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要:采用EPON技術對氣象園區(qū)實施光纖入戶改造,實現了“三網融合”,大大提升了園區(qū)用戶體驗,有效保障了園區(qū)各業(yè)務平穩(wěn)高效運行。
關鍵詞:三網融合; EPON;FTTH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01-0028-02
1 引言
作為機關部委最大的專用通信網絡之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園區(qū)電訊網絡現已擁有7000線電話、3000線寬帶用戶和2000線有線電視用戶。近年來,園區(qū)電訊以“三網融合”為目標,不斷加強業(yè)務建設,完成了園區(qū)基礎光纖網絡建設,實現了氣象局大院辦公和住宅樓光纖到樓、同軸線路入戶。在電信運營商大規(guī)模FTTH(光纖入戶)組網建設的推動下,EPON無源光網絡技術不斷成熟,采用該技術進行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已成為目前電信運營的發(fā)展目標。2016年,園區(qū)電訊基于光纖基礎網實施了南區(qū)1-5號樓光纖入戶網絡改造,采用EPON技術進行了光纖入戶試點,積累了光纖入戶改造經驗。2017年,園區(qū)電訊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氣象局大院住宅樓光纖入戶改造,實現了大院全部住宅樓宇光纖入戶。
2 關鍵技術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網無源光網絡),是基于以太網的光網絡技術。EPON系統(tǒng)由局端設備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線路終端)、用戶端設備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網絡單元)以及光分配網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網)組成,OLT與ONU之間僅有光纖、光分路器等無源光器件,見EPON系統(tǒng)結構圖1。
EPON使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復用)技術,在一根光纖上傳輸收發(fā)信號:上行方向,各ONU采用時分復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利用1310nm波長傳輸數據;下行方向,OLT發(fā)出的信號以廣播方式利用1490nm波長發(fā)給所有的用戶,實現在一根光纖上同時傳輸上下行數據流且相互不影響。EPON可以提供1.25 Gbps的上下行帶寬,傳輸距離可達10-20 km,支持最大光分路比1:64,并可方便靈活地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動態(tài)分配帶寬。EPON技術具有點到多點結構、無源光纖傳輸、與以太網兼容等特點,已成為互聯網接入主要技術方向。
3 方案設計
3.1 設計目標
1)延伸光纖網絡至用戶門口, 實現園區(qū)26棟住宅樓電訊傳輸線路光纖化。
2)滿足用戶多媒體電話、高速網絡寬帶、互聯網視頻“三網融合”的業(yè)務發(fā)展需求。
3.2 設計內容
根據住宅區(qū)分布及光纜基礎網現狀,光分配網由干線光纜、樓宇接入光纜、單元接入光纜、單元內光纜組成,采用二級分光方式設計,第一級分光設置在干線光纜與樓宇光纜之間,第二級分光設置在樓宇單元光纜與單元內光纜之間。見下圖2。
3.2.1 干線光纜
干線光纜連接園區(qū)電訊機房與樓宇接入光纜,實現光信號的干線傳輸,干線光纜利用現有的光纜基礎網。在光纜基礎網絡中,南區(qū)18號樓為南住宅區(qū)光纖匯聚點,東區(qū)7號樓為東住宅區(qū)、北住宅區(qū)的光纖匯聚點,兩個光纖匯聚點和局總機機房三點之間已鋪設了48芯光纜,互聯成住宅區(qū)的骨干光纜環(huán)。南區(qū)18號樓與局總機之間的22對光纖作為光分配網的南區(qū)干線光纜,東區(qū)7號樓與局總機之間的23對光纖作為光分配網的東區(qū)干線光纜,實現EPON光信號的干線傳輸。在南區(qū)匯聚節(jié)點、東區(qū)匯聚節(jié)點分別安裝光分路器,設置第一級分光點,通過分光器連接樓宇間光纜,將光信號傳輸至各樓宇單元。
3.2.2 樓宇接入光纜
樓宇接入光纜連接干線光纜與單元接入光纜,將光信號接入到各樓宇。樓宇接入光纜大部分可利用現有的光纜基礎網,對未敷設或光纖資源不足的11棟樓宇接入光纜進行重新敷設。
3.2.3 單元接入光纜
單元接入光纜,連接樓宇接入光纜,將光信號接入到各樓宇單元。單元接入光纜需新建,共計26棟樓101個單元,由各樓宇光纜交接箱至各單元分光器箱間分別敷設1條4芯室外光纜,并安裝分光器設置第二級分光。
3.2.4 單元內接入光纜
單元內光纜連接單元接入光纜,將光線號傳送到住戶門口。單元內光纜需新建,由各自單元的分光箱至本單元內的每個戶門口獨立鋪設2芯皮線光纜,垂直管路使用標稱直徑50mm的 PVC管,水平管路使用100mm*45mm型號PVC線槽,在門口安裝接線盒,為后期光纖入戶提供條件。
3.2.5 分光器
分光器是將1路光信號分配到多路光纖的無源器件,采用目前廣泛使用的PLC型盒式分光器,接頭為FC/APC頭。根據EPON技術要求中的分光器設計原則,一級分光器共47臺,其中南區(qū)22臺,東區(qū)25臺;二級分光器共160臺,其中南區(qū)各單元67臺,東區(qū)各單元93臺。
3.3 技術要求
1)EPON技術要求單光源(PON口)覆蓋最多64用戶,當超過64戶時,需啟用新的光源PON口,另行添加分光器,進行再分配。
2)EPON技術分光器的分路數為2n,常用的有2路分光,4路分光,8路分光,16路分光,32路分光,64路分光;分光器分路數越多其插入衰耗值越大。當需要的分光器的分路數介于兩種分光器型號之間的數量時,選擇分光路數較大的分光器。
3)光鏈路系統(tǒng)的全程傳輸衰耗要滿足EPON技術的設備要求,最大衰耗值不大于33dB。
3.4 技術指標
3.4.1 光纖衰耗指標
光纖鏈路衰耗≤0.4dB/km,熔接接頭衰耗≤0.1 dB,光纜活動接頭(耦合器)衰耗≤0.5dB/個。
3.4.2 分光器衰耗指標
3.4.3 光鏈路全程衰耗指標
由局總機機房至用戶端光鏈路全程衰耗不大于31dB。衰耗計算:系統(tǒng)鏈路全程衰耗=光纖衰耗+熔接衰耗+分光器插入衰耗+活動接頭衰耗。
4 業(yè)務實現
氣象大院園區(qū)FTTH組網由業(yè)務系統(tǒng)、光分配網及PON(ONU 及OLT組成)系統(tǒng)組成,見圖1。
1)為實現園區(qū)現有業(yè)務(有線電視、數據網以及電話),我們采用雙纖三波解決方案:一根光纖傳送有線電視信號,采用FC/APC光纖接口,由1550nm承載;另一根光纖承載數據和電話信號,采用SC/PC光纖接口,上行用1310nm,下行用1490nm承載。這樣,數據和有線電視信號分別傳輸互不影響。
2)OLT設備使用ISCOM5508B,該設備提供12個PON口,6個GE上聯口。其中,雙互聯網出口占用2個GE口, 1個GE口用作電話交換,1個GE口用作網管,其余留作備份。為不同業(yè)務劃分不同的Vlan來加以區(qū)分,寬帶和互動電視共用同一Vlan。
3)ONU設備使用ISCOMHT825,該設備具有無線路由器功能,在以往維護中常遇到用戶忘記上網密碼、路由器復位后需要重新設置等問題,為減少維護量,經與運營商協商啟用了遠程網管ONU的功能。
4)用戶通過PPPoe(ONU內置)撥號請求認證后上網。
5 結語
采用EPON技術對氣象園區(qū)實施光纖入戶改造,減少了有源設備的使用,降低了網絡中斷概率,簡化了網絡結構,實現了“三網融合”,大大提升了園區(qū)用戶體驗,有效保障了園區(qū)各業(yè)務平穩(wěn)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 劉增基,周洋溢.光纖通信[M]. 2版.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引發(fā),王宏科.纜線路設計施工與維護[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