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對國民素質(zhì)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未來接班人已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緩的。新課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小學,是一個人思想啟蒙、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尤為重要。主要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途徑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德育;育人為本;方法途徑
一、教育教學,育人為本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是要向?qū)W生傳授道理,教授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該句對老師的職責做了很好的闡述。老師,不僅要教課本知識,更要講做人的道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值得稱贊的,什么是要反省的,不被提倡的。教書育人,教書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育出棟梁之材。當今社會,有高材生研制毒品、研制犯罪工具等好多例子,這些人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但他們道德敗壞,沒有將所學知識用到正道。究其原因,還是道德敗壞所導致的。所以,教育教學,育人為本是關(guān)鍵。小學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盡力培養(yǎng)一群熱愛學習、立志成才、孝親敬長、有集體榮辱感、明是非、知輕重、愛護環(huán)境、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從小就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高素質(zhì)的學生。
二、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途徑
1.以身作則
在小學生的世界里,父母和老師就是他們的榜樣。從古至今,贊美教師的詩文無數(shù)篇。他們可能從小就會聽父母講教師是如何如何優(yōu)秀的人,教師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舉止高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上學時家長一般都會告訴他們要聽老師的話。所以,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學生會認為老師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是高尚的,生活中他們自然而然也會去模仿,甚至有時這都可以成為孩子與父母產(chǎn)生不同意見的來源。由此可見,老師在孩子心中是多么高大的形象,有著多么重要的地位,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謹言慎行。要求學生做什么事情前自己要先以身作則。
2.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
現(xiàn)在科技如此發(fā)達,上課時老師可以運用的工具已不再僅僅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了,我們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shè)備,給學生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如在講漢語拼音時,我們可以采用圖文聲并茂、課堂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小朋友們動手、動腦,可看、可聽、可說地對每一個字母進行理解并對它們產(chǎn)生興趣。在講《春曉》這篇古詩時,可以給小朋友們放一段帶有影像的朗讀視頻,這樣不僅有助于小朋友們背誦,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在講《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示,小朋友的想象力豐富,可以讓他們自己思考“如果我是烏鴉,我會怎么做?”這個問題,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自己或者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演示給同學們看,在展示過程中,小學生的收獲往往是巨大的,這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想象、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
3.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進步書籍并寫下心得體會
首先,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開闊眼界。其次,學生交上心得體會后方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心中所想,若發(fā)現(xiàn)學生有思想道德問題以便及時糾正。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可以通過向?qū)W生推薦進步書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儒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2011年1月1日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提高孩子修養(yǎng)的品德故事》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對提高小學生道德修養(yǎng)有益的書籍。最好不要給孩子們規(guī)定一定要看什么書,可以先讓大家自己看,然后可以留出一節(jié)或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孩子們分享自己看書之后的感想,互相推薦交流學習。在孩子談?wù)摳邢氲倪^程中,教育者要去贊揚看進步書籍的同學,孩子被老師贊揚了都會興奮,以至于他以后還會去看好的書籍,而其他沒有被表揚的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也會去看同類的書或者同本書,教育者也就順理成章地達到了目的。如果老師規(guī)定了必須要孩子們看哪本書,孩子們可能會把它當作任務(wù)來完成,不會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對心得體會寫得好的小朋友也要進行適當?shù)莫剟睢?/p>
4.平時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升國旗時要嚴格要求學生正視升國旗儀式,在國旗升起時跟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尊重國旗、國徽。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我們國家的歷史及關(guān)于近期發(fā)生的國家大事,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意識。
5.講究勞逸結(jié)合,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
在比較貧困的地區(qū),可以鼓勵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幫忙的過程或者完成大人交給他們?nèi)蝿?wù)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進而熱愛勞動。鼓勵孩子們與家人外出,在外出過程中,他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學到一些社會生活基本常識。在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qū),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去郊游或者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讓他們可以領(lǐng)略大自然的魅力,進而愛護環(huán)境。鼓勵學生與家長外出購物等,從而提高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當然,不管經(jīng)濟條件如何,都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向?qū)W生講明哪些行為、言行是值得表揚的,哪些是我們所不齒的,鼓勵學生孝親敬長,舉止文明。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教學、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后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學,要好好備課,盡量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上得有聲有色,讓小學生愛上語文這門課程。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老師還要不忘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做好榜樣,傳道時講求方法,鼓勵小學生多讀好書,重視實教結(jié)合,生活上、學習上都要多關(guān)心學生。
參考文獻:
[1]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5):124,135.
[2]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2):67-69.
[3]王凱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4(33):222.
[4]潘武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4(32):64.
作者簡介:王萬德(1980—),男,漢族,小學高級教師,籍貫:福建省泉州市,大專學歷,小學教育專業(yè),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