。
胰島素過敏包括局部過敏反應和全身過敏反應。臨床上以局部反應為多見,主要表現為注射胰島素部位出現紅腫、瘙癢、皮疹、水皰、硬結。常在注射后數分鐘至數小時發(fā)生,可自行消退,下次注射后再次出現。極少數患者可合并有全身反應,表現為全身蕁麻疹、風團伴瘙癢,嚴重者有低血壓、呼吸困難、哮喘,可發(fā)生全身剝脫性皮炎,甚至休克。雖然全身表現極少出現,但一旦出現可能會危及生命,需及時就醫(yī)。
若發(fā)生全身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yī)進行對癥處理。若發(fā)生的是自行消退的局部過敏反應,或全身過敏反應消失后,應梳理胰島素與發(fā)生反應的關系,即判斷出現的癥狀與胰島素的使用是否存在確切因果關系,可進行過敏原檢測。如果明確為胰島素過敏導致,可更改現用胰島素品種。若更換品種后,仍發(fā)生過敏反應,可去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脫敏治療。
目前脫敏治療有兩種方式。一為在監(jiān)護條件下進行重組人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多次皮下注射脫敏治療。二為使用胰島素泵持續(xù)從小劑量開始泵入人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逐漸加至治療劑量以脫敏。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局部反應并非過敏導致,可能是由于注射方法不當造成的,可咨詢醫(yī)生或藥師學習胰島素的正確注射方式。
胰島素過敏雖較少見,但如果發(fā)生有可能給患者帶來很大傷害。但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仍可繼續(xù)使用胰島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