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齊延巧,魏如凱,白 瑞
(1.延安市林業(yè)工作站,陜西 延安 716000;2.陜西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西安 710082)
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全市總面積3.7萬km2。屬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北部半干旱地區(qū),南部半濕潤地區(qū)[1-4]。年均氣溫7.7~10.6 ℃,年均日照數2 300~2 700 h,年均降水量500 mm左右,年均無霜期170 d。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占全區(qū)總面積72%;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占總面積的19%;全區(qū)石質山地占總面積9%。近年來,延安市生態(tài)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降水量逐年增加,至2018年,延安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35%,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87.8%。
經過持續(xù)多年開展飛播造林,延安市飛播造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止目前,全市累計飛播造林20余萬公頃。2014-2018年連續(xù)5年分別在吳起、志丹、安塞、子長等北部縣區(qū)進行常綠樹種飛播造林試驗,累計飛播造林9 333.0 hm2。其中2018年以前,采用“運-5B型”固定翼飛機飛播造林。為克服“運-5B型”固定翼飛機飛播造林需用專業(yè)機場、飛行航線長、成本高,受機場、航線、播區(qū)氣候條件等影響飛播造林持續(xù)時間長,甚至可能延誤有效播期等問題,2018年在吳起縣、安塞、子長等3縣區(qū)首次開展了直升機飛播造林試驗,也是陜西省首次使用直升機飛播造林,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有關技術總結如下。
吳起、安塞、子長等延安市直升機飛播造林試驗3縣(區(qū))地該市北部進行(表1),均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海拔為1 250~1 611 m,平均降雨量為501 mm,坡度15°~35°,坡向為陰坡。土壤為黃綿土,無地表板結,植被類型為灌草型,植被蓋度30%~60%。播區(qū)總面積3 279 hm2,宜播面積2 741 hm2。其中吳起縣管道咀播區(qū)宜播面積680 hm2,安塞區(qū)山王河播區(qū)676 hm2,子長縣十里鋪播區(qū)674 hm2,白家岔播區(qū)711 hm2(表1)。
表1 延安北部直升機飛播試驗概況
試驗的機型為空客AS350小松鼠直升飛機。小松鼠直升飛機型號:AS350B3E,最大起飛重量:2 250 kg,有效載荷:1 022 kg(載重量+燃油+外加設備+駕乘人員),有效載重量:600 kg,最大速度:287 km·h-1,最大巡航速度:258 km·km-1(最大連續(xù)功率),最大航程665 km。播幅:40~60 m(實際播幅35~45 m),飛行及作業(yè)速度:100~150 km·h-1,導航方式:GPS(平板電腦),作業(yè)高度:80~120 m,標準轉彎:500~750 m,轉彎時間:30~45 s,停機坪:20 m×20 m,凈空:2 000 m,側凈空:500 m,能見度:3 000 m。
2018年6月24日-7月10日,由延安市飛播造林工作站組織實施,陜西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和吳起縣、安塞區(qū)、子長縣林業(yè)工作站共同參與,由陜西金昊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進行飛機播種造林試驗。飛播區(qū)域涉及延安市北部3個縣(區(qū))4個播區(qū)(2個新播,2個復播),總面積3 279 hm2,有效面積2 741 hm2,設計樹種均為油松與側柏混播,油松平均發(fā)芽率80.6%,側柏平均發(fā)芽率61.7%。設計播量油松2.25~3.00 kg·hm-2,側柏2.63~3.00 kg·hm-2,設計落種粒數油松6~8(?!-2),側柏12~18(粒·m-2)。出苗調查于2018年9-10月,按照《陜西省飛機播種造林技術規(guī)程》,采取成數抽樣調查的方法,估測播區(qū)的有苗面積的成數,精度要求達到80%,可靠性95%(T=1.96)[5-6]。
1.3.1 飛播落種情況調查 在飛播區(qū)的接種線或播區(qū)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設置落種情況調查樣方,其中吳起縣官道咀播區(qū)兩條接種線樣方36個、子長縣十里鋪播區(qū)兩條接種線樣方96個、安塞區(qū)山王河播區(qū)樣方60個、子長縣白家岔播區(qū)設置樣方30個30 m2,每個樣方面積1 m×1 m。
1.3.2 飛播發(fā)芽率調查 每個播區(qū)都設置調查樣線,再在每個調查樣線上基本等距設置調查樣方,每個樣方面積為2 m2。其中吳起縣管道咀1個播區(qū)(復播)布設調查線2條,調查樣方100個(有效樣方90個);安塞區(qū)山王河1個播區(qū)(新播)布設調查線2條,調查樣方數100個(有效樣地87個);子長縣2個播區(qū)(新播、復播各1個)布設調查線4條,調查樣方數200個(有效樣方170個),其中十里鋪播區(qū)(新播)布設調查線2條,調查樣方100個(有效樣方81個),白家岔播區(qū)(復播),布設調查線2條,調查樣方100個(有效樣方89個);調查時逐樣方觀察記載出苗數。
經調查,吳起縣官道咀播區(qū)36個調查樣方中17個合格、19個不合格,合格率47.2%,每樣方(1 m2)落種0~53粒,計算得出播區(qū)實際平均落種粒數為14?!-2、占設計落種粒數(24?!-2)的58.33%,落種準確率69.44%,播區(qū)實際落種粒數達到國標合格標準(50%~150%),落種準確率未達到國標85%的要求[5]。
安塞區(qū)山王河播區(qū)60個調查樣方中16個合格、44個不合格,合格率26.7%,每樣方(1 m2)落種0~152粒,計算得出播區(qū)實際平均落種粒數為12粒·m-2、占設計落種粒數(24粒·m-2)的50.0%,落種準確率93.33%,落種粒數和落種準確率分別達到國標合格標準和85%的要求[5]。
子長縣十里鋪播區(qū)兩條接種線96個調查樣方中53個合格、43個不合格,合格率55.2%,每樣方(1 m2)落種0~23粒,計算得出播區(qū)實際平均落種粒數為10.5粒·m-2、占設計落種粒數(22粒·m-2)的47.7%,落種準確率93.75%,落種數未達到國標50%~150%的合格標準,落種準確率達到國標85%的要求[5]。
子長縣白家岔播區(qū)30個調查樣方中6個合格、24個不合格,合格率20.0%,每樣方(1 m2)落種0~11粒,計算得出播區(qū)實際平均落種粒數為3?!-2、占設計落種粒數(18?!-2)的16.7%,落種準確率93.33%,落種數未達到國標50%~150%的合格標準,落種準確率達到國標85%的要求[5]。
吳起縣管道咀播區(qū)(復播),有苗樣方平均有苗2.03株,有效面積平均出苗密度10 119株·hm-2,苗木分布基本均勻,生長良好,出苗等級評定為良級標準[5-6],屬合格播區(qū)(表2)。
安塞區(qū)山王河播區(qū)(新播)87個效樣方中有苗樣方43個,有苗樣方頻度49.40%,有苗樣方平均有苗1.98株,有效面積平均出苗密度9 836株·hm-2,苗木分布基本均勻,生長良好。出苗等級評定為良級標準[5-6],屬合格播區(qū)。
子長縣2個播區(qū)170個有效樣方中有苗樣方53個,有苗樣方頻度31.20%,出苗面積432 hm2,有苗樣方平均有苗1.10株,有效面積平均每公頃5 492株。其中:十里鋪播區(qū)(新播) 81個有效樣方中有苗樣方5個,有苗樣方頻度6.20%,出苗面積42 hm2,有苗樣方平均有苗1.00株,有效面積平均出苗密度(4 970株·hm-2),苗木分布不均,生長一般,出苗等級評定為差級標準,屬不合格播區(qū);白家岔播區(qū)(復播) 89個有效樣中有苗樣方48個,有苗樣方頻度53.9%,出苗面積383 hm2,有苗樣方平均有苗1.21株,有效面積平均出苗密度(6 014株·hm-2),苗木分布基本均勻,生長良好,出苗等級評定為良級標準[5-6],屬合格播區(qū)。
本試驗共4個播區(qū),調查總面積2 741 hm2,共布設調查線8條,347個有效樣方中有苗樣方155個,出苗面積1 212 hm2,出苗面積率(有苗樣地頻度)44.7%;有苗樣方頻度≥30%,抽樣精度均≥80.0%[3];苗木分布基本均勻,生長良好。合格播區(qū)3個,合格播區(qū)面積2 067 hm2,占調查總面積75.39%;不合格播區(qū)1個,面積674 hm2,占調查播區(qū)總面積24.61%。整體來看,直升機飛播出苗效果較好。
表2 直升飛機播種造林試驗出苗情況
采用“小松鼠”直升飛機進行飛播的3個縣(區(qū))、4個播區(qū)中,落種情況為落種粒數有2個播區(qū)達到國標合格標準(50%~150%),2個播區(qū)未達到;落種準確率有3個播區(qū)達到國標85%的要求,1個播區(qū)未達到。調查總面積2 741 hm2中出苗面積1 212 hm2,出苗面積率(有苗樣地頻度)44.7%,有苗樣方頻度≥30%,抽樣精度均≥80.0%,合格播區(qū)3個,合格播區(qū)面積2 067 hm2、 占調查總面積75.39%, 不合格播區(qū)1個, 面積674 hm2、占調查播區(qū)總面積24.61%;苗木分布基本均勻,生長良好。整體來看,直升機可以達到飛播目標要求。另外,通過對直升機裝種、播種、接種以及出苗情況觀察、調查、分析,直升機比較適合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以及零星荒山地塊實施飛播造林作業(yè)。今后飛播造林中可結合飛播區(qū)實際,因地制宜安排“小松鼠”直升機與運-5B型固定翼飛機開展飛播作業(yè),有效節(jié)約飛播造林成本和施工時間,提升飛播造林施工質量和成效,為陜北地形復雜區(qū)域造林提供新方法、新經驗,也為今后黃土高原實施推廣機械化造林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3]。
從地面落種情況來看,4個播區(qū)中只有1個播區(qū)落種粒數和落種準確率均達到合格標準,說明“小松鼠”直升機飛播落種均勻度和壓標飛行較差,落種不均勻、不穩(wěn)定,播種質量尚有待提高,同時播幅較小,多在35~45 m之間,這可能主要與直升機播種器有關,也是今后需進一步改進完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