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杜若
內(nèi)容摘要:《滕王閣序》此篇文章千年來傲然立于文學(xué)史上,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評論者也有自己獨特的賞析,本文從《滕王閣序》形式和內(nèi)容出發(fā),融合王勃的生平,給出了自己特有的審美感受,再論《滕王閣序》和王勃本人的無可抵擋的藝術(shù)魅力。
關(guān)鍵詞:《滕王閣序》 王勃 審美感受
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稇驗榱^句》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老先生這篇《戲為六絕句》中,打頭第一人便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其代表作《滕王閣序》,已成歷史,天妒英才,王勃也英年早逝,但此篇文章千年來卻傲然立于文學(xué)史上,熠熠生輝,不廢江河萬古流。
《滕王閣序》氣韻鏗鏘,格調(diào)不凡,辭藻壯麗,筆墨風(fēng)流。有人評價“六朝體,盛唐聲”。逐句斟酌,果真“勃然有少年氣”。
首段對偶提及“三江五湖”、“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陳蕃之榻,極言洪洲人杰地靈。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腰帶,控制楚地,連接甌越。物產(chǎn)的精華,乃是天的寶物,寶劍的光氣直射牛、斗二星之間;人有俊杰,地有靈秀,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陳蕃家下榻。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樣多。文章的辭彩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才華出眾的朋友多得如云。下段對所在地——滕王閣的風(fēng)景描寫,過渡暢達(dá)。時間是九月,季節(jié)為深秋。蓄積的雨水已經(jīng)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jié),傍晚的山巒呈現(xiàn)出紫色。重疊的峰巒聳起一片蒼翠,上達(dá)九霄;凌空架起的閣道上,朱紅的油彩鮮艷欲滴,從高處往下看,地好像沒有了似的。仙鶴野鴨棲止的水邊平地和水中小洲,極盡島嶼曲折回環(huán)的景致;桂樹與木蘭建成的宮殿,隨著岡巒高低起伏的態(tài)勢,打開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放眼遠(yuǎn)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嘆。房屋排滿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云消雨散,陽光普照,天空明朗。那句極負(fù)盛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睓M空出世。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邊。遠(yuǎn)望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油然而生。排簫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fēng);纖細(xì)的歌聲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飄動。不僅僅是天高地迥,極目遠(yuǎn)眺的開闊視角,更有無與倫比妙到毫巔的鏡頭感。將固定的落霞與長天,映入動感的孤鶩秋水,是極巧妙的寫法。三段的逸興遄飛,爽籟清風(fēng),睢園綠竹,氣凌光照,仍屬“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接下來的盈虛有數(shù),關(guān)山難越,萍水相逢,命途多舛,則是興盡悲來,顧影自傷。自古以來就有文人為此嘆息。如《蘭亭集序》“后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悲夫!”《赤壁賦》則是改換了角度去沖淡這種悲傷“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王勃因《檄英王雞》一文招來天子封殺,后作參軍時又因人命案陷于牢獄,更是因此牽連家人。若不是正趕上皇帝大赦天下,一代天縱之才甚至可能就此殞命。他卻以“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眱删洌谷唤邮芰俗约旱臅r運不濟,文氣由低沉再度昂揚。正如當(dāng)時初唐背景,王勃以一個年輕人獨有的昂揚銳氣撞破了六朝文人的情感怪圈,讓文字充滿了少年的進(jìn)取感。當(dāng)時覺得這兩段寫的真是要拊掌擊節(jié)——落霞碧天,暮色濯滌,湘江滔涌,或堅毅或自信或從容一笑,都是風(fēng)骨朗朗。不禁想回到千年之前,驚世之作的華麗上演。此文典故常為人津津樂道:洪州都督閻公本想借滕王閣盛會讓女婿出風(fēng)頭,眾客都曉得閻公心思,紛紛推讓,拒不作賦。王勃出來乍到,也不推辭,提筆文不加點一揮而就。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yuǎn),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fā)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jié),最后以應(yīng)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jié)。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fù)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據(jù)傳王勃寫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遍惞裕骸安贿^是老生常談?!痹俚健靶欠忠磔F,地接衡廬?!遍惞烈鞑徽Z。直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遍惞侨欢穑骸按苏嫣觳?,當(dāng)垂不朽!”其女婿自知不如,悄問:“我寫好的那篇怎么辦?”閻伯嶼怒目一瞪道:“老夫雖有心捧你,但也絕非有眼無珠之人,如此好序文,難道你要我視而不見?”就像宋代壇領(lǐng)袖歐陽修對蘇軾一樣,對王勃贊不絕口,誓言“放出一頭地”,千百年來,天南海北誰人不恍然大悟后肅然起敬。
遂想落霞漫天,王勃執(zhí)筆以消胸中塊壘,衣飾神容都是風(fēng)塵仆仆的模樣,登樓只見得一抹白衣凌云。向天借才,筆蘸湘江,探手觸得落陽。敘事抒情,典故極多,有的出自神話傳說“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有的是歷史故事,“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有的劃自前人詩詞“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北海雖賒,扶搖可接”,“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有的典故痛陳懷才不遇“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有的典故慨嘆報國無門“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有的典故自惜并期盼知音“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博古通今,才華橫溢,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dá)效果。駢文對韻工整,落筆珠玉太多,論斗尚且丈量不完。后來那一點白色終于名揚天下,然而南海兇蠻波濤卻早洗盡了那最后的不凡和苦恨——從此左眼有一輩子的落霞孤鶩和秋水長天,右眼放一點回不去的長安和交趾家事的前塵余燼,肉體凡胎到底化作飛灰,凌云壯志卻不朽于瑰麗文章。
王勃辭章有多好,《滕王閣序》不過七百多字便是整整一場to be or not to be.的大電影——要人物有人物,要格局有格局,要畫面有畫面,隔著書頁能感到風(fēng)割耳氣壓眉,能聽到男人內(nèi)里“不墜青云之志”的咆哮,沉淪眉宇間沉淀著歐冶子鍛劍時烈烈火星?!粫r間風(fēng)頭無兩,再沒有任何可比擬半分。王勃的高傲與寂寞,王勃的狂狷與憤懣,集中展露在《滕王閣序》一文之中。一登樓,揚名四方便從此始。
千載光陰過去,滕王閣歷經(jīng)無數(shù)戰(zhàn)亂,受到十?dāng)?shù)次損毀。透過破碎的年光之境,有一人又一人在它損毀之時便立即修繕將其恢復(fù)如初。是因為那個滕王嗎?
不,人們是怕那篇當(dāng)垂不朽的《滕王閣序》再無依附。
參考文獻(xiàn)
[1]亓元.茶與蘇東坡寫茶作品的研究.福建茶葉[J].2016,38(03):334-335
[2]田玉春.王勃的寂寞誰人懂.文學(xué)教育[J].2013.(11):157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第八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