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勝,侯緒冉,左夢坡,韓楓,王業(yè)群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
為防止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guī)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從而形成后澆帶。根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后澆帶澆筑時間也不同,后澆帶澆筑完成后,將結構連成整體。因此后澆帶成為滲漏隱患較多的位置。如何減少后澆帶滲漏隱患,提高整體結構質量也成為工程的一項重要施工難點。
結構基層的處理對后續(xù)防水工程施工至關重要,基層處理不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結構墊層或頂板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未進行收光處理,表面粗糙,若后續(xù)采取聚氨酯等液體涂料進行涂刷,很難保證涂料形成整體膜,從而增大滲水隱患。
灰塵未清理干凈直接進行后續(xù)防水施工,聚氨酯等液體涂料涂刷過程中灰塵混入涂料中,導致聚氨酯等液體涂料與基層粘貼不牢和產生細小的孔洞,增加滲漏隱患。
①漏筋未處理:頂板基層漏筋未進行處理就進行聚氨酯防水涂刷或SBS卷材鋪設,極易導致防水層的破壞,因此要嚴格進行工序驗收,基層處理不合格嚴禁進入下道工序,對擅自進行要制定相應處罰措施并要求進行返工處理。
②其它質量缺陷未修補:混凝土開裂、蜂窩麻面、孔洞等質量缺陷未處理擅自進行防水施工,增加滲漏隱患。
養(yǎng)護時間不足,基層內水蒸氣未完全蒸發(fā),此時涂刷聚氨酯等液體防水涂料容易使涂料表面產生氣孔,不能形成完整的膜,增大滲漏隱患。
①模板設計與搭設時必須考慮在后澆帶處單獨搭設以便于將來梁、板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將其它滿堂腳手架拆除,留下后澆帶部分的模板和支撐。(理論上要求梁、板混凝土的強度達到100%才能拆除)。這樣后澆帶處的支撐設計就要考慮到荷載的取值必須滿足這部分支撐獨立復合的要求,對模板和支撐采取必要的觀測和維護措施此種辦法能夠使后澆帶處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被擾動,產生不利的結構受力破壞。
②后澆帶嚴禁先拆后頂:待兩側梁板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模板,但在后澆帶處必須及時回頂,輔助相應的加固措施,嚴禁在后澆帶強度未達到強度前進行拆除,這樣極易導致后澆帶應自重產生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增大滲水隱患。
③在施工過程中有的工程發(fā)現(xiàn)模板滿堂支撐架體若在后澆帶處分開支設,由于后澆帶留置時間較長,在拆除滿堂腳手架時對后澆帶處支撐影響較大,工人的操作難以保證后澆帶處支撐系統(tǒng)獨立完好,對于在后澆帶腳手架在支設和拆除時有專人進行旁站監(jiān)督。
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重視基層處理,加強驗收工序,對于質量缺陷等問題必須進行處理完善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防水工序的控制是后澆帶滲漏控制最關鍵的一環(huán),常見的防水材料按照性狀劃分包括:防水卷材、911聚氨酯防水材料、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防水工序的控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絕大數(shù)工地在合同簽訂時就明確指定防水材料的品牌,但很多工地是施工過程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經常用不合格材料進行施工。施工單位常見的手段包括以下方面。
①未進行驗收,擅自用其他品牌材料施工。
②串通總包、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對不合格材料進行施工,總包、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人員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③向總包、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提交指定品牌的防水材料資料,但實際進場的材料不合格。
④向總包、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提供指定品牌的防水材料資料,進場的一小部分材料也是合格材料,但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是不合格材料,合格材料一直放在現(xiàn)場,容易使總包、建設或監(jiān)理單位產生錯覺。
⑤對材料合格證進行造假,將不合格材料粘貼合格材料的合格證。
①基層要求:基層要平整、無起沙、無污物。凹凸不平處和基層變形縫、裂縫需用水泥砂漿找平。與基層連接的管件、衛(wèi)生設施及地漏等必須要牢固,接縫要嚴密,收頭要圓滑,不允許有松動現(xiàn)象。
②涂膜施工:一般要求分三遍涂刮,第1層涂膜固化12-24h后,進行第2層涂刷,涂刮方向與第1道涂膜方向垂直,第三遍涂膜上如需采用剛性保護層,為增加防水涂層與剛性保護層之間的粘接力,可在涂膜尚未完全固化時,在其表面稀疏的撒上干凈的砂粒,待粘有砂粒的涂膜固化后,再進行剛性保護層施工。
③細部附加防水層:在陰陽角、管根、裂縫和變形縫等細部應涂刷附加防水層。
④SBS等粘貼卷材搭接長度不足或粘貼不牢固,增加滲漏隱患。
⑤對于雙組份聚氨酯涂料,若在施工過程中配比不對,也嚴重影響聚氨酯的效果。
因此加強材料驗收及過程監(jiān)督是對材料合格的重要舉措,施工過程中及時跟蹤,要求施工單位每道工序必須進行報驗,否則不予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這也是最基本最關鍵的要求。
防水保護層是防水施工完成后在防水上澆筑混凝土保護防水。常見表現(xiàn)為頂板防水施工完成后澆筑底板混凝土,頂板防水施工完成后澆筑100mm防水保護層。防水保護層澆筑完成后,要及時養(yǎng)護防止混凝土開裂。
后澆帶與塔吊洞口等其他不可避免的洞口交接處若干處理不善容易導致滲水。常見的有將防水保護層直接澆筑到洞口邊,導致后續(xù)洞口位置防水卷材搭接長度不足,增加滲漏隱患。因此遇到洞口邊要預留500mm后澆帶,預留部位的后澆帶后期與洞口一起處理。
常見的外墻后澆帶采用灰砂磚砌筑突出墻面120mm的墻體,然后澆筑混凝土,對砌筑的灰砂磚進行粉刷,待達到涂刷外墻防水要求時在進行外墻防水施工,在后澆帶墻體出進行兩道卷材設防,減少滲漏隱患。
一般底板防水為卷材防水,外墻防水為涂料防水,因此在施工過程需要將底板防水上翻至承臺上口300mm。
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筑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xiàn)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后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無論基層處理、防水施工,每道工序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成品保護,防止外界因素對其產生破壞,減少滲漏隱患。
為了更好的減少后澆帶滲漏隱患,文章主要從基層工序的控制、防水工序控制、防水保護層工序控制、其他方面及成品保護等幾個方面來減少后澆帶滲漏隱患,后澆帶質量控制對建筑物結構的穩(wěn)定及壽命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