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昱
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具有很強影響力的,這種影響力的來源就是學校的內涵。而作為學校內涵發(fā)展的關鍵人物,校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校內涵發(fā)展的重點目標就是通過實施科學的課程建設來提高全校師生的素質,使學校保有強大的活力。
一、引言
一校之長,作為一個學校的當家人,其領導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陶行知曾經說過一個學校的靈魂就是校長,他的領導關乎著學校的發(fā)展。校內所有人文活動都是圍繞教學進行的,因此,必須要形成一個科學的、正確的課程體系,良好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有效實施能夠提升學校層次,領導者要想做好管理就要以實施科學課程建設為契機,以相應課程的特點和優(yōu)勢作為抓手,在全校師生集體努力下,發(fā)揚特色保持學校的生命力。
二、轉變理念,明確意識
教育是依靠課程實現(xiàn)的,課程作為共同師生之間的橋梁,作為知識與學生直接的媒介,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所以,課程想要建設并謀求發(fā)展應該從構建個性化的課程入手。
(一)制定學校發(fā)展目標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領導者,在做任何時代時候都要反問自己三個類似的問題:“我們當前的教育和教學是什么?”“我們教育和教學應如何去做?”“我們教育和教學應該如何發(fā)展?” 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校的近期發(fā)展情況,并且要保障目標可以按計劃完成,在此基礎上明確今后發(fā)展的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和學校教學發(fā)展目標。
(二)改革與更新
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改變原有的、陳舊的、不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且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當下優(yōu)秀資源,結合實際情況完成課堂教學。
三、在保障教學的前提下發(fā)展特色學校
(一)以課程標準為準繩,發(fā)展特色學校
課程的實施是需要以課程標準為參考的,校長又是課程實施的主要負責人,肩負著學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的重任,這就要求校長在樹立發(fā)展理念的過程中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這樣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做到揚長避短,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的特點。
(二)以日常管理來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好的質量離不開嚴格的管理。教學常規(guī)中的備、教、留、批、考等都是學校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校長在領導的學校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這些,并且要開展與時俱進的特色管理,讓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管理的過程中,這樣學校的氛圍就變得開放了,和諧了,更有利于教師發(fā)展了。
四、有效實施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方法因學科而定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卻存在著最適用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對于教學有針對性。
(二)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
每個人講課都有自己的風格,我們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教師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要尊重教師的個性化,選擇他們的長處,這樣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有一種自豪感,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特色,創(chuàng)造自己的品牌。
(三)有必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我們的教育思想始終以教師為中心。這樣的教育思想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助于為學生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缺點是學生的自學和自主性長期被忽視,使學生更容易相信老師和參考書,這樣長此以往地下去,學生就會沒有獨立思維,對任何事情都是等待,認為等待就會有答案,這種培養(yǎng)模式無論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還是今后的成長中都是致命的缺點。
五、注重校園學術研究
課程改革的客觀性要求就是要開展教學的科研工作,這樣能夠體現(xiàn)創(chuàng)辦特色教育,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的宗旨,因此我們要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建設學術型校園。
(一)建立強大的教學和研究團隊
校長要善于把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明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倡導合作平等的精神,營造學術氛圍,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課程意識,創(chuàng)造教學空間。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建構強大的學校教學和科研團隊。
(二)以教學論壇為陣地,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學??梢酝ㄟ^開展教學論壇的方式來建設課程,這樣在保障任務完成的情況下還提升了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業(yè)務校長、教研組組長、課題組組長、骨干教師都可以走上論壇,圍繞著教學和科研開展講座,集思廣益,倡導全員參與,共同提高。
(三)引進競爭機制,激發(fā)教師活力
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這個場所也需要引進競爭機制,激發(fā)教師的活力。定期舉辦聽課比賽、教師基本功大賽,這樣才能把學校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組織,并且能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保持學校的活力。
六、結語
在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我們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最新的教學經驗為依托,提升校長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的領導能力。讓我們在教學中學習,在研究中教學,在校長的領導下優(yōu)化學校行為,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蒼南縣少年藝術學校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