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經驗積累法對課堂中如何處理不同學生(點)構建不同教育層次(面)進行探討:①相近的點構建相近的教育面施行因材施教;②不同的點構成綜合型的教育面施行以點帶面教育;③同類型的點構成同類型的教育面施行區(qū)分教育。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點與面;關系處理方略
一、 點與面的關系
初中生正是由兒童向青年過渡時期,他們的生理成熟早于心理發(fā)展,所以所表現(xiàn)出來行為的自控能力一般比較差,注意力也不易長時間集中,一般個體差異性較大。這里的個體差異性指的是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帶有一定傾向的個性心理特征。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穩(wěn)定的特征上的差異。由于個性差異的存在,會出現(xiàn)不同的行為趨向的小群體或個體。小群體和個體就是“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個性差異是也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它也是教育的依據(jù)。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學生心理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體育而言,有的學生的競技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的基本功比較扎實;而且學生興趣愛好又不一樣;體育由于沒有嚴密的邏輯性,小學的體育教學內容也有所側重,有的學生加入了強化訓練過的運動隊,如籃球、排球等,這些大眾體育技能,有些已熟練掌握,有些已基本掌握,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基本沒掌握。只有掌握了學生存在的差異,了解了形成差異的原因,對學生做了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實施“差異教學”。
每個學生在課堂里都是一個教育點,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就絕不能放棄每個教育點。如果對不同學生小群或個體用同一教法、同一要求施教可能會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當然我們關注個性差異,關注教學的“點”,最終是為了教學的“面”,讓每個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提高,所有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我認為只有處理好了“點”,“面”也就迎刃而解了。為此如何處理課堂中點與面關系是廣大初中體育教師務必面對的新課題。本文提出幾個處理方案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這是令筆者動筆的初衷。
二、 點面關系的處置方略
(一) 相近點構成相近教學面
所謂相近點是指運動技能相近的學生組成,A組熟練掌握的教育面,B組基本掌握的教育面和C組基本沒掌握的教育面(A組、B組、C組表示三個層面,下同)。這三個層面的學生如果用一個教學方法去執(zhí)教必定會產生“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結果,久而久之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A組<球類>可進行教學比賽、B組自我練習結合教師指導、C組教師依技術要求從零開始進行教學。這樣A組教師是風箏式大膽放飛,B組教師是目的式教學監(jiān)管,C組教師是手把手傳教。這樣就可很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A、B、C組是動態(tài)。A組是全體同學最向往的組。所以教師設定一個技能值,達到要求就可升級。當然表現(xiàn)不好的也要降級,這樣就能全方位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不同點構建復合型教育面
A、B、C三組同構一個復合型教育面,實施以點帶面的教育模式。這是筆者經常使用并能獲得效果的方略。排球是溪口小學的傳統(tǒng)項目,所以升入我們溪口中學以后有好多小隊員進入溪口中學校排球隊,因此每班都有排球技術骨干。構建復合型教學面以后,每組的骨干者都是教師的助手,教師組織學生教學,助手們則深入到“民間”進行一對一幫困助教,教學效果大幅度提高。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制定如下激勵性政策:師傅帶徒弟技能指標達到滿分師傅可加分,誰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段內完成技能指標得分遞減每周一分或每節(jié)一分。這樣也會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三) 相同類型的點構成同類教育面
體育課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所以體育課組織調動頻繁,學生身處室外受外界影響又大,所以學生往往分散注意力而影響學習成效。另一個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導致有些學生好動、好說、好分神構成常說的“差生”。同類型的組合原則是(1)不能采用歧視詞語;(2)分組也視情況而定,如好分神的學生讓其負責某方面具體工作,因工作具體責任明確也會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3)用強化良好的行為為主要教育手段。如好動、好說這些小群體一——有良好表現(xiàn)就充分肯定,尤其是私下要對他們進行說教,并許諾只要你們改掉不良習慣就給加分獎勵,這樣他們改了壞習慣就有動力和定力,這樣的點組合教育才能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處置點面關系的事項
處置點面關系要注意以下事項(1)要掌握學情、生情及教材的特點。有些項目可以放:如球類;有些項目絕不能放:如器械、體操、投擲項目等;
(2)點的組合不能一成不變,一定要依實際情況而定;(3)同類分組不一定要體現(xiàn)在具體操作過程,此分類可裝在教師心中,此分類的目的是便于教師去區(qū)別對待,有些學生的“錯誤行為”絕非學生的本質所致,而是年齡特點造成的,教育方法只有疏道,不能過激強阻。
四、 結束語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中體育課堂處置點與面關系方略的呈現(xiàn),是筆者作為初中體育的一線執(zhí)教者的一席經驗之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拋磚引玉確是筆者的初衷。
參考文獻:
[1]祝蓓里.青少年學生的身理特征和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1).
[2]汪偉福.初中體育復式教學的實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
作者簡介:謝浩杰,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溪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