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明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改實施后,在閱讀教學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以及改進過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通過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啟發(fā)學生獨特感悟,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等方面,應該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講得多,以講代讀
學生在課堂上的讀書時間幾乎寥寥無幾,大部分閱讀課堂上都被詞句解析、篇章分析等復制性的教學而占據(jù)。課堂上的瑯瑯讀書聲已消失殆盡了,更多的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了。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不會提升,更會禁錮其的獨立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二)教師提問學生替代讀書
在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淡化讀書,忽略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只有“我心入書,書入我心”學生用心、真摯地去感悟文章,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領悟文章情感,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評析課文,以議帶講
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往往只對重點段落進行學習,肢解了課文,僅僅只是讓學生賞析重點段落,造成思維上的斷層。更有甚者,在未設定具體目標問題的情況下,直接進行參與討論,一堂課下來問題沒解決,課文卻盲目地學完了。
二、語文教學在閱讀上的問題的分析
(一)不足的教學經驗、不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上閱讀是要拓展的方面,它在教學上對學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閱讀要適度、適量、合適。在閱讀教學上沒有拓展,教師教學的經驗不足是其主要原因;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目標制定得不明確,導致閱讀教學的內容把握不好。
(二)教師提問的方式不夠正確
教師遵循教學目標教學,根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渲染問題氛圍,根據(jù)設置的問題,指導學生回答,對問題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在課堂問題設置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特別重要,不僅使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學習的興趣受到影響,而且對課堂的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方法的理解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及時的起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良好的主體地位,自己的個性化發(fā)展不能得到體現(xiàn)。而在當今社會,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重視,個性習慣應得到發(fā)展。在語文教學拓展的閱讀上,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及時評價,不要使學生誤以為只要說出來就是對的、是有創(chuàng)意的。
三、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改進策略
(一)應該學習課程的標準,認真效仿年長的教師
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知識上的取舍,珍惜教學時間,明確教學目標上的內容,不能遠離教學內容,才能使閱讀教學得以拓展。
(二)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
學生心理上主動認知的重要動力,便是興趣,興趣是一種積極的非智力的因素。閱讀興趣對學生確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可以進行成功的閱讀教學,還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充實學生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形成個性化的獨到見解。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文這門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每篇文章都包含著作者的真摯感情,而不是平淡、乏味的文字堆砌,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都凝聚著作者的智慧與心血,它們源于作者生活的同時,又高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礎上增添色彩。在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將文本進行簡單的還原,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顯得尤為重要,超越文本,透過文字表面,才能達到對文本的深刻理解。
(四)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升華認知
在學生切身投入閱讀、積極主動思考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踴躍發(fā)言的積極性,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獨到見解,在交流與討論中發(fā)散學生認知思維,拓寬學生思想領域,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要打破禁錮學生思維的枷鎖,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給予學生聯(lián)想與思考的空間,這樣的課堂才會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才能擁有更多不同的聲音,這才是教育者所畢生追求的。
(五)利用多媒體,有效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學生聽與看的機會,文字、圖像、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的有機結合,能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時空限制;能化靜為動,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從而突破閱讀教學的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實現(xiàn)高效教學,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