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
茶要靜品,心要靜篤。中國人講究喝茶,對于荼會更是如此。心要清明虛靜,境要清幽高雅非常認同器要清潔精美。赴茶之約,茶友更要有沖淡絕塵之清逸、不污時俗之清高。當然這一切的核心是一杯好茶的神韻。
喝茶原本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卻能幻化為一種意境、一種文化。在荼中享受,在茶中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在沉浮間體味人生的真諦。
四川
家的溫情與美好
成都可以稱是茗讀會活動中最有人氣的一個城市,多年來一直都有超百人參與的規(guī)模,并且活動有聲有色,清雅與歡樂并行不悖。精致的茶席,呈現(xiàn)的是每一位席主的美麗心思。或古樸秀美、或用心造景、或極簡精妙。像這樣的茶會,如果不是因為愛茶之心,不會有這么好的氛圍。在這里有手工剪紙呈現(xiàn)的雪花、有暖烘烘的炭火、有茶人的精致美麗的斗篷、有花草盆景的蓬勃與禪意。
一開始的古箏,最后的古琴聲,都沒有違和的存在。插花將儀式與美獻給大眾;古老的易筋經(jīng)吸引了人們目光,就連場邊人也如此認真地比試模仿手法;剪紙傳承了古老的技藝與盛大的春意;孩子的稚嫩的聲音誦讀元稹的寶塔詩《茶》;川劇變臉更是讓茶會達到了最融洽的階段。在茶的間歇,這種由大家自發(fā)自覺的所表演的、難得一見的技藝,將氣氛烘托著更為溫暖。來賓近百人落坐于十個茶席上,每一席的每一杯茶,都融入了喜悅的情懷。
一次溫馨、令人難忘的茶聚,有“80后”的老者,有“80年后”的年輕人,還有將來必定留在孩子們記憶里的美好圖景。茶會讓成都茶友感受到家的氛圍,而什么是家,就是有溫情的存在。
哈爾濱
一杯茶攝入心魄
松花江上,冰天雪地,哈爾濱分會場設(shè)置了室外場,茶席直接在雪地上展開,帶著粗獷和野性的豪氣。野外煮茶,化雪為水,茶香在雪地里綻放,帶來濃濃的暖意與野趣,猶如進入返璞歸真的絕妙境界一般。而在室內(nèi)場,卻是另一番景象。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茶會以竹、石、泉為主題,茶席布置中以綠色為主體色調(diào),配以銅壺竹器,在品茶中混以竹子的清新氣息,讓人萌生春天萬物復(fù)蘇,生長喜悅之情通過茶飲油然入心,與會中人人對生命的渴望與生長產(chǎn)生了敬意。在即興中,又穿插了花道的表演,花道展示蘆葦與菊花,似乎四季的變化就在這次茶會中盡顯魅力,讓茶友們無不體會到生命的春之萌芽、夏之生長、秋之成熟、冬之等待。如此變幻的四季,給了我們驚喜與震撼,無不感懷“一杯茶足以攝人心魄”。
大慶
油城的冷暖自知
一個茶人最大的幸福是遇見好茶,一群茶人最大的滿足就是新年品鑒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品茶論道。所謂品茶,絕不是刻意能求得,而是緣遇的幸福,是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應(yīng)。在漸淡漸濃的茶湯里,我們時常感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讓我們攜一杯清茶的溫暖,在一頁素箋上,讀出春暖花開。
南京老崔茶館
品茶自在心
小寒時節(jié)隨之而來的寒,被茶會中茶湯的溫度所融化,屋外下雨,屋內(nèi)泡茶,落雨化為茶香,因為茗讀會的到來,一切有別于往日。衣袂翩翩中,賞漢服,伴古樂,如同一場穿越,指尖上的舞蹈,琴音似流水,潺潺而過,又如花香沁人心脾。
以盧仝的七碗茶詩為背景的七碗茶會,在茶藝師們的引導(dǎo)下,盤腿而坐,舉杯共飲,儀式感與茶滋味在中國人的茶會中都同樣的重要,即使我們追尋茶會的形式,也不忘泡飲法中每一道程序,賞茶、溫杯、投茶、潤茶。彼此間的相互分茶,將茶湯中所承載的美好,互相傳遞。
南京“無象天成”茶藝學(xué)校
茶是唯一的主角
這是一場真正意義的品茗會,沒有花里胡哨的陳設(shè),沒有慧深莫測的參禪,沒有正襟危坐的拘束,品茗二字貫穿始終, “茗”是唯一的主角, “品”是唯一的主題。金陵茶友歡聚一堂,煮水奉茶品茗。各種福建的特色茶品,引得南京茶友嘖嘖稱奇,紛紛感嘆福建作為全國最大的茶葉產(chǎn)區(qū)所蘊含的無限魅力。
蘇州
一曲吳依調(diào)、一杯醉香茗
蘇州,這里小橋流水、吳依軟語悠揚,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也被美譽為“東方的威尼斯城”。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在這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孫皓賜茶代酒”的典故,也是著名綠茶碧螺春的故鄉(xiāng)。茗讀會蘇州站舉辦地向陽院就是淹沒在太湖邊碧螺村里的“土屋”,其內(nèi)的室廬花木、水石書畫、器具香茗等生活細節(jié),簡潔如初。或許正因這種隱逸,變得更有吸引力。如果說,拙政園、獅子林、留園和滄浪亭是蘇州可以“逛”的地方,那么向陽院就是可以喝茶的“后花園”。
煙臺
喝出巖茶的名堂
一場視覺、嗅覺、味覺的茶葉盛宴,伴隨著柔和的琴曲鋪張開來。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對習(xí)慣于吃魯菜海鮮、喝啤酒白酒與干紅的煙臺人來講,也是一種一浸入骨髓的誘惑。
今年茗讀會提供的正巖好茶,更是讓品啜者大有“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之幸。來自魯東大學(xué)商學(xué)院的魏一教授是在港城茶圈里小有名氣的茶學(xué)達人。她著一襲素雅的茶服,氣質(zhì)溫文而雅、話語柔和舒緩,舉手投足間神閑氣定。在她的建議下,每一款茶泡夠八泡,對每一泡的口感她都進行點評與交流,對待葉底,也建議用透明的玻璃平底小碟分別盛放,帶領(lǐng)大家逐一通過看、嗅、捻等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判斷該款茶的茶青特質(zhì)、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茶青的采摘季節(jié)等。在她的講解下,大家一一都喝出了感覺,喝出了名堂。也不辜負這些千里而來、產(chǎn)自武夷山的神奇樹葉。
人為茶來茶愈香。人與茶的偶遇是一種緣分,也是一份相互成全的美好。當茶會結(jié)束,客人散去,心中的那抹茶香卻久久縈繞,并最終轉(zhuǎn)化成一種感動與祝?!溉私蚤L久,茶香依舊……
合肥
有茶的詩和遠方
于靜謐之中,傾倒的茶湯,如同萬籟俱靜的山尖,一朵正在緩緩盛開的曼陀蘿,流光飛艷,韶音瀉華。低吟淺唱中,一曲《合肥的石頭》勾起你我對往事的回憶。在新的一年,合肥的茶生活以茗讀會的方式走近我們的身邊。靜品茶,細品心,一場茶會是茶的交流,也是人的交流。有茶有琴有知己,人生就有了詩與遠方。
西安
苦澀的日子過成了詩
小小的茶店為茶友打開的是另一種生活。粗麻布衣,茶香,老碗,青燈,陶器,禪畫……藤制大吊燈下,古樸的茶席寧靜而素雅,撲鼻而來的茶香使人流連忘返,時光就在這時濃時淡下,一步一步、一寸一寸、一天一天的熬著、守住,就是一切!如茶,仿似喧鬧都市中的一方凈土,不再年輕的香香更懂得時間的寶貴,把苦澀的日子過成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