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軍
試想中國當代文學七十年,有哪一部是能夠讓人一次次讀起來激動不已,能夠依然輻射當下的乃至是未來幾十年、幾百年的中國,能夠依然滿含著未解的精神隱秘、無盡的況味和多樣文化魅力的長篇小說?張煒寫于20世紀80年代的《古船》就是這樣一部歷久彌新的,飽含著古老中國文化密碼、百年鄉(xiāng)土中國的精神境遇、現(xiàn)代中國人多舛的苦難命運,充滿著靈魂深處的現(xiàn)代性吶喊和生命“天問”的“大書”。對于這部“大書”,我一遍遍閱讀,一遍遍困惑,一遍遍迷茫,更為“大書”中那股深淵般躍動的生命激情和指向人性、歷史深處的靈魂追問所震撼。在閱讀了眾多《古船》研究資料之后,在一次次的困惑和迷茫之后,我決定必須寫點什么,雖然思考得很累、很艱辛。但我不能放棄,這是無法逃避的命運,正如這部“大書”中的隋抱樸最終一定要走向粉絲大廠一樣。作為一位文學研究者,我雖然在二十多年前就讀過這部“大書”,中間也曾不斷翻閱過,有過很多想法,但都沒有勇氣真正面對它。我不僅像隋抱樸那樣需要累積勇氣,而且是為書中所呈現(xiàn)的豐富和深邃的思想而遲遲沒有下筆。我擔憂自己不能完成,怕辱沒了“使命”,如隋抱樸一樣“延宕”著。從去年我就準備寫,直至現(xiàn)在,一年過去了,我必須開始了。我要寫下在新世紀十年之后重讀《古船》的所感、所思乃至所惑,為后來的研究者呈現(xiàn)出在三十年來《古船》研究的思想蹤跡和作為“歷史中間物”的時代精神狀h況。
三十年《古船》研究的歷史細節(jié)
《古船》甫一發(fā)表,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宋遂良、汪政、陳村、陳涌、陳寶云、何啟治、吳俊、魯樞元、王曉明、陳思和、郜元寶、張新穎等人陸續(xù)展開了熱烈討論。作為20世紀80年代最為活躍的當代文學批評家,宋遂良較早就對《古船》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獨特的闡釋和理解?!啊豆糯房偣矊懥私迨畟€人物……但卻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真人、活人……把抽象的階級的人‘還原為歷史的具體的人,把人本身當作一種生命現(xiàn)象來探索,真正進入了‘人學的境界,因而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具有突破意義的成就?!闭窃凇叭藢W”境界下的“人性”審美意識,張煒擺脫了僵化的審美模式束縛,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個鮮活的、獨特的、立體化的人物形象。陳寶云也同樣看重張煒在《古船》中的人物形象,認為“它的出發(fā)點與歸宿,也不再是道德,而是有著七情六欲的人!從道德的文學到人的文學,這是文學對倫理的一種超越,是文學向自身的回歸”。對于趙炳這個人物形象,宋遂良認為他是“依靠封建政治、封建文化滋補起來的一個幽靈,是新中國橫生的一頭怪胎”。這是難能可貴的。宋遂良把《古船》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當時“風正一帆懸”的改革聯(lián)系起來,從而具有了深刻的現(xiàn)實意識和深邃的歷史感。宋遂良為張煒的《古船》做了最早的辯護,有力回擊了當時一些思維僵化人士對《古船》的非議。
汪政和曉華的研究文章《(古船)的歷史意識》,則指向了《古船》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精神維度,即小說濃郁的“歷史意識”。古船“主人公的思考對象已不僅僅是與自己的眼前出路休戚相關的人事和變故,而是更為久遠而廣闊的人生。是我們當今的現(xiàn)實和祖輩們苦難的過去。顯然,即使只從作品所構思的時間跨度著眼,也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家較前期創(chuàng)作有了相當自覺的歷史意識”。在汪政和曉華看來,張瑋的這種“歷史意識”,是對歷史苦難的反思和懺悔,是自己和歷史群體乃至整個族類之于罪惡關系的思考。隋抱樸“面對的是歷史,在歷史的既成面前,他認識自己的位置,他正視這一切”,這顯然是一種康德所規(guī)定的“道德自律”。因此,隋抱樸“把對歷史的發(fā)問轉移到對人類本性的探根究底上”,這一思考多少是無奈的妥協(xié)。自然,我們不應該脫離時代來思考問題,畢竟那是20世紀80年代,汪政等的思考依然受到時代思考的羈絆,無法“探根究底”。但是,汪政指出了《古船》之于當代和未來的價值,即張煒在《古船》中所透露出來的“憂慮”——“山東的其他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帶有這種憂患,那就是在改革釋放了個體的創(chuàng)造熱情的同時怎樣克服這熱情所帶來的盲目進而產(chǎn)生的社會不協(xié)調,而把這熱情盡可能地引導到以共產(chǎn)主義道德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道路上?!蓖粽膹垷槨豆糯分兴兄降摹皯n慮”,絕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洞察力的憂思:這個民族靈魂深處的思想狂熱、躁動的精神基因并未祛除,現(xiàn)代性的制度并沒有真正確立起來,隋抱樸所憂慮的苦難與罪惡就有可能再次爆發(fā)。羅強烈則把思考的注意力轉向對《古船》小說結構的探尋,認為:“我們就不能不注意到《古船》把洼貍鎮(zhèn)當成整個中國大地的縮影的藝術構思?!易褰Y構只是《古船》的‘外結構,‘原罪結構是它的‘內結構,而‘歷史結構則是它的‘整體結構;而且,這三者的結構關系又表現(xiàn)為互相依存和互相說明,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边@為《古船》研究提供了新的維度。
不同于以上的單一維度,魯樞元的《從深淵到峰巔——關于(古船)的評論》從“生命沖突”、“文化斷層”和“藝術境界”對《古船》進行整體性分析,指出作品“既扎根于社會實際生活的土壤里,又必然有幻象的浮現(xiàn),有張力的充盈,有氣韻的流動”,“倏忽自如地穿越社會文化歷史的地層,由人生的深淵一躍而登上人生的峰巔”。從而,給予了《古船》高度評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船》的巨大影響力和開創(chuàng)性價值在日后的文學史中得到了進一步呈現(xiàn),而且愈來愈清晰。王曉明在一次討論會上的發(fā)言,很好闡明了《古船》與新時期文學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內在關系。“倘說在50年代以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上,《故鄉(xiāng)天下黃花》和《白鹿原》觸目地標示出一條新的道路,我對這兩部作品讀得越仔細就越清楚地感覺到,這條道路的起點,正設在《古船》當中?!蓖鯐悦靼选豆糯贩旁谛聲r期歷史小說發(fā)展史的角度,較為清晰展現(xiàn)出了《古船》在審美理念和思維方式的開創(chuàng)性價值?!八堑谝徊窟@樣的小說:不再以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主角,而是將一群人同時推到讀者眼前……可以這么說,它的重心不再是人物,而是歷史,20世紀中國的歷史,也不再是圖解某種權威的歷史結論,而是表達作者個人的歷史見解。這就是我所說的新道路,它或隱或顯地貫穿在《古船》以后的許多小說中,而《故鄉(xiāng)天下黃花》和《白鹿原》,則構成了它的兩塊最醒目的路標?!边@正是《古船》之于當代中國歷史小說,之于中國文學未來、中國思想史的重要史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無獨有偶,陳思和在跟張新穎和王光東的對話中,同樣是在文學史的維度下思考張煒創(chuàng)作的獨特價值:“當代文學史上,張煒無疑是一個有著獨特個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從未有意識地歸屬到一些流行的創(chuàng)作流派中去。他始終帶著鮮明的個人特點探索著屬于自己的文學天地,從《古船》到《九月寓言》,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的獨特性是越來越明顯了?!敝豢上?,對話篇幅太短,無法進一步闡釋這一思想。袁忠岳、王彬彬、宋炳輝、周海波、張清華、南帆、李潔非、曹書文等也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張煒的《古船》等作品進行了細致、獨特的分析,構成了一個以《古船》為核心的張煒作品研究史。
洼貍鎮(zhèn):百年鄉(xiāng)土中國劇變的精神縮影
面對《古船》眾多的研究資料,我們不禁疑惑,為什么時間過去近三十年,《古船》的研究非但沒有削弱和減少,而且在不同時期被人們一再提到并闡釋出新的意蘊?為什么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激蕩心靈?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船》以洼貍鎮(zhèn)這個地域文化空間承載了百年來鄉(xiāng)土中國急劇變遷的社會歷史,呈現(xiàn)了鄉(xiāng)土中國百年文化激烈震蕩、內在裂變,是鄉(xiāng)土中國農民百年情感戰(zhàn)栗和心靈探尋的歷史??梢哉f,洼貍鎮(zhèn)是鄉(xiāng)土中國百年歷史巨變的精神縮影,從這里我們翻閱出了一部苦難流離、泣血戰(zhàn)栗、鞭笞靈魂的心靈史。
1.古老傳統(tǒng)文化的洼貍鎮(zhèn)“我們的土地上有過許多古老的城墻。它們差不多和我們的歷史一樣古老?!谑窃邝詈诘哪嗤料?,在貧瘠的山嶺上,就有了那么多崇高連綿的東西。每座城下都流過血,滋潤出一簇簇青草?!薄豆糯沸≌f一開篇就從古老的城墻文化談起,敘述山東半島被一分為二的齊長城,繼之由齊長城引出源于古陽山、流經(jīng)洼貍鎮(zhèn)的蘆青河,以及洼貍鎮(zhèn)所在的古萊子國城墻。小說敘述者一開始就如同一個俯視千古的文化巨人一樣,說古論今、談吐不凡、氣勢恢宏,可謂是先聲奪人?!豆糯肥窃卩l(xiāng)土中國悠久文化歷史的時空維度下展開敘述的,為整部小說奠定了一個雄渾宏大、寬廣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崇高壯美、滄桑悲涼的審美基調。殘破的鐵色磚墻城垛、又淺又窄的河道、步步消退的蘆青河、廢棄的碼頭以及老河道邊古堡似的陳舊老磨屋,在昭示著曾經(jīng)恢宏發(fā)達的古國文化和河道經(jīng)濟的同時,也向讀者無言傳遞著文化式微、經(jīng)濟蕭條的現(xiàn)實狀況。曾屬于古萊子國的洼貍鎮(zhèn)發(fā)生了一次次的自然的或人為的運動,經(jīng)歷了一場場自然災難、社會動蕩和文化浩劫。作者詳細描寫了曾經(jīng)的兩次大的自然運動。第一次是巨雷打中并燒壞老廟,燒焦古柏。緊接著,十天之后,蘆青河就變得淺窄了,大船擱淺了,碼頭廢棄了。一個船桅林立、水路商貿發(fā)達的時代結束了。面對古廟所表征的舊時代傳統(tǒng)文化的結束,人們聚攏到老一輩的李家老和尚那里,聽他講古,這在引起無限感慨的同時撫慰了寂寞、委屈和憤怒的洼貍鎮(zhèn)人。第二次是洼貍鎮(zhèn)的地震,幸存下來的古老城墻塌下了一個城垛。由此帶來的是,在洼貍鎮(zhèn)人的心中有著比動物異常反應還“更深一層的憂慮和驚詫”:那就是來自人群所構成的社會“異動”、地質勘探隊鐵鉆刺破大地的旋轉,以及洼貍鎮(zhèn)古老文化傳統(tǒng)無可避免的破壞、現(xiàn)代性文化不可遏制的到來。
2新歷史主義視城下的苦水洼貍鎮(zhèn)洼貍鎮(zhèn)自然地理空間的變化,是其人文精神空間和社會歷史空間劇變的前兆和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大的自然地理變動之后,與之相伴的是潛滋暗長的文化裂變和社會變革。在古廟燒毀、蘆青河變淺之后,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洼貍鎮(zhèn)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風暴。隋迎之,洼貍鎮(zhèn)最大的農民企業(yè)家,“日夜絞擰著”的就是日漸興起的以階級斗爭為理論內核的現(xiàn)代革命文化。隋迎之就被這場階級革命從精神上被打倒擊中了,死在還債的路上;母親茴子以最激烈的服毒焚燒的自殺方式抗拒“革命”對其資產(chǎn)的剝奪和身體的覬覦。
《古船》以洼貍鎮(zhèn)開明士紳隋迎之兒子隋抱樸的視角,展現(xiàn)了他所見到的階級、革命、宗族、愛欲、情仇所交織在一起的殘酷復雜的血腥現(xiàn)實,呈現(xiàn)了以往革命歷史單一維度所遮蔽的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魯迅所批判的阿Q式的、封建輪回的、舊革命農民專制主義,在洼貍鎮(zhèn)重演。在以“人民”的名義殺死“面首”等地主之外,“四爺爺”、趙多多等人對茴子、含章、鬧鬧等女性留下了永遠難以泯滅的身心摧殘和精神恐怖。毫無疑問,《古船》的這種敘事手法,已經(jīng)具備了20世紀90年代“新歷史主義”的敘述特征。這無疑是很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即是汪政、王曉明等人所言的“新歷史道路”。張煒在《古船》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歷史反思意識已經(jīng)遠遠逾越出了“新歷史主義”的范疇,立體、全面呈現(xiàn)出了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代革命階級斗爭史復雜多樣的精神面貌。血雨腥風的洼貍鎮(zhèn)苦難史,不僅有來自阿Q式的“農民革命專制主義”,而且也來自它的對立面。反革命的“還鄉(xiāng)團”以一種極端復仇者面目重新出現(xiàn)在洼貍鎮(zhèn)。回來的“還鄉(xiāng)團”眼睛全是紅的。他們把革命者欒大胡子五馬分尸,從碎肉里分離出肝來,炒菜下酒;把婦救會主任輪奸,孩子劈成兩半等驚人暴行不一而足。毫無疑問,這又激起了另一場更加瘋狂的、喪失理性的殺戮?!罢麄€洼貍鎮(zhèn)像一鍋沸水,熱氣彌漫著古老的鎮(zhèn)城墻……到了炎熱的夏天,人們漸漸明白了那連陰連雨是上天的哭泣。”
3.“大躍進”血紅數(shù)碼的洼貍鎮(zhèn)張煒《古船》突破了以往的階級論審美藩籬,以秉筆直書的實錄精神和反思歷史的思想維度,重新書寫現(xiàn)代革命歷史,體現(xiàn)了魯迅、巴金所一再倡導的說真話的精神。這種講真話的精神同樣體現(xiàn)在小說對“大躍進”和“文革”的苦難描寫中。以往文學作品對“大躍進”和“文革”的反思和批評是很不足的。特別是對“大躍進”的文學批評是極為不夠的。山東作家劉玉堂的《秋天的錯誤》就是一篇少見的、極好的反思“大躍進”的小說作品。張煒的《古船》對大躍進的歷史反思,是以一種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浪漫筆法來寫的?!暗毓厦慨€必須種六千三百四十多株;玉米每畝必須種四千五百至八千六百三十棵;豆子必須播下四萬八千九百七十多粒。數(shù)碼印成了紅的顏色,印在了省報上。開始人們不明白為什么數(shù)碼還要印成紅的?后來才知道那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先兆。那是血的顏色,它預言了圍繞這些數(shù)碼會出人命?!蓖葚傛?zhèn)農民聯(lián)想到“出人命”的“血的顏色”,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浪漫聯(lián)想,更是歷經(jīng)“大躍進”、大饑荒歲月的洼貍鎮(zhèn)人痛苦的生命體驗和血的代價換來的慘重教訓。
這是一個沉浸在“共產(chǎn)主義天堂”的“眾神瘋狂”的荒唐年代。一位老婆婆一夜作詩五十多首,一個村莊只有三人識字,這三人記錄下全村的所有詩作,裝了滿滿一麻袋?!皶r代發(fā)展到今天,人們才相繼恍然大悟,知道大詩人李白也不過爾爾?!睆拇笫程?,瓜菜代,“切糕”到大饑荒餓死人,洼貍鎮(zhèn)經(jīng)歷了最為艱難、最為荒唐的歲月。
4.新時期政革重生的洼貍鎮(zhèn)一場大地震不僅搖撼了大地,震塌了古城墻的一個城垛,而且也震蕩了人們在饑餓、苦難、貧困中麻木已久的心靈。洼貍鎮(zhèn)蘇醒了,人們的心靈從忐忑不安中漸漸解放了?!澳菚r候,一個謠傳像蝙蝠一樣在鎮(zhèn)城墻上飛動。全鎮(zhèn)人都慌慌地議論著剛聽來的各種消息:又要重新分配土地了;工廠,還有那些粉絲作坊,都要轉交到個人手中經(jīng)營?!碑斖葚傛?zhèn)真的宣布分地、轉包工廠的時候,“人們只在心里呼叫著:‘洼貍鎮(zhèn)哪,你這個背時倒運的鎮(zhèn)哪,你還能走到哪里去???……”新時期已經(jīng)無可阻擋地到來了,古老鄉(xiāng)土中國大地上的洼貍鎮(zhèn)也在憂慮、驚訝、徘徊中開始了新的改革篇章。
作為新時期到來的另一個顯著現(xiàn)象就是探礦隊的到來。探礦隊,不僅刺破了鄉(xiāng)土中國的大地,而且以現(xiàn)代技術的手段改變了洼貍鎮(zhèn)的社會面貌。從粉絲大廠磨屋的第一臺機器的使用到整個粉絲大廠的機器現(xiàn)代化,都是在探礦隊的技術支持下完成的。而且探礦隊的李技術員和“胡言亂語”對人造衛(wèi)星、星球大戰(zhàn)、航天飛機的介紹,把最新科技文化引進了洼貍鎮(zhèn)李知常、隋抱樸等人的心中。蘆青河突然變淺的原因也被探礦隊發(fā)現(xiàn)了,一條在地下洶涌流淌的蘆青河被發(fā)現(xiàn)了。
毫無疑問,洼貍鎮(zhèn)已經(jīng)完全從古老文化傳統(tǒng)、現(xiàn)代革命文化和“大躍進”的苦難中走出來了,在心理文化結構和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體系等方面進入了不可逆轉的現(xiàn)代化進程之中。當然,張煒沒有一味地贊美隋抱樸、探礦隊以及這個不可逆轉的現(xiàn)代性,而以探礦隊遺留的、到最后也沒有找到的鉛筒為精神隱喻,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性的遙不可知的、“不可預知的危險”的另一面。這正是《古船》超越于時代的重要因素之一。
洼貍鎮(zhèn)最大精神隱秘:
鄉(xiāng)土倫理文化下的個體存在
宗法、家族是鄉(xiāng)土中國倫理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一些研究者如魯樞元、郭玉華、李波、曹書文等人從家族文化的角度來闡釋《古船》小說的主題意蘊和人物形象塑造,是很有意義的探索。但是,僅僅局限于家族文化來思考《古船》,依然是不夠的。我認為應該從鄉(xiāng)土中國文化系統(tǒng)來整體性理解書中的人物形象,即把其納入洼貍鎮(zhèn)倫理文化系統(tǒng)進行“鄉(xiāng)土中國”式的闡釋,而不是從“現(xiàn)代性”理論、家族文學史出發(fā)的切割式剖析,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這些獨特的“這一個”人物形象。
魯樞元較早就注意到,注貍鎮(zhèn)“人口再多再亂,只要從家族、從譜系上去看,就會清楚得多。血緣關系的紐帶會把一些人執(zhí)拗地聯(lián)結在一起。他們的父親、爺爺、老爺爺、太爺爺,再到兒子、孫子、曾孫子……圖解起來像一串串葡萄”。即使是新時期,在地震災難發(fā)生時,隋不召發(fā)現(xiàn),“差不多都是同一族人湊在一塊兒,哪里人密集,哪里就會是一個家族。隋、趙、李分成了三大堆兒,老老少少都擠在一塊兒。也沒有人召集他們,這完全是地皮的力量”。從幾千年的聚族而居到大地震聚族而集,這說明千百年的洼貍鎮(zhèn)所代表的鄉(xiāng)土中國農村里,農民心靈情感血脈中貫通的依然是鄉(xiāng)土中國的宗法家族倫理文化。洼貍鎮(zhèn)每一個農民情感心理和行為邏輯的背后是深深的家族定位和情感歸屬。這就是洼貍鎮(zhèn)及其每一個農民心靈世界深處最大的精神隱秘。不從這一意義來闡釋洼貍鎮(zhèn),就無法讀懂洼貍鎮(zhèn),無法讀懂洼貍鎮(zhèn)人種種荒謬與悖論行為背后的內在邏輯。
在洼貍鎮(zhèn)三個家族來說,趙家無疑是后起之秀。而趙家人物又以趙炳和趙多多最為突出。趙炳是《古船》所塑造的以往鄉(xiāng)土中國文學史所沒有的一個具有多元精神維度的人物形象,既不同于以往的高大全式的階級革命干部,又不同于壞事做絕、村人痛恨式鄉(xiāng)村惡霸,而是一個傳統(tǒng)封建文化、鄉(xiāng)村民間文化和現(xiàn)代革命文化相交織融合的文化“怪胎”,是一個家族輩分最高的、深得鄉(xiāng)土中國權術文化五味的、在一次次斗爭運動中樹立起絕對威權的、被洼貍鎮(zhèn)農民奉為“神圣”不可侵犯的鄉(xiāng)村梟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單的評價或定義趙炳的好與壞、是與非,都是難以觸及這個獨特人物形象“鄉(xiāng)土中國式”靈魂,無法對其形象所蘊含的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復雜性、悖論性做出有效的解讀。這也正是趙炳形象獨特的“這一個”魅力之所在。
“在《古船》的眾多人物中,我對‘四爺爺此人很感興趣。此人是惡的,但在惡之中尚有對含章的畸形的愛。這愛雖然有權勢為后盾,但又決非單純的占有和蹂躪。這個堅實的高不可攀的人物也有著虛弱與孤獨,在尋找一廂情愿的依托,在心地平和地走向歸宿?!睆碾A級成分來說,趙炳是一個標準的貧農無產(chǎn)者,在土改時期一躍為革命領導者,在“文革”時期不打自倒,倒而威嚴絲毫不減。從鄉(xiāng)村民間文化來看,趙炳按輩分是“四爺爺”,在高頂街趙家輩分最高,在宗法文化體系中天然地居于最高位置行列。這正是四爺爺趙炳在洼貍鎮(zhèn)享有巨大無比影響力的最重要、最隱秘的因素。趙炳在現(xiàn)代性的階級革命語境中得心應手、呼風喚雨,但遵循的依然是鄉(xiāng)土中國倫理文化:敬畏生命、遵守“規(guī)矩”、奉行中庸之道,等等。在對黑五類分子和異見人士的態(tài)度上,趙炳在極盡折磨之下,依然保有對生命的敬畏,依然認為天地之間存在著不可“太過”的“規(guī)矩”。在對隋抱樸等人的問題上,趙炳不同意趙多多的統(tǒng)統(tǒng)消滅想法;在對待李其生揭露大躍進欺騙的事情上,趙炳在懲罰之后把一息尚存的李其生救回來。在大饑荒的歲月里,趙炳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出馬“劫糧”;在“文革”毀壞古城墻的緊急時刻里,趙炳做出打斷鬧事者的腿的果斷建議,這無不顯現(xiàn)出趙炳那種民間草莽英雄和高頂街拯救者的精神氣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趙炳漸漸退出洼貍鎮(zhèn)政治舞臺,開始醉心于讀書交友、飲茶養(yǎng)花、按摩養(yǎng)生、安心鄉(xiāng)土的士紳化生活,但是絲毫沒有損害他在鄉(xiāng)民心中的威權,反而更加脫俗和富有情趣格調了。當然,他的情趣格調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脫俗和高雅,依然有著一種狹邪之惡。“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來看,趙炳這類人物也是民族病疾上長出的一個癰疽,歷史長河中翻起的一股濁浪,是無法避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趙炳形象的悖論、復雜和多樣化,都可以在鄉(xiāng)土中國倫理文化血脈中找到其生命的精神基因。
與老趙家族截然不同的是老李家。趙家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族,而老李家是一個技術家族,在洼貍鎮(zhèn)一直是奇怪的存在?!岸嗌倌陙恚@個家族簡直成了邪僻古怪的代名詞,讓人不好理解,功過難評。遠的不講,近幾十年里老李家就出過老和尚李玄通、給資本家開機器的李其生,如今又有個李知常?!边@就是洼貍鎮(zhèn)的精神隱秘,人物個體的命運與家族的基因密切相關,有著深層的內在聯(lián)系?!豆糯穼钇渖雌鸱娜松\、各種奇思妙想的技術革新以及天資中的靈氣、狂氣和扭曲變異的心靈的描寫,生動逼真,令人唏噓不已。老李家是洼貍鎮(zhèn)社會倫理文化結構承擔重要使命的宗族群體。
在《古船》整部小說結構中,老隋家才是張煒所傾心描寫的重點所在。老隋家是洼貍鎮(zhèn)數(shù)百年來傳統(tǒng)文化和近代工業(yè)文明的代表者,創(chuàng)立了遠銷海內外各地的白龍牌粉絲,是在洼貍鎮(zhèn)名副其實的貴族大戶。隋迎之是老隋家最后一個貴族。作為具有深厚傳統(tǒng)文化思想和現(xiàn)代文化視界的他已經(jīng)意識到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和家族不可避免的衰敗,因而選擇為家族過去的“罪惡”進行“贖罪”的行為,即把隋家的絕大部分家產(chǎn)無償捐獻給共產(chǎn)黨,但依然沒有被饒恕。弟弟隋不召則是洼貍鎮(zhèn)中的一個另類,長期離家去闖蕩海洋,多年后帶著干瘦的身軀、一部《海道針經(jīng)》和種種奇聞回到了洼貍鎮(zhèn)。與哥哥隋迎之沉重的精神負擔不同的是,隋不召過著一種簡樸、富有情趣與自我個性化的生活,以一顆童真、善良、闊大的心靈容納一切,安然于世,并最終贏得了洼貍鎮(zhèn)眾人的心。懂“原理”的隋不召臨死時念念不忘叮囑隋抱樸尋找遺失的鉛筒,呈現(xiàn)了另一種可貴的生命擔當和深厚文化情懷。
洼貍鎮(zhèn)家族中的各色人物,既個個不同,又無可避免地打上了深深的家族烙印,流淌著鄉(xiāng)土倫理文化的血脈。這就是洼貍鎮(zhèn)的最大精神隱秘。隋抱樸:追問鄉(xiāng)土中國救贖道路的人
隋抱樸是《古船》敘述中心的焦點,是凝聚了張煒所有心力和精氣神的靈魂之所在??梢哉f,隋抱樸是張煒用力氣最大、思考最深、開掘最嚴的人物形象。隋抱樸所具有的精神特質、思想深度和生命呼吸氣息,是百年中國文學史所極為少見的凝聚著肉體和精神之痛的、閃爍著靈魂光芒的鄉(xiāng)土中國思想者形象。“初讀《古船》,腦子里留下這樣一個印象,這個印象又清晰又模糊:兩座并列的雕塑——羅丹的《思想者》和‘思想者隋抱樸?!笨v覽全書,我始終感覺到一顆凝聚著無限苦難和憂傷的心靈,以一雙碩大的眼睛注視著歷史、文化和思想的深處,發(fā)出靈魂般的沉重呼吸與嘆息。作為讀者的我,不時被這雙深邃的眼睛所發(fā)出的巨大光芒和思想疑問而深深灼傷。
“嗚隆、嗚隆……越來越響,越清晰,原來就是從那些‘古堡里發(fā)出來的。它們原來有聲音,有生命?!薄豆糯返谝徽略谟邢薅滟F的筆墨里,多次提到“古堡”似的磨屋。洼貍鎮(zhèn)的“古堡”,不僅有聲音和生命,而且“凝聚了洼貍鎮(zhèn)的全部精氣、全部晦氣,活活聯(lián)結著鎮(zhèn)子的榮辱興衰”?!肮疟ぁ崩夏ノ莅l(fā)出的嗚嗚聲,講述的不僅是洼貍鎮(zhèn)的歷史,更是老隋家的歷史。而老隋家的歷史就與洼貍鎮(zhèn)的歷史休戚與共,隋抱樸就是連接“古堡”和粉絲作坊歷史與現(xiàn)實的紐帶。這不僅是因為老隋家的人從小就生活在粉絲作坊的氤氳空氣里,熟悉粉絲的氣味、溫度和火候,而且從小在父親隋迎之教育下的隋抱樸心中深深打下了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父親寫給他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隋抱樸的精神世界中確立了仁義的儒家文化結構。
在隋家失去粉絲作坊之后,隋抱樸就走進了“古堡”般的老磨屋,并一待就是很多年。幾千年的古城墻、出產(chǎn)古船的老河道、殘敗的古堡與木頭人似的隋抱樸,看上去較好吻合在一起。但是,事實上,恰好相反,“木頭人”般生活在歷史和現(xiàn)實“古堡”里的隋抱樸思想極為活躍,不僅深夜閱讀《天問》《海道針經(jīng)》和《共產(chǎn)黨宣言》,而且一遍遍地“算賬”,算一筆老隋家虧欠洼貍鎮(zhèn)人的“大賬”。隋抱樸延續(xù)父親隋迎之的“欠賬”,認為父親盡管把所有的產(chǎn)業(yè)交出去了,但依然沒有還清舊賬。讓讀者無比震驚的是,隋抱樸不僅要去為老隋家的“舊業(yè)”贖罪還賬,而且要為洼貍鎮(zhèn)人所制造的新的苦難與罪惡“還賬”。從幼年時期到成年,隋抱樸經(jīng)歷了從現(xiàn)代到當代的最苦難、最血腥、最荒謬的歲月。從父親的咯血而死到后母茴子服毒自焚的決絕而死,從土改、反右到“文革”的一次次大批判運動,傾巢之下的隋抱樸早已經(jīng)成為“驚弓之鳥”和“罪孽深重”的罪人。比這更為可怕的是,一次次的集體式的血腥屠殺行為。先是被發(fā)動起來的農民,群情激奮,打死了“面臉”“叫驢”“瓜兒”等地主,一個老漢用鐮刀割下了“面臉”一塊肉煮湯給兒子治腰病。之后,還鄉(xiāng)團“紅著眼睛”回來了,不僅把革命者欒大胡子“五牛分尸”,而且把他的肝炒菜喝酒;四十多個人被用鐵絲穿成一串,活埋在紅薯窖,剩下的婦救會蘇主任被輪奸,親眼看著孩子被劈成兩半,昏死過去。從行為方式和邏輯思路上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血腥與暴力(雖然代表黨的王書記竭力反對,乃至以死抵制,但也阻止不了暴力的洶涌),都烙印般打在七歲的隋抱樸的心靈深處,大山般沉重。
“我常常想起那股味兒,有時走在路上,不知怎么就聞到了那股味兒。這當然是錯覺……那個人燒死了”;那四十二個活埋的人呼喊的聲音讓隋抱樸“一輩子都在心里,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作者沒有過多的情感判斷,而是盡可能去呈現(xiàn)和復原歷史的原生態(tài)真相,從而具有了更豐富和多景觀的“復線歷史”功能。在古老的鄉(xiāng)土中國倫理文化系統(tǒng)里,人命大于天,除非有不共戴天之仇,不可傷害人命,不可傷天害理。但是,這一倫理文化系統(tǒng),在訴苦機制下的革命階級斗爭文化里崩潰了,肅殺和血腥的氣息處處彌漫窒息了人的理性。
誰來為血腥的歷史埋單?誰來回味與反思歷史的血腥?誰來為曾有的血腥贖罪?如何終止歷史的罪惡與血腥不再重演?“洼貍鎮(zhèn)曾經(jīng)血流成河,就這么白流了嗎就這么往鎮(zhèn)史上一劃了結了嗎?不能,不能輕易忘記,得尋思到底是為什么。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要尋思,輩分高的和輩分低的都要尋思?!彼灞阕鳛橐粋€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鄉(xiāng)土中國民間的思想者,在經(jīng)歷種種苦難之后,擁有的不是恨,而是一種鄉(xiāng)土中國知識分子式的博大的愛?!拔沂抢纤寮矣凶锏囊粋€人!”隋抱樸不僅繼承父親的理念,把自己視為一個要為隋家家族“罪惡”的“贖罪”的“罪人”,而且還要把洼貍鎮(zhèn)這個鄉(xiāng)土中國近現(xiàn)代百年來的歷次苦難、血腥殺戮的“罪惡”承擔起來,尋求終止洼貍鎮(zhèn)百年“罪惡”的救贖之路。以暴制暴,惡性循環(huán),絕不是終止罪惡方式。隋抱樸在如何反思、終止與救贖罪惡的道路思考中,苦苦探索。
魯迅曾斥責“吃人”的文化,分析“革命革革命”的荒謬邏輯。阿倫特所言,每一個平常人所具有的“平庸之惡”。正是基于此,隋抱樸“不是恨著哪一個人,我是恨著整個的苦難、殘忍……我日夜為這些不安,為這些憂愁,想不出頭緒,又偏偏拗著性子去想。我恨有些人去為自己拼搶,因為他們搶走的只能是大家的東西?!粋€人千萬不能把過生活當成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那樣為了自己就會去拼命,洼貍鎮(zhèn)又會流血。老隋家的人都是受過大苦的人,他們再也不敢為了自己活著?!矣肋h不會拋開鎮(zhèn)上人……我只會一塊和他們想過生活的辦法”囝??嗫嗨妓鞯乃灞阌辛讼肱c大家一起過生活的樸素想法,這與《共產(chǎn)黨宣言》的內在理念是不謀而合的。從閱讀《天問》,到深夜苦讀《共產(chǎn)黨宣言》,再到對父親、叔父、趙炳、見素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反思中,隋抱樸漸漸尋找出一種區(qū)別于以往復仇式、循環(huán)式的新救贖之路。隋抱樸終于從“古堡”中走出來了,不再是哈姆雷特式的猶豫,不再是俄羅斯“多余人”的空想,而是擔當起了重新振興洼貍鎮(zhèn)粉絲企業(yè)、實現(xiàn)集體富裕道路的使命。這無疑是一種基于鄉(xiāng)土中國倫理文化和儒家仁義文化的一種中國式“大愛”,閃爍著《天問》的求索光芒和《共產(chǎn)黨宣言》的精神智慧。
“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當代懸殊巨大的貧富差異、中國青年面臨的巨大生存壓力、資本對個體精神世界的逼迫,都讓我們重新思考革命、階級、解放問題。基于個體的“善”和群體的解放為一體的隋抱樸的追求,是一種不可否認和忽視的“大善”,在新世紀的今天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示意義。當然,僅僅要求個體的一己之“善”來紓解社會的矛盾,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社會的矛盾需要個體的“善”的建構,但更需要社會制度對人的基礎保障和全面解放。在鄉(xiāng)土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連接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制度建設,與來自個體心靈的善的追尋同等重要而迫切,而制度建設尤為嚴峻與艱辛?;蛟S沒有一種探索是終極的。隋抱樸的價值就在于他是“革命”的反思者、批判者,是新時期改革的建設者,是承擔起所有歷史罪惡的“罪人”與“救贖者”。在這個意義上,隋抱樸已經(jīng)接近于地藏王菩薩、佛陀或耶穌基督,閃耀著神性的光芒。
敘述的復調:《古船》獨特的藝術構造
《古船》通過洼貍鎮(zhèn)這樣一個具有古老歷史文化的封閉性小鎮(zhèn)來呈現(xiàn)百年來鄉(xiāng)土中國波譎云詭、錯綜復雜、血腥苦難而蛻變新生的現(xiàn)代化轉型史。這無疑是一個極為宏大的文學主題,體現(xiàn)了齊魯文化孕育出來的山東作家所具有的磅礴厚重大氣的精神氣質,以及對中國現(xiàn)代轉型重大倫理文化問題的深刻歷史反思和文化使命擔當。《古船》在血淚的苦難、深重的罪孽和深邃的思想之下,還能夠在文學天空中自由飛翔、暢快呼吸。這無疑是一個奇跡??梢哉f,小說《古船》通過古代、現(xiàn)代與當代文化的交融,政治描寫與人性書寫的纏繞,尤其是內心情感和性心理、性行為的描寫,在政治與人性、父子與兄弟、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等不同向度構成了一種具有內在對話性的敘述復調。因而,《古船》能夠漏光、透氣、生風,能夠在光與影、善與惡、虛與實、緩與急、現(xiàn)實與浪漫之間縱橫交錯,自由變換,風生水起,蔚為大觀。這正是《古船》小說迷人的藝術魅力之處,也是其耐人尋味、玄機靈妙所在。
《古船》小說不僅一開始就敘述古老的古萊子國的歷史及其精神表征,呈現(xiàn)出不同凡響的奇異之處。李玄通的“講古”和后來隋不召引述《海道針經(jīng)》的“海洋話語”,都是在迷狂狀態(tài)下的夾雜著豐富文化信息的古老語言密碼,這與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采礦隊的李技術員、“胡言亂語”的關于當代導彈技術、“星球大戰(zhàn)”、紅外遙感等當代科技話語,構成了最古老與最新鮮的兩極對立性話語。而中間關于土改、“大躍進”和“文革”的話語依然讓人不寒而栗。這些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精神密碼的話語交織在一起,各各獨立而又遙遙相望,縱橫貫通,搖曳生姿,一起呈現(xiàn)于隋抱樸等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之中,構成語言、文化和思想的內在沖突與張力。
《古船》具有濃厚的民間性文化意味。民間性文化意味最濃的無疑是張王氏的行為描寫。張王氏會做泥老虎和野糖,能夠接骨,按摩(而且是為四爺爺趙炳按摩,這在洼貍鎮(zhèn)無疑是一個很榮耀的活),這是一個典型的民間手藝技術的傳承者。更為人稱道的是,張王氏還是一個高級調味師。小說不厭其煩的描繪了她的具有高度民間化的調味技術:“蹲在鍋邊,拋進鍋里茴香、蔥白、香菜、豆角、花生、蒜瓣、黃瓜、雞爪、豬皮、橘皮、蘋果、梨子、辣椒……約有二十多種東西。有一回人們傳說,她放這些配料時正巧有一個大綠螞蚱從鍋邊蹦過,她上前一步抓到扔進了鍋里,眼皮也不眨一下?!睆埻跏系拿耖g文化性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算命、看相等方面的描寫,極為傳神。張王氏突然看到趙炳肚子里養(yǎng)著一只長蟲,呈現(xiàn)出她對人性的內在深刻理解和浪漫化想象。這讓小說的敘述結構和敘述語調產(chǎn)生了靈動的意趣和那來自民間的獨特“野味”“野性”與浪漫,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紓解了來自政治與現(xiàn)實的沉悶與滯重。除張王氏之外,中醫(yī)郭運同樣具有很強的鄉(xiāng)土中國民間文化性質,尤其是他的讀“氣”法看書,看似荒誕而實得中國文化之別樣精妙。
在政治話語、民間話語之外,《古船》有著極為濃郁強烈的性話語敘述。即在隋抱樸、隋見素、趙炳、趙多多等政治人物的政治話語敘述之外,小說展現(xiàn)了這些人物作為一個鮮活的、個性化的存在,特別是關于人性世界中的情欲力量內在沖突的描寫,極大豐富和延展了人物性格的內在深度和話語的多聲部特征?!豆糯分械男栽捳Z、性心理與性行為描寫集中體現(xiàn)在眾多女性人物形象的建構之中。隋抱樸與桂桂、小葵和鬧鬧的情感糾葛,成為展現(xiàn)隋抱樸心靈世界的重要窗口。隋抱樸與小葵感情的火山爆發(fā)式?jīng)_決一切,卻無疾而終,來自傳統(tǒng)文化和四爺爺?shù)耐卦跓o形之中“閹割”了隋抱樸繼續(xù)愛下去的能力。這與洼貍鎮(zhèn)的政治、歷史大賬交織在一起,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隋抱樸高貴而痛苦的心靈。鬧鬧的出現(xiàn)無疑是《古船》小說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敘述角色,如一個快樂的聲部始終縈繞在隋抱樸的身邊,為小說沉重的主題和痛苦的心靈帶來無可替代的慰藉。而隋見素與割荊棘的姑娘的浪漫史,小說敘述的關于“帶黃紫兩色條杠的針織褲頭”、月光下“小小的臀部渾圓結實”與“嗚嗚地哭”等細節(jié)描寫,透露出情感的震顫和愛的美麗光輝,無比動人。老隋家的人不僅承受著心靈的恐怖、精神的折磨,而且還忍受著來自情感和性欲的痛苦。關于老隋家的性話語描寫時刻伴隨著政治話語,并互為因果進行著對話。老趙家四爺爺?shù)男悦鑼懺捳Z同樣也構成一種獨特的、怪異的聲部?!笆郎暇褪怯心氵@樣一種毒人,與之交媾,輕則久病,重則立死。這種毒人罕見之至?!摈@些性話語描寫,構成與《古船》凝重的政治話語截然不同的、絲毫不游離小說整體框架而又能夠帶有強烈解構性的私人化、狂歡化的性話語聲部。
《古船》小說的對話性和多聲部還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設置方面。這主要是在隋抱樸與隋見素、王書記與趙炳趙多多、史迪新與隋不召等一組組對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隋見素與隋抱樸呈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特征,抱樸猶豫、拖宕、正直無私,有著深深的罪感和贖罪意識,而見素卻是豹子般勇猛、迅捷、敏銳、大膽,敢于突破禁忌,挑戰(zhàn)權威,開創(chuàng)新生活,有很強的復仇意識和重新占有財富的野心。隋抱樸和隋見素不僅在思想性格上構成了富有張力的二元對立性關系,而且從小說敘述結構中隋抱樸和隋見素二人的長語段、大篇幅對話,體現(xiàn)了具有濃郁個人精神氣質和各自的思想意識,從形式和內容等不同角度確立了人物形象的性格深度和小說結構的內在對話性特征?!豆糯匪茉炝私厝徊煌跉怛v騰的“還鄉(xiāng)團”的、卓然獨立于洶涌革命浪潮中的真正革命者王書記。欒大胡子質問,“我們整天發(fā)動群眾,真發(fā)動起來了,你又怕了”?!巴鯐浺矅绤柕卣f了一句:‘發(fā)動的是群眾的階級覺悟,不是發(fā)動一部分人的獸性!……對這場運動的眼光再放長遠些,告訴群眾決不能亂打亂殺圖一時痛快,而是徹底拔掉剝削根子,建設一個新社會。”王書記在斗爭激情洶涌澎湃的革命群眾面前,堅持黨的土改原則和“巡回法庭審判制度”,不幸被鐮刀砍中了臂膀,鮮血直流。王書記體現(xiàn)了對“建立新社會”新革命的深刻認知和革命人道主義的精神光芒。王書記及其真正革命者的思想與恪守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隋抱樸構成了一種呼應性的對話關系,即基于最高的善的精神對話。小說中的隋不召和史迪新是“宿敵”關系,一個浪跡天涯、頹唐不羈,另一個則是固守傳統(tǒng),抵制任何新異事物,是一種對立性的對話關系。
在巴赫金看來,任何長篇小說都是一種“雜語”性存在,優(yōu)秀的小說還具有內在的對話性和不同的多聲部?!豆糯沸≌f,不僅存在著各種不同身份、文化、歷史、人物性格的“雜語”,而且在政治與性、古代與現(xiàn)代、官方文化與民間文化、人物形象群組之間形成了眾多類型的對話關系和眾聲喧嘩的多聲部存在。內在有機的對話性關系、多聲部與小說敘述結構中的虛實穿插、不斷重復、騰挪變換融匯在一起,建構了一種富有極大藝術魅力的敘述復調。這與小說恢宏闊大的主題彼此輝映,鑄就了一部雄渾的鄉(xiāng)土中國百年敘事交響樂。
結語
近三十年過去了,今天重讀《古船》不僅讓我再次感慨萬千,《古船》提出的問題之重大、超前和深刻,一點也沒有過時;而且《古船》依然有著很多可以闡釋的空間和進一步追索的問題。從文化的博大、思想的深邃、情感的震撼和結構的精妙來說,《古船》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較好傳達了張煒對鄉(xiāng)土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百年鄉(xiāng)土中國歷史的新思考、新批判,是一部關于鄉(xiāng)土中國精神密碼和文化基因的經(jīng)典力作。隋抱樸的“神性”是基于幾千年鄉(xiāng)土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百年來鄉(xiāng)土中國社會轉型、文化變遷的精神背景下的獨特而深邃的生命體驗與思想認知。當然,《古船》中的家族書寫是以點帶線的,存在著譜系不夠完整,家族內部文化的差異性、多樣性及其內部復雜運行機制呈現(xiàn)不夠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古船》的思想光芒和精神啟示意義必將越來越清晰,必將得到更多的思想者的心靈共鳴。
正如苛刻的批評家王彬彬所言,“數(shù)年前,讀張煒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古船》,我有了一次讀文學作品時并不常有的體驗。這部作品給我以強烈的展撼。那時,我私下以為,《古船》不但是近數(shù)十年中國長篇小說中最優(yōu)秀的幾部之一,而且也是七十多年新文學史上的長篇佳作。昨天,我重讀完《古船》,時隔近六年之后重讀,雖不再像初讀時那樣激動不已,但仍然對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重讀之后,我覺得我當初對它的估價并不算過高。我仍然堅持我的估價?,F(xiàn)在把它寫在這里。我相信,時間將會證明我的估價出入并不大”。這也是我在今天的閱讀感受和價值判斷?!豆糯窙]有敘說出任洼貍鎮(zhèn)粉絲公司總經(jīng)理隋抱樸的新成績,而是向我們呈現(xiàn)連接“古堡”和海洋的蘆青河又出現(xiàn)了,一條通往海洋的新的通道即將新生了。雖然幽暗、在地下,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不阻攔自己。這比什么都重要。我們滿身都是看不見的鎖鏈,緊緊地縛著。不過,我再不會服輸,我會一路掙脫著往前走。哪怕我的胳膊被這些鎖鏈捆折了,兩手淌血,我還是要掙脫”。
在這種新思想視野下,我們看到了“那條波光粼粼的寬闊河道上,陽光正照亮了一片桅林”,“古船”重新煥發(fā)生命,駛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