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高中政治教學中,并作為輔助手段促進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這樣不僅能夠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還能夠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從高中政治教學的實際現(xiàn)狀分析,論述信息技術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整合途徑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學
新一輪教育改革,教學目標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信息技術與政治教學的整合將提高高中政治課堂趣味,把枯燥的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性。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知識抽象難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中有些內容比較抽象、生澀,而且信息容量小,有時候單純地靠教師講解難以將這種抽象的概念完全表達出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掌握會更加困惑,影響學生學習信心,也給老師帶來了困難。政治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一些易混淆,難講清的知識點,只靠口頭講授、表格對比等形式難以讓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給學生造成困惑。
(二)政治課堂沉悶
應試教育形勢下,教學過程中沒有關注到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不注重對其情景式感染。思想政治課中結論式記憶,教條式傳授,會使學生們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更加不愿意上政治課。此外,高中政治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學生對一些內容沒有真正理解,很難長時記住、真正掌握并靈活運用。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受到挫敗感,產生抵觸情緒,慢慢失去興趣,只是機械式的被動接受,課堂氣氛就會沉悶。師生之間難以有效互動,會影響教學效果,降低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一)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教學中的“滿堂灌”和機械式的照本宣科,讓政治課堂更加索然無味,學生對政治學習積極性不高。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改革中,強調教師不能只靠教材,只重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重視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政治教學,通過情境交融,圖片、表格、聲像、影視資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比如在講哲學中“整體和部分”的知識,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展示身邊的各種實例來認識,還可以播放歌曲《國家》,通過歌詞中的國與家來形象地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這樣,使學生通過內心體驗掌握知識,樂于積極探索,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政治學習和生活相聯(lián)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
新課改把以學生為本作為核心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了讓氣氛沉重的政治課堂,內容更豐富,形式多樣化,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其能否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還需要有學習主體學生互動參與。所以,在信息技術與政治教學整合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法,讓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形式,作為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手段,而不是脫離課堂教學內容,出現(xiàn)多媒體形式主義錯誤。如講授“為什么要依法納稅”時,通過觀看小視頻,以生動的動畫形式讓學生了解稅收作用,結合教材,小組討論,進而歸納納稅的原因。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多媒體素材,能夠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合作能力,使其由被動型灌輸知識轉變?yōu)橥度胄宰灾鲗W習。
(三)借助網絡平臺擴充教學資源
高中階段的政治知識點有些比較分散,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對眾多知識點進行整合。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功能整合相關信息,將其自然糅合到教學過程中,突破過去黑板、粉筆、教材、教參為代表的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形式。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xiàn)共享,教師可以學習名師名校的教學成果,借鑒優(yōu)秀的課件案例,再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制定與之相符合的教學方案。比如在講解全球化內容時,以教材為依托,引用最新的關于全球化的相關視頻和新聞報道,讓學生具體地了解關于全球化的知識,這樣也有利于擴充知識容量,開闊學科教學的視界。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避免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做法,應該服務于學生主體觀念,切忌對其過度依賴,遏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化其主觀學習意識。信息技術是為了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不足,應該把握契機,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使用信息技術的的方式和頻率,而不能讓技術凌駕于人之上,出現(xiàn)技術對人性的喧賓奪主。政治教學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有時候需要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師講解和幫助學生理解,這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因此忽略教師的講授和對教材的專研。只有對信息技術做到收放適度,才能達到其與政治教學整合的整體優(yōu)化效果,使學生樂學能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
在將信息技術和政治教學整合中,我們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認識二者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地位。當前,一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太過拘泥于展現(xiàn)多媒體形式,偏離了多媒體教學的真正用意。為了完整的呈現(xiàn)準備的多媒體課件,而忽略了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政治教學的有效結合,應該注意恰當地處理好教師、學生和信息技術的關系,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主動地投入學習,愉快地參與,進而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
(三)科學選用網絡資源
在借鑒網絡資源的同時,我們要學會結合教材內容,教學情況、學生特點,進行甄別和篩選。我們不能把網絡資源當作信息時代唯一的教學資源,我們在呈現(xiàn)出豐富信息的同時還要考慮是否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如果牽強或過量的使用補充資源,就會使學科知識模糊化,讓政治教學變得更冗繁復雜,得不償失。比如講哲學理論,很多抽象原理內容,需要結合題材實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材時,既要考慮是否與所學理論相契合,還要選用的題材新穎,對學生有啟發(fā)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科學地、有所取舍地選用網絡資源,這樣才能真正讓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相得益彰,讓教學效果不斷優(yōu)化。
作者簡介:劉艷君 (1989—),女,漢族,籍貫:山西太原,單位:天津市靜海區(qū)獨流中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