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中國文史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讀書,能改變人的精神氣質,會讓人潛移默化地擁有更多的雅思、雅言、雅興與雅致;讀書,能使人的生命充滿激情和綻放智慧的光彩,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讀書,更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真正含義。
“讀書可以明理,讀書可以進步,讀書可以知恥,讀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心靈……”
……
在這喧嘩和浮躁的時代里,書本在心靈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看是靜止不動的文字,其實里面暗藏的是對于心靈撫慰的觸動能量。它會讓你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所在,它可以勾起你的回憶,也能夠豐滿你的精神世界,讓你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但是,站在讀者的角度,讀者該如何選擇所要讀的圖書,哪種書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站在出版機構的角度,又該為讀者提供什么樣的圖書,什么樣的書才是讀者內心最需要的呢?
中國最大的圖書電商網站當當網與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統(tǒng)計,近兩年,中國大眾圖書市場中文學類圖書銷量獨占半壁江山。這間接反映出在當今社會快速發(fā)展時期,更多的人希望追求心靈、情感的寧靜,比如豐子愷的《萬般滋味,都是生活》、周國平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沈復的《浮生六記》……從當當與開卷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讀者需求的這種心靈慰藉更多的是從傳統(tǒng)、古典文化中尋找的,而公版圖書就是其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多的一部分。
所謂公版圖書就是在中國范圍內,作者去世超過50年的作家作品即為公版圖書。我國作品的發(fā)表權和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至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至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fā)表權和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至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chuàng)作完成后50年內未發(fā)表的,著作權法不再保護。
在作家作品進入公版領域后,作家的著作權與財產權將不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他人或者出版機構如果通過編輯的創(chuàng)意再出版、演繹或者復制、改編、傳播“公版”作品,比如,現(xiàn)在市場上特別火熱的一些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名家美文,像鄭振鐸、魯迅、靳以、鄭振鐸、鄧拓、林徽因、老舍、傅雷、張恨水、潘光旦、周作人、翦伯贊、朱自清、吳晗、趙樹理等人的作品集,無須經過作者家屬或著作權繼承人的授權,也不用支付相應的版權使用費。但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是沒有期限限制的,永遠受保護,使用者不可侵犯作者的這一部分權利,并且應該充分尊重作者著作財產權。
近幾年,公版圖書成了國內各個出版機構爭相出版的熱門圖書,而且越來越多的公版圖書被逐漸打造成暢銷圖書,因為從當當網暢銷總榜與開卷數據的前500名就能看出,公版圖書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一暢銷現(xiàn)象,一是反映出讀者對公版圖書的需要與認可,二是公版圖書出版的意義與其文化傳播價值的體現(xiàn)。
1.目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進入公版領域的圖書,多數為晚清與民國時期的知名作家的作品,這些公版圖書以其經久不息的文化傳播價值,塑造著國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氣質。公版圖書經過幾代人的閱讀和檢驗,成為公認的具有優(yōu)秀文化內涵的作品,這部分作品也被認為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所以,對公版圖書再版,既是社會主義中國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有利于繁榮國內的圖書市場,更是對優(yōu)秀文化的一種傳承與保護。
2.我國有著龐大的讀者群,圖書出版與發(fā)行能力也不斷提高,但是市場上有分量地活著的作家的作品屈指可數,致使高品質的童書、優(yōu)秀的純文學作品或者歷史讀物這些大眾讀物都成了稀缺資源。但出版機構的發(fā)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作家作品,從這一點來說公版圖書(作品優(yōu)秀、門檻低、成本低,有一定的讀者群,利潤高、效益高)成為焦點是有其天然優(yōu)勢的。所以,對公版圖書進行重新策劃包裝、修訂、重印,是人類文化傳承的正常出版現(xiàn)象。
3.如今在有版權的圖書制作中,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稿費所占圖書總成本的比例往往在50%以上,而且對方往往對首印數和版稅率都有較高要求。公版圖書由于沒有該部分相關費用,大大降低了出版社的開發(fā)成本,這也使得出版社可以在圖書裝幀設計、紙張選擇、定價等方面具有更靈活的操作性,不僅可以把稿費用在包裝設計上,還可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讀者群對圖書的認知和認可。
時代在進步,讀者的觀念與喜好在變化,公版圖書如果再簡單地拿過來印刷上市,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讀者的需求和心理期望。所以,公版圖書的再出版,就要從舊版中走出來,加上現(xiàn)代的元素、編輯的創(chuàng)意和思想,使內容更加豐富、編校質量更高,甚至要從書名到形式上,給讀者一個全新的呈現(xiàn)。具體有以下四個方向可供參考:
1.降低門檻,擺脫過去“故紙堆里挖出來的”的老派形象,最大限度地爭取讀者?!耙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朱鸰說:“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不要說明清古文,就連民國的白話,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有閱讀障礙。經典的外國作品也是如此,幾十年前翻譯的版本,現(xiàn)在讀起來比較有距離感?!?/p>
所以,對公版圖書重新編輯加工、加注或者翻譯,甚至把艱澀難懂的古文使用白話文重新表述,以降低讀者對經典作品的閱讀難度,從里到外擺脫過去“故紙堆里挖出來的”的老派形象,也是最大限度爭取讀者、擴大圖書銷量的一種辦法。
如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浮生六記》一直穩(wěn)居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就是因為編輯在出版此書時敏銳地注意到,雖然此書的讀者群很大,但對于大多數讀者來說,閱讀這部半文半白的文學還是比較吃力的。爭取更大的讀者群降低作品閱讀的難度,是編輯重中之重的關鍵點。事實也證明了編輯的判斷和做法,翻開當當網頁面的《浮生六記》的評論就能看到很多類似這樣的話:
“這本書,我主要看了譯文。譯文和原文的風格一脈相承,語言質樸潔然,充滿淡然之味。無論是封面設計,還是版式,都非常清新淡雅。尤其喜歡里面的書簽……”
“真的真的很漂亮!無意中看到朋友有一本,當時是沒有白色封皮的,純深藍色的封面,頓時眼睛一亮,沒想到翻開來,里面更是漂亮得無話可說,譯文采用黑色字體,原文是藍色字體,膚淺的我已被裝幀迷得神魂顛倒。希望空閑時,能深入內心,感悟這本書的靈魂,感受沈復先生對陳蕓的情深,感受生活的點滴,及‘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書名已經在耳畔流轉無數次,竟是如今才靜心慢慢看了這個故事。封面很有意境,翻看紙質的書本,在陽光下閱讀,真的很舒心。前半部分是翻譯的白話文版,輕輕松松便能領會了文章的大致內容。最喜歡夫妻倆相處的日常生活記敘,那應該是很多人憧憬的吧,真的很美?!?/p>
……
這些讀者的評論充分體現(xiàn)了對這本書內容、包裝、用紙等的肯定,也是在用事實說明讓公版圖書降低閱讀門檻,擺脫過去“故紙堆里挖出來的”的老派形象,是可以擴大讀者群、獲得更年輕讀者的喜愛。
2.用工匠精神對選題進行內容補充、二次創(chuàng)新與重新制作。《小王子》是一部童話,既是獻給孩子的,也適合大人閱讀。它充滿了哲理,卻沒有任何說教,一切都蘊含在動人的故事里,藏在小王子的話語中,藏在星星中、沙漠中、玫瑰中……純凈而深刻,唯美而憂傷,被翻譯成200多種語言,獲全球億萬讀者肯定,閱讀量僅次于《圣經》,堪稱是一部奇跡般的作品,目前單就中國市場上在售的《小王子》就有一兩百個版本。《小王子》是一部暢銷書,但這一兩百個版本,不可能本本都是暢銷書。經??疾旌褪袌鲅芯?,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銷量較好的版本,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創(chuàng)新、有二次創(chuàng)作……比如,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版本,采用的創(chuàng)作辦法就是邀請旅法翻譯家梅子涵之女梅思繁法文直譯、央美教授高精度還原原作插畫、舒朗大開本的裝幀辦法,呈現(xiàn)給讀者一本有質量、有分量、有美感的全新的圖書。正如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說:“做公版圖書不能以擦皮鞋、賣羊肉串的思維來做。如果不能提升書的文化價值,那還不如不做?!?/p>
3.對公版文章或者多本圖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新的面目呈現(xiàn)給讀者。2011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的一本林徽因的作品集叫《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被當當評為終身五星經典作品。林徽因的作品體裁廣泛,有小說,有散文,有報告文學,有詩歌,有書信……而本書是把林徽因最受大家歡迎的不同體裁的作品,按照體裁不同劃分章節(jié)后結集出版,同時用金岳霖對林徽因的一句評價作為書名,并在主體書后附贈了她的詩集《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當然這詩集的名稱也是編輯根據讀者的閱讀風格命名的。經過編輯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賦予了林徽因作品新的生命力,也開創(chuàng)了多篇文章結集出版的先例,所以圖書上市后陸續(xù)加印,至今總銷量已超20萬冊。接下來的幾年,市場上陸續(xù)出現(xiàn)很多類似本書的公版圖書,銷量也非常不錯,充分驗證了這一形式和思路是可以賦予舊版的作品以新的生命力的。
上面是一個作家的多部公版作品或者多篇文章經過編輯的創(chuàng)新與整合后出版,重新煥發(fā)生命力的成功案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出版的公版圖書,經過編輯的深加工、重策劃,賦予了新的生命力的成功案例。比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大師經典”這套叢書,就是策劃編輯把近現(xiàn)代進入公版領域的作家作品讀懂吃透后,以新的思路新的形式,找到選題點即主題,圍繞主題用公版文章支撐內容的一套書,每本書是由很多個大師的文章匯編而成。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地讓公版文章重新煥發(fā)生命力的思路與創(chuàng)意。
4.改頭換面,變學術為通俗,以吸引更大的讀者群。《中國人的氣質》是一部湮沒百年的社會學經典譯著,作者〔美〕明恩溥的在二十多年審慎研究和大量觀察的基礎上,生動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現(xiàn)實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其觀點客觀犀利。這本書對昨日中國何以評說,未來之路何去何從?了解和思考這些,對個人的自省自覺,甚至對民族的振興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然而如果不看內容,只從書名來看,未免學術氣息過重,不能很直接地讓讀者對其感興趣,于是某出版機構對其策劃與改造后,以《大國與小民: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范兒》上市,個人覺得此書名就更貼合現(xiàn)在的讀者的興趣和語言需要,起碼比原書名的讀者群要擴大一倍以上。果不其然,上市后當當網陸續(xù)好評不斷,目前累積評論已經將近兩千條,從開卷數據統(tǒng)計來看,銷量應該在三萬冊左右。
再比如2013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朱生豪情書全集》(手稿珍藏本),這本書是上下冊,收錄了朱生豪先生寫給妻子的300多封書信,情真意切,俏皮可愛。從包裝到書名都有點史料圖書的感覺。2015年,中國文史出版社以《我愿意舍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朱生豪情書精選》書名出版,此書明顯就成了一本貼合年輕人閱讀需要的心靈慰藉類圖書了,也少了史料堆積的感覺,讀者群也一下擴大到了整個年輕讀者群體。同樣也是上市后,陸續(xù)加印,慢慢超越了原來的圖書。
綜上所述,公版圖書肯定是座內涵豐富的資源寶庫,對于出版機構,尤其是中小型出版機構來說,應該充分發(fā)揮策劃編輯的創(chuàng)新思路,跳出出版?zhèn)鹘y(tǒng)圖書的思維,運用好公版資源,選準方向進行資源發(fā)掘和創(chuàng)新性地選題操作,規(guī)劃好書系,本著“每本都要做成經典”的思路對選題精耕細作,做出品牌,才能跟上新時代的市場需要。
雖然對公版作品進行再版或者二次開發(fā),已經不再需要經過作者家屬或者版權繼承人的授權,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公版內容都是沒有版權的。比如,(1)匯編作品的版權?!陡道准視肪褪且粋€典型的例子,因為傅雷的兒子對“公版”作品進行了有選擇地編排,使其構成了著作權法中的匯編作品,而匯編人對匯編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他人就不能再隨意使用。(2)古籍點校的版權。古籍經過專家標點、斷句、分段落、補遺、???、整理、注釋后,形成的“點?!北荆捎诎酥橇趧?,也可能獲得版權保護。(3)改編演繹作品的版權?!吨鳈喾▽嵤l例》第十二條規(guī)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屬于演繹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本條就是關于演繹作品著作權歸屬的規(guī)定,這主要涉及“公版”作品的署名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