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征
(安達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安達 1514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廣大民眾越來越關注電視新聞的質量。而采訪作為新聞記者獲取電視新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記者保證新聞質量的基礎。所以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注重對自身采訪藝術的提升,以獲得更加直接、有效的新聞信息。新聞媒體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打破原有格局,提高新聞媒體報道的真實性以及節(jié)目的收視率。
現在每天發(fā)生的新聞數不勝數,新聞媒體的報道也是一樣的鋪天蓋地。加之手機、電腦等媒體的發(fā)展,使得新聞媒體工作的范圍擴大了一個維度。這就需要媒體工作者具有捕捉新聞的能力,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做到在第一時間發(fā)現新聞,并且要將新聞編輯成最具吸引力的標題以及文案,因此,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責任重大。
新媒體時期信息傳播速度快,各大媒體競爭激烈。以前大家都是通過電視機、收音機、廣播、報紙等途徑進行新聞信息的收集,但是現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電腦等各種設備都將成為傳統(tǒng)新聞傳播的競爭對手。新聞媒體工作者、新聞媒體傳播平臺以及新聞媒體傳播形式為了爭奪觀眾或是聽眾,使勁全身解數,競爭日益激烈,致使電視臺新聞記者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媒體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進而增加了新聞記者的工作壓力,部分新聞記者為了個人利益以及知名度,扭曲事實真相,違背職業(yè)道德,以獲得大眾的關注。這樣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媒體職業(yè)的形象,給自身以及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也逐漸提高,但是依舊存在很對問題,比如部分新聞記者的采訪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內容空洞,缺乏實際意義,同時采訪節(jié)奏過快,記者語速較快,受訪者還未來得及思考和詳盡作答,就提出下一問題,給受訪者造成極大的壓迫感,影響采訪效果,造成異常緊張的采訪氛圍,甚至導致受訪者出現不滿情緒,使得采訪難以繼續(xù)展開深入的話題,采訪過程粗糙混亂。
現在,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如果不順應時代發(fā)展進行技術上以及形式上的轉變,自然會被新興的媒體擊敗。新聞記者的采訪質量直接決定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進而對節(jié)目造成巨大影響。因此,新聞記者應該提升自身采訪技巧,吸引觀眾的關注。同時,新聞記者提升自身采訪藝術才能獲得更好的采訪效果,使得受訪者能夠積極配合采訪活動,從而提升了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通常存在兩種人物關系,即采訪者(新聞媒體工作者)與被采訪者(當事人)。在一段采訪中,首先應該明確的是要讓彼此雙方都熟知今天的采訪主題,以及雙方應該開展怎樣的聊天。在明確聊天主題的情況下,受采訪者會很配合地進行此次訪問,進而保證節(jié)目效果。因此,為了確保新聞媒體工作者能夠更好地開展采訪工作,就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事先做好對采訪者的了解工作,針對其喜好以及興趣進行分析。另外還要做好應對突發(fā)情況的準備,現場直播難免會有很多突發(fā)情況出現,所以新聞記者應具備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保證采訪順利進行。
現在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生活在一個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社會。但是作為電視臺新聞媒體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端正工作態(tài)度,不管面對的是怎樣的采訪者,心態(tài)都要保證平和,對待受訪者要禮貌、尊重,時刻牢記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維護良好的記者形象。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樹立一定的學習意識,豐富自身的閱歷和采訪的經驗,切實加深對采訪內容的理解,保障采訪過程的流暢性。逐漸形成自己的采訪特點,以此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鍛煉自身的反應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根據采訪進程自由應對,以此來保證采訪的流暢性和有序性,以此提高受訪者的信賴。
環(huán)境是人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采訪過程中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為受采訪者營造一個舒適的采訪空間,很多受訪者都是第一次在鏡頭前接受訪問,緊張是難免的。但如果在交談過程中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那么就會會影響采訪的正常進行。所以,新聞媒體工作者要為其營造一個和諧的采訪環(huán)境。運用平易近人的提問方式,就像朋友之間在聊天一樣。對于一些涉及隱私或者是比較苛刻的問題,可以適當地選擇略過。同時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提問不要過于犀利,盡量婉轉一些,要站在對方的視角考慮問題,給彼此留一個舒適的空間。不越界,也不過度干涉。在受訪者心理舒適的情況下,完成訪問,達到采訪目的。
以往的新聞采訪常常出現新聞記者滔滔不絕,受訪者插不上話的情況,導致受訪者失去主體地位,本末倒置,嚴重影響采訪質量。因此,新聞媒體記者應該適當地減少發(fā)言,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被采訪人。不是不可以講話,而是在采訪前將自己要問的問題列出來,然后起到拋磚引玉的一個作用,用一句話兩句話打開被采訪者的話匣子。同時,在被采訪者陳述時不要打斷,要學會尊重他人。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要記錄下來,留到空閑時間再問,不要咄咄逼人,扭曲真相,給被采訪者造成一種壓迫感。
要想切實提高采訪的有效性,善于抓住疑點是采訪關鍵,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認真分析采訪內容以及受訪者的回答,要善于抓住疑難問題。從而獲得價值性較高的新聞信息。一般情況下,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都是將新聞事實作為依據,但是采訪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主題以外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洞察力,及時捕捉信息,使其發(fā)揮有效價值。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應該做到認真觀察受訪者,善于發(fā)現疑點和問題,有效對采訪內容進行篩選,找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針對疑點進行及時提問,實現采訪的有效性。
新聞工作是一項嚴謹的工作,但是在采訪時可以適當地幽默詼諧一些,通過適當的語言與受訪者展開良好的溝通。適當地融入一些流行詞匯,提升民眾對節(jié)目的關注度同,時激發(fā)群眾的興趣。與此同時,新聞媒體記者要具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親和力以及幽默感。也可以在采訪中適當地融入一些身體語言或者是面部表情,盡量讓采訪變得鮮活。新聞媒體工作者是采訪的關鍵,既要掌控全局又要給被采訪人足夠的空間,使得受訪者敞開心扉,積極配合采訪者完成采訪。
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采訪藝術在整個新聞制作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嚴于律己、靈活運用采訪技巧,提升采訪效率、強化自己的新聞敏銳度和職業(yè)素養(yǎng)。新媒體的發(fā)展與出現對新聞媒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所以新聞工作者要抓住這次機會,挑戰(zhàn)自己,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水準并且為電視新聞節(jié)目做出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