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克羅恩病是一種腸道非干酪性炎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確,會使整個消化道受累,臨床多表現(xiàn)為腸梗阻、腹痛、腹瀉、口腔潰瘍、肛周病變及關節(jié)痛等腸道及腸外表現(xiàn),病程遷延且易反復發(fā)作。有研究發(fā)現(xiàn)[1],克羅恩病確診初期就應給予積極內科治療。英夫利昔是一種可較早治療克羅恩病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的人鼠嵌合IgG1單克隆抗體生物制劑[2],可阻斷克羅恩病發(fā)病機制中免疫反應級聯(lián)鏈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使用方法有升階梯及降階梯兩種方式。升階梯是在傳統(tǒng)治療失敗基礎上使用,降階梯是在疾病早期使用該藥。因克羅恩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早期治療已成為目前克羅恩病臨床治療的趨勢。美國胃腸病協(xié)會推薦用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硫唑嘌呤對中重度克羅恩病進行誘導、維持治療,其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硫唑嘌呤,但部分患者在克羅恩病維持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對硫唑嘌呤的抵抗或不耐受,需要換用二線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治療[3]。英夫利昔單抗是首個正式用于克羅恩病治療的生物制劑,也已成為降階梯治療的首選藥物。因此,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早期應用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對克羅恩病的臨床研究,旨在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1.1 病例資料 回顧性選擇醫(yī)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克羅恩病患者臨床資料,均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共識意見》中關于克羅恩病的診斷標準,即根據(jù)患者小腸增強CT造影、臨床表現(xiàn)、內鏡檢查、黏膜或組織學檢查進行臨床確診。根據(jù)患者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判斷病情嚴重程度,活動指數(shù)220~450分為中度,>450分為重度[5]。排除標準:對鼠源蛋白成分過敏;合并明顯腸道狹窄;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HBsAg陽性伴轉氨酶升高;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經脫髓鞘病者等。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表1)。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用甲氨蝶呤(江蘇盛迪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655)治療,1.5~2 mg/(kg·d),1 次/d,口服。 觀察組:分別于第 0、2、6、14 w時,靜脈注射英夫利昔單抗(Cilag AG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20012)5 mg/kg,于每周第1 d注射,1次/w;14 w后停用英夫利昔單抗,開始口服甲氨蝶呤,1.5~2 mg/(kg·d),1 次/d。 兩組均治療 50 w。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大便常規(guī)為陰性,結腸鏡檢查見潰瘍愈合、糜爛消失,腸黏膜大致正常,且6個月內無復發(fā)為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常規(guī)陰性,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黏膜有輕度炎癥為有效;臨床體征無改善,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疾病未改變或加重為無效。(2)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黏膜愈合程度:采用克羅恩病內鏡評分法,評估黏膜愈合程度,評分越低,愈合越好。(3)實驗室指標:在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的血紅蛋白、ESR、CRP水平。(4)記錄治療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表 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黏膜愈合評分比較 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黏膜愈合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表 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黏膜愈合評分比較
2.3 實驗室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紅蛋白高于治療前,ESR、CRP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表 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 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克羅恩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因此,尋找針對病因的治療尚不可行,探索一種有效可行的可用于誘導、維持克羅恩病病情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4]。傳統(tǒng)的升階梯治療不能有效逆轉腸道炎癥反應,難以避免不可逆的組織損傷。而降階梯治療是在患者治療開始即選用強效治療藥物,如英夫利昔單抗[5]。目前關于早期應用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中重度克羅恩病的研究較少。因此,筆者回顧性分析了60例克羅恩病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與單用甲氨蝶呤的治療效果,為克羅恩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中重度克羅恩病的療效較好。觀察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黏膜愈合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可縮短克羅恩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提高患者的黏膜愈合程度。克羅恩病深度緩解(臨床癥狀緩解及內鏡下黏膜愈合程度較高)是其治療中新的考察指標,有研究發(fā)現(xiàn)[6],使用英夫利昔單抗可促進克羅恩病患者的黏膜愈合,治療后患者黏膜愈合評分為0~2分,與本研究結果相似,表明使用英夫利昔單抗可促進克羅恩病患者深度緩解。
血紅蛋白與克羅恩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CRP是與疾病活動密切相關的一種炎性指標,克羅恩病患者的ESR明顯升高,三者可用于評估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的血紅蛋白明顯高于治療前,ESR、CRP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血紅蛋白明顯高于對照組,ESR、CRP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可能通過降低患者的炎癥水平來增加臨床療效,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通過降低ESR、血紅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的安全性好。
觀察組先應用英夫利昔單抗后再加甲氨蝶呤,是因為二者聯(lián)合應用時會增加患者罹患腫瘤的風險[7],因此,建議分階段使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8],應用甲氨蝶呤多需在3~6個月后才可充分發(fā)揮療效,故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至少需聯(lián)合應用超過6個月,本研究治療時間為50個月,英夫利昔單抗治療14 w后開始使用甲氨蝶呤,超過6個月時間。
綜上所述,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中重度克羅恩病可提高療效,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