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斌
樂清市柳市鎮(zhèn)第二小學 浙江溫州 325600
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要想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必須要從教學方法方面加強鉆研。在小學教學工作中,由于小學生具有年齡較小,閱歷較淺,自主學習能力差,以感性思維為主等特點,選用何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的達成。在新課改背景下,也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能否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本研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策略進行探討。
目前,科學課程在我國廣大小學校中得到普及,但是相比于數(shù)學、語文這些主要課程之外,科學課的重要性尚未得到較高的重視程度,課程地位較低。這種背景下,很多教師對于課程的重視程度也大打折扣,課堂教學形式不注重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單一,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完成教學任務即可,較少開展更加深入性的科學教學活動。這也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打消。而要想改變這種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學校的教學主管部門可以定期組織教師以及學生參加教學競賽活動,尤其是教師,通過這種競爭形式促使教師不斷進取,更重視自身的教學工作,從而更好地做好備課、授課、布置作業(yè)、批閱作業(y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同時教師們還應當善于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總結歸納評價,加強對課堂教學成果的研究,使教學方法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必須要讓學生參與到科學實踐中來。教學中,教師應當懂得放手,對學生多些尊重和信任,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科學探索實踐中,使他們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對科學課程的熱愛,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如教學“溫度的測量”內容,教師可以向給學生演示測量溫度的正確規(guī)范的方法,指導學生認識并會操作教學用具,能夠做好有效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教師現(xiàn)場操作示范過程中對每一步驟進行細致講解,學生操作時結果可能會與教師的結果存在偏差,例如在燒杯中放置溫度計的方式、位置應當始終保持標準狀態(tài),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忽視這一細節(jié),從容影響實驗結果。教師應當對容易發(fā)生錯誤的細節(jié)進行強調,對學生錯誤的操作方法進行糾正。學生通過實際參與科學探究實踐,能夠提升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學習興趣、知識理解記憶效果。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導,要想讓小學生主動進行一門課程的學習,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挖掘科學課程特點,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如浙教版小學科學“校園的樹木”教學課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園中不同樹木的觀察、搜索。實踐教學中,我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不同樹木樹葉、樹皮的收集,并進行分類整理,確定哪些是大樹的、哪些是小樹的等等。然后教師教學生對收集到的材料使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并記錄好各種材料的相關情況,例如樹葉的長度、莖向、厚度、外形、樹皮厚度等等。另外,教師還可以教會學生制作標本的方法,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做成標本進行收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也能夠從中感受到科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的動力。結合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見到的各種植物、動物的觀察,并讓他們學會進行科學探索。如各種植物的生長特點、形態(tài)、各種小動物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索中會更具有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當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進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的實驗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演示以及指導下順利完成試驗,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該過程中,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并且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以及記憶效果,促進科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提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強對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索鉆研,不斷進行教學策略的改進。教學中能夠靈活選用多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科學觀,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提升知識掌握效果,最終促使科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