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 遵義市廣播電視臺
播音感受在播音領域中是一項重點研究的內容,通過播音感受,不僅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播音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本質問題,還能夠將其應用至日后創(chuàng)作中。為此,播音員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理解與掌握。本文結合播音感受的本質內涵以及自身所具備的特點,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繼而提出可行的訓練方法。
在《中國播音學》中,對播音感受這樣進行定義,即播音員對語言或者符號的感受會遠遠超過客觀的事物,使得播音員接受刺刺激后,會產生一系列的感受,為此,可以將此過程稱之為播音感受。一般情況下,這一內涵的重點即“感受”產生的過程,在此期間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這是由于自身受到外部因素所刺激,使得播音感受的生成過程更加重要。另有專業(yè)人士認為:“播音員或者主持人作為產生感受的主體,是借助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文字進行直接的感知?!钡?,對于播音感受,并不存在特定的內涵,不同的人對其界定與理解不盡相同。
播音感受,即一種感受,并具備感受的一般特點,如情感、綜合、創(chuàng)造等。但是,其具體的特點即:形象與邏輯的統(tǒng)一、主動與被動的統(tǒng)一、同一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
形象思維作為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重要方式,一個人的形象思維直接決定其審美水平。形象思維會與感情具有直接的聯系,為此,只有借助邏輯思維,才能夠真正掌握對象所具備的本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感受以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存在,但是由于其意識并不是清晰的,導致主體不能夠準確地認識自身的直觀感受。然而,播音感受并非如此,播音感受以一種主觀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是一項重要的表達手段,為此,播音主體需要明確自身的主觀感受,將其轉化為表達的動力;播音自身所具備的創(chuàng)造性,是主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后產生的一種心理變化,在此過程中,主體會對其進行加工與創(chuàng)造;與此同時,播音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再造性,這也是實現共性與個性統(tǒng)一的有效途徑。
對于創(chuàng)作主體而言,主要是借助聲音符號進行表層感觸,為此,需要借助有效的方式來提升播音員的形象感受以及邏輯感受。
例如,在播放“鍋里的水在咕嚕嚕響著,大娘在屋子里忙前忙后,把熱水燒開后,端餃子、端雞蛋,整個屋子都散發(fā)著香氣?!边@一段文字時,播音員需要借助記憶表現的同時,還要運用多種感官,充分感受大娘內心的喜悅之情,以便幫助自身尋找到最佳的語氣將其表達。在此過程中,播音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視覺與聽覺,即“鍋里的水”、“大娘的表情”、“餃子”、“香氣”等。在此過程中,還要明確屋子里的距離感。播音員借助文字的表達能夠得出一個生動、形象的對象,進而有助于感受到大娘內心的喜悅之情。
播音員或者主持人會伴隨自身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將獨立的詞語感受能力得以擺脫,將具體的感受朝著抽象、整體的方向前進,在此過程中,播音員自身的理解能力也會逐步提升,進而將全篇的內容予以整合。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主次感,還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增強播音員的主體感受。
例如,在播送《榜樣-焦裕祿》時,播音員需要深刻理解農村改革為人民群眾所帶來的優(yōu)勢,并將實際感受與思想觀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此過程中,播音員需要具備豐富的生活體驗,能夠對現實生活進行真實的理解。如果只是單純地將冰冷的文字轉化為聲音,不管怎么播放都不會將稿件中真實的情感內容以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得以展現。為此,播音員需要將自身的感受進行合理的整合,使得創(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觀念以及情感經驗得以合理積淀,進而提升自身的情感表達效果,打動觀眾。
在把握整體內容后,需要對其整體感受進行匯總,將具體的感受轉化為主體感受,并對主體具備鮮明的觀點。
例如,某播音員在拿到稿件后,只有20 分鐘的準備時間,在此特殊情況中,播音員首先要做的即掌握播送內容的整體感受,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以此來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與此同時,播音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與自身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受眾的喜好。
綜上所述,在進行播音感受培養(yǎng)的過程中,播音員或者主持人需要注重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以便幫助自己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除此之外,在進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需要與自身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自己的播音能夠為廣大聽眾帶來享受。