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寅悅
亙古亙今,每一個法律的研習者都在探尋法律是什么,都希望抓住抽象法律背后最本質的內核。自法學被認可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之時起,眾多的法學家都試圖構建一套完善的理論來闡釋法律一以貫之且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特性,傾盡一生之心力賦予法律這一概念以確定的內涵和外延。然而,法律卻不斷變化著它的面相,時時隱藏著它的本體,每當我們以為已經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答案的時候,事實卻證明我們距離目的地仍然很遙遠,在縝密健全的抽象理論暫無法形成的情況下,人們開始通過創(chuàng)造或借助具象化的事物以期能更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法律的品格,試圖借助這些事物讓大眾知曉法律的基本樣貌,并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在西方,法律的具象化成果就是“正義女神”,耶林在其著作《為權利而斗爭》中寫道:“法不僅僅是思想,而且是活的力量。因此,正義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權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為主張權利而準備的寶劍。無天平的寶劍是赤裸裸的暴力,無寶劍的天平則意味著法的軟弱可欺”。這或許是對正義女神這一形象在設計構思上極其精當?shù)拿枋?。此書也是法律具象化的一次新嘗試,作者將法律具象化為一個同樣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事物——臉譜。
《法律的臉譜》張訓著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8年6月
臉譜之于法律有其相似性。一方面在于臉譜的多樣性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多面性相契合;另一方面在于臉譜所表現(xiàn)的鮮明性格與法律的諸多特性相呼應。中國的臉譜文化博大精深,不僅不同的行當其臉譜的繪制方式各不相同,同一行當同一人物的臉譜也經常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隨具體情況靈活適用的多樣特性與法律可謂并無二致。社會生活不斷發(fā)生改變,法律條文并非僵死的規(guī)則,它必須依據(jù)社會生活的實踐不斷調整變化以及靈活適用,不僅不同的部門法有其具體的適用場域,同一部門法的同一條文也不會千篇一律地適用于不同的場景。正是基于這種多面性,作者對本書的結構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全書分為四個部分“行動中的法”“司法的面相”“刑法的臉譜”“生活感悟”,充分展現(xiàn)了法律的不同側面,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法律的形象特點。正如書中《法律的任性與彈性》這篇文章所言:“法律的秉性是什么,法律究竟長著一副什么樣的面孔?人們從不同的視角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也恰好印證了法律是具有多面性的。在法律本相的相映射上,法律有時表現(xiàn)為任性,但,它同樣充滿彈性?!?在舞臺上,臉譜能夠鮮明地反映出一個角色的性格,而臉譜反映性格的基本方式是使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性格意蘊,當人們看到臉譜的色彩時,這個角色的性格定位在大家心中也就基本形成了。法律雖然沒有色彩供大家區(qū)分,但是法律的品格也是涇渭分明,易于判別的。不同的部門法有其不同的性格,民法更傾向于意思自治,而刑法更傾向于國家強制。所以民法應該更像紅臉的關公,耿直、忠義,而刑法更像黑臉的包公,不茍言笑、威嚴莊重。不同的法律從業(yè)者也有不同的性格,法學家更嚴謹理性,法官更公正無偏,而律師則相對較為圓滑善辯。如果硬要將顏色附于法律之上,除了上述代表忠義的紅色、代表猛智的黑色外,還應該包括表現(xiàn)性格剛直的藍色與表現(xiàn)威武莊嚴的金色。這種不同的劃分與紛繁的色彩也都是法律多種面相與多種載體的體現(xiàn),充分表現(xiàn)了法律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