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
【摘? 要】 如何引導選材,落實學段目標“能不拘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北疚木痛苏務勛约旱淖龇ā?/p>
【關鍵詞】 選材;三年級習作;觀察體驗
孩子們一進入三年級,常會感覺到寫作文困難。不少孩子寫作時總是要冥思苦想好半天還是難以下筆。難以下筆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引導選材,落實學段目標“能不拘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北疚木痛苏務勛约旱淖龇?。
一、觀察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個不歇?!比绾螌⒃慈龑R成溪水,為己所用,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方法。
為了激勵孩子們?nèi)ビ^察,我將每周五的朝會設計成“新聞發(fā)布日”,在交流的同時,他們會比較,這樣會促進孩子去觀察更多有價值的事物。
二、閱讀感悟,挖掘共情素材
共情,也稱同理心,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閱讀時,當讀者和文本人物有相同水平的認知時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現(xiàn)在部編課本選編的文章就很注意這一點。適合孩子的他們就很樂意閱讀,因為他們常常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有著類似的情感感悟或經(jīng)歷,或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我常抓住這樣的共情,指導他們理解感悟文本,同時引導他們回憶經(jīng)歷體驗,挖掘?qū)懽魉夭摹?/p>
三、思考生活,找準寫作角度
有時候孩子們也參加了活動,也積極去體驗了,可仍然覺得沒啥好寫的。說這個,無聊;說那個,沒意思。覺得這些都是極平常的東西,有啥寫頭?那么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呢,可能就有意思了。
在十月中旬的那周,孩子們既舉行了年級的達標運動會,又參加了秋游活動,玩了飛越叢林。舉行運動會的時候遇上下雨,孩子們只能在教室,等著按編號順序出去參加比賽。秋游呢?雖然出于安全考慮,玩得比較保守,但能與大自然擁抱,能與小伙伴盡情歡笑,開心快樂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在指導寫周記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秋游。
沒想到,有孩子卻大聲宣告“我要寫運動會”,我還以為他故意搗亂,還有些嚴厲地問:“寫什么?”“就寫你講的:我們上午的跳繩比賽,與第三名比,平均分低了0.3分,總個數(shù)差16個,我們就和獎狀失之交臂。如果下午的仰臥起坐,每個同學努力多做一個,可能就會獲獎了。下午我們都很努力地去做,結果我們獲得了第一名。”我愣了,講得多好呀!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竭盡全力去努力,我們能創(chuàng)造奇跡!主題多鮮明呀!而我卻犯了經(jīng)驗主義,覺得三年級的孩子更樂意寫好玩的、快樂的事,相對而言運動會要沉悶一些,不會是他們喜歡的素材。
你看,同樣的素材,換個角度去寫就能讓它煥發(fā)光彩!
總之,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引導他們用眼睛去看世界,用耳朵去聽世界,用心靈去感受世界。這樣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如此可愛,生活如此精彩,就會因此而不由自主地去記錄,去感慨,去抒發(fā)。
【參考文獻】
[1] 秦旭婷. 淺談小學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J]. 中華少年,2018(28).
[2] 韋艷明. 淺談小學三年級習作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