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燕
[摘 要]《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寫人文景觀的說明性文章,這類文章往往結(jié)構(gòu)清晰、內(nèi)容明確。課文圍繞“音樂之都”寫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歷史人文、城市建設(shè)、人民生活、音樂建筑。而文本圍繞全文中心句寫、圍繞段落中心句寫、圍繞事物特點寫的行文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怎么寫”的思維也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指向?qū)懽?閱讀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4-0072-02
【課堂回放】
第一次圍繞:“圍繞全文中心句寫”
《音樂之都維也納》結(jié)構(gòu)整齊,文章先用一句全文中心句開頭,而后寫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維也納歌劇院星羅棋布。”在指導學生讀背這四句話后,教師選四個學生上臺演繹。教師代表全文中心句,四個學生分別代表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然后教師拋出問題:“你們應(yīng)該怎么站?”
教師以為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圍繞”似乎不算一個陌生的詞語,學生會圍繞著教師站好。但事實是,學生上臺后,或在教師身后站成一橫排,或站成一豎排,他們覺得全文的中心句就得在前面,他們跟著排好隊,就是“圍繞”了。臺上的學生排了幾次都不對,臺下卻有學生開啟了智慧:“你們應(yīng)該圍繞著老師站,因為老師是中心句啊,這就叫圍繞!”臺上學生頓悟,立馬把教師圍了一個圈兒。
第二次圍繞:“圍繞段落中心句寫”
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由段落中心句開頭,然后展開敘述。對于這三段的教學,教師可以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型串起來。
如第二自然段中,之所以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因為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在維也納度過了大部分的音樂生涯,還因為維也納的博物館里至今仍陳列著他們的樂譜和手跡。
第三自然段亦是用這個句式:之所以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是城市,是因為這里到處都有大音樂家的銅像或石像,許多街道、公園、禮堂……也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
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圍繞這句中心句,作者寫了四句話,分別是“人們在漫步時”“夏天的夜晚”“家庭聚會時”“政府活動時”,時間、地點、場合不同,但是離不開音樂這一點都是相同的。這時,教師讓學生演示第二次“圍繞”,選四個學生上臺與教師合作。教師是段落中心句:“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四個學生分別代表著下面的四句話。教師第二次問學生該怎么站。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驗,學生思考幾秒后就圍繞著教師站好了。
第三次圍繞:“圍繞事物特點寫”
課文的第五、六、七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維也納星羅棋布的音樂圣殿中的兩個:國家歌劇院和金色大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圈畫段落中的五個數(shù)字和六個帶“金”的詞語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大”和金色大廳的“金”,感受作者是圍繞兩個建筑的不同特點來展開描寫的。教學“金色大廳”這一自然段時,學生畫出六個帶金的詞語,分別是“金碧輝煌”“金色墻壁”“金色大門”“金色鏤花梁柱”“金色胸像”“金光閃閃”。讀好這些詞語后,教師讓六個學生上臺,各代表其中的一個詞。此時的教師就是“金色大廳”,第三次問學生該怎么站。學生有了前兩次的經(jīng)驗,立馬形成圍繞教師站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說:“是啊,你們都是圍繞著金色大廳的特點‘金來寫的。現(xiàn)在,‘金色大廳走下臺了,你們六個中,誰該站中間?”臺上臺下的學生腦子都飛速旋轉(zhuǎn)起來,幾秒過后,臺下有學生喊:“‘金碧輝煌站中間!”臺上的“金碧輝煌”立馬被其他五個“金”圍繞起來。教師繼續(xù)追問:“‘金碧輝煌請你出列到我這里來?,F(xiàn)在他們五個,應(yīng)該圍繞誰?”學生悟到,應(yīng)該是“金光閃閃”站中間。
【教學思考】
一、 基于教材,需要解讀出“圍繞”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寫人文景觀的說明性文章。這類文章往往結(jié)構(gòu)清晰、內(nèi)容明確。這篇課文就圍繞“音樂之都”寫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歷史人文、城市建設(shè)、人民生活、音樂建筑。文章以“總分”結(jié)構(gòu)展開,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以中心句開頭,然后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條理清晰。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透過這些文本語言,把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教給學生,使之成為他們以后閱讀文本的一種言語感覺。所以,教學時,教師必須從整體把握,由全文中心句切入,梳理出課文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而后用“之所以……是因為……”串聯(lián)起“圍繞全文中心句寫”“圍繞段落中心句寫”這兩個版塊的內(nèi)容。課文在具體介紹國家歌劇院和金色大廳這兩個音樂圣殿時,寫國家歌劇院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而寫金色大廳用了很多帶“金”的詞語。同樣是音樂建筑卻因為特點的不同而用上了不同的寫法,作者是緊緊圍繞著事物的特點來寫的。
歌德說:“內(nèi)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給有心人得知,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一個秘密?!睆奈谋局薪庾x出來的這三個“圍繞”對培養(yǎng)學生“怎么寫的”思維,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二、基于學生,需要讓“圍繞”形象化
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手段必須跟著改變。尤其是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具體可感的形象中,完成從生動直觀向抽象思維的轉(zhuǎn)變。教師與其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說教,還不如用一張形象的圖片,一段幽默的視頻,或者一次親身的體驗來輔助教學,效果將更好。
在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中,更需要我們用一些直觀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領(lǐng)會寫作的方法。比如,本課的教學中,“圍繞”這個詞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要讓“圍繞”這樣的寫作意識走進學生的心里,卻不是教師強調(diào)幾遍就可以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設(shè)計了三次“圍繞”的活動,前兩次都是由教師作為中心句,學生是中心句下面的幾個內(nèi)容,從而演示“圍繞”。事實上,學生剛開始演示“圍繞”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反復(fù)強調(diào),他們才能意識到何為真正的“圍繞”。第三次“圍繞特點”,既有定式——學生是六個帶“金”的詞語,需要圍繞著教師這個“金色大廳”,又有變式——在“金色大廳”走開后,又圍繞著“金碧輝煌、金光閃閃”來演示“圍繞”。這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印象。用這樣形象的活動來助力學生對本文寫作方法的領(lǐng)會,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三、基于學科素養(yǎng),“圍繞”需要關(guān)注表達
潘新和教授在《語文:表現(xiàn)和存在》中明確提出:“讀寫觀念的一個重大變革:從閱讀本位轉(zhuǎn)向表現(xiàn)本位。由于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最高表現(xiàn),所以表現(xiàn)本位也稱為寫作本位?!币虼?,閱讀教學必將指向?qū)懽鹘虒W。
把握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并且在實際的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現(xiàn)如今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努力的方向。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作者抓住維也納“音樂之都”這個特點,從不同的側(cè)面表達一個主題,即圍繞中心選材,圍繞特點來寫,而不是想到哪寫到哪,也不是面面俱到。在教學時,教師應(yīng)把關(guān)注文本表達穿插于整個課堂中,讓學生逐漸悟出文本語言形式的秘密,即作者是如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因為“寫了什么”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一讀就懂,“怎么寫的”才是學習的重點。
總之,對于描寫人文景觀的說明性文章,我們需要挖掘出文章的核心成分,基于教材、基于學生、基于學科素養(yǎng)來展開教學,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