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槍老王
標題標題
沒有外置的手動保險,既是GLOCK的特色,也是GLOCK的爭議所在。有文章稱,當年奧地利軍方的研究認為,外置手動保險是一個極累贅的設計。
雖然大部分手槍的有效:射程都“標定”在50米左右,但這個有效射程,無疑是“虛高”了。作為一款無法抵肩射擊、往往只能半自動射擊的武器,手槍的實際有效射程,只有可憐的十幾米。
因此,“輪得到”手槍“上場”的戰(zhàn)斗,大多發(fā)生在極近的距離上。極近的距離賦予了手槍“應急開火”的先天特色;應急開火又往往包含了“拔槍”這個步驟。當年奧地利軍方研究認。為,應急拔槍時,許多射手都忘了打開手槍的保險,造成槍械無法擊發(fā);輕則貽誤戰(zhàn)機,重則危害射手生命。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取消外置手動保險。
正在進行手槍射擊訓練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員,可見靶子非常之近,射手幾乎是在“貼臉”射擊。一般而言,手槍射擊中,靶位往往比很多人想像中的近得多,歐美國家更是如此
沒有外置手動保險從來不是GLOCK 手槍的獨有特點,TT33/54 式手槍一樣沒有外置手動保險,只不過當年,我們普遍認為沒有手動保險是缺點,而不是優(yōu)點
保險狀態(tài)的伯萊塔92 手槍。國外手槍更多習慣于膛內(nèi)有彈攜行,打開保險時手指從下往上,頂/ 推保險桿從紅線位置轉動到黃線位置即可解除保險
保險解脫狀態(tài)的92 手槍。我國更習慣膛內(nèi)無彈攜行,射手拉動套筒上膛時,手指從上往下,順勢頂/ 推保險桿從紅線位置轉動到黃線位置即可解除保險,邏輯與國外相反
SIG P227 手槍,紅框內(nèi)為擊錘釋放鈕。SIG P220 系列沒有外置手動保險,當射手需要攜行時,按下?lián)翦N釋放鈕即可安全釋放擊錘,槍械進入雙動狀態(tài),從而保證攜行安全性
GLOCK手槍就是在這樣的設計思路下誕生的。它沒有任何的外置手動保險,“方頭方腦”的套筒也很難產(chǎn)生鉤掛。,十分符合奧地利軍方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奧地利軍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得到奧地利軍方認可的GLOCK手槍,也受到了一些持同樣看法的軍警、個人用戶的喜愛。
但需要指明的是,沒有外置手動保險,對于手槍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更不是GLOCK手槍的獨有特色——GLOCK之前的P220手槍就沒有外置手動保險,我國曾經(jīng)裝備半個世紀的51/54式手槍同樣如此,一百年前的轉輪手槍,也大多沒有外置手動保險。而外置手動保險是否影響“應急拔槍射擊”,或者說對“應急拔槍射擊”的影響有多大,同樣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外置手動保險的種類有很多,特性也互不相同。其中最簡單的外置手動保險設計,就是在擊針前面加一個“隔斷”。采用此類設計的手槍,外置手動保險工作時,槍械的扳機可以正??蹌?,套筒/ 轉輪可以正常拉動/ 轉動,擊錘可以正常待機或釋放,僅僅是擊針無法工作而已。此類手動保險結構最為簡單,但提醒效果也最差——射手很難第一時間察覺槍械是否處于保險狀態(tài)。采用此類手動保險設計,有我國的05式警用轉輪手槍等。
對于國外的絕大多數(shù)手槍而言,外置手動保險工作狀態(tài)下,不僅會“隔斷”擊針,還會使扳機連桿和擊錘“脫離”。保險狀態(tài)下,槍械扳機可以扣動,但扳機觸感和正常擊發(fā)狀態(tài)差異較大,槍械套筒可以拉動、擊錘可以手動撥動,但無法被扳機控制、釋放從而擊發(fā)槍械。此類手動保險最為常見,結構也較為簡單,便于布置。意大利的伯萊塔92手槍、德國的PPK手槍,都是如此。
外置手動保險中,最為精巧,或者說最為復雜的設計,是我國64式手槍、92式手槍為代表的“三鎖一放”保險。外置手動保險工作時,釋放并鎖住擊錘,同時鎖住扳機和套筒。保險狀態(tài)下,射手扣不動槍械扳機、拉不動套筒,也撥不動擊錘,具有明顯的提示效果。至于打開保險也很簡單,射手只需要在拉動套筒上膛時,手指順勢向下打開手動保險即可。
換而言之,不同的外置手動保險設計,對“應急拔槍”的影響是不同的,并不能搞“一刀切”,盲目地認為所有手動保險都累贅。但退一步講,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真“嫌棄”手動保險,射手完全可以一直保持手動保險打開就可以了,又何必“耿耿于懷”,非要取消了手動保險才肯“罷休”呢?
要知道,攜行安全是單雙動擊錘手槍的最大優(yōu)點。當槍械處于雙動狀態(tài)時,此時擊錘被釋放,即使膛內(nèi)有彈,在擊針保險、擊錘半程保險等諸道保險作用下,槍械也非常安全,誤擊發(fā)的可能性極低,這是自轉輪手槍以來就被事實證明的?,F(xiàn)在設計師額外設計了一道手動保險,即使射手不喜歡,不用這個保險就可以了,為何非要把它取消呢?
事實的真相往往會超過眾人的想像。對于軍警單位而言,槍械的使用并非是“愛怎么用就怎么用”那么簡單,而是有完整、詳細的操作流程。而設計操作流程的人,往往不是手槍的設計師。為了避免槍械出現(xiàn)安全性問題,設計操作流程的人,會把槍械上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加以利用,自然不會放過手動保險這個“大餐”。對于使用人員而言,這些條條框框肯定不是什么“惡意”,但也著實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于是,一些人只好“釜底抽薪”,從設計上“下手”——連手動保險都沒有,我看你怎么限制我!
槍械使用者與規(guī)則制定者就像是司機和警察。從心理上講,司機,尤其是一些駕駛技術高超的司機,天生不愿意被那些為碌碌之輩設計的交通規(guī)則管制。但為了大眾的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警察必須把這些“刺頭”管好。對于槍械使用者而言,他們自然不希望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但對規(guī)則制定者而言,槍械畢竟是一件兇器,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高手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新手、是碌碌之輩。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設計一套看似很蠢的規(guī)則,才是實際上的理性和大智若愚。 事物很難簡單剝離為正反兩面,黑白之道,往往藕斷絲連,槍械也是如此。但毫無疑問的是,GLOCK手槍誕生具有一定的意外色彩。當年奧地利軍方和斯太爾公司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而格斯通·格洛克本人,又是一個沒有經(jīng)驗的設計師。與其說是格斯通設計了GLOCK,倒不如說是幾個奧地利軍方的少壯派,把著沒什么經(jīng)驗的格斯通的手,冒失而一廂情愿地設計了他們喜歡的槍。
至于取消外置手動保險本身,到底是解放思想,還是挖肉補瘡,至今仍有較大的爭議。多設計一道手動保險并不應該算作一種罪過和缺點,而GLOCK手槍的“半雙動”扳機和諸道保險,也擋不住冒失使用者的大膽與無知。遠的不說,自香港警察裝備GLOCK手槍以來,想必各位讀者都讀過了不少關于GLOCK的走火報道。盡管GLOCK本身已經(jīng)很安全,在此起彼伏的爭議聲中,GLOCK公司本身也在搖擺,甚至推出過帶有手動保險的型號。槍械安全性是槍械和射手素質的綜合結果,并不能一味依賴槍械。想必這場爭論,還會繼續(xù)下去。
帶有外置手動保險(紅框)的GLOCK19 MHS 手槍。這款不是私人改裝, 而是GLOCK公司推出的“官方”版本
安裝槍鎖的GLOCK 手槍,槍鎖從拋殼窗伸入,彈匣井底部伸出。槍鎖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在此狀態(tài),可以絕對保證槍械在運輸、儲藏、攜行時的安全性
GLOCK 手槍的隨槍配件,槍鎖已經(jīng)成為標配。GLOCK 公司想方設法增加槍械安全性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從左到右依次為第一代到第三代G17 手槍。各位讀者可以對比下它們的外感變化,如今第五代GLOCK 手槍已經(jīng)誕生
客觀而言,接觸G17后,筆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G17的實際表現(xiàn),和它的“光輝形象”嚴重不符。筆者甚至一度懷疑GLOCK手槍是一款靠“水軍”炒作起來的“花瓶”槍。在震驚之余,筆者不斷思考,關于G17的印象,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后來筆者給出了一個猜想:也許第一代G17確實有很多問題,但GLOCK公司對此心知肚明,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G17。因此,差強人意的一代G17產(chǎn)量較低,相當少見,其中少數(shù)幾支一代G17,陰差陽錯地進入中國,最終和筆者見面。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初步查明一代G17設計于1982年,實際量產(chǎn)估計在1983年或者1984年左右,而二代GLOCK手槍誕生于1988年,三代誕生于1998年,四代誕生于2009年,5代誕生于2017年。在每一代GLOCK手槍之間,細微的改動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
僅就外觀而言,相比于一代GLOCK手槍,二代GLOCK手槍在握把前方和后方、扳機護圈前方增加了防滑紋,加深、加大了分解鈕的讓位槽;三代GLOCK相對于二代,重新設計了握把形狀和防滑紋、增加了手指指槽,并在握把中部做了“瘦身”讓位,稍微減小了握圍;四代相對于三代,增加了可更換的握把背板,以便適用于不同的手型;五代又刪去了指槽,并加大了彈匣釋放鈕尺寸。
肉眼可見的改動只是一部分,其它的改動則需要經(jīng)過實際驗證,而這要看以后的緣分了。但筆者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改進,似乎還不夠。GLOCK的驚人口碑,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X 光下的GLOCK 手槍。GLOCK 手槍的套筒、槍管、彈簧等零部件仍然是金屬,所謂X 光查不出來根本就是謠言,卻可以成為一次精心的營銷
2017 年4 月20 日,一起槍擊案后,案發(fā)現(xiàn)場使用GLOCK 手槍的西雅圖警察。警察用槍是多方爭搶的大“蛋糕”,GLOCK 不可能拿下所有的市場,但也造成了相當?shù)挠绊?/p>
2009 年11 月23 日,在委瑞內(nèi)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警察裝備展上,一名警察教員演示如何使用GLOCK 手槍。時至今日,警用手槍也一直是GLOCK 公司的主要市場之一
在GLOCK手槍的成名路上,GLOCK手槍不走尋常路的營銷功不可沒。
在GLOCK手槍剛剛進入美國時,這款“塑料槍”立刻引起了爭議。有人認為,安檢的X光機無法查出塑料制成的槍,GLOCK手槍會讓那些危險分子得到可乘之機。面對這些負面輿論,GLOCK公司不僅不急于反駁,反而利用輿論造勢宣傳,極大地擴大了GLOCK手槍的知名度。
所謂“世界上沒有負面的知名度”,GLOCK公司十分明白這個道理,在利用“塑料槍”輿論造勢的同時,甚至打起了色情牌——GLOCK公司曾聘請了美國的當紅脫衣舞娘莎倫·蒂琳,在1990年展覽上為GLOCK手槍宣傳。明面上的宣傳都如此大膽,私下的“宣傳”又會走到哪一步呢?
此外,嗅覺敏銳的GLOCK公司相中一個特殊代言人——警察。一般而言,警用槍械往往有一定的“偶像作用”,警察用槍會成為許多民間槍械持有者的“參考對象”。此外,許多軍警人員退休后,會進入民間靶場或者培訓公司擔任教練。作為眾多民間持槍者的“啟蒙老師”,這些退休軍警對槍械的看法,往往對學員們造成深刻影響。
為了“拿下”這些警察,GLOCK公司推出了一個超級大禮包:藍簽槍。所謂的藍簽槍,是指美國軍、警、憲、公、檢、法等相關人員,能以一個極低的價格(300美元左右)購買GLOCK手槍,一年限購兩支。對于GLOCK公司而言,300美元的GLOCK手槍幾乎是在賠本賺吆喝,但從長遠看來,警察的數(shù)量和美國民間持槍者的數(shù)量根本不成比例,能讓警察擔任自家的“活廣告”,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于投入,GLOCK公司自然是穩(wěn)賺不賠。
除了營銷做得好,GLOCK公司的生產(chǎn)戰(zhàn)略也十分有趣。對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增加產(chǎn)品種類,都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GLOCK公司偏偏不這么想——他們除了手槍、鏟子和刺刀外,幾乎啥都不做,只是專心做手槍,從不涉及步槍、霰彈槍等產(chǎn)品。此外,所有手槍都是以GLOCK17手槍為基礎開發(fā)的,產(chǎn)品線純粹而單一。對于GLOCK公司的這種做法,你可以稱之為保守,也可以稱之為吃老本。但專做一種產(chǎn)品,確實能把價格壓得很低。而低價高質,正是GLOCK手槍的核心靈魂之一。
《我討厭GLOCK》中的一個片段,視頻作者諷刺道,GLOCK 的套筒實在太滑了,以至于需要用夾子才能上膛,并且問道:難道廠家在出廠前給槍械涂了凡士林嗎?
一支不走尋常路的GLOCK——G46 手槍。GLOCK46 手槍放棄了GLOCK 手槍“萬年”槍管偏移閉鎖,采用了槍管回轉閉鎖(和92 手槍類似),和傳統(tǒng)GLOCK 手槍大不相同,但也頗受非議,如今只有這張模糊不清的圖片證明其存在
從左到右依次為:10 毫米口徑的G29(袖珍型)、.40 口徑的G23(緊湊型)、.45 口徑的G21(標準型)、9 毫米口徑的G34(競賽性) 這4 款槍大小不同,基本涵蓋了所有GLOCK 手槍,剩下的GLOCK 手槍幾乎就是口徑不同而已從某種程度上講,GLOCK 公司產(chǎn)品非常單調(diào)
低價高質的GLOCK手槍,確實更容易贏得更多地喜愛。當喜愛發(fā)酵到一定層次,事情往往不單單是喜愛那么簡單。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為《我討厭GLOCK》的視頻。視頻中,作者例數(shù)了GLOCK手槍套筒太滑、握把太大等一些缺點,并對“G粉”做出了喜劇式的諷刺,讓人印象深刻。
在視頻中,作者每展示一個GLOCK手槍的缺點,就會再用滑稽的表演“展示”下“G粉”的反應:“大家快看,這有個傻瓜不喜歡GLOCK”、“你腦子怎么了? GLOCK黑嗎”、“嫌不好?有本事就別買啊”、“GLOCK是最完美的,是最好的”、“你怎么如此大膽,竟敢污蔑GLOCK”。這些帶有明顯喜劇色彩的表演,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視頻的評論區(qū)自然也炸開了鍋。有很多人對視頻作者破口大罵,但依然有人給出了幾個相對客觀的評論。其中有評論寫道:“一個人應該知道,一旦你購買了GLOCK手槍,你就別想和瘋狂的G粉撇開關系了”、“一般人喜歡他們的槍,G粉崇拜他們的槍”。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在美軍的XM17模塊化手槍競標中,GLOCK手槍輸給了P320,這徹底刺痛了G粉的神經(jīng)。很快,P320作弊、賄選的傳聞,在G粉圈不脛而走,這個關乎一家企業(yè)、一個政府信譽的傳聞,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得到了G粉的瘋狂轉發(fā),甚至成為了國內(nèi)的軍事熱點。
在考證GLOCK的一些缺點時,筆者同樣經(jīng)歷了難忘的一幕。當筆者在一些網(wǎng)站交流自己對第一代G17的感受時,收到了一些諸如“GLOCK有那么大的銷量,不用你評論”、“輪不到你評論GLOCK”的評論。更有甚者,當筆者提出GLOCK分解不易時,有人居然表示“肯定是你手汗大”,甚至有人表示:“如果槍械太好分解就容易出問題?!?/p>
當然,以上這些評論大多是出于根本沒接觸過GLOCK手槍、甚至一輩子沒碰過槍的國內(nèi)悠悠之口。倒是一些海外的擁有GLOCK的華人,給予了GLOCK手槍相對客觀的評價。其中一條認為:“買GLOCK 就像買了塑料碗包裝的外賣,碗夠大、飯也能吃,至于怎么吃,好不好吃,只有吃過才知道了,但也別指望它是什么山珍海味?!?p>
G19 與FNS 手槍( 右)。FN 公司于2010 年推出了FNS 手槍,擊針擊發(fā)、塑料握把、扳機保險一應俱全,和GLOCK 手槍風格極為相似。對比左邊的G19,可見FNS 的握把“瘦了”一圈,應該更適合小手用戶
HK 公司2014 年推出的VP9 手槍,擊針擊發(fā)、塑料握把、扳機保險同樣一應俱全。諸如FN、HK 之類的大公司所推出的擊針槍,對于高度依賴擊針槍市場的GLOCK 公司而言,都是不小的沖擊與威脅
一款槍械再好,也不會贏得所有人的喜愛。但如今,無論國內(nèi)外,對于GLOCK系列的喜愛,或者說狂熱,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不正常的地步,這在禁槍的國內(nèi)更是如此。很多人以追星的方式看待GLOCK,輕視甚至無視它的缺點,對于優(yōu)點則過度拔高和吹捧,甚至把GLOCK手槍當做槍械規(guī)范,和一些根本不相關槍械對比。人們在對GLOCK的喜愛中互相輕信,幾乎聽不進去別的言論。
GLOCK確實是一款優(yōu)秀的手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便宜,它可靠,它的銷量和名氣無可匹敵,以至于從GLOCK17到GLOCK43,GLOCK公司能連吃幾十年的老本而無需面臨什么困境。和同價位(500、600美元)的手槍相比,GLOCK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它真的不是神。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再往上走,自然有更好的產(chǎn)品。
對于槍械的喜愛并不是什么錯事,但盲目崇拜必然是不對的。在《十槍談》系列第二講中,筆者提到過。國內(nèi)軍迷圈曾經(jīng)對G3步槍的滾柱閉鎖推崇之至,但實際接觸過后,筆者發(fā)現(xiàn)滾柱閉鎖本身也是毀譽參半,甚至德國人自己都放棄了滾柱閉鎖。時間再往前走,國內(nèi)對于德國的G36步槍同樣是非常推崇,認為這款槍代表了德國的工匠精神,相關的吹捧不計其數(shù),結果2015年,G36又爆出了“太陽一曬就打不準”的惡性丑聞,一樣落得一地雞毛。
當我們把視線從槍械轉向生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又有許多事物都是如此相似!曾經(jīng)的藏獒熱中,藏獒突然被塑造為力可戰(zhàn)虎、忠心護主的“天狗”,一只藏獒身價上萬,養(yǎng)藏獒甚至成為了一種投資!幾年前綠豆防癌論備受青睞,綠豆價格一升再升,“豆你玩”甚至成為了網(wǎng)絡用語??勺罱K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一場鬧劇。
在鋪天蓋地的瘋狂吹捧中,在“不隨流的才是怪物”的可怕輿論壓力中,這些昨日的鮮活鬧劇,給我們上了不止一課。當吹捧是如此的一致,幻想的破滅也就不遠了。對于槍械而言,成為“輿樂”的玩物是可悲的。槍械沒有人格,但人有。對于軍迷而言,不盲從、不躁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是多么艱難。批判和懷疑是進步的階梯,而偶像崇拜則是這兩者的天敵,對人如此,對槍,也是如此。
下一講,筆者將講述兩款經(jīng)典名槍——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與P220手槍。 [編輯/何懿]
2017 年誕生的第五代G17 手槍。不同于G17 誕生之初的一枝獨秀,如今的擊針手槍市場早已經(jīng)是虎狼環(huán)伺,讓人略感老套的第五代G17 手槍,是否能給GLOCK 公司帶來相應的回報,一切還都是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