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輝,李銘全,廖劍能,周文賢,馬佳春
(佛山緯達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000)
偏光片是LCD液晶顯示器的核心原件,其貼附在液晶玻璃上下側(cè),配合液晶的轉(zhuǎn)動控制光線在液晶面板內(nèi)的通過與否來達到顯示效果[1]。由于碘分子存在物理化學性能瓶頸,目前普通碘系偏光片的溫濕耐候水平為60℃*90%RH,只能滿足一般消費品和工業(yè)品顯示儀表的耐候需求。隨著顯示產(chǎn)品在高端工控、水電汽儀表及汽車顯示領(lǐng)域上的拓展,溫濕耐候要求急劇上升,達到80℃*90%RH及85℃*85%RH的耐候水平,滿足此類耐候要求的偏光片只有染料系偏光片,但染料系偏光片技術(shù)為日本所壟斷,價格昂貴不適宜推廣。本文通過引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替代傳統(tǒng)的三醋酸纖維素酯(TAC)基材作為PVA偏光層的外保護膜,制備出一種新型的碘系偏光片,使其能耐超高等級的高溫高濕環(huán)境。圖1為舊型與新型偏光片的結(jié)構(gòu)對比。
圖1 舊型與新型偏光片結(jié)構(gòu)對比
TA044型PET膜(日本TOYOBO,厚度80 μ,透光率>90%),表層具備親水層;P915型TAC膜(德國 LOFO,厚度 80 μ,透光率>90%);VF-PS#7500型 PVA 膜(日本 Kuarry,厚度 75 μ);KP-2254E 型PSA 膠(日本 NCI,涂布厚度 20 μ);Z-300系列 PVA 粉(日本 NIPPON GOHSEI);碘,化學純;碘化鉀,化學純;硼酸,化學純;普通鈉玻璃,厚度2 mm。
(1)將Z-300 PVA粉5%質(zhì)量分數(shù)溶解于純水中,攪拌并持續(xù)加熱至90℃,直至完全溶解為透明溶液,冷卻后得到水性膠黏劑。
(2)將VF-PS#7500型PVA膜,先經(jīng)過純水進行膨潤1 min,然后再浸入含有一定濃度的碘-碘化鉀混合溶液中進行定向拉伸,拉伸比為6倍,再浸入2.5%質(zhì)量分數(shù)硼酸溶液中1min進行固化交聯(lián),洗凈后干燥,得到具有偏光效果的PVA膜,光學透過率Ys要求41%~42%,偏光度Py≥99.9%。
(3)利用步驟1制備得到的水膠,將步驟2得到的PVA偏光膜與PET/TAC膜進行貼合,貼合后進行干燥,得到PET/PVA/TAC結(jié)構(gòu)的偏光片半成品。
(4)將KP-2254E型PSA壓敏膠通過PET離型膜涂布轉(zhuǎn)印方式,貼合在步驟3得到的偏光片半成品的TAC側(cè),得到新型的碘系偏光片。
(5)將步驟4得到的新型碘系偏光片,以45°角(與拉伸方向的夾角)方式裁切為若干50 mm*20 mm大小的偏光片,并貼附在玻璃上放置30 min用于測試,標記為實驗樣a;將步驟3中的PET膜替換為TAC膜,最終得到TAC/PVA/TAC/PSA結(jié)構(gòu)的對照樣,標記為對照樣b。
測試方法:將貼附后的玻璃樣品斜放在支架上,再放入恒溫恒濕箱內(nèi),一段時間后取出測試樣品的透過率、偏光度以及偏光片四周的白邊寬度,如圖2所示。退偏白邊d是將偏光片放置于50倍光學顯微鏡下測量光學有效區(qū)域邊界到TAC邊界的距離,分別測試4條邊然后取平均值。單體透過率Ys為單片偏光膜45°吸收軸放置后測量得到的透過率。偏光度Py為
式(1)中,平行透過率Yp為兩片偏光膜按吸收軸互相平行交迭放置后測量得到的透過率,直交透過率Yc為兩片偏光膜按吸收軸互相垂直交迭放置后測量得到的透過率。
圖2 偏光片白邊的測量
測試儀器:分光光度計,Hitachi,U3310;恒溫恒濕試驗箱,ESPEC,GPS-4;CCD光學顯微鏡,NIKON,Optiphot-300。測試分組及測試條件:
a1組:10片實驗樣放置在80℃*90%RH恒溫恒濕箱內(nèi),a2組:10片實驗樣放置在85℃*85%RH恒溫恒濕箱內(nèi)。b1組:10片對照樣放置在80℃*90%RH恒溫恒濕箱內(nèi),b2組:10片對照樣放置在85℃*85%RH恒溫恒濕箱內(nèi),每組均每隔24 h(1 d)抽取1片出來測試光學及白邊。
圖3顯示,實驗樣a在85℃*85%RH和80℃*90%RH條件下色相無明顯變化,且未出現(xiàn)明顯白邊退偏;對照樣b則出現(xiàn)顯著的顏色梯度,測試時間越長顏色越淺,這是偏光片發(fā)生光學退偏的表現(xiàn),且測試終點的片出現(xiàn)明顯白邊;相對來說85℃*85%RH*240 h總體變化趨勢要比80℃*90%RH*240 h更大更明顯、溫濕環(huán)境更苛刻。
圖4~5顯示,實驗樣a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光學數(shù)據(jù)維持相對穩(wěn)定,240 h變化值△Ys<3%、△Py<3%,符合業(yè)內(nèi)偏光片的退偏標準;而對照樣b的Ys急劇上升、Py下降嚴重,尤其是在85℃*85%RH*240 h條件下△Ys>20%、△Py>50%,偏光片已基本失效,片材接近透明。圖6顯示,實驗樣a白邊退偏在0.3 mm以內(nèi),遠低于業(yè)內(nèi)1 mm的白邊標準;對照樣b白邊顯著,最大接近2 mm。
綜上所述,新結(jié)構(gòu)的偏光片在采用PET替代TAC后,耐候水平顯著提升,能完全滿足85℃*85%RH*240 h和80℃*90%RH*240 h條件要求。
圖3 實驗樣與對照樣測試后對比(第1片為測試0 h)
圖4 4組樣品透過率Ys變化曲線
圖5 4組樣品偏光度Py變化曲線
圖6 4組樣品白邊d變化曲線
偏光膜的制作原理如圖7所示。碘分子被PVA膜被吸附后經(jīng)過延伸,其在PVA膜內(nèi)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定向排列,因碘分子具有對光的二色性,被拉伸后的偏光膜具備偏光特性[2]。碘分子在PVA膜內(nèi)主要以范德華力[3]形式與PVA分子鏈進行結(jié)合排列,當高溫高濃度的濕氣穿透TAC入侵至PVA膜內(nèi)后,會擾亂碘分子在PVA膜內(nèi)的有序排列[4],并最終將碘蒸發(fā)帶走從而失去光學特性。常規(guī)碘系片可以經(jīng)受住60℃*90%RH的溫濕度,但當提升至85℃*85%RH或者80℃*90%RH時,空氣中水汽的濃度和溫度大幅上升,會迅速帶走偏光膜內(nèi)的碘分子,加速偏光片的退偏。
圖7 偏光膜的制作原理
TAC膜的透水系數(shù)一般在350~500 g/m2/d[5],PET膜的則在5 g/m2/d以內(nèi),PET相比TAC具備優(yōu)異的水汽隔絕性能,可有效阻擋高溫高濕水汽入侵PVA,對碘分子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如圖8所示。但因偏光片需要裁切,橫截面的PVA端面通常裸露在外界濕氣中,水汽會從邊緣侵蝕產(chǎn)生白邊,如有需要可在偏光片貼片后對偏光片的邊緣進行封膠隔水處理,控制白邊的內(nèi)縮。
圖8 高溫濕水汽對偏光片的入侵
將普通碘系片的外層TAC膜替換為PET膜制備得到的新型高耐久碘系偏光片,其具備耐85℃*85%RH和80℃*90%RH溫濕條件的性能,可以有效滿足高端工控、水電汽儀表及汽車顯示儀表的需求,對于偏光片產(chǎn)品的性能提升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