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山堂圖志》中的揚州園林版刻圖像研究*

      2019-03-13 03:50:00許浩王安康陳濤
      廣東園林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平山堂九峰圖志

      許浩 王安康 陳濤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風(fēng)景園林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揚州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之處,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水運交通要沖,明清時期鹽商聚集于此,積累了大量財富。當(dāng)?shù)厣倘伺c仕宦在城內(nèi)外營造了大量的園林宅邸。康熙、乾隆南巡均途經(jīng)揚州,為迎接乾隆南巡,當(dāng)?shù)佧}商在瘦西湖至蜀岡兩岸修建園林景點,形成了西北郊濱水園林名勝集群[1]。清代乾隆時期是揚州園林發(fā)展最為興盛的階段,留存有大量的文獻與圖像史料。

      在圖像史料中,以乾隆時期兩淮轉(zhuǎn)運使趙之壁編篡的《平山堂圖志》中的《名勝全圖》最具有代表性。早在北宋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任職時于蜀岡上營造了平山堂。因四周地勢低平,站于堂中景觀視野開闊,環(huán)顧四方,四周的山峰與堂齊平,故得“平山”之名。平山堂在歷史上多次重修,成為康熙、乾隆兩帝南巡中途休憩、游覽之地[2~3]。

      《平山堂圖志》刊刻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該書共有十卷,記述了平山堂及其周圍、尤其是蜀崗至瘦西湖的園林名勝歷史與地理的概況。卷首一卷,附《名勝全圖》,包含4幅圖,共計132幅圖版。全部插圖均為木刻版畫,雕工精美,圖畫細致,描繪了揚州西北郊蜀崗、瘦西湖以及迎恩河兩岸的園林名勝,為清代民間版畫代表之作[4]。

      圖像是歷史信息的載體,對于園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從圖像內(nèi)容與視覺形式方面闡釋圖像的歷史價值與人文意義[5~7]。本文擬從《平山堂圖志》的《名勝全圖》中的版刻圖像入手,通過對圖像結(jié)構(gòu)和要素的分析,提煉其中所反映的園林營造特征,及其視覺結(jié)構(gòu)方式。

      1 《名勝全圖》景觀次序

      《名勝全圖》中包含4幅圖,圖一為《蜀崗保障河全景》,圖二為《由城關(guān)清梵至蜀崗三峰再由尺五樓至九峰園》,圖三為《迎恩河?xùn)|岸》,圖四為《迎恩河西岸》[8]。

      圖1 蜀崗保障河全景

      《蜀崗保障河全景》實為園林名勝的位置分布地圖(圖1),所標(biāo)注景點基本分布在揚州府城與新城西北,即蜀崗至瘦西湖一帶,除蜀崗上景點以外,大部分位于河流兩岸或者洲島上。

      《由城關(guān)清梵至蜀崗三峰再由尺五樓至九峰園》一圖描繪城關(guān)清梵至蜀崗三峰,以及尺五樓至九峰園的景觀,是《平山堂圖志》圖像的主體。圖版自右向左展開,依次描繪了城關(guān)清梵、雙清閣、斗姥宮、卷石洞天(又名小洪園、古鄖園)、芍園、西園曲水、凈香園、荷蒲薰風(fēng)、綠楊灣、香海慈云、趣園、水云勝概、白塔晴云、望春樓、水竹居、錦泉花嶼、功德山、雙峰云棧、小香雪、法凈寺、平山堂、西園、平遠樓、武烈祠、司徒廟、范公祠、尺五樓、萬松疊翠、蜀崗朝旭、筱園、熙春臺、蓮性寺、桃花塢、梅嶺春深、韓園、長堤春柳、虹橋、冶春詩社、柳湖春泛、倚虹園、九峰園、硯池染翰共42處園林名勝(圖2~7)。

      圖2 古鄖園

      《迎恩河?xùn)|岸》與《迎恩河西岸》兩圖分別描繪了迎恩河兩岸臨水紅霞、平崗艷雪、邗上農(nóng)桑和杏花村舍4處園林名勝。

      在《名勝全圖》中,《蜀崗保障河全景》一圖是園林景點的地理分布總圖,由左右2幅圖版對接而成。另外三圖共計130幅圖版,均采用多頁連式,需要將各幅圖版按照從右向左的順序拼在一起,才能完成圖像的視覺表達。

      《由城關(guān)清梵至蜀崗三峰再由尺五樓至九峰園》前后共有114幅圖版,圖像表達的景點較多,圖版從右向左排列,呈現(xiàn)的景觀首先從城關(guān)清梵至蜀崗三峰,再從尺五樓至九峰園,即沿著保障河和蓮花埂新河?xùn)|岸從南向北,然后沿著西岸從北至南,逐步完成揚州府城西北郊沿河沿湖的景觀呈現(xiàn)。

      《迎恩河?xùn)|岸》與《迎恩河西岸》兩圖各有8幅圖版,描繪了迎恩河兩岸景觀。將圖版從右向左排列,可以發(fā)現(xiàn),《迎恩河?xùn)|岸》的圖版按照從南往北的順序呈現(xiàn)東岸景觀,《迎恩河西岸》的圖版按照從北向南的順序呈現(xiàn)西岸景觀。也就是說,《平山堂圖志》的圖像實際上是按照逆時針方向沿著河道表現(xiàn)揚州西北郊的園林名勝景觀。

      圖3 “荷蒲薰風(fēng)”

      圖4 趣園

      圖5 水竹居

      2 圖像中的園林建筑

      《平山堂圖志》中的版刻圖像主要描繪了清乾隆時期揚州府城西北郊的園林面貌,其中的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揚州地域性園林的建筑特色。圖中各類建筑上百棟,建筑造型靈活多變,能根據(jù)地形地貌、景觀視野、水域走向進行靈活的布局安排。由于所描繪園林主要位于保障河、瘦西湖、迎恩河兩側(cè)以及蜀崗山峰上,建筑的功能以觀景和游憩為主,有少量的宗教建筑、紀(jì)念性建筑和生產(chǎn)性建筑,較少看到居住性建筑。由此可以推斷,《平山堂圖志》中的園林性質(zhì)并非宅園,而主要是別墅園林,是為觀賞風(fēng)景和休閑游憩而建。

      圖中出現(xiàn)的園林建筑類型包括廳、堂、房、室、館、書屋、軒、水榭、游廊、閣、樓、亭。廳堂是園林的中心建筑,圖中描繪了水竹居的花潭竹嶼廳、雙峰云棧的接駕廳、卷石洞天的玉山草堂、西園曲水的濯清堂、荷蒲薰風(fēng)的怡性堂、香海慈云的來熏堂、白塔晴云的花南水北之堂與林香草堂、水竹居的閬風(fēng)堂、錦泉花嶼的清遠堂、蜀崗東峰的“芰荷深處”草堂、蜀崗中峰的平山堂與平遠堂、萬松疊翠的清蔭堂、含珠堂、長堤春柳的濃陰草堂、倚虹園的妙遠堂與餞春堂等。圖中廳堂的造型較為樸素,面闊一般為三間,屋頂為懸山頂。從廳堂的名稱和圖像中的位置看,其選址傾向于適合觀賞某種特定的景觀要素,可見廳堂不僅是作為園林布局的中心,在選址上更加注重周圍環(huán)境的營造。雙峰云棧的接駕廳名為廳,造型接近于樓閣。

      圖6 倚虹園

      圖7 九峰園

      房、室、館、屋是園中提供具體功能的建筑。圖中標(biāo)注名稱的包括卷石洞天的委宛山房、白塔晴云的種帋山房、水竹居的清妍室與叢碧山房、萬松疊翠的桂露山房、蜀崗朝旭的青桂山房與含青室、長堤春柳的浮春檻、冶春社的秋思山房[9]、臨水紅霞漁舟小屋、荷蒲薰風(fēng)的青瑯玕館、錦泉花嶼的微波館、冶春社懷仙館、柳湖春泛的流波華館,九峰園的玉玲瓏館等。書屋是文人園林的必備要素,在圖中共出現(xiàn)三次,分別為香海慈云的秋暉書屋、水竹居的靜香書屋、九峰園的梅桐書屋。從造型看,房、室、屋基本為一層,面闊基本為三間。館大多為兩層,面闊三間或者五間,檻窗裝飾較為精美。這些建筑的選址非常注重周圍環(huán)境的特征,具備一定的觀景功能,但是從圖中難以分辨這些建筑的其他功能。

      軒和水榭是重要的觀景游憩建筑。圖中標(biāo)注的軒有白塔晴云的積翠軒、水竹居靜照軒、錦泉花嶼菉竹軒、籠煙篩月之軒、錦云軒與種春軒、九峰園的延月軒與轂雨軒、臨水紅霞的清韻軒。水榭作為臨水的景觀建筑,在圖中多次出現(xiàn)。標(biāo)注名稱的有卷石洞天的薜蘿水榭與丁溪水榭、荷蒲薰風(fēng)的 “蓬壺影”水榭、水云勝概的小南屏水榭、錦泉花嶼的藤花榭與“玲瓏花界”水榭、臨水紅霞的“臨流映壑”水榭等,還有一些無名的水榭。軒和榭一般采用通透處理,不設(shè)墻壁,或者在內(nèi)部設(shè)置屏風(fēng)墻,視野開闊。

      《平山堂圖志》所繪園林基本是沿岸線分布,游廊不僅是連接建筑的重要通道,更是主要的觀景與游廊線路。圖中游廊造型豐富,典型的游廊有契秋園游廊、凈香園長廊、荷蒲薰風(fēng)的春雨廊、水云勝概的春水廊。其中春雨廊為復(fù)廊,墻上開辟有不同形狀的花窗。水廊是江南多雨地區(qū)園林中的特殊游廊類型,不僅是人行通道,還兼具橋的作用,能夠近距離觀賞水景和水生植物。圖中多次出現(xiàn)水廊,如芍園水廊、古鄖園水廊等。

      圖中的閣分為三種,一種是香海慈云的涵虛閣,其形態(tài)類似于室、屋;另一種為水閣,貼水而建或者位于水上平臺,如望春樓前的水閣、柳湖春泛的水閣“小江潭”;再一種為高兩層的閣,類似于樓,如蜀岡東峰的環(huán)翠閣、趣園的錦鏡閣和漣漪閣、望春樓北的西笑閣、萬松疊翠的涵清閣、蓮性寺的云山閣、長堤春的跨虹閣、倚虹園飲虹閣、九峰園的風(fēng)漪閣[9]。

      圖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樓,計有卷石洞天的夕陽紅半樓、西園曲水的水明樓、西園曲水樓、觴詠樓與新月樓、荷蒲薰風(fēng)的天光云影樓、香海慈云的迎翠樓、浣香樓、水云勝概的勝概樓與望春樓、水竹居的花潭竹嶼樓與碧云樓、蜀崗東峰的南樓、雙峰云棧的聽泉樓、尺五樓、萬松疊翠的曠觀樓、蜀崗朝旭的高詠樓、筱園仰止樓、熙春臺、繞泉樓、蓮性寺夕陽雙寺樓、長堤春柳的曙光樓、倚虹園的致佳樓與涵碧樓、九峰園的風(fēng)漪閣、御書樓、臨水紅霞的飛霞樓。樓一般高兩層,歇山頂,長度較為自由,前面出廊,間數(shù)較多的樓類似于兩層游廊。

      亭子數(shù)量最多,圖中標(biāo)注名稱的亭子有雙清閣的聽濤亭與涵光亭、香海慈云的泉亭與依山亭、荷蒲薰風(fēng)的春禊亭、水竹居的小方壺亭與霞外亭、錦泉花嶼的香雪亭、蜀崗東峰的“山亭野眺”亭、蜀崗朝旭的香草亭、筱園的瑞芍亭、舊雨亭與藕亭、長春嶺的竹亭、長堤春柳的曉煙亭、九峰園的臨池亭、臨水紅霞的穆如亭、螺亭與枕流亭等。這些亭子功能為觀景、休憩,選址上注重有開闊的視野,能夠盡可能地觀賞景觀,體量大多輕盈纖巧,造型較為樸素。另外在慧因寺、荷蒲薰風(fēng)、趣園、水竹居、蜀崗西峰中還有一些御碑亭,其選址一般位于地段的醒目處,體量稍大,內(nèi)置石碑,造型莊重,亭頂多采用重檐頂。

      在春波橋、長春橋、蓮花橋上建有橋亭。橋亭是建于橋上的亭子,不僅豐富了橋的形象,增加了橋的識別度,還有利于遮陽避雨。如春波橋亭和長春橋亭為重檐四方亭。蓮花橋有五座亭子,中間的亭子為重檐頂,其余的為單檐攢尖頂,是江南園林中最為復(fù)雜的橋亭。

      畫舫型建筑產(chǎn)于江南園林,后傳到北方,在避暑山莊、靜宜園、清漪園中有所采用。圖中出現(xiàn)一次畫舫型建筑,即萬松疊翠的春流畫舫。該建筑位于水邊,長四間,進深一間,四面通透,繞以回欄。

      我國古代園林建筑多以南北向布置,背北朝南。而《平山堂圖志》插圖中顯示,沿河布置的大部分園林建筑與水體的關(guān)系密切,主要建筑往往面水而建。其中一些建筑,如春禊亭、望春樓、接駕廳、春流畫舫、熙春臺等,凸出岸線,或者位于河道、溪澗交匯處,成為視覺的焦點。

      《平山堂圖志》圖像中還描繪了一些寺觀祠堂,如蜀崗東峰的功德林觀音寺、法凈寺、武烈祠、司徒廟、范公祠、筱園三賢祠、蓮性寺、長春嶺關(guān)帝廟等。其中以蓮性寺、觀音寺、法凈寺的規(guī)模較大,且布局規(guī)整,內(nèi)部拜祭、居住功能完善。祠堂布局也較為規(guī)整,但功能較為單一,僅以祭祀為主,建筑較少。除了長春嶺關(guān)帝廟以外,寺觀祠堂基本位于較高的山地上,布局有明確的中軸線,主體建筑背北面南布置。

      3 圖像中的山水植被

      從圖中看,大多圖版的背景部分繪有較為低矮的山丘,實際是揚州西北蜀崗及其余脈。揚州西北郊地勢總體較為平坦,蜀崗地形起伏有致,盡管蜀崗三峰并不算高,但是蜀崗以南地勢低平,故能一覽無余。由于視野通透,蜀崗及其余脈成為揚州西北郊園林重要的借景對象,對于建筑朝向與走向有重要的影響。

      圖中對于園林石材有較為具象的表現(xiàn)。園林石材以太湖石為主,以太湖石堆成假山,形成置石石峰,作為觀賞的對象。還有的以湖石筑成駁岸、圍合島嶼,形成變化多端的濱岸效果。揚州本地并非太湖石產(chǎn)地,揚州園林所用木材、石料多為在外地購置,經(jīng)水路輸入。圖中顯示瘦西湖至蜀崗沿岸的園林大量采用太湖石,這表明這些園林主人具有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

      圖像中的水體類型豐富,有河、灣、湖、溪澗、夾河、池等形態(tài)。保障河與蓮花埂新河是園林空間依托的骨架,大部分園林均依托河流而建。一些河道向內(nèi)凹進,形成河灣。在保障河北段,河道變寬,水面寬廣,形態(tài)趨向于湖。蜀崗山中泉水涌出,形成溪澗,注入保障河和蓮花埂新河中。為最大限度利用河流水景,河道岸線修筑得非常曲折。在主河道兩側(cè),堆筑洲島,形成夾河,或者引河水入園,形成池沼。豐富的水體形態(tài)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園林景觀要素,同時也從根本上影響建筑的布局與朝向、游線的走向與視線的變化。從園林布局、主體建筑與水體的依存度上看,除了長春嶺和蜀崗上的園林以外,圖中大部分園林具有水景園的性質(zhì)。

      圖中的植被要素非常豐富。作者以靈動的刀法,刻畫出了松Pinusspp.、 垂 柳Salix babylonica、 蠟 梅(梅花)Chimonanthus praecox、桃Amygdalus persic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蓮Nelumbo nucife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油桐Vernicia fordii等植被。從植被的布局和配置方法看,松樹多位于山嶺上,成片種植,形成青山翠嶂,如蜀崗中峰、小香雪等。在西園曲水、凈香園、香海慈云、長堤春柳等處,柳樹沿堤岸成排成行種植。在梅嶺春深和桃花塢中,梅花樹和桃樹成片種植,形成大面積的花海。在水竹居、菉竹軒、射圃、萬松疊翠、篠園后側(cè),可見成片竹林,形成背景屏障,具有明顯的視線遮擋功能。圖中還刻畫了大量的蓮葉,位于水中靠近河岸處,或者池沼里。

      4 圖像視覺結(jié)構(gòu)特征

      《平山堂圖志》中的多頁連式圖像,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散點透視法。繪者的視點不是固定于一點,而是沿著景觀的順序不斷移動。在長卷式的圖像中,如《清明上河圖》《靜宜園二十八景圖卷》《環(huán)翠堂園景圖》中均采用這種透視方法,可以表現(xiàn)復(fù)雜的景觀空間。這種透視方法更適于將線狀的景觀,如沿河的景觀濃縮在長卷中,而且不會產(chǎn)生大的變形。

      盡管視點在水平方向不停地移動,但是各圖版的視點高度基本一致,保持了圖版前后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圖中的視點均處于較高的位置,保證了能夠盡可能地、全面地呈現(xiàn)景觀要素和空間結(jié)構(gòu),尤其是對于建筑物,至少要表現(xiàn)出前立面、側(cè)立面和屋頂。視點的高度與本研究前面的案例具有一致性。

      由于多頁連排式插圖呈現(xiàn)的是連續(xù)性景觀,因此各個圖幅中視覺中心并不明顯,必須多幅圖版連續(xù)展開才能呈現(xiàn)出整體的景觀重點。從圖像內(nèi)容看,主要建筑均面水而建,表明其朝向沒有完全按照背北朝南的模式,而是受到對山水風(fēng)景的觀景因素的影響,觀賞性和游憩型功能非常突出,這充分體現(xiàn)了揚州園林藝術(shù)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木刻版畫是通過黑白線描呈現(xiàn)景觀對象,刻工必然按照圖繪底稿進行鐫刻。從圖像呈現(xiàn)的筆法看,繪者的畫風(fēng)有相當(dāng)?shù)撵`動性,在用筆之中夾雜著寫意山水的筆意,在對湖石和樹木的刻畫上,尤其明顯。這一點與殿版畫《御制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的嚴(yán)謹(jǐn)性和工整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表明,《平山堂圖志》版刻圖像的繪者應(yīng)該是一位具有文人畫功底,而且對揚州西北郊園林極其熟悉的畫家。

      圖8 揚州瘦西湖園林現(xiàn)狀平面圖

      5 結(jié)語

      乾隆時期是揚州瘦西湖園林發(fā)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瘦西湖園林擁有精湛的營造技藝與鮮明的特征[10]。從《平山堂圖志中》可以看出,瘦西湖一帶的園林充分利用了沿湖自然環(huán)境,臨水而設(shè),布局緊湊優(yōu)美,在建筑、疊山、理水以及植物的營造上體現(xiàn)出了意境深遠、靈動多變的景觀藝術(shù)效果。“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9],揚州瘦西湖園林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形成一門特殊的地域流派,為園林的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平山堂圖志》中的《名勝全圖》將保障河至蜀崗,以及迎恩河兩岸的園林名勝濃縮于132塊圖版之中,全景式地呈現(xiàn)了揚州西北郊山水園林的景觀面貌。圖像展現(xiàn)了乾隆時期揚州西北郊園林的特質(zhì),園林景觀沿著濱水岸線展開,變幻的岸線處理、靈動的湖石假山、豐富的植被、造型多變的觀景游憩建筑顯示了高超的揚州園林技藝。在圖版中,以游覽線路為線索,通過散點透視法構(gòu)建了景觀空間秩序,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完整的時空體驗。作為清代乾隆時期民間山水版畫的代表作,《平山堂圖志》中的版刻圖像不僅顯示了高超的藝術(shù)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園林史料價值。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推動古代園林歷史和營造手法的研究。

      如今,以瘦西湖為代表的揚州園林(圖8),保留了基本的河流體系,在一些節(jié)點處增設(shè)了橋與洲島,且荷浦熏風(fēng)、蜀崗朝旭、水云勝概、白塔晴云這些景點得到了修復(fù),蓮性寺、望春樓、熙春臺等依舊保存尚好,并成為現(xiàn)在的旅游景點,讓揚州的古典園林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保護[11]。

      猜你喜歡
      平山堂九峰圖志
      宋人對平山堂的文學(xué)書寫
      平山堂詩詞開山之作考
      揚州古代“平山堂”與“平山”諸義辨析
      ——兼議古代平山堂由大明寺代為管理
      家鄉(xiāng)的九峰索橋
      家鄉(xiāng)的九峰索橋
      圖志
      中國外匯(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6
      西江月·平山堂
      圖志
      圖志
      關(guān)于九峰茗茶未來戰(zhàn)略的幾個小問題
      中外煙酒茶(2013年4期)2013-05-09 07:05:10
      进贤县| 靖州| 黄冈市| 河池市| 普格县| 淅川县| 长丰县| 车险| 连南| 河池市| 平远县| 新干县| 普陀区| 丰宁| 德庆县| 仁化县| 昭平县| 临洮县| 德格县| 沙田区| 墨竹工卡县| 五指山市| 澄江县| 邵东县| 伽师县| 孙吴县| 临桂县| 晋江市| 巴楚县| 邢台市| 犍为县| 江阴市| 永登县| 中江县| 松原市| 来安县| 民县| 松江区| 南乐县| 河源市|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