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教育功能是名人紀念館的一項重要功能,它對于推進我國社會文化教育發(fā)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社會文化教育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名人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名人紀念館社會教育功能展開了探討,以供行業(yè)參考借鑒。
關鍵詞:創(chuàng)新;名人紀念館;社會教育
名人紀念館具有社會教育功能,在社會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讓其能夠充分發(fā)揮出教育作用,是目前名人紀念館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本文將系統(tǒng)分析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名人紀念館教育功能,以供參考。
1 創(chuàng)新陳列方式
展覽陳列是名人紀念館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與社會群體溝通的重要特殊語言。一個優(yōu)秀的陳列方式不僅可以更為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的歷史場景,還可以加深觀眾的理解與認知。名人紀念館教育內容的表達是需要合理的輔助手段,這樣才能夠更加準確的凸顯教育內容,吸引觀眾,增強印象。
1.1 明確展覽主題,推進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
名人紀念館展覽的核心就是主題,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展覽內容來獲得主題。若將名人紀念館的展覽比作一個人,那么主題就是人的思想,而內容是人的軀體,展覽的形式則猶如衣著。人的思想主要是通過行為及內容所體現(xiàn),漂亮的衣著則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進而讓思想與行為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如陳嘉庚紀念館則就具有鮮明的特色,內容上“陳嘉庚”是紀念館的靈魂,他的人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及精神財富,同時被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通過350多幀圖片、515件/套文物、實物,真實、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陳嘉庚偉大光輝的一生。所以應當積極研究展覽主題,這樣才可以更加鮮明的表達出名人紀念館的精神實質。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再通過附加表達形式及手段才會讓主題能夠得到依托,否則再花哨的表達效果只能讓人們眼花繚亂,并不會具有社會教育意義。
1.2 重視表達藝術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名人紀念館中的陳列中各部分的環(huán)境氛圍應當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在原則上應當與所展覽的內容主題高度保持一致。以陳嘉庚紀念館為例,它就具有鮮明的表達特色,如閩南風味的燕尾脊、“嘉庚瓦”的坡屋面,西洋風格的套窗等,由這些組合起來形成獨有的“嘉庚建筑”藝術,這些在閩南以及福建地區(qū)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風格。而這些建筑則又與展覽內容相配合,彰顯主題。讓觀眾能夠進入紀念館就可以靜下心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展覽中。
1.3 創(chuàng)新運用展示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名人紀念館的展示模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紀念館展示手段能夠讓靜態(tài)的陳列變?yōu)閯討B(tài)可演示的。通過這些先進的手段能夠對增強關注多感官的體驗,能夠加強他們對紀念館內容的印象,進而實現(xiàn)社會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運用展示手段能夠將內容更為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更為真實的還遠歷史,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實物陳列加文字所無法代替的,傳統(tǒng)的方式人們主要是依靠腦海中抽象的想象來獲得印象,而人們之間的理解是具有差異性的,而這些差異則可能會導致認知上的嚴重錯誤,無法有效發(fā)揮出社會教育的價值。
2 創(chuàng)新講解模式,提高接待水平
講解是紀念館實現(xiàn)社會教育功能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講解對于名人紀念館而言是一種“準藝術”,優(yōu)秀的講解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讓紀念館與人們內心進行溝通。講解的標準并非固定的,而是根據(jù)觀眾不同而發(fā)生著改變。
2.1 因人施講,提高講解針對性
名人紀念館應當針對不同人群運用不同的講解形式及內容,它的有效實施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其中觀眾可以通過年齡、職業(yè)特點、教育背景、地區(qū)等因素進行劃分。如陳嘉庚紀念館在講解時就會根據(jù)觀眾不同需求來進行因人施講。
1)小學階段,這部分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但是卻又充滿著好奇心,所以講解過程中應當具有趣味性。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故事進行短時間集中講解,之后再通過參觀展覽、互動問答等形式,將主題內容逐漸滲透進去,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來進行表達,這樣的形式才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將知識內化吸收,提高記憶。
2)青少年階段,這部分人群大部分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來進行參觀,在聽講解時會非常認真。因此在講解時對于一些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要詳細講述,同時講解員需要注意情感的表達,語言要能夠震撼人心,同時注意要充分表達出陳嘉庚的實際,適當?shù)呐c當今時代進行對比,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陳嘉庚的愛國情感,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還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成人階段,他們所能夠接受到的信息是最多的,同時他們對于名人紀念館的歷史都會具有初步的理解,有些甚至會形成個人的見解,但是他們也非常希望獲得新的知識來豐富自己。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會較為深刻與專業(yè),這就要求講解員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同時巧妙的應對觀眾的提問,講解內容應當具備一定的理論性。
4)老年階段,他們通常對我國的近現(xiàn)代史具有著了解,又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當時的艱辛。因此在講解時要注重突出人物講解,同時老年人可能存在反應慢等現(xiàn)象,所以講解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照顧。
2.2 創(chuàng)新講解形式
許多紀念館在講解形式方面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并且受到了良好的社會教育效果。在紀念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拇┎逡恍┣榫皠?、歌曲等元素,不僅可以豐富參觀體驗,加深觀眾印象,同時還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出紀念館的教育功能。例如:在講解陳嘉庚事跡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陳嘉庚對中國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讓觀眾們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陳嘉庚的偉大與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這些額外的講解元素出現(xiàn)的時機非常重要,應當配合講解內容的需要而出現(xiàn),不能夠單純的強加進入,這樣反而不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3 綜合運用各種平臺資源,創(chuàng)新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教育戰(zhàn)線上的重要陣地。名人紀念館在發(fā)揮紀念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同時,應當綜合運用各種資源,這樣才可以讓觀眾對紀念館具有更加準確的定位與理解。以陳嘉庚紀念館為例,陳嘉庚紀念館以“陳嘉庚”文化為基點,融合國內各紀念館的教育資源;以創(chuàng)設社會教育大課堂為抓手,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進行深度融合,聯(lián)手廈門高校、廈門市教育局,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通過色彩斑斕、奧妙無窮的展覽拓展青少年知識,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素質,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3.1 館校合作
1)送展覽進廈門市各中小學,根據(jù)展覽主題研發(fā)配套的社交活動,同時發(fā)放問卷調查表,意見反饋表。
2)研發(fā)校外教育課程、設計制作與廈門市中小學學校課程相結合的教輔教材。
3)開設陳嘉庚紀念館未成年人教育網絡課堂。促進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
3.2 館宮合作
與福建省各地方青少年宮合作,在各個地區(qū)開展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
3.3 博物館間合作
長期與全國各地博物館合作,送出和引進展覽,有效的整合各地博物館資源,把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技術教育拓展到校園、社區(qū)、部隊等等。
3.4 與中國郵政合作
成立嘉庚主題郵局,除發(fā)揮郵政營業(yè)機構作用,還經常圍繞華僑文化舉辦各類社會教育活動,成為弘揚嘉庚精神的重要載體。
這些社會教育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名人紀念館社會教育的功能,通過館校合作、館宮合作、博物館間合作等形式對社會群眾展開教育。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名人紀念館工作人員應當積極發(fā)揮出社會教育功能,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應當根據(jù)紀念館的實際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因素,努力為社會教育服務,更好的發(fā)揮出社會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潘黎黎.新時期下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名人故居類紀念館的教育服務功能[J].改革與開放,2018(16):136-138.
[2]時婷.“互聯(lián)網”+在紀念館教育功能實現(xiàn)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18.
[3]李瑞娟.武漢博物館社會教育效果評價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7.
[4]張領軍.試論博物館教育[D].河北師范大學,2015.
[5]方秀實,徐子琳.紀念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4(23):151-152.
[6]陳嘉庚,陳嘉庚言論集,國際書號ISBN981-05-1945-1,2004年10月,P15.
作者簡介
翁寶貝(1986-),女,福建廈門人,助理館員,陳嘉庚紀念館,從事綜合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