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鏡像視域下《道連·格雷的畫像》解讀

      2019-03-15 17:07:18王興偉
      關鍵詞:巴茲王爾德鏡像

      王興偉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650228)

      《道連·格雷的畫像》是英國19世紀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代表作。近年來,對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研究中出現了一些別樣的觀點,如劉茂生教授提出王爾德在唯美主義的表象下實際上從來沒有放棄對倫理的追求[1],上海外國語大學喬國強教授則認為《道連·格雷的畫像》中存在很強的悖謬,充滿了隱喻、暗示和相互瓦解的力量[2]。這些研究成果無疑為我們從不同方面了解和發(fā)掘這部作品的意義提供了新視角。如果我們把這部小說放在拉康鏡像理論的視域之下,則可以發(fā)現這部作品有著非同一般的深刻含義。拉康認為,與“我思故我在”這樣的理性主義哲學理念不同,人最初的自我建構來自于鏡像。小孩子通過鏡子中自己的模樣,通過鏡中形象與它重現的現實的關系,搞清楚自己本身、自己與他人以及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3]。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道連和畫像之間的關系實際就是人在身份主體建構過程中和鏡像的關系,道連和他的畫像之間的愛恨交織體現了人類身份建構的危機,反映了奧斯卡·王爾德對人類自身身份認同、自我意識建構的探索。

      一、道連·格雷的身份建構困境

      在小說中,道連·格雷的身份建構受到了兩股力量的影響:一是以亨利勛爵為代表的享樂主義,二是以巴茲爾為代表的象征真、善、美的道德力量。兩股力量在道連·格雷的自我身份構建中交織、博弈,使他的身份建構面臨極大的困境。亨利勛爵的享樂主義喚起了道連心底深處的力比多,在道連的自我身份建構中占據了核心的地位,但巴茲爾的真善美卻未曾在道連心底消失,兩者的交錯和拉鋸構成了道連自我意識建構危機的根源。

      道連·格雷面臨的第一重身份建構困境就是自我認知的缺失。他的母親是一位上流社會的女子,他父親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他母親和他父親私奔了——顯然這樣的結合無法得到上流社會的承認和家人的認可,因此私奔就是兩人在一起的唯一途徑。但這也造成了道連·格雷的第一重身份危機,也就是說,他是一個私生子。他既屬于上流社會,又游離于上流社會之外,非婚生子的身份決定了他無法在上流社會得到普遍接受和認同。這樣,他的自我與外在世界的聯系是脆弱的和不穩(wěn)固的。由于在外在世界中無法找到一個穩(wěn)固的和滿意的心理認同,這就導致道連的內在世界出現偏離,無法獲得滿意的自我承認。其次,在年輕的父母相繼離世后,道連·格雷由外祖父凱爾索勛爵撫養(yǎng)長大。凱爾索是一個有著“孤獨和專制情緒”的“無愛的老男人”[4],這意味著在道連·格雷的成長過程中,他缺乏成年人的有效引導,甚至缺乏父母作為行為的榜樣。父母教育和雙親形象的缺場給道連·格雷造成了嚴重的身份建構危機,因為在阿爾都塞看來,個體的主體建構基礎是家庭,個體在家庭中獲得自己的身份,父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為他規(guī)劃未來,以使個體符合家庭和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慣例[5]。因此,對于道連來說,父母的缺場對他的主體建構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由于沒有了家庭的基礎和父母的引導和規(guī)劃,道連根本就未能建立起他的主體身份認知。主體建構的缺陷和與外在世界聯系建構的缺陷導致了道連·格雷處在了一個危險的處境中。因為,自我建構的過程往往是和異化相伴相隨的,自我建構的努力終將避免不了異化的命運,而道連·格雷的主體建構缺陷加劇了異化的程度和影響。

      道連·格雷面臨的第二重危機來自于善惡的相反力量在他身份建構異化中帶來的認同分裂。這種善惡的相反力量體現在畫家巴茲爾和亨利勛爵身上,他們代表了外在世界中的善與惡,理性與欲望等等的二元對立存在,是道連自我建構過程中異化的主要力量。在小說的一開始,道連·格雷剛出場時,他還處于主體建構不完善的階段,此時的道連·格雷羞澀、純潔,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怯怯的好奇。他是不自信的,他對這個世界、對他自己都還懵懂無知。他就像一朵未曾開放的花蕾,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因此,這個階段的道連就如同嬰兒般美麗、嬌嫩、純潔。畫家巴茲爾首先發(fā)現了道連·格雷的美。他被道連的美深深震撼,因此著手為道連創(chuàng)作了一幅畫像,希望這幅畫像能夠成為他所有作品中的絕世之作。有意思的是,從小說一開始提到這幅畫像起,王爾德就不斷地在向讀者強調,畫家“把自己很多東西都畫進畫兒里了”[4]5。這不難理解,因為這時的道連·格雷主體建構是不完善的,因此遇到他的人、與他親近的人都想在他的自我建構中施加自己的影響,按自己的想法來塑造這個年輕人。

      巴茲爾代表了人在主體建構中本真、原初的理想與純凈。他心地善良,有強烈良知和道德感,在為道連·格雷創(chuàng)作這幅畫像時,他加入了自己的智性、情感與道德觀,按自己的想法來構建了一個完美的藝術品。畫像中的道連·格雷不僅有著絕世的美貌,更有著發(fā)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生發(fā)的、由崇高的道德感帶來的無與倫比的精神氣質。這幅畫像中的道連·格雷無疑是道連自我建構中的理想境界。這也就是當道連第一眼看到這幅畫像時就深深被這幅畫像吸引的原因。從拉康的理論來看,“嬰兒在照鏡子時,會對鏡中自己完整的身體形象產生自戀性的想象性誤認”[5]17,這是一種原始自戀。而在《道連·格雷的畫像》這部小說描繪的場景中,畫像發(fā)揮了與鏡像同樣的功能,實現了主體形象的投射和理想化。因此,當道連·格雷在看到自己的這幅畫像時,產生了和嬰兒照鏡子時出現的那種心理認同,他對畫像中的自己油然生發(fā)出了一種自戀的情緒:“欣賞它?我和它產生戀情了,巴茲爾。它是我的一部分。我感覺到了?!盵4]42

      然而亨利勛爵和他的享樂主義卻展示了失敗的自我建構異化給主體帶來的認同和意識分裂。亨利勛爵是一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他經濟優(yōu)渥,在上流社會有廣泛的交際和人脈。他的出現也深深吸引了道連·格雷,因為他身上存在和展現出來的,正是道連·格雷身上所缺乏的。作為一個父母雙亡的年輕人,道連·格雷在上流社會并沒有一個引路人。這時的他需要一個上流社會的成年男性來引導他,幫助他適應并融入這個社會。亨利勛爵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白。亨利聲音低沉悅耳,舉止優(yōu)雅,一舉一動都體現著上流社會貴族的風范。在他們認識以后,亨利的享樂主義帶給了道連·格雷強烈的沖擊。巴茲爾向道連·格雷灌輸的道德和理性與亨利帶來的享樂主義在他的心里交織和沖突,讓道連·格雷產生了強烈的困惑。他的理性告訴他亨利所說的一切是危險和錯誤的:“‘別說了!’道連·格雷語無倫次地嚷道,‘先別說下去了!你把我搞糊涂了。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梢曰卮鹉悖墒俏乙粫r想不出答案。先別講下去。讓我想一想。說得更準確一點,是讓我努力不再胡思亂想’。”[4]3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認為,“人的主觀思想是個有層次有結構的多元體,在這個復雜結構中各個組成部分并不是和諧一致地合作;相反,沖突和斗爭是恒常的現象。正是這種內在的沖突構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盵3]5道連·格雷的內心沖突的結果是,亨利的享樂主義占了上風,因為他的話喚起了道連·格雷心底的力比多。在小說第二章,作者對道連·格雷心底力比多的覺醒做了出色的描寫:“全新的影響在他身上產生了作用?!推潬柕呐笥迅f的寥寥數語——毫無疑問是隨口講的,話中還充滿了刻意的吊詭——已經觸動了過去從來沒有觸動的某根秘密心弦,他現在卻覺得在顫動,隨著奇妙的搏動在跳動”[4]30。

      力比多的覺醒是道連·格雷自我認同分裂的終極根源。作為一切主體行為的源泉和動力,道連·格雷的力比多覺醒促使他在自我建構中接受了亨利的影響,從而成為了一個享樂主義者。但對于道連·格雷來說,理性和倫理從未在他心里滅失,因此道德和享樂在他心里的爭斗給他造成了極度的焦慮,這樣的焦慮就反映在了他和畫像那顛倒糾結,割舍不斷但又無法統(tǒng)一的關系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畫像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了道連·格雷的精神異化過程。畫像和道連之間的爭斗就是道連自我身份建構中認同分裂的展示。

      二、道連·格雷與他的畫像:鏡像的悲劇

      在拉康看來,人的自我建構過程從一出生起就開始了,而自我建構的過程必然伴隨著異化。這是因為每個人都處在他人的目光和審視當中,為了迎合別人的要求而不得不選擇自我的異化。在這個異化的過程中,人或者變成了一個陌生的他者,或者在充滿他者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鏡像,建立一個自我的身份[6]。從拉康的鏡像理論來看,道連的畫像就是他的鏡像,他與他的畫像之間關系的演變就是他的自我異化過程的隱喻。異化后的自我與道連·格雷的原始自我認知發(fā)生了分裂和沖突,道連用刀刺畫像的情節(jié)顯示了他對“他者”的憤恨以及對身份建構異化的最后的反抗。

      小說中虛構的畫像展示的是真實的對自我異化的批判。畫像由巴茲爾所畫,巴茲爾和亨利都認為這是巴茲爾最偉大的杰作。當道連·格雷自己看到這幅畫像時,他也為畫像中的人表現出來的美深深震撼:“他自己的美的感覺在他身上蘇醒了,如同一種啟示。他過去從來沒有這種感覺”[4]38。在這里,畫像與道連·格雷的關系即如同拉康鏡像理論中嬰兒與鏡子之間的關系。在拉康的鏡像理論中,嬰兒照鏡子,從鏡中獲得自我的形象。在這種象征性模式中,主體建立起一個理想我,這也是主體自我建構的第一個階段[3]。在道連·格雷看到畫像的這一情景中,道連·格雷從畫像中看到了一個理想的自我,干凈、純潔、渾身散發(fā)著青春的美。這時,畫像里的道連·格雷成為了所指,他代表了道連·格雷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tài)。而實際的道連·格雷則是能指,這個道連·格雷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拉康認為,鏡像仍是與自身刻有差異的外來的他人的形象[7]。而在道連的畫像中,加進了太多的巴茲爾的道德和理想,因此,這個形象從產生的一開始就已經開始了異化的過程。畫像既具備道連·格雷的青春美貌,也具有巴茲爾的高尚情操,這種完美感讓道連·格雷對畫像產生了一種虛假的認同和自戀。這個結合了自我與他者的鏡像讓道連·格雷建立了一個偽主體。然而,當道連對這畫像發(fā)出深深感嘆,希望與畫像調換角色,讓他永葆青春而這幅肖像代他變老時,他的心愿居然得以實現,他與畫像的能指與所指關系發(fā)生了轉換。他變成了那個永葆青春的道連·格雷,美的化身與代表;而畫像則記錄了他每一次的道德墮落和沉淪。

      從某種意義上說,道連與其畫像的能指與所指轉換不過是道連加劇的自我異化和偽主體之間矛盾和斗爭的結果。道連·格雷為自己構建的偽主體是他自己的美貌再加上巴茲爾的道德觀;然而,在亨利勛爵喚起了他的力比多之后,他在潛意識里已經完全倒向了亨利以及他所代表的享樂主義。亨利勛爵對他的影響是巴茲爾一開始就預見到的,也是巴茲爾一直擔心的。當亨利勛爵開始對道連·格雷發(fā)生興趣時,他警告亨利勛爵:“他生性簡單,心地善良。……別毀了他。別試圖影響他。你的影響會很糟糕?!盵4]21而對于道連·格雷,他也勸誡他:“我不知道哈里在跟你說些什么,……你千萬別相信他說的任何話啊。”[4]32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力比多對于年輕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道連·格雷的主體建構進一步異化,從一個他者轉移到了另一個他者。

      然而,失敗的異化最終將導致主體認同和建構的分裂、錯位和失敗。在小說中道連·格雷保留了美貌的形象和放蕩享樂的行為,而他的鏡像則在形象上投射了他的惡行,同時在道德上給予他諷刺和嘲笑。畫像的變化,實際正代表了道連·格雷在主體建構不同階段的反應。第一階段,道連·格雷像初生嬰兒一般,自然、純潔,他的主體建構受到了巴茲爾的崇高的道德觀的影響,因此畫像中的人美好而圣潔。在第二階段,由于道連·格雷受到亨利勛爵所代表的上層階級享樂主義的影響,他模仿他的行為,因此畫像即投射出了他在受到影響后的丑陋與罪惡的面容,畫像中的主體乃是道連·格雷與亨利的結合體。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道連·格雷越來越無法忍受那幅畫像——實際上,他所無法忍受的不過是他者給他的主體建構帶來的負面影響。畫像中的人不再是青春芳華;相反,每一條皺紋、每一道猙獰無不訴說著他者為道連·格雷的自我?guī)淼臍缧杂绊?。當道連·格雷實在無法忍受這一切時,他拿刀刺向了這幅畫像,畫像上的人恢復了青春圣潔的面貌,而道連·格雷卻得到了畫像的丑陋猙獰,身上插著自己的匕首死去。在這個場景中,道連·格雷的刀想毀滅的是這個虛幻的鏡像,他想斬斷的是他者與他的主體建構之間的關聯,他對他的異化做了最后的反抗。但是,他殺死的卻是他自己。這表明,離開了他者的參與,個人主體是無法建構,也是不存在的。因此,當道連·格雷試圖斬斷他者與他個人主體之間的關系時,他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主體的消亡。

      三、道連·格雷與西比爾的主體建構悲劇

      值得注意的是,道連·格雷既是自我建構異化中的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他希望以鏡像幻想來塑造心目中的完美戀人,而當這種鏡像幻想被打破的時候,身份構建的主體西比爾遭受了祛魅化,從而遭到了遺棄。

      道連·格雷對西比爾的鏡像幻想揭示了偽主體與個體之間的身份分裂。道連·格雷瘋狂地愛上了女演員西比爾。然而,道連對西比爾的愛只是一種鏡像幻想,當西比爾的主體建構未能按照他的幻想進行異化時,西比爾遭受了悲劇的結局??梢哉f,道連·格雷愛上的并不是出身貧寒的西比爾本人,而是她塑造的那些角色。因為當他告訴西比爾他想娶她之后,西比爾喪失了努力演戲謀生的動力,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三流演員,這讓她徹底喪失了道連·格雷的愛。對于演員來說,要成功地飾演一個角色就必須將自我的主體認同與被飾演的人物的主體合二為一,在自我的主體建構中納入和包容所飾演角色的主體性,讓所飾演的人物成為自己的鏡像,這樣的身心合一才能塑造出完美和成功的角色。西比爾無疑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在舞臺上,她的主體建構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異化,她的鏡像中反映出來的都是別人的影子,她在舞臺上的各種身份不過是各種各樣的鏡像幻想罷了。西比爾自己曾說:“我以為演戲全都是真實的。我一天晚上是羅瑟琳,另一天晚上就是鮑西婭。貝特麗絲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考狄利婭的憂傷就是我的憂傷。我什么都相信。……彩色布景就是我的世界。我什么都不懂,只認識影子,而且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盵4]134而道連·格雷愛上的恰恰是這種影子,這種鏡像幻想。

      西比爾的真實自我打破了道連的鏡像幻想,身份分裂最終導致了她的祛魅化。當西比爾欣喜地認為即將嫁入豪門,再也不必以演戲來辛苦度日以后,她在舞臺上喪失了包容他者主體性的能力,而以她自己真實的主體性呈現在了道連·格雷面前。道連·格雷面對真實的西比爾,覺得她“毫無生氣、矯揉造作、荒唐可笑”[4]129-130。這時的西比爾在道連·格雷眼里淪為了一個三流的蹩腳演員,她所具有的魅力全部消失了。她被道連·格雷無情地拋棄,最后落得了一個自殺的結局。

      西比爾身上體現了主體建構中身份分裂的困境。西比爾飾演的都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女性,這些女性都出身貴族或富商家庭,她們美麗、自信、優(yōu)雅、富裕。這些形象成為了道連的視覺陷阱,讓道連產生了鏡像幻想,誤認為她們就是西比爾本人。在西比爾的自我建構中,道連·格雷成為了他者。他以自己的鏡像幻想投射在西比爾身上,希望西比爾按照他的想法來建立自我身份。但角色的身份和西比爾的身份存在著巨大反差,當西比爾試圖脫去這種鏡像幻想中的虛假自我時,她的主體建構發(fā)生了身份分裂,最終導致了她的悲劇。

      四、《道連·格雷的畫像》與奧斯卡·王爾德的自我身份建構困境

      《道連·格雷的畫像》是作者奧斯卡·王爾德的自我建構困境的文學表達。王爾德的主體建構悲劇和道連·格雷的十分相似。兩人都曾以才華或美貌成為了社會的寵兒,都在力比多的覺醒之后遭到了主體建構的異化,最終由此毀滅。從此可以看出,這部小說也許是王爾德對其自身身份建構困境和心理斗爭過程的藝術表達。

      王爾德和道連·格雷具有相似的人生之路。當我們仔細審視道連·格雷和作者王爾德的人生之路時,我們可以發(fā)現驚人的相似性:他們都從一個曾經的純潔青年走上了耽于享樂的道路,最后為社會所不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王爾德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也許是在以隱喻的方式展現并探討他自己在自我建構中的焦慮。王爾德的早期身份建構無疑是完美的:從牛津大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年紀輕輕就已發(fā)表多部作品、出入上流社會、娶到了一位純潔美麗的妻子、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演講都大受歡迎,被其他藝術家看作是一位年輕的神??梢哉f,王爾德的早期身份建構是清晰明了、符合社會期待的。他是一個理想的丈夫、了不起的藝術家。盡管穿著古怪、時常語出驚人,但這些卻更進一步加強了他恃才傲物的年輕天才形象。因此,王爾德的早期主體身份建構是他自己努力經營的結果,也符合他的家庭和社會的期望。

      可是王爾德的自我身份建構也如道連一般在異化中走向了毀滅。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道連·格雷向著巴茲爾所引導的建立真善美的自我主體的努力沒能敵得過亨利勛爵的享樂主義誘惑,王爾德本人的自我主體建構也沒能禁得起同性戀者羅伯特·羅斯的誘惑。1886年,王爾德認識了羅伯特·羅斯。羅斯是王爾德的第一個同性情人,盡管并不是王爾德的摯愛,但他帶領王爾德開啟的這扇同性戀大門卻徹底改變了王爾德的一生。在19世紀的英國,同性戀行為無疑為社會所不容,同性戀的行為會對自己的名聲和形象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才智超群的王爾德肯定是清楚的。但是王爾德卻在同性戀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致了他身敗名裂、被判入獄,直至身死。

      《道連·格雷的畫像》以隱喻的方式展現了王爾德的心理沖突和斗爭。小說以充滿隱喻的描寫將人類心理物化,通過畫像與格雷的角力與斗爭,以顯性的方式描寫人的心理斗爭過程。這個心理斗爭的過程很有可能也是王爾德心理斗爭過程的展現?!兜肋B·格雷的畫像》在1890年開始連載,在1891年出版。格雷的名字也來自于王爾德的另一個同性戀情人約翰·格雷。此時的王爾德已經在同性戀的路上越走越深,無法自拔。從這部作品中表現的倫理道德與享樂主義的角力和最后道連·格雷走向毀滅的結局,我們可以體察到王爾德內心的焦慮以及他對自己主體悲劇結局的預測?!叭藗兺J為唯美主義是屬于他的信條。然而,跟人們通常以為的不一樣,他的主題并不是要把藝術和生活分開,而是要把藝術跟經驗對藝術的不可避免的責難區(qū)分開來。他的創(chuàng)作幾乎總是以揭露真相收尾”[8]。

      五、結語

      王爾德和其作品主人公道連·格雷追求自我身份建構的努力是一場悲劇。對道連·格雷來說,他從嬰兒般純潔的懵懂少年發(fā)展到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惡魔、再到自殺身亡的過程不過是自我與他者在其身份建構中爭斗的真實體現。這種自我與他者在身份建構中的斗爭也許是作者王爾德自身身份建構困境的展示。王爾德早期是社會的寵兒、天才的藝術家。然而隨著同性戀的傾向在其身上的萌芽和發(fā)展,他的自我建構發(fā)生了激烈的異化。當倫理、道德、他者的眼光與自身的欲望交織在他心里時,他很難保持內心的平靜。《道連·格雷的畫像》是他內心困境的一種隱喻描述,也是對他自身結局的預言。

      猜你喜歡
      巴茲王爾德鏡像
      鏡像
      當代黨員(2020年20期)2020-11-06 04:17:52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義:從王爾德的三種美學談起
      鏡像
      小康(2018年23期)2018-08-23 06:18:52
      為自己
      華聲文萃(2018年3期)2018-08-04 19:03:18
      為自己
      公務員文萃(2018年3期)2018-03-26 11:52:10
      謝里夫弟弟或不當總理
      鏡像
      小康(2015年4期)2015-03-31 14:57:40
      鏡像
      小康(2015年6期)2015-03-26 14:44:27
      今天不起眼的努力,成就明天的了不起
      辦公室里“沉默是金”
      马边| 浦北县| 彰武县| 屏南县| 滕州市| 长寿区| 大理市| 夏河县| 临沧市| 邢台市| 若羌县| 四子王旗| 冷水江市| 璧山县| 大石桥市| 呼图壁县| 淮北市| 卫辉市| 阿荣旗| 青冈县| 久治县| 龙山县| 社旗县| 白河县| 沐川县| 湖口县| 凉城县| 赫章县| 类乌齐县| 团风县| 忻城县| 高邮市| 奈曼旗| 娄烦县| 铅山县| 东宁县| 冷水江市| 庐江县| 吴旗县| 普格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