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媛,羅承龍
(臨滄市人民醫(yī)院 云南 臨滄 677000)
多層螺旋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和掃描速度快等特點,能清晰地顯示肺部的影像特點,還能使各類甲狀腺病變的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是檢查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1]。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低劑量多層螺旋CT在肺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50例肺癌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齡37~83歲,平均(61.43±12.49)歲。
采用NeuViz16多層螺旋CT,幫助受檢者采取仰臥位,指導吸氣末屏氣后進行掃描,由胸廓入口開展掃描至受檢者的肺底,常規(guī)掃描相關的參數(shù)如下:管電流設置為60mAs,管電壓設置為120kV,螺距為1.5,層厚設置為5.0mm,斷層準直為4.0mm;低劑量相關的參數(shù)如下:管電流設置為30mAs,管電壓設置為120kV,螺距為1.5,層厚設置為5.0mm,斷層準直4.0mm。窗位設置為1200Hu,窗寬設置為-600Hu。由我院3名資深醫(yī)生進行閱片,全面觀察受檢者的各肺葉結構、肺部結節(jié)大小以及部位等情況,如果出現(xiàn)肯定或疑似小結節(jié)則開展1mm間隔重建。
比較手術病理與多層螺旋CT的征象(管壁增厚、腔內(nèi)外病變、阻塞性病灶和轉移性改變等)的診斷結果。并比較低劑量與常規(guī)多層螺旋CT檢查對鈣化、壞死、細短毛刺、磨玻璃征、分葉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肺癌征象的顯示情況。
低劑量多層螺旋CT的管壁增厚、腔內(nèi)外病變、阻塞性病灶和轉移性改變等征象與手術病理結果相比無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
表1 手術病理與低劑量多層螺旋CT征象的診斷結果對比[n(%)]
低劑量與常規(guī)多層螺旋CT檢查對鈣化、壞死、細短毛刺、磨玻璃征、分葉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肺癌征象的顯示率相比無明顯的差異(P>0.05),見附表2。
附表2 低劑量與常規(guī)多層螺旋CT檢查對肺癌征象的顯示率對比[n(%)]
臨床上篩查肺癌常用多層螺旋CT和X 線檢查。多層螺旋CT檢查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較高的時間分辨率和強大的后處理功能等多種優(yōu)點,能清晰地顯示各肺葉的細微結構以及支氣管狹窄等,而且肺癌患者不同病理類型的CT表現(xiàn)均具有較大的差異,按照CT表現(xiàn)的差異能對早期肺部病變較為準確地診斷,使肺癌的早期篩查檢出率得到明顯的提高,從而有助于早期開展治療,改善預后[2-3]。降低輻射劑量的方法包括降低管電流,降低管電壓,增加螺距,減少掃描時間。受檢者在進行低劑量CT 檢查時的輻射劑量較低,部分重疊重建方式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多方位、更仔細地觀察肺結節(jié)情況,進而使圖像的分辨力以及對微小病變定性的準確率大大提高[4]。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多層螺旋CT檢查相比,低劑量檢查對鈣化、壞死、細短毛刺、磨玻璃征、分葉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等肺癌征象的顯示率不會出現(xiàn)降低。證明了其在肺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低劑量多層螺旋CT檢查在減少輻射劑量的同時,還能獲取足夠的胸部影像,較為清晰地顯示肺癌患者的各種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