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玉
【摘 要】
只有善于觀察和體驗生活,學生才能透過生活的現(xiàn)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內(nèi)涵,寫出富有真情實感、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學生只有深入生活觀察、體驗,才能用自己的筆更好地描繪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教師帶領(lǐng)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在操作中認識事物,加深體驗,是極好的習作指導途徑。
【關(guān)鍵詞】
觀察 體驗 操作 閱讀 習作
小學生習作中存在很多諸如內(nèi)容空洞、千篇一律、條理不清、言之無序、選材面窄、發(fā)散思維欠缺等問題?!吧钍莿?chuàng)作的源泉”,對小學生而言,他們?nèi)狈Φ牟皇蔷唧w的生活,而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自我體驗。習作要有真情實感,而要真實地體驗生活最根本的是觀察。只有善于觀察和體驗生活,學生才能透過生活的現(xiàn)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內(nèi)涵,寫出富有真情實感、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讓學生親身體驗后再進行習作,是一條不錯的習作路徑。
一、在觀察中體驗,喚醒生活樂趣
用眼睛觀察事物是我們最常用的活動方式,但觀察一定要仔細、有序。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風霜雨雪都各有特色,是豐富的習作源泉。自然界的景物真實可感,方便觀察,學生更容易將其生動描寫。
在平時教學中,我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留意自然界的寫作素材,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嗅、用心感受,從而實現(xiàn)“我手寫我心”的寫作境界。一次習作課,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有關(guān)虎皮蘭的習作。我先把自家種植的虎皮蘭放在講臺上,給學生近距離觀察。接著介紹虎皮蘭的產(chǎn)地、種植種類及其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先總體觀察虎皮蘭的外形,繼而摘下一片葉子讓每個學生看看有什么特點。經(jīng)過仔細觀察,學生便知道虎皮蘭遠看是綠色的,但是每片葉子的葉緣有金黃色的鑲邊,葉面上還有類似于老虎身上的斑紋的紋路。學生因此還悟出了“虎皮蘭”的名稱來源于他的葉紋特征。學生觀察之后,寫一篇以《虎皮蘭》為題的習作就不會太難了。
二、在操作中體驗,感受動手樂趣
教師帶領(lǐng)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在操作中認識事物,加深體驗,是極好的習作指導途徑。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動手的樂趣,加深對事物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的認識,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學生能感受到無窮樂趣,教師要特別耐心。
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如今許多大人不懂針線活,更何況是小孩。因此,我特意設(shè)計一堂縫沙包體驗課。當學生聽到縫沙包,有的驚喜,有的皺眉。
課前請同學自帶針線、布頭、剪刀,老師備細沙。上課伊始,老師先示范沙包整個縫制過程:剪布——穿針打結(jié)——縫口袋——裝沙子——縫口子,讓同學心里有數(shù)了,再開始動手。
首先,教同學剪布,有的剪刀使用輕車熟路,有的比較笨拙,結(jié)果剪出來的布大的大,小的小,歪的歪,斜的斜,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實踐體驗。然后穿針打結(jié),光穿針就忙活了好一陣,尤其男同學求助的多。接著縫沙包,女孩子心靈手巧,一針一線地縫,我特意交代針腳要縫得細密點,否則等下裝沙時沙子容易漏出來。男孩子情況不樂觀,沒縫幾針就唉聲嘆氣,甚至哇哇大叫,因為有的線打結(jié)了,有的不小心被針扎到了,于是大聲嚷嚷尋求幫助。我發(fā)動會的同學帶不會的同學,很快兩人一組自由組合,熱火朝天地縫了起來。教的人一板一眼,一邊示范一邊帶領(lǐng),學的人一針一線謙虛謹慎地跟著。整個縫制過程,我不時提醒,小心線打結(jié),小心針扎到手指頭,盡量縫得細密點。
等到布袋子縫得差不多了,還要留個小口子,我?guī)兔ρb上沙,最后學生把口子縫上縫緊。
大功告成后,我讓同學玩丟沙包游戲,同學玩的不亦樂乎。游戲結(jié)束,我趁學生興致盎然時請他們把整個過程中感受最深刻,最有意義的環(huán)節(jié)寫下來。結(jié)果內(nèi)容之豐富超乎你想象之外:有的寫縫沙包的辛苦,有的寫丟沙包的樂趣,有的寫求助的心靈歷程,有的寫活動的感受。一個體驗活動能給學生帶來如此豐富的收獲,是非常有價值的。
三、在閱讀中體驗,享受書籍的樂趣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想象力,拓展思維。
(一)課內(nèi)閱讀得法。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我們要借助并利用好閱讀教學中的教材,讓閱讀與習作良性互動,實現(xiàn)“以讀促寫,讀寫遷移”。(1)在朗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提倡教師應(yīng)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2)在品析中積累: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yīng)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zhì)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
(二)課外閱讀得益。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提高習作的興趣和能力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推進。(1)方法引領(lǐng),積累語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老師們要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積累。我們經(jīng)常采用的是以下幾種方法。A.摘錄式;B.體會式;C.提綱式;D.批注式;E.卡片式。(2)閱讀記錄,增厚語言:做閱讀記錄卡是很多教師采用的辦法。(3)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為了讓激發(fā)出來的課外閱讀興趣持續(xù),學??梢苑e極開展“書香校園”和“書香班級”的建設(shè)。學校圖書室的定期開放,更是為閱讀提供了平臺。
生活是習作的沃土,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讓學生習作根植于“親身體驗”的這片樂土,真正擁有“我手寫我心,我筆訴真情”的沖動,這樣的習作才會充滿情趣,煥發(fā)生命的光彩。
【參考文獻】
陳春玉.讓習作因體驗而精彩——淺談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